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宗三(1909——1995),字離中,山東棲霞人。中國現(xiàn)代學者,哲學家,哲學史家,現(xiàn)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1933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哲學系,歷任華西大學、中央大學、金陵大學、臺灣師范大學、東海大學、臺灣大學、中國文華大學、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校教授。1987年被香港大學授予名譽文學博士。英國劍橋哲學詞典譽之為“當代新儒家,他那一代中最富原創(chuàng)性與影響力的哲學家”。 他畢生致力于弘揚發(fā)族文化,為中國文化的世界化作出了巨大貢獻。有《歷史哲學》、《道德的理想主義》、《才性與玄理》、《心體與性體》、《佛性與般若》、《圓善論》、《名家與荀子》等主要著作,并有康德三大批判之譯注,均收入《牟宗三先生全集》,共32冊。
目錄: 出版前言 序 第一講 中國哲學之特殊性問題 第二講 兩種真理以及其普遍性之不同 第三講 中國哲學之重點以及先秦諸子之起源問題 第四講 儒家系統(tǒng)之性格 第五講 道家玄理之性格 第六進 玄理系統(tǒng)之性格——縱貫橫講 第七講 道之“作用的表象” 第八講 法家之興起及其事業(yè) 第九講 法家所開出的政治格局之意義 第十講 先秦名家之性格及其內(nèi)容之概述 第十一講 魏晉玄學的主要課題以及玄理之內(nèi)容與價值 第十二講 略說魏晉梁朝非主流的思想并略論佛教“緣起性空”一義所牽連到的諸哲學理境與問題 第十三講 二諦與三性:如何安排科學知識? 第十四講 《大乘起信論》之“一心開二門” 第十五講 佛教中圓教底意義 第十六講 分別說與非分別說以及“表達圓教”之模式 第十七講 圓教與圓善 第十八講 宋明儒學概述 第十九講 縱貫系統(tǒng)的圓熟 附錄 客觀的了解與創(chuàng)造性的重建——讀牟宗三先生《中國哲學十九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