裔不謀夏,夷不亂華,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這句話,引自東周春秋末期,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孔子孔圣人的政治名言。大體的意思是說,外邦之民,不應該圖謀我華夏疆土,不應該擾亂我華夏秩序,不應該侵犯彼此的盟約,更不應該出兵威脅友好的國家。 孔子的這番話,寄托了廣大人民對和平的向往。然而,縱觀中國古代歷史,無論是秦漢的匈奴,魏晉的鮮卑,唐朝的突厥,宋朝的契丹、女真,還是建立元朝的蒙古,建立清朝的建州女真,盡是裔謀夏,夷亂華的記載。 因為人一旦有了私欲,就會染指本不屬于自己的東西。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當人有了私欲,江湖便有了恩怨。 我要講一段古老的故事,跳過那個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的原始社會,從人類開始有私欲的時候講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