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瘋狂的意義


作者:弗里德里!つ岵     整理日期:2017-02-19 09:08:17


  《瘋狂的意義:尼采超人哲學集》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研究員周國平翻譯、編選并寫序。打破衰弱的神經(jīng),還我一個超人的意志。這是尼采給予我們的沖擊與新生。他高喊“重新估定一切價值!”教育我們要“帶著鞭子去見女人”。他譴責自由資產(chǎn)階級,稱他們?yōu)橐蜓嘏f、茍且偷生的庸人,認為必須否定受理性主義、基督教以及人道主義的影響而日趨沒落的西方文明,提倡主觀戰(zhàn)斗精神和對生活的肯定態(tài)度,強調(diào)進化就是權(quán)力意志實現(xiàn)其自身的過程,人生的目的就在于發(fā)揮權(quán)力,擴張自我。尼采鼓吹超人哲學,認為“超人”才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他有權(quán)奴役群眾,而普通人只是“超人”實現(xiàn)自己權(quán)力意志的工具。

作者簡介:
  轉(zhuǎn)自:http://baike.baidu.com/view/6322.htm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1844年10月15日-1900年8月25日),著名德國哲學家。他是西方現(xiàn)代哲學的開創(chuàng)者,同時也是卓越的詩人和散文家。是他,最早開始批判西方現(xiàn)代社會,然而他的學說在他的時代卻沒有反應,直到下一個世紀—— 20 世紀,才激起深遠的調(diào)門各異的回聲。后來的生命哲學,存在主義,弗洛伊德主義,后現(xiàn)代主義,都以各自的形式回應尼采的哲學思想。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的生平】
  1844年尼采出生于普魯士薩克森州一個鄉(xiāng)村牧師家庭。尼采自幼相信自己有著波蘭貴族血統(tǒng)并為此而感到自豪。1865年,尼采進入萊比錫大學攻讀古典語言學,并開始接觸叔本華的哲學思想。這些思想后來成為尼采哲學思考的起點。1869年,年僅25歲的尼采被聘為瑞士巴塞爾大學古典語言學教授。1879年,尼采辭去了巴塞爾大學的教職,開始了十年的漫游生涯,同時也進入了創(chuàng)作的黃金時期。1889年,長期不被人理解的尼采由于無法忍受長時間的孤獨,在都靈大街上抱住一匹正在受馬夫虐待的馬的脖子,最終失去了理智。1900年,尼采與世長辭,享年55歲。
  尼采的生日恰好是當時的普魯士國王弗里德里希?威廉四世的生辰。由于尼采的父親曾執(zhí)教過四位公主,于是他獲得恩準以國王的名字為兒子命名。尼采回憶:“無論如何,我選在這一天出生,有一個很大的好處,在整個童年時期,我的生日就是舉國歡慶的日子!蹦岵蓪W話很慢,他老是用嚴肅的目光注視著一切,老牧師非常喜歡他,經(jīng)常帶著他一起散步。尼采5歲時,父親不幸墜車震傷,患腦軟化癥,不久就去世了。
  不久他隨全家搬到了南堡(Naumburg),但是尼采并沒有忘記父親,父親的身影早已刻入他的記憶當中,他希望以父親為榜樣成為一名牧師,因此他時常給伙伴們朗誦圣經(jīng)里的某些章節(jié),為此,他獲得了小牧師的稱號。由于父親過早去世,他被家中信教的女人們(他的母親、妹妹、祖母和兩個姑姑)團團圍住,她們把他嬌慣得脆弱而敏感。在尼采的成長過程中,虔誠的清教徒母親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他后來終生保持著清教徒的本色,猶如石雕一般純樸。
  10歲時他就讀于南堡文科中學,對文學與音樂極感興趣。14歲時,進入普夫達中學,這個學校課程都是古典的,訓練很嚴格,出了很多偉人,如詩人和劇作家Novalis,語言學家和研究莎士比亞的學者Schlegel,以及哲學家和愛國者費希特?墒悄岵蓞s難以接受這種新生活,他很少玩耍,也不愿意接近陌生人。這時的他除了理智的發(fā)展有著驚人的進步外,音樂和詩歌已經(jīng)成為他感情生活的寄托。
  1864年,尼采和他的朋友杜森(Paul Deussen)進入波恩大學攻讀神學和古典語言學,但第一學期結(jié)束,便不再學習神學了。他常聽同學們交談,有些人毫無信念和激情地重復黑格爾、費希物、謝林的各種公式,那些偉大的體系已經(jīng)喪失了激發(fā)人的力量;還有一批人喜歡實證科學,閱讀福格特和比希納的唯物主義論文。這些都沒能吸引尼采,他是一名詩人,需要激情、超常和具有神秘性的東西,他不再滿足于科學世界的清晰與冷靜。尼采在修養(yǎng)和氣質(zhì)上更是一名貴族,所以他對平民政治不感興趣,而且他從沒想過要過一種安寧舒適的生活,所以他不會對有節(jié)制的歡樂和痛苦這樣一種可憐的生活理想感興趣。尼采有自己的喜好,他熱愛希臘詩人,喜歡巴赫、貝多芬和拜倫。
  1865年,他敬愛的古典語言學老師李謝爾思(F. W. Ritschls)到萊比錫大學任教,尼采也隨之到了那里。當時的尼采雖然年紀不大,但已經(jīng)開始哲學沉思了。那時,叔本華是這個青年心中的偶像,此外他還從朗格、施皮爾、泰希米勒、杜林、哈特曼那里汲取了傳統(tǒng)的抽象概念。
