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主要研究翻譯史,力圖貫穿思想史和學術史,涵蓋了代表性的學術思潮,代表性的歷史人物和代表性的歷史事件,但對各個階段的研究各有所側重。在章節(jié)的總體設計上,以歷史進程為線索,從鴉片戰(zhàn)爭起,到民國時期的新文化運動,沿著歷史發(fā)展的進程進行論述。具體分為五個部分:第一部分概述清末民初西學術語譯介及規(guī)范工作,分清末和民初兩個階段論述;第二部分描述從鴉片戰(zhàn)爭到洋務運動時期影響西學術語譯介的兩大學術思潮;第三部分重點介務運動到維新變法期間西學術語譯介史上涌現出的兩位杰出的翻譯家;第四部分描述甲午戰(zhàn)爭之后到新文化運動期間,西學術語譯介的兩大標志性歷史事件;第五部分論述清末民初西學術語譯介的歷史貢獻及其當代啟示。張景華,南開大學英語語言文學博士,現任湖南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翻譯理論與實踐研究。兼任教育部學科評估專家、教育部專業(yè)認證專家、國家社科基金同行評審專家、湖南省社科基金評審專家、湖南省譯協(xié)常務理事、中央文獻翻譯基地兼職研究員等。獲韓素音青年翻譯獎,湖南省外語與翻譯成果獎(3次)。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及省級項目4項,出版《翻譯倫理》《譯者的隱形》等專(譯)著4部,參編高校英語專業(yè)教材兩部。在《中國翻譯》《外語與外語教學》等刊物發(fā)表論文40余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