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章是人類文化目前一種特殊的文物,其特殊性在于它所表達的文化和藝術的含義上。中華印章在四五千年的發(fā)展歷程中,形成了自己鮮明的特色。中國印尤其是公印,表現(xiàn)了中國古代政治、區(qū)域地理、軍事外交、經濟文化等多方面的內容,幾乎組成了東周以后中國社會百科全書式、綱目式的結構,這在其他國家和地區(qū)極為罕見。中華印在濃厚的以儒家化為綱的社會氛圍當中形成,其內容不僅僅是以公印為代表反映了中國大一統(tǒng)的政治架構,也從私印和部分社會用印當中表達了中華民族的喜好、向往和集體主義的價值觀。中華印一開始以實用性為性,以審美性輔助實用性的表達,反映了歷朝歷代的基本審美趨向,但是從隋唐開始,中國的文人逐漸深入地介入對印章的刊刻和改造,從印材、印面處理、印文內容、用印文字等方面促成了中國實用印章和藝術印章越來越深刻的分裂,到了元明時代,藝術印章已經完成了和實用印章的決裂,成為具有東方色彩的獨立的藝術門類。這些,都是中華印和世界上其他地區(qū)印章明顯不同的地方,中華印于是成為中華民族文化和藝術的杰出(或鮮明)的代表之一。這套藝術理論研究著作分為上中下三冊,對上古時期至當代的中國印章文化進行了系統(tǒng)的整理研究。上冊闡述中國實用印章的歷史進程,首先討論世界印章的起源和發(fā)展,接著以考古學、文物學分期的方法對中國數(shù)千年的實用印章進行論述,時間下限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初期為止。在論述中,作者將逐段、逐期地對實用印章進行分析,以明確其性質、材料、基本功用以及社會影響。中冊闡述中國藝術印章的發(fā)展,先論述宋代以前實用印章所包含的審美價值及其對以后藝術印章的影響,用文物學和藝術史學的方法對中國印章藝術的發(fā)展進行分析,同時對印章藝術的基本理論進行梳理。在本冊中,作者將分析中國藝術印章發(fā)展的基本流派,重點介紹有重要影響的若干位印人。20世紀50年代之后我國印章的發(fā)展情況亦有一定篇幅進行闡述。下冊闡述所謂的“印記問題”,就是印章的直接載體和間接載體。首先介紹印材、印紐、薄意、款式等直接的載體,這部分顯得廣博而具體。其次,介紹陶文、泥封、鈐色、印泥、紙張等間接的載體。很后還要介紹以印譜為主的傳播性的載體。該套書將是目前相關領域中研究極為系統(tǒng)、完備的一部著作,引用大量的考古文物新材料,極具原創(chuàng)性,是一部中國印章文化藝術的通史,對于繼承和發(fā)揚中國傳統(tǒng)很好文化,堅定文化自信,激發(fā)民族自豪感和國家榮譽感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