  1867年,23歲的尼采應征入伍。他是近視眼,又是寡婦的獨子,本來可以幸免,但在薩多瓦和色當?shù)纳袷ト兆永锛幢闶钦軐W家也要去當兵。后來他在行軍中從馬上摔下來扭傷了胸肌并因此而退役。
  1868年,他的導師李謝爾思向巴塞爾大學推薦他:“39年來,我親眼目睹了這么多的年輕人成長起來,但我還從未見到有一個年輕人像這位尼采一樣如此早熟,而且這樣年輕就已經(jīng)如此成熟……如果上帝保佑他長壽,我可預言他將來會成為第一流的德國語言學家。他今年24歲,體格健壯,精力充沛,身體健康,身心都很頑強……他是萊比錫這里整個青年語言學家圈子里的寵兒……您會說,我這是在描述某種奇跡,是的,他也就是個奇跡,同時既可愛又謙虛!崩钪x爾思第一個向世間預言尼采是位天才。
  1869年2月,尼采被聘為巴塞爾大學古典語言學系副教授。此后的十年是尼采一生中相對愉快的時期。在巴塞爾,他結(jié)識了許多年長和年輕的朋友,例如瑞士著名文化藝術史學家雅可布?波克哈特(Jakob Burckharat)。1869年5月17日,尼采初次到瑞士盧塞恩城郊的特利普拜訪了華格納。同月28日,他在巴塞爾大學發(fā)表就職演說,題為《荷馬和古典語言學》。當時,巴塞爾城里所有貴族家的大門都對他敞開,他成為巴塞爾學術界的精英和當?shù)厣狭魃鐣男聦櫋?870年,尼采被聘為正教授。不久傳來了德法開戰(zhàn)的消息,尼采主動要求上前線。在途經(jīng)法蘭克福時,他看到一隊軍容整齊的騎兵雄赳赳氣昂昂地穿城而過。突然間尼采的靈感如潮水般涌出:“我第一次感到,至強至高的‘生命意志’決不表現(xiàn)在悲慘的生存斗爭中,而是表現(xiàn)于一種‘戰(zhàn)斗意志’,一種‘強力意志’,一種‘超強力意志’!
  1870年10月,尼采重返巴塞爾大學講壇。他結(jié)識了神學家弗蘭茨?奧弗爾貝克(Franz Overbeck),兩人很快成為摯友并共居一所住宅。1872年,他發(fā)表了第一部專著《悲劇的誕生》(Die Geburt der Tragodie)。這是一部杰出的藝術著作,充滿浪漫色彩和美妙的想象力;這也是一部幼稚的哲學作品,充滿了反潮流的氣息。尼采并不就此止步,他毅然攻擊最受尊敬的典范—大衛(wèi)?斯特勞斯,以此抨擊德國人的粗俗的傲慢和愚笨的自得:“司湯達曾發(fā)出忠告:我一來到世上,就是戰(zhàn)斗!薄侗瘎〉恼Q生》和《不合時宜的思考》(Unzeitgemabe Betrachtungen)的第一部發(fā)表之后,引來了一片狂熱的喝彩聲,同時也遭到了維拉莫維茨領導的語言學家圈子的排斥。
  1873年,尼采寫了《希臘悲劇哲學》的片斷(后以未完成的手稿出版)。1874年,尼采又完成了《不合時宜的思考》的第二部分《論歷史對生命的損益》、第三部分《教育家叔本華》。在這部作品中,他猛烈抨擊各沙文主義大學:“經(jīng)驗告訴我們:國立大學慣于支持低劣哲學家,這是偉大哲學家發(fā)展的最大障礙……永遠也不會有一個國家會庇護柏拉圖和叔本華這樣的人……國家總是懼怕他們!1875年10月,尼采結(jié)識了音樂家彼德?加斯特(P. Gast)。1876年,尼采完成了《不合時宜的思考》的第四部分《理查?華格納在拜羅伊特》。在這部作品中,他稱華格納為齊格弗里德,“他從不知道害怕為何物”,甚至把華格納稱為惟一真正藝術的奠基人。到了1876年8月,情況急轉(zhuǎn)直下。尼采出席了華格納主持的首屆拜羅依特音樂節(jié)。當時華格納創(chuàng)作的歌劇一夜一部地全部被搬上舞臺
  1883年,他完成了《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的第一、第二部分,1884年完成了第三部分,1885年完成了最后一部分。尼采在這部著作中闡述了著名的“同一性的永恒輪回”的思想。這是他的兩個主要思想體系中的一個。而另一個“趨向權(quán)力的意志”的構(gòu)思,由于他的身心崩潰而半途夭折。著名的“超人”理想和“末人”形象就是在這部著作中首次提出的。尼采評價自己這部著作:“在我的著作中,《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占有特殊的地位。它是我給予人類的前所未有的最偉大的饋贈。這部著作發(fā)出的聲音將響徹千年,因此它不僅是書中的至尊,真正散發(fā)高山氣息的書—人的全部事實都處在它之下,離它無限遙遠—而且也是最深刻的書,它來自真理核心財富的深處,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泉水,放下去的每個吊桶無不滿載金銀珠寶而歸。這里,沒有任何‘先知’的預言,沒有任何被稱之為可怕的疾病與強力意志混合物的所謂教主在布道,從不要無故傷害自身智慧的角度著眼,人們一定會首先聆聽出自查拉圖斯特拉之口的這種平靜的聲音的!钇届o的話語乃是狂飆的先聲;悄然而至的思想會左右世界。’”
  1886到1887年,尼采把他浪跡天涯時寫下的箴言、警句、辭條匯集起來,組成了兩個集子:《善惡的彼岸》( 1886年)和《道德的系譜》(1887年)。在這兩個集子中,尼采希望摧毀陳舊的道德,為超人鋪平道路,但是他陳述的一些理由卻難以成立。此外,這兩個集子中所闡述的倫理學的體系還給人留下一種印象—充滿刺激性的夸張。以下五部著作—《華格納事件》、《偶像的黃昏》、《反基督徒》、《看那這人》、《尼采反駁華格納》都是以極快的速度一氣呵成的。它們寫得標新立異,很有深度。但同時這些書也具有聞所未聞的攻擊性和令人瞠目的自我吹噓。
