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為自己敢不敢再活一次


作者:(韓)李昇旭     整理日期:2021-12-27 05:14:08


  這并不容易做到。逃離他人的或有聲無聲的認可,其困難程度就像擺脫社會欲望。
  我們究竟為什么那么想要獲得他人的認可,獲得由他人構(gòu)成的世界的認可?我們不會是從出生就為了得到認可而奮力掙扎的存在吧?很遺憾,我們的確是這樣的存在。
  從很小的時候,我們?yōu)榱说玫礁改傅恼J可而努力。很多成績也只是為了得到父母的認可。進行精神分析的時候,我經(jīng)?吹竭@種情況。
  有一位性格安靜的女性,她總是觀察身邊的人有什么需要,沒等對方提出要求就主動靜E。她說不喜歡自己的性格,希望能有所改變。她也為這種過分考慮他人感受而忽視自己意見的性格感到郁悶。我們嘗試著分析這種性格的形成過程,最后從她的童年找到了線索。
  那是五歲的時候,她正在院子里一個人玩捉迷藏,忙于做家務的母親從旁經(jīng)過,看到正在玩耍的她,稱贊說“哎喲,我們智英一個人也能安靜地玩啦,真讓媽媽省心”,然后就過去了。
  我們不能將她的性格完全歸因于這次小小的事件。但是,這個事件無疑會成為核心線索,能夠幫助我們了解影響其性格的周邊狀況。她是家里的四女兒,下面還有兩個弟弟,姐姐們和她年齡相差較大,不和她玩。母親常常忙于家務,還要照顧多名子女,很是辛苦。她夾在中間,當然很難得到母親的關(guān)注和照顧。
  母親那天的簡短稱贊使她相信“我一個人安靜地玩可以讓媽媽開心,這是讓辛苦的媽媽,省J心的唯一辦法”。是不是有點兒離譜呢?可是,人的心理還會發(fā)生比這更離譜的事情。這在心理學上叫做“不合理性信念(irrational belief)”。
  我們再來看具有相反氣質(zhì)的人。有個男子渾身上下充滿了“絕對不能輸”的氣場,這種超級競爭心理讓他絕對不能容忍自己輸給任何人。如果敗給別人,他就會絕望得要命,仿佛墜入了深淵。不過,他輸?shù)舻母偁幋蠖鄾]什么意義,不是生死攸關(guān)的重要競爭,比如室內(nèi)高爾夫球場和同事賭酒,或者公司內(nèi)部運動會的摔跤比賽等。別人·笑而過,他卻很當回事。
  起先,他以為強烈的競爭心理對社會生活有幫助,能使人生充滿活力?墒敲總瞬間都在競爭心理中度過,那該是多么痛苦。何況誰也不可能總是贏,偶爾的失敗和由此產(chǎn)生的挫折感使他備受煎熬。
  這位男士的競爭心理從何而來?童年時代“父母的認可”堪稱根本性的要素。
  他的父親是遠近聞名的大力士,經(jīng)常召集附近的孩子,讓他們在院子里摔跤或賽跑。上小學之前,這個男人已經(jīng)熟悉了和鄰居孩子之間的競爭。他還有兩個兄弟,比試力氣是家常便飯。
  跟朋友們賽跑或摔跤的日子,如果哪個兒子得了第一名,父親會在晚飯桌上大加稱贊。母親也會說:“哎呀,我的大力士兒子,多吃點兒。”邊說邊夾起魚或雞蛋等當天飯桌上的主菜,放在他的米飯上面。這是父母的獎勵。贏得主菜的兒子和沒得到主菜的兒子之間,氣氛微妙。
  某個節(jié)日,社區(qū)舉行摔跤比賽,每次都勝利的父親敗給了年輕的新銳,而兒子卻在當天和同齡人的摔跤比賽中得了第一名。失敗的父親喝醉了,回到家后低頭坐在角落里。母親不滿地看著父親,向贏得摔跤比賽的兒子投去贊許的目光,吃飯時往兒子的飯碗里夾了很多肉,還說“現(xiàn)在信得過的人只有我兒子了”。這句話成了禍根,刻在兒子的心底。從那之后.這個男人的字典里就再也不允許有失敗二字。
  早在很久以前,父母的認可就成了人類生命中的重要基準。仔細想想,你也會發(fā)現(xiàn)自己從小就想得到父母的認可。
  P17-19
  從新西蘭留學歸來后,我在非傳統(tǒng)學校做過校監(jiān)。那里有各種形態(tài)的學校和文化共同體,大女兒和小兒子也跟我在這個共同體里學習。
  一天下午,還不到八歲的兒子找到我說肚子餓了,于是我們早早去了食堂,點了叉年糕、方便面等面食。暮夏時節(jié),天氣依然炎熱,陽光從窗戶照射進來,我們?nèi)讨谉岢燥。周圍沒有人,我注視著認真吃飯的兒子。我用筷子夾起方便面,突然覺得:“啊,我真的好狼狽!
  那個瞬間,我感覺人生停止了。我準確地看到了“我”。那是我給予自己的承諾和啟示,也是對往昔歲月的證明。那個瞬間,我同時看到了自己的前和后。我覺得哪怕我的人生到此結(jié)束,我也無怨無悔了。
  短短一行感悟也許對你沒有什么啟發(fā)。對我來說,那也不是強烈的感動或激情的領(lǐng)悟,就像某種理所當然的現(xiàn)象擺在面前,我無法生動地描繪。但是,我無法抗拒存在的狼狽,存在本來就是狼狽的事實。從那之后,我開始領(lǐng)悟。
  回顧此前的生活,我感覺那簡直是遺棄和拋棄的延續(xù)。那是焦慮而輾轉(zhuǎn)的歲月,最后的結(jié)局就是“啊,我真的好狼狽”。簡陋的生活給了我信任。
  從那之后,雖然相信別人越來越難,但是我漸漸地對人生有了愛。
  如果說有什么動機把我趕到世間,那就是“先知者的責任感”。
  我說的“放棄”是為了保存和捍衛(wèi)我們?nèi)松暮喡?br/>  是的。我們要做的,就是意識到我們都很狼狽。
  這樣我們就可以對人心生冷憫,從而讓我們不會變得更加狼狽。
  那些摧毀世界,帶給他人痛苦的人,都是因為過分膨脹的欲望。
  拋棄想要成為某種人的欲望吧。
  想想,你是什么樣的人?





上一本:從成語名句讀論語 下一本:思考非理性--你的大腦真的理性又可靠嗎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為自己敢不敢再活一次的作者是(韓)李昇旭,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