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德國藝術史家格羅塞的重要著作,作者在書中提出了社會的經濟組織和精神生活之間,尤其在藝術方面存在著一種密切的相互關系這樣一種主張,并探討了原始藝術變遷的心理和經濟基礎。本書譯者蔡慕暉是陳望道先生的夫人,是專攻藝術的學者。中譯本初版于1937年由本館出版。
作者簡介: 【格羅塞】 (Ernst Grosse,1862—1927)德國藝術史家、社會學家,現代藝術社會學奠基人之一。曾任弗賴堡大學教授。主要著作有:《藝術的起源》(1894)、《藝術學研究》(1900)等。美學上他主張把哲學美學與藝術科學分離開來,他認為包括藝術在內的精神生活與社會的經濟形態(tài)之間有密切關系。提倡從社會學、人類學、民族學等多方面對藝術學和藝術史進行研究。他認為藝術科學的真正目的,是對藝術的性質、產生藝術的原因及其效果作全面探討。藝術活動也是審美活動,它的發(fā)展過程或后果都有直接的感情價值,這種感情價值大半是愉快的。所以藝術(或審美)本身也是目的,其它的目的無關緊要。除了藝術活動,還有實際活動(如生產勞動)和游戲活動。實際活動是一種手段,而游戲活動中則介于二者之間。他用社會學的觀點深入考察了原始民族的藝術,利用人種史和人類學的資料,闡明藝術起源的社會原因。認為原始藝術同原始民族從事的生產活動有密切聯系,所以原始藝術既有審美意義又有實際目的,純粹的審美藝術是從原始藝術發(fā)展來的。在對原始民族審美活動的研究中,他還證明了美感的普遍有效性。在對藝術功用的考察上,認為在原始民族中,藝術是為了造成統(tǒng)一;在文明的今天,藝術的社會職能是提高人類精神,造成社會的統(tǒng)一。他的這些觀點對現代的藝術社會 學、審美發(fā)生學和文化人類學都產生了重要影響,對馬克思主義美學也有重要啟發(fā)。
目錄: 著者序 第一章 藝術科學的目的 第二章 藝術科學的方法 第三章 原始民族 第四章 藝術 第五章 人體裝飾 第六章 裝潢 第七章 造型藝術 第八章 舞蹈 第九章 詩歌 第十章 音樂 第十一章 結論 插圖目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