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照(約415—466),南朝宋文學家,與顏延之、謝靈運合稱“元嘉三大家”。字明遠,東海(今山東省臨沂市蘭陵縣南橋鎮(zhèn))人,久居建康(今南京)。家世貧寒,臨海王劉子頊鎮(zhèn)荊州時,任前軍參軍。 劉子頊作亂,照為亂兵所殺。鮑照長于樂府詩,其七言詩對唐代詩歌的發(fā)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本次整理出版《鮑照集校注(上下)(精)》(校注:丁福林、叢玲玲),對鮑照作品所作題解,重在說明主旨大意、題目淵源,解釋題目中之人名、地名,其創(chuàng)作年代大略可考者,亦加以辯明;所關(guān)人物、地名、史實、名物等,均加以箋釋,而偏重以本事之考辨與典故之征引,其中考辨,兼采各家異說,詳加辨析;各篇詩文之后有集說。書末附鮑集之輯補、鮑令暉詩、“主要參考書目”以及“歷代諸家評論”、“鮑照評傳”,以備讀者作知人論世之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