  1889年,圖林的災難降臨了。尼采進入了他的生命的最后十年。他先是住在耶拿大學精神病院。1890年5月,母親把他接到南堡的家中照料。1897年4月,因母親去世,尼采遷居到位于魏瑪?shù)拿妹靡聋惿?福爾斯特-尼采的家中居住。在尼采的一生中,他的家庭始終是他的溫暖的避風港,作為這個家庭中惟一的男性,家中的五位女性成員始終圍著他轉(zhuǎn),無微不至地關懷他,精心呵護他,盡量滿足他的一切愿望。但尼采為了心中的崇高理想,毅然舍棄了這一切,像個苦行僧一樣在這個風雨飄搖的世界中飄泊游蕩,忍饑挨餓,沉思冥想。1900年8月25日,這位生不逢時的思想大師與世長辭了。“銀白的,輕捷地,像一條魚,我的小舟駛向遠方!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的主要哲學思想】
  尼采哲學在當時曾經(jīng)被當作一種“行動哲學”,一種聲稱要使個人的要求和欲望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揮的哲學。他的哲學具有傲視一切,批判一切的氣勢。這正是他的哲學被后現(xiàn)代主義欣賞的重要原因。
  后現(xiàn)代主義對傳統(tǒng)哲學和現(xiàn)代哲學不是拒斥,就是消解。然而對尼采哲學卻情有獨鐘,后現(xiàn)代主義者從尼采哲學中吸納了他們所需要的一切。包括尼采哲學的基本思想觀點,甚至尼采的哲學風格。尼采哲學中的消解傾向成為后現(xiàn)代主義的精神支柱,尼采絕沒有想到,他成了后現(xiàn)代主義的理論先驅(qū)。
  對他來說,哲學思索家是生活,生活就是哲學思索。他創(chuàng)立了不同以往的形態(tài)迥異的奇特哲學,展示自己的哲學思想。他的哲學無須推理論證,沒有體系框架,根本不是什么理論體系,是他對人生痛苦與歡樂的直接感悟。尼采,在他的第一部學術著作——《悲劇的誕生》中,就已開始了對現(xiàn)代文明的批判。他指出,在資本主義社會里,盡管物質(zhì)財富日益增多,人們并沒有得到真正的自由和幸福。僵死的機械模式壓抑人的個性,是人們失去自由思想的激情和創(chuàng)造文化的沖動,現(xiàn)代文化顯得如此頹廢,這是現(xiàn)代文明的病癥,其根源是生命本能的萎縮。尼采指出,要醫(yī)治現(xiàn)代疾病,必須恢復人的生命本能,并賦予它一個新的靈魂,對人生意義做出新的解釋。他從叔本華那里受到啟示,也認為世界的本體是生命意志。
  尼采猛烈的揭露和批判傳統(tǒng)的基督教道德和現(xiàn)代理性。在認識論上,尼采是極端的反理性主義者,他對任何理性哲學都進行了最徹底的批判。他認為,歐洲人兩千年的精神生活是以信仰上帝為核心的,人是上帝的創(chuàng)造物,附屬物。人生的價值,人的一切都寄托于上帝。雖然自啟蒙運動以來,上帝存在的基礎已開始瓦解,但是由于沒有新的信仰,人們還是信仰上帝,崇拜上帝。尼采的一句名言“一聲斷喝——上帝死了”——是對上帝的無情無畏的批判。他借狂人之口說,自己是殺死上帝的兇手,指出上帝是該殺的;浇虃惱砑s束人的心靈,使人的本能受到壓抑,要是人獲得自由,必須殺死上帝。尼采認為,基督教的衰落有其歷史必然性,它從被壓迫者的宗教,轉(zhuǎn)化為統(tǒng)治者壓迫者的宗教,它的衰落是歷史的必然。
  殺死了作為神的上帝,又迎來了資本的上帝,資本化身的上帝。尼采忽視了一個基本事實:被資本奴役,不會比被上帝奴役自由得多。但他的“上帝死了”的呼喊,斷喝的啟蒙價值是不能低估的。
  尼采認為,在沒有上帝的世界上,人們獲得了空前的機會,必須建立新的價值觀,以人的意志為中心的價值觀。為此,要對傳統(tǒng)道德價值進行清算,傳統(tǒng)的道德觀念是上帝的最后掩體,他深深的滲透于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腐蝕人們的心靈。尼采自稱是非道德主義者和反基督徒,他猛烈批判基督教的道德,基督教所崇尚的美德。
  尼采對現(xiàn)代理性也持批判態(tài)度。他首先拿具有理性的哲學家開刀,他指出哲學家的第一特性是缺乏歷史感,幾千年來,凡是經(jīng)哲學家處理的一切都變成了概念木乃伊。理性所起的作用無非是把流動的歷史僵固化,用一些永恒的概念去框定活生生的現(xiàn)實。結(jié)果是扼殺了事物的生滅變化過程,扼殺了生命。他認為,這個世界是一個充滿了偶然性的,動蕩不定的,從而無法捉摸的世界。他說,實況是沒有的,一切都是流動的,抓不住的,躲閃的。哲學家的第二個特性是“拒絕感官的證據(jù)”,顛倒了真正的世界和假象的世界。感性證據(jù)是真實的,可信的,只是對它們加工時才塞進了謊言。哲學家的第三個特性是混淆始末,他們否認生長過程,進化過程。哲學家的第四個特性是運用語言中的“理性”強制人們犯錯誤!笆恰迸c“存在”混為一談,弄假成真,弄真成假,蒙騙無知的人們。他認為,從蘇格拉底到現(xiàn)代人都狂熱的訴諸理性,是很荒謬的。人類之所以崇尚理性,是指望它給人帶來自由和幸福;然而結(jié)果恰恰相反,理性處處與人的本能為敵,造成人的更大痛苦。
  批判理性帶來的謬誤是正確的,但是不能否定理性的存在,理性的歷史地位和作用。理性是人類進步的標志,是人類文明進程的碩果。歷史上一些杰出的哲學家就是用理性的武器觀察世界認識世界的。理性本身沒有錯,理性是不能否定的。沒有理性,人類就不能正確的認識世界,認識真理。沒有理性,人類將落入迷?膳碌木秤。
