★ 16開精裝,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 ★ 民國22年(1933)的《昌黎縣志》,為鉛印本12卷,由于歷時較長,原書存世數(shù)量寥寥,許多史料內(nèi)容無法為世人所知,且古文枯澀難懂,繁體字不易辨認,無法廣泛傳承。本書是它的權wei校注版本 ★ 與明清縣志相比,民國志更加注重對風土人情、詩詞歌賦等地域文化的挖掘,歷史眼光更加深邃,文化內(nèi)涵更加厚重 ★ 全書包括疆域志、地理志、氣候志、戶口志、物產(chǎn)志、實業(yè)志、行政志、教育志、金融志、風土志、人物志、藝術志、金石志、故事志、外僑志等十數(shù)個門類友情提示:本書為特價書,末頁有特價標記,介意的讀者請慎拍昌黎縣,位于河北省東北部,北枕碣石,東臨渤海,西南挾灤河,是韓愈的祖籍地。公元1189年取“黎庶昌盛”之意定名“昌黎”,是久負盛名的花果之鄉(xiāng)、魚米之鄉(xiāng)、文化之鄉(xiāng)、旅游之鄉(xiāng)、養(yǎng)貉之鄉(xiāng)、干紅葡萄酒之鄉(xiāng),1988年被國務院確定為首批沿海對外開放縣。 民國22年(1933)《昌黎縣志》,從民國6年開始續(xù)修,因時局不寧,未能刊印;民國17年重續(xù)修,又經(jīng)戰(zhàn)事而擱淺;民國20年再續(xù)修,至民國22年付梓時,附近撫寧又突生匪患,昌黎危急,武備當前。雖然成書于社會動蕩、戰(zhàn)亂頻仍之時,但該書編纂歷時跨度16個春秋,多次組織飽學之士廣搜博采、反復求證,資料信息豐富,文化色彩濃厚,堪稱舊志中的精品。 在民國《昌黎縣志》成書的同一年,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攻破山海關,“長城抗戰(zhàn)”宣告失敗,中國軍隊撤出冀東,整個冀東地區(qū)的22縣實際被日本占領,昌黎縣局面更加動蕩。且該書歷經(jīng)81年的歲月流逝,損毀、散失嚴重,能夠再睹原善本芳容者,寥寥無幾。2012年開始,編者們對該書進行了整理、校注,歷時使其重新與廣大讀者見面。 這本《民國昌黎縣志校注》,對原書進行標點、注釋,由繁體、豎排變?yōu)楹嗴w、橫排,通俗易懂,科學規(guī)范,堪為權wei校注版本。與明清縣志相比,民國志更加注重對風土人情、詩詞歌賦等地域文化的挖掘,歷史眼光更加深邃,文化內(nèi)涵更加厚重。雖然由于時代的局限,書中不可避免地有其糟粕的一面,例如宣揚婦女愚節(jié)愚烈等。但它用史料和文字向人們展現(xiàn)了一幅幅活靈活現(xiàn)的民生圖畫,為后人存留了許多彌足珍貴的歷史文獻和膾炙人口的麗文華章。 民國22年(1933)《昌黎縣志》,鉛印本,12卷,至今81年。由于歷時較長,原書存世數(shù)量寥寥,許多史料內(nèi)容無法為世人所知。而且,由于古文枯澀難懂,繁體字不易辨認,使原縣志的文化元素無法廣泛傳承。《民國昌黎縣志校注》對原書進行標點、注釋,由繁體、豎排變?yōu)楹嗴w、橫排,通俗易懂,科學規(guī)范,為校注版本。對于弘揚燦爛文化,追尋時代夢想必將起到積極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