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是一部系統(tǒng)闡述19世紀俄國知識分子生活命運和思想狀況的學術著作。作者揀取各時期的代表人物,如赫爾岑、巴枯寧、別林斯基、車爾尼雪夫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托爾斯泰、屠格涅夫等,全面分析其思想特征及其所代表的時代精神,并將其置于整個俄羅斯和歐洲的歷史背景之中。
作者簡介 以賽亞·伯林,英國哲學家和政治思想史家,20世紀最著名的自由主義知識分子之一。出生于俄國里加的一個猶太人家庭,1920年隨父母前往英國。1929年進入牛津大學攻讀文學和哲學,1932年獲選全靈學院研究員,并在新學院任哲學講師,其間懷艾耶爾、奧斯汀等參與了日常語言哲學運動。二戰(zhàn)期 間,先后在紐約、華盛頓和莫斯科擔任外交職務。1946年重回牛津教授哲學課程,并把研究方向轉向思想史。1957年成為牛津大學社會與政治理論教授,并獲封爵士。1966年至1975年任牛津大學沃爾夫森學院院長。主要著作有《卡爾·馬克思》、《概念與范疇》、《自由四論》、《維柯與赫爾德》、《俄國思想家》、《反潮流》、《個人印象》、《人性的曲木》、《現(xiàn)實感》等。
目錄: 作者前言 原編者前言 導論:復雜的慧見(艾琳?凱利) 俄國與一八四八 刺猬與狐貍 赫爾岑與巴枯寧論個人自由 輝煌的十年 一、俄國知識階層之誕生 二、彼得堡與莫斯科的德國浪漫主義 三、別林斯基 四、赫爾岑 俄國民粹主義 托爾斯泰與啟蒙 父與子 索引 譯后記 編后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