  尼采要建立新的哲學,將生命意志置于理性之上的哲學,非理性的哲學。作為對理性提出了挑戰(zhàn),他提出了強力意志說。用強力意志取代上帝的地位,傳統(tǒng)形而上學的地位。強力意志說的核心是肯定生命,肯定人生。強力意志不是世俗的權(quán)勢,它是一種本能的,自發(fā)的,非理性的力量。它決定生命的本質(zhì),決定著人生的意義。 尼采比較了強力意志和理性的不同特性,理性的特性是:冷靜,精確,邏輯,生硬,節(jié)欲;強力意志的特性是:激情,欲望,狂放,活躍,爭斗。尼采認為,強力意志源于生命,歸于生命,它就是現(xiàn)實的人生。人生雖然短暫,只要具有強力意志,創(chuàng)造意志,成為精神上的強者,就能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強力意志作為最高的價值尺度,一方面肯定了人生的價值,另一方面也為人世間的不平等作了辯護。在尼采看來,人類與自然的生命一樣,都有強弱之分,強者總是少數(shù),弱者是多數(shù)。歷史與文化是少數(shù)強者創(chuàng)造的,他們理所當然的統(tǒng)治弱者。尼采推翻了神的等級制度,卻肯定了人的等級制度,換湯沒換藥。
  尼采還提出他的超人哲學,關于建構(gòu)理想人生的哲學。超人是人生理想的象征,是尼采追求的理想目標和人生境界。尼采對現(xiàn)代人,現(xiàn)代生活感到很失望,他夢想改善人,造就新的人,即是超人。超人不是具體的人,是一個虛幻的形象。超人具有大地,海洋,閃電那樣的氣勢和風格。尼采認為,超人還沒有現(xiàn)實的存在,它是未來人的理想形象;超人給現(xiàn)實的人生提出了價值目標;超人是人的自我超越。
  尼采的唯意志論哲學價值具有兩重性,一方面,尼采繼承了啟蒙運動的精髓,反映了現(xiàn)代意識的覺醒。對人生價值的積極肯定,引發(fā)了人們對人生意義人生價值的思考,重新定位人生;對工具理性和工業(yè)文明的否定性批判,開啟了現(xiàn)代非理性主義思潮。另一方面,對理性的批判,對傳統(tǒng)的否定也存在著片面性,這正是后現(xiàn)代主義欣賞的一面。
  【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的名言摘抄 】
  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 都是對生命的辜負!
  別理會!讓他們?nèi)ミ駠u!奪取吧!我請你只管奪!
  上等人有必要向群眾宣戰(zhàn)。
  創(chuàng)造了這個有價值的世界的是我們!
  想在善和惡中作造物主的人,必須首先是個破壞者,并砸爛一切價值。也就是說,最大的惡屬于最高的善。不過,后者是創(chuàng)造性的善。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的主要著作】(中外文版):
  Die Geburt der Tragödie (1872, The Birth of Tragedy)
  《悲劇的誕生》李長俊譯,臺北三民書店,1970年版;
  《悲劇的誕生》劉崎譯,臺北志文出版社,1970年版;
  《悲劇的誕生》繆郎山1965年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1979年版;
  《悲劇的誕生,尼采美學文選》,周國平譯,北京三聯(lián)書店1986年版。
  Philosophy in the Tragic Age
  《希臘悲劇時代的哲學》
  Unzeitgemässe Betrachtungen, (1873-1876, Thought out of Season)
  《不合時宜的考察》第一部:
  《自白者和作家大衛(wèi)?斯特勞斯》
  《不合時宜的考察》第二部:
  《歷史之用途與濫用》淦克超譯,臺北水牛出版社1969年版。
  《不合時宜的考察》第三部:
  《教育家的叔本華》楊白萍譯,重慶商務印書館1945年版;
  《尼采論叔本華》,蔡英文譯,臺北龍?zhí)斐霭嫔?979年版。
  《不合時宜的考察》第四部:
  《瓦格納在拜洛伊特》
  Menschliches, All zu Menschliches (1878, Human ALL-to-Human)
  《人性,太人性的 》第一卷《啟示藝術家和文學家之靈魂》,胡宏述譯,臺北正中書局1966年版。
  Morgenröte (1881, The Deun of Day)
  《朝霞》,徐梵澄譯,上海商務印書館1935年版
  Die fröhliche Wissenschaft (1882, The Joyful Wisdom)其中第五部分于1886年續(xù)寫
  《快樂的知識》徐梵澄譯,商務印書館1939年版,上海商務印書館1945年再版
  《樂觀的智慧》,余鴻榮譯,臺北志文出版社1982年版。
  《快樂的科學》,余鴻榮譯,北京中國和平出版社1982年版。
  Also Sprach Zarathustra Pt.1-3 (1883-1884) and Pt.4(1891, Thus Spoke Zarthustra)
  《察羅杜斯德羅序言》,魯迅譯,1918年載《新潮》第2卷第5期,1920年,收入《魯迅譯文集》第10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8年版。
