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以《活著的士兵》獻給為了抗日戰(zhàn)爭勝利付出了生命的先輩們!! 1937年,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打鐵劉、麻包葉、麻包佬、壯古佬(壯族人)、山瑤佬、水瑤佬,這些來自社會最底層的人們,都是懷著能吃飽穿暖的想法走進了部隊。 這支雜牌軍不僅要與裝備精良的日軍生死搏殺,還要謹防后方的“丟卒保車”。然而他們卻吃不飽,穿不暖,沒有重機槍炮,只靠大刀和嘶喊聲嚇破敵人的膽子,必要時刻用身體與鬼子同歸于盡。 筆者爺爺生前以沉重和悼念的心情講述了戰(zhàn)友們的抗日傳奇歲月。500人團,20次迂回,10次戰(zhàn)役,1名活著的士兵,500人團卻從沒離開。每年的清明、重陽,爺爺都會祭起戰(zhàn)旗,用一壺濁酒紀念那些已經(jīng)犧牲卻仍然還“活著”的士兵。
目錄 序第一章:為兩塊大洋入伍第二章:離開家鄉(xiāng),北上抗日第三章:正面交鋒,“狼狽”獲勝第四章:血戰(zhàn)小陳莊第五章:名副其實的“500團”第六章:最后的500團尾聲 序第一章:為兩塊大洋入伍第二章:離開家鄉(xiāng),北上抗日第三章:正面交鋒,“狼狽”獲勝第四章:血戰(zhàn)小陳莊第五章:名副其實的“500團”第六章:最后的500團尾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