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編《北岳恒山志》以恒山風景名勝區(qū)360平方公里為范圍,上限始見于文字,下限至2008年,因此,是一部名副其實的上下五千年的恒山巨著。全書對恒山的自然、地理、祀封、景觀、文物、宗教、金石、文獻、論著、記文、詩詞、匾聯(lián)、藝術(shù)、傳說、人物、旅游、管理、建設(shè)、大事記等作了翔實的記述和編錄,全面展現(xiàn)了恒山的文明史,是大恒山的百科全書。 中華五岳,歷史源遠流長,文化積淀深厚,自然環(huán)境優(yōu)美,形象歷久彌新。在國人的心中,五岳無疑是錦繡中華的代表,江山社稷的象征,文明傳承的載體,民族精神的圖騰,具有“國山”的地位。 本志是恒山繼明萬歷《恒岳志》、清順治《恒岳志》、清乾隆《恒山志》的第四部山志。 明清的舊山志只志恒山主峰一個山頭。而新山志是以恒山主峰為基礎(chǔ),以恒山景區(qū)為核心,以恒山五千年歷史為縱線,以恒山五百里山脈為橫線,從“大”的意義講,是迄今為止恒山志書中最完整的山志大全。 全書分20卷49章199節(jié),上限始見于文字,下限至2008年。搜羅宏富,資料翔實,考證精當,記述全面,完整地展現(xiàn)了恒山的文明史,是大恒山的百科全書,為研究恒山歷史地理、祀封宗教、文物景觀、金石文獻、文化藝術(shù)、詩詞匾聯(lián)及民俗風情、旅游建設(shè)等提供了豐富的資料。本志尤從五岳的角度展示出中華文化獨特的面貌和審美情趣,為山岳史志增添了新的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