  《扎拉杜斯特拉這樣說》,譯者不祥,載《學匯》1922年10月至1923年1月連載。
  《扎勒圖士之言》,馬君武譯,上海商務印書館1935年版。
  《扎勒圖士特拉如是說》,肖贛譯,上海商務印書館1936年版,臺北1966年再版。
  《蘇魯之語錄》,徐梵澄譯,上海生活書局1935-1936年(世界文庫第8、9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2年版;
  《蘇魯之語錄》,胡宏述譯,臺北正文出版社1966年版;
  《蘇魯之語錄》,楊瑞琳譯,高雄則中出版社1962年版。
  《查拉杜斯屈拉如是說》,雷白韋譯,昆明中華書局1940年版,上海中華書局1947年版。
  《查拉杜斯屈拉如是說》,雷崧生譯,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63年版,上1978年第七版。
  《查拉杜斯圖拉如是說》,高寒譯,1978年貴陽中華書局版,華盛頓1972年再版。
  《查拉杜斯圖拉如是說》,余鴻榮譯,臺北志文出版社1983年版。
  《查拉斯圖拉如是說》,嚴溟譯,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87年版。
  Jenseits Von Gut und Böse (1886, Bevond Good and Evil)
  《善與惡的超越》一譯 《善惡的彼岸》
  Zur Genealogie der Moral (1887, On the Genealogy of Moral)
  《道德系譜學》,陳芳郁譯,臺北水牛出版社1975年版
  《論道德的譜系》周紅譯,北京三聯(lián)書店1992年版。
  Der Fall Wagner (1888, The Case of Wagner)
  《瓦格納事件》周國平譯,譯文收入《悲劇的誕生,尼采美學文選》中, 北京三聯(lián)書店1986年版
  Götzen-Dammerung (1889, Twilight of the Idols)
  《偶像的沒落》,陳芳郁譯,臺北水牛出版社1973年版。
  《偶像的黃昏》周國平譯,長沙、湖南人民文學出版社1987年版。
  Der Antichrist (1895, The Antichrist)
  《上帝之死》(即《反基督徒》)劉崎(據(jù)英文版)譯,臺北志文出版社1968年、1971、1983、1986年再版。
  Ecco Homo (1908)
  《尼采自傳》,徐梵澄譯,上海良友圖書公司1935年版。
  《看哪!這人》,高寒1933年譯,貴陽交通書局1947年版。
  《看哪!這個人》劉思久譯,文化書局1947年版。
  《瞧這個人》劉崎譯,臺北志文出版社1969年版。
  《尼采自傳》,王琬芬譯,臺北正文書局1971年版。
  《尼采的人生》,鄭捷生譯,臺北世界文物供應社1972年版。
  《看那個人!》張念生,凌素心譯,收入《權(quán)力意志》一書,北京商務印書館1991年版。
  Der Wiue Zur Macht (1901. The Will to Power)
  《權(quán)力意志——重估一切價值的嘗試》,張念(1901年第一版,1906年第二版)
  《尼采詩抄》,馮玉譯,載《文學》8卷,上海生活書局
  《尼采詩選》,錢春綺譯,廣西漓江出版社1986年版。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對后世的影響】
  尼采的著作對后世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他的思想具有一種無比強大的沖擊力,它顛覆了西方的基督教道德思想和傳統(tǒng)的價值,揭示了在上帝死后人類所必須面臨的精神危機。雅斯貝爾斯說尼采和克爾凱郭爾給西方哲學帶來顫栗,而此顫栗的最后意義尚未被估價出來。20世紀初的整整一代思想家和藝術家都在尼采的著作中找到了那些激發(fā)了他們富于創(chuàng)造性的作品的觀念和意象。雅斯貝爾斯、薩特、海德格爾、福柯和德里達等等都是深受尼采思想影響的哲學家,而直接受他影響的文學家同樣數(shù)不勝數(shù):茨威格、托馬斯·曼、肖伯納、黑塞、里爾克、紀德、還有離我們熟悉的魯迅。
  【對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的評價】
  如果我們從世俗的角度來看,尼采的一生是不幸的,他的結(jié)局是悲慘的。他是一個典型的失敗者:他的思想的發(fā)展未能達到預期的目標;在他生活的年代能夠理解他的人寥寥無幾,可怕的孤寂始終包圍著他;最后,病魔緩緩地悄然而至,甚至成了他的生命的一部分。反過來,人們也可以這樣說,如果沒有他的患病與疾病的折磨,他的生平與著作都是無法想象的。
  但是,任何一個沒有偏見的人拿起尼采的著作,都會發(fā)覺它們才氣橫溢、光彩奪目、豪氣沖天。當然,這里面也夾雜了夸張和神經(jīng)質(zhì)式的自我陶醉。在這些著作中,尼采以非凡的勇氣和驚人的洞察力輕而易舉地顛倒了各種公認的觀念,奚落了一切美德,贊揚了所有的邪惡。尼采并沒有建立一個封閉而龐大的哲學體系,他只寫散文、格言和警句;在他的字里行間并不證明什么,只是預告和啟示;但恰恰不是憑借邏輯推理而是憑借神奇的想象力,他征服了全世界;他獻給人類的不只是一種新的哲學,也不僅僅是一首詩或一段警句,而且還是一種新的信仰、新的希望、新的宗教。很可惜,尼采的生命歷程太短暫,閱歷太簡單,還沒有來得及把自己的片面真理發(fā)展成智慧。如果他能活得更長一些,如果他能再多得到一些鼓勵,也許他會把自己那粗糙混亂的觀念梳理成和諧優(yōu)美的哲學。
