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與古代詩歌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具有極高的美學價值,深受人民群眾的喜愛。書寫和欣賞詩書合璧的作品,能使人獲得雙重的美感享受。 蘇軾(一〇三七-一一〇一),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其書法用筆豐腴,筆力勁健,肥而有骨,發(fā)筆時露鋒芒,運筆自由流暢。結體欹側緊密,體勢雄偉,筆意豪放,姿態(tài)百出,正如其概括的藝術理論“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蘇軾是富于創(chuàng)新的書法大家,藝術風格也是多樣的!稓w去來兮辭》筆畫秀勁,粗細對比鮮明,結字端莊!洞鹬x民師論文帖》書法與文學主張交相輝映,通篇一氣呵成,有不可遏止之勢!短祀H烏云帖》是學習顏體又有創(chuàng)新的典范。蘇軾喜臨顏體,愛其字,敬其人。蘇軾認為顏體既有清雄之勢,又有豐實樸拙的內涵!饵S州寒食詩帖》章法精絕,被譽為《蘭亭序》《祭侄稿》之后的天下第三行書。蘇軾是寫意書風的提倡人和實踐者。我們學習蘇字,不僅學習其字勢,還應了解其書法主張,要學其自信的心態(tài)和豐富的文學藝術修養(yǎng)。 《蘇軾行書集唐詩》是根據人們學習和欣賞的需要編寫的。詩從唐代眾多詩人作品中選出,這些詩藝術性強,表達了詩人的思想情感,體現了詩人智慧才能。集字從《赤壁賦》《歸去來兮辭》《天際烏云帖》《答謝民師論文帖》《潁州祈雨詩》《與葉夢得書》《次韻辯才詩》《次韻三舍人省上詩》《次韻秦太虛見戲耳聾詩》《黃州寒食詩帖》和其他書札等多種作品中選出,大致反映了蘇軾行書的全貌。 《蘇軾行書集唐詩》選取五十首詩,與書法相結合,按詩的內容集字,每首詩旁均有簡體字對照。后附文介紹蘇軾行書用筆、結字與章法,供初學者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