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依然記得目睹這一建筑的時候不斷產(chǎn)生的疑問。我們當初所鐘愛的空與留白的美為何不再存留在我們的城市,而是出現(xiàn)在遙遠的異邦?我們的城市熱衷于經(jīng)濟數(shù)值的幻想中,在西方人帶來的物質(zhì)理論的武裝下,究竟要繁雜地填充到何時才肯罷休?我們的城市果真還會有“ 對未來的展望”嗎?為什么城市總在被五顏六色的墻體所圍困,其中還會有我們美好的生活嗎?. 目睹用空來填補未來的這一本質(zhì)性空間的建筑,我們得到了這個時代這片土地上我們的城市和建筑應(yīng)有的教訓(xùn)。...
作者簡介 承孝相,1952年出生,畢業(yè)于首爾大學,碩士學位。曾就讀過維也納工科大學。師從金壽根15年,于1989年開設(shè)了建筑事務(wù)所履露齋,并參加了引領(lǐng)韓國建筑界新風氣的“4·3集團”;趯χ鲗(dǎo)20世紀的西方文明的批判,以“貧困美學”為建筑哲學的根底,開展著工作。作品有守白堂(韓國,1998)、Welcome City(韓國,1999)、大田大學惠化文化館(韓國,2000)、長城腳下的公社會所(北京,2000)、博鰲藍色海岸(海南,2001)、朝外SOHO(北京,2004)、長城腳下的公社二期(北京,2005)等。
目錄: 1 樹立在米歇爾廣場的時代精神 阿道夫·路斯與路斯住宅. 2 理想主義者打造的紀念碑 朱塞佩·特拉尼與科莫的法西斯大廈 3 發(fā)生在斯圖加特的革命 魏森霍夫居住區(qū) 4 優(yōu)美的建筑游廊,西方住宅的完成 薩伏伊別墅 5 真實的建筑 勒·托羅內(nèi)修道院和拉圖雷特修道院 6 太陽的城市 勒·柯布西耶的昌迪加爾 7 心中的風景 漢斯·沙龍的柏林愛樂音樂廳 8 詩意真實性成就的20世紀建筑的大革命 柏林國立美術(shù)館新館 9 沉默的寓意 路易斯·康和路易斯·巴拉干的建筑精神 10 孟加拉的光和沉默 路易斯·康和孟加拉國會大廈.. 11 “大技術(shù)”建造的“反建筑” 巴黎蓬皮杜中心劃時代的成就 12 通往世界之窗 約翰·奧托·凡·斯普雷克爾森的新凱旋門 13 建筑和記憶 法蘭克福的羅馬廣場和席恩美術(shù)館 14 知識之城 法國國家圖書館 15 蓋爾公園的再發(fā)現(xiàn) 安東尼奧·高迪的理想城市 16 圣詩般的風景 西格德·萊韋倫茨和伍德蘭公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