  無論如何,尼采思想是現(xiàn)代思想的一座巍然聳立的里程碑。在尼采去世后的一個世紀中,他的思想深深地影響了如雅斯貝爾斯、海德格爾、里爾克、赫塞、托瑪斯?曼、斯蒂芬?喬治、蕭伯納、紀德、薩特和馬爾盧這樣一些著名的思想家;他的著作不僅在德、法語區(qū)域聞名遐邇,而且還流傳于遙遠的北美、南美、亞洲、大洋洲、非洲。
  尼采大無畏地反對哲學形而上學及其在認識論方面的絕對優(yōu)勢;反對千百年來哲學以純理性觀察宇宙、運用邏輯推理程序建立的以理性為中心的龐大思辯體系;他熱愛生命,提倡昂然的生命力和奮發(fā)的意志力,肯定人世間的價值,并且視自然界為惟一的真實世界,給歐洲古典哲學注入新鮮血液并開辟了古典語言學的嶄新時代。從這個意義上說,他開創(chuàng)了人類思想史的新紀元,哲學史可以以尼采前和尼采后來劃分。在尼采之后,傳統(tǒng)的哲學體系解體了,哲學由非存在轉(zhuǎn)變?yōu)榇嬖,從天上回到了地上,由神奇莫測、玄而又玄轉(zhuǎn)變?yōu)橐饍|萬人心靈的無限共鳴。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名言,警句,格言,語錄】
  1 自從厭倦于追尋,我已學會一覓即中;自從一股逆風襲來,我已能抗御八面來風,駕舟而行。
  2 許多東西被我拋卻,故而被諸君視為傲慢;若從外溢的酒杯里豪飲,難免灑落許多佳釀,故不要懷疑酒的質(zhì)量。
  3“他沉淪,他跌倒。”你們一再嘲笑,須知,他跌倒在高于你們的上方。他樂極生悲,可他的強光緊接你們的黑暗。
  4 此人往高處走---他應受稱贊!那人總是從高處降臨,他活著,自動舍棄贊美,他是從高處來的人!
  5 即使是最有良心的人,良心的譴責面對這樣的情感也是軟弱無力的:“這個或那個東西是違背社會習俗的” 最強者也害怕旁人的冷眼和輕蔑,他是這些人當中受過教育的,而且是為了這些人才接受教育的。他到底怕什么呢?怕孤立!這個理由把做人和做事的最佳理由打倒 了!---我們的群體本性如是說
  6 我們?yōu)樽约簞?chuàng)造了一個適于生活的世界,接受了各種體線面,因與果,動與靜,形式與內(nèi)涵。若是沒有這些可信之物,則無人能堅持活下去!不過,那些東西并未經(jīng)過驗證。生活不是論據(jù);生存條件也許原本就有錯誤。
  7 哪里有統(tǒng)治,哪里就有群眾;哪里有群眾,哪里就需要奴性;哪里有奴性,哪里就少有獨立的個人;而且,這少有的個人還具備那反對個體的群體直覺和良知呢。
  8 當心!他一沉思,就立即準備好了一個謊言。
  9 大勝的最大好處,莫過于解除了勝利者對失敗的恐懼感!拔覟楹尾荒苁∫淮文?”他自言自語,“我現(xiàn)在已有足夠的本錢了”
  10 他現(xiàn)在窮了,原因并非別人剝奪了他的一切,而是他拋棄了一切。緣何如此?---他慣于尋覓。所謂窮人,正是那些對他甘愿受窮做了錯誤理解的人。
  11 他是思想家,這意味著:他善于簡單的---比事物本身還要簡單---對待事物。
  12 要破壞一件事,最刁鉆的辦法是:故意用歪理為這事辯護。
  13 人們視需要為事物發(fā)生之因,其實,它往往是事物發(fā)生之果。
  14 智者問傻子,通往幸福的途徑是什么?傻子毫不遲疑,就象別人向他打聽去附近那個都市之路似的,答曰“自我欣賞,再就是東游西蕩!敝钦呷碌溃骸白∽,你要求太多拉,自我欣賞就夠拉!”傻子回答說:“沒有一貫的蔑視,又怎能不斷的欣賞呢?”
  15 人要么永不做夢,要么夢得有趣;人也必須學會清醒:要么永不清醒,要么清醒得有趣。
  16“噢,我真貪婪!在這個靈魂里安住的不是忘我精神,而是貪求一切的自我,似乎要用許多人幫他觀察和攫取的自我,要挽回一切的自我,不愿失去屬于他的一切的自我!”
  “噢,我貪婪的烈焰喲!我多么愿意獲得再生,變成一百個人呀!”
  誰不能以自身體驗理解這位謂嘆者,誰就無法理解求知者的激情。
  17 哪里缺乏意志,哪里就急不可待的需要信仰。意志作為命令的情感,是自主和力量的最重要標志。
  18 你們根本不明白自己經(jīng)歷之事,像醉汗在生活中奔波,跌倒了,從階梯上滾下去了。所幸,你們因為沉醉反而未受損傷。你們的肌肉無力,神智不清,便不象我們覺得階梯上的石頭如此之硬!
  19 忠告:你是否旨在博取聲望?若是,這信條務請記。鹤詣臃艞壝u,要及時!
  20 伏爾泰!人類!白癡!真理和追求真理有點難辦,如果弄得太人性了---只是為了行善而追求真理,我敢打賭,那將一無所獲!
  21 若不是在通向知識的道路上,有如此多的羞愧要加以克服,知識的魅力便會很小。
  22 鄙薄自己的人,卻因此而作為鄙薄者,尊重自己。
  23 要填飽肚子,是人不能那么容易的把自己看作上帝的原因。
  24 與怪獸搏斗的人要謹防自己因此而變成怪獸。如果你長時間的盯著深淵,深淵也會盯著你
  25“哪里有知識之樹,哪里就有天堂”---最古老和最現(xiàn)代的毒蛇都這樣說。
  26 克服一種感情的意志,最終只是另一種感情或另外若干種感情的意志。
  27 由感覺產(chǎn)生一切信任,一切坦然的心境,一切真理的證據(jù)。
  28 贊揚比責備有更多的強加于人的成分。
  29 人最終喜愛的是自己的欲望,不是自己想要的東西!
