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周書》本名《周書》,隋唐以后亦稱《汲冢周書》。全書十卷,正文七十篇,其中十一篇有目無文,四十二篇有晉五經(jīng)博士孔晁注。各篇篇名均贅一“解”字。正文基本上按照所記事的時代早晚編次,主要記載從周文王、武王、周公、成王、康王、穆王、厲王到景王年間的時事。 此書宋時有刻本,無傳,今傳世*早的刻本,即此元至正十四年(1354)嘉興路儒學(xué)刻本。本次影印出版即以此本為底本。全書十卷,晉孔晁注。全書框高二十三厘米,寬十五點六厘米。每半頁十行,行二十字,小字雙行同。細黑口,左右雙邊。此本卷前有黃玠《汲冢周書敘》,卷后有丁黼《周書后序》。此本白皮紙印造,刻印俱精,是元刊中的佳刻。此本鈐有“吳興沈瀹”“吳元恭氏”“鐵琴銅劍樓”等印記,在明代迭經(jīng)吳、沈遞藏,顯得更加珍貴。今藏國家圖書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