  30 其他人的虛榮心只有在和我們的虛榮心相反時,才會令我們反感。
  31 人們不相信聰明人會做蠢事:人的權(quán)利竟喪失到了如此地步!
  32 較為相同,較為普遍的人,一向總是占有優(yōu)勢,較為杰出的,較為高雅的較為獨特的和難于理解的人,則往往孑然獨立;他們常常在孤獨中死于偶然事件,很少能繁衍下去。
  33 誰不想看一個人的高度,而只是睜大眼睛注視此人身上的那些明顯的低處---誰就會由此而將自己暴露無遺。
  34 高貴的靈魂,是自己尊敬自己。
  35 漫游的人,你是誰?我看見你禹禹獨行,沒有嘲笑,沒有愛,目光深不可測,象一個線棰那樣濕漉漉的,顯得悲傷不已。剛剛探測過每一深度,從水中 拉上來,一幅不滿足的樣子---它在水下要尋找什么?胸中從不嘆息,雙唇掩蓋著厭惡之情,一只手只是在緩緩握緊:你是誰?你做了些什么?你在這里休息一下 吧!此處熱情款待每一個人---恢復恢復精神吧!你到底是誰,眼下什么會使你高興?什么會使 你恢復精神?說出來,只要我有,我就給你!“使我恢復精神?使我恢復精神?哎,你真是多管閑事,你說的夠多的了!可還是給我吧,求求你~~~”給你什么? 什么?快說出來!“另一個面具!第二個面具”
  36 “這兒自由眺望,精神無比昂揚”。可是還有一種與此相反的人,這種人也處于一定的高度之上,也展現(xiàn)了自己的前景。---可卻兩眼往下看。
  37 每一位深刻的思想家較為害怕的是被人理解,而不是被誤解,后者可能會傷害他的虛榮心;但前者會傷害他的心靈,他的同情心,他的心靈總是說:“你怎么也和我受過同樣的苦?”
  38 人與人之間是應當保持一定距離的,這是每個人的“自我”的必要的生存空間。一個缺乏“自我”的人,往往不懂得尊重別人的“自我”需要生存空間。你剛好要獨自體驗和思索一下你的痛苦,你的門敲響了,那班同情者絡繹不絕的到來,把你連同你的痛苦淹沒在同情的吵鬧聲之中!
  39 你們尊敬我,可你們尊敬的人某一天倒下了那又將如何呢?當心啊,別讓一根雕像柱把你們壓死。
  40 我們越是接近事物的起源,事物對于我們就越是變得興味索然。
  41 一些人統(tǒng)治是由于他們愿意統(tǒng)治;另一些人統(tǒng)治是因為他們不愿意被人統(tǒng)治---對于他們來說,統(tǒng)治不過是兩害中之輕者。
  42 我走在命運為我規(guī)定的路上/雖然我并不愿意走在這條路上/但是我除了滿腔悲憤的走在這條路上/別無選擇
  43 孤獨生活的另一個理由。 甲:“現(xiàn)在你打算回到你的荒漠” 乙:“我不是一個快成急就的思想者;我必須長時間的等待我自己---水總是遲遲不肯從我的自我之泉噴涌而出,我經(jīng)常焦渴得失去了耐心。我所以隱退到孤獨之 中,就是為了使我不至于不得不從公用的水槽飲水。當我生活在人群中時,我的生活恰如他們的生活,我的思想也不像是我自己的思想;在他們中間生活過一段時間 以后,我總是覺得,似乎所有人都在設法使我離開我自己,奪走我的靈魂---我對所有人都感到憤怒,并且恐懼他們。因此,我必須走進沙漠,以便恢復正常!
  44 充耳不聞的智慧。---如果我們整天滿耳朵都是別人對我們的議論,如果我們甚至去推測別人心里對于我們的想法,那么,即使最堅強的人也將不能幸免于難!因 為其他人,只有在他們強于我們的情況下,才能容許我們在他們身邊生活;如果我們超過了他們,如果我們哪怕僅僅是想要超過他們,他們就會不能容忍我們!總 之,讓我們以一種難得糊涂的精神和他們相處,對于他們關于我們的所有議論,贊揚,譴責,希望和期待都充耳不聞,連想也不去想。
  45 贊美使一些人變得謙遜,使另一些人變得無禮。
  46 千萬不要忘記。我們飛翔得越高,我們在那些不能飛翔的人眼中的形象越是渺小。
  47 致孤獨者。 如果我們在我們一個人獨處時不能像我們在大庭廣眾之下時那樣尊重別人的榮譽,那我們就算不上正人君子。
  48 生活是我們的靈丹妙藥。---如果我們像思想家那樣,每天處在川流不息的思想和情感的洪流中,甚至在夜夢中也被它們推動著,那么,我們就會渴望投入生活,以便得到寧靜和休息,而其他人正好相反,希望離開生活進入沉思,以便得到休息。
  49 沒有根據(jù)的根據(jù)。 你討厭他并且為這種討厭提出了一大堆根據(jù)--但我只相信你的討厭,而不相信你的根據(jù)!由于在你自己面前以及在我面前把那些本能使然的行為說成是理性思考的結(jié)果,你提高了你在你自己心目中的位置。
  50 成為道德的行動本身不是道德的。 使人們服從道德的原因是各種各樣的:奴性,虛榮,自私,陰郁的熱情,聽天由命或孤注一擲。服從道德,恰如服從一位君主,本身并無道德可言。
  51 上帝死了
  52 超人即是海洋,你們的偉大輕蔑會在海中沉沒。
  53 人是一根繩索,連接在動物與超人之間---繩索懸于深淵上方。
  54 人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是一座橋梁,而非目的。
  55 人人需求同一,人人都是一個樣,誰若感覺不同,誰就進瘋?cè)嗽骸?br/>  56 我的靈魂平靜而明亮,宛若清晨的群山?墒撬麄冋J為,我冷酷,是開著可怕玩笑的嘲諷者。
  57 人的生存是可怕的,且總無意義:一個搞惡作劇的人可能成為它的厄運。我要向人們講授生存的意義,這意義就是超人,是烏云里的閃電。
  58 對于強大的,有負載能力的精神而言,存在著許多沉重之物。這精神包含一種令人肅然起敬的東西:它的強大要求負載沉重,甚至最沉重之物。
  59 有負載能力的精神要馱載這一切最沉重之物,猶如滿載重物而匆匆走向荒原的駱駝。精神也正是這樣匆匆走進荒原。然而,在寂寥的荒原中發(fā)生了第二次變形:精神變成了獅子,它要為自己奪得自由,做自己沙漠的主人。
  60 不要再把頭埋進天堂這類東西的沙灘里,而要使頭自由,使這顆塵世頭顱為塵世創(chuàng)造意義!
  61 我學習過走路,從此我讓自己奔跑;我學習過飛翔,從此我能就地飛走,而不愿首先被推送。我現(xiàn)在輕松自如,我現(xiàn)在飛翔,俯視下方,現(xiàn)在有個神明在我內(nèi)心舞蹈。
  62 人的情況和樹相同。它愈想開向高處和明亮處,它的根愈要向下,向泥土,向黑暗處,向深處---向惡
  63 當我到達高處,便發(fā)覺自己總是孤獨。無人同我說話,孤寂的嚴冬令我發(fā)抖。我在高處究竟意欲何為?
  64 即使你對他們溫柔敦厚,但他們?nèi)耘f是覺得受到你的蔑視。他們以隱秘的傷害行為報答你的善舉。你無言的驕傲總與他們的口味不合;倘若你某次謙虛到虛榮的地步,他們就喜不自勝了。
  65 總有一天孤寂將會使你厭倦,你的驕傲將會扭曲,你的勇氣將會咬牙切齒。有朝一日你會吶喊:“我孤獨!”
  66 有些人之所以離群索居就是為了躲避流氓:他實在不愿與流氓共飲井水,共享水果和火。有些人走進荒漠,與猛獸同受干渴之苦,就是不愿與骯臟的的趕駱駝者共坐在水槽邊。
  67 誰被民眾仇恨呢?---如同一條被眾狗仇恨的狼呢?是奔放不羈的天才,是桎梏的死敵,是拒不頂禮膜拜并悠游于林泉的高士。
  68 我內(nèi)心深處只愛生命---而且,說真的,我恨它之時也是最愛它之時!
  69 你們意欲高升,所以仰視高處,我既已高升,故做俯瞰。你們當中有誰既會大笑又已高升了呢?
  70 攀登最高峰的人取笑一切悲劇和悲傷,嚴肅的態(tài)度。
  71 所有的人都沒有我這樣的耳朵,在這樣的地方,我說話又有何用!我來這里為時過早。
  72 噢,孤寂呀,你是我的故鄉(xiāng)!我在野蠻的他鄉(xiāng)過野蠻的生活委實太久,所以向你回歸時不可能沒有眼淚!
  73 誰明知恐懼而制服恐懼,誰看見深淵而傲然面對,誰就有決心。誰用鷹眼注視深淵,用鷹爪摳住懸崖,誰就有勇氣。
  74 更高級的人呀,你們最大的壞處莫過于不學習舞蹈,人必須跳舞---超越你們自己而跳舞!你們的失敗,這又算得了什么呢!可能會成功的事多著呢!因此你們要學會自嘲!高舉你們的人,優(yōu)秀的舞蹈家啊,高些,再高些!也別忘記大聲朗笑!
  75 誰的思想過于豐富,誰就寧愿把自己變愚。
  76 在這兒,我最大的痛苦是孤獨……這種孤獨歸因于個人無法與世界達成公識
  77 在孤獨中,一切都可以獲得---除了精神正常。
  78 對財富的喜愛,以及對于知識的喜愛,是推動地球的兩種力量,其中一種力量增加了,另一種力量勢必減弱。
  79 我的智慧終于被解除了魔力,我所知道的事情比哈姆雷特少,比蘇格拉底少,比一無所有少!這是最終的真理:并沒有真理,只有垂死的靈魂痛苦的垂吊在“十字架”上……
  80 如果我們老是尋根究底,那么我們就會走向毀滅。
  81 大無畏的思想家最能體驗無比慘痛的悲;他們之所以尊重生活,是因為生活是他們最大的對手……
  82 當心性靈:性靈會使我們極其孤獨,孤獨意味著毫無義務感與沒有約束發(fā);性靈會敗壞我們的性格……
  83 不要將完全沒有信仰能力的無信仰和再也不能相信某種世界觀的無信仰混為一談。后一種情形一般來說是一種新的信仰的前兆。
  84 藝術是什么?是賣淫。
  85 自我崇拜是達到性格之詩意和諧的一種手段。我們應該協(xié)調(diào)性格與能力,保持和增強我們的一切,方法就是崇拜。
  86 斯多葛主義只有一件圣事,那就是自殺……
  87 平庸是一幅自負精神能忍受的幸福的假面具,因為,它不讓大多數(shù)的人,即平庸者去想到偽裝:他進行偽裝正是為了平庸者的緣故---為不觸怒他們,是的,常常出自同情和友善。
  88 天生的精神貴族是不太勤奮的。





上一本:薄伽梵歌 下一本:康德《純粹理性批判》句讀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瘋狂的意義的作者是弗里德里!つ岵,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