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Andriod UI設計領域的經(jīng)典著作,Amazon五星級暢銷書。不僅從Android應用設計者的角度系統(tǒng)講解了要從事Android UI設計必須要掌握的Android平臺的所有技術和特性,還從Android應用開發(fā)者的角度全面總結(jié)了Android UI設計的方法、技巧、模式、反模式,以及如何實現(xiàn)響應式用戶界面設計。本書共21章,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第1~4章)講述用戶界面設計、用戶界面設計的工具、移動設備和觸摸設備的設計,并探討Android平臺;第二部分(第5~11章)介紹 Android的應用架構和在線指南、Android的意圖系統(tǒng)、Android應用的導航結(jié)構、主界面應用小部件、通知、物理按鍵、輸入法和傳感器設計,以及平臺用戶界面組件設計;第三部分(第12~16章)討論 Android資源的管理、Android應用的布局、可縮放的圖形、響應式設計,以及如何實現(xiàn)響應式用戶界面;第四部分(第17~21章)闡述用戶界面設計模式、用戶操作設計模式、導航和布局設計模式、數(shù)據(jù)設計模式以及用戶界面設計的反模式。 作者簡介 JuhaniLehtimaki 資深Android開發(fā)工程師和設計師,擁有10余年Java開發(fā)經(jīng)驗,專注于Android應用的用戶界面設計和開發(fā),負責維護一個關于AndroidUI設計模式的博客,同時撰寫一個關于AndroidUI設計模式的專欄。現(xiàn)任Snapp TV公司Android部門和Google TV部門的負責人。
目錄: 譯者序 前言 第一部分 Android設計簡介 第1章 用戶界面設計和易用性入門 2 1.1 考慮技術與設計 2 1.2 理解心智模型 3 1.3 為用戶設計 6 1.4 沒有應用無所不精,選擇適合自己的領域 9 1.5 你是專家,用戶不是設計師 9 1.6 了解用戶,為普通人設計 9 1.7 總結(jié) 11 第2章 不要馬上開始編程 12 2.1 原型設計 12 2.2 設計工具 14 2.3 用戶測試 17 2.4 總結(jié) 20 第3章 考慮為移動和觸摸設備設計 21 3.1 為移動而設計 21 3.2 為觸摸界面設計 26 3.3 總結(jié) 29 第4章 探索Android平臺 30 4.1 Android平臺的挑戰(zhàn) 30 4.2 Android的版本 36 4.3 Android應用的發(fā)布 38 4.4 開源的意義是什么 40 4.5 總結(jié) 41 第二部分 Android平臺的特性和UI組件 第5章 Android應用架構和在線指南 44 5.1 Android應用程序結(jié)構概覽 44 5.2 Android項目結(jié)構概覽 47 5.3 官方Android指南 48 5.4 總結(jié) 49 第6章 Android的意圖系統(tǒng) 50 6.1 意圖讓應用程序相互協(xié)作 50 6.2 使用社交網(wǎng)絡并分享 51 6.3 和瀏覽器一起工作 52 6.4 Android意圖系統(tǒng)的工作原理 53 6.5 創(chuàng)建自定義行為 58 6.6 意圖無處不在 58 6.7 意圖與第三方API 58 6.8 總結(jié) 59 第7章 Android應用的導航結(jié)構 60 7.1 Android導航系統(tǒng)的組件:活動和意圖 60 7.2 Android導航控件 61 7.3 總結(jié) 70 第8章 主界面應用小部件 71 8.1 主界面應用小部件的使用 71 8.2 更新應用小部件數(shù)據(jù) 73 8.3 應用小部件布局和功能 75 8.4 實現(xiàn)應用小部件 78 8.5 總結(jié) 80 第9章 通知及告知用戶 81 9.1 Android通知方法 81 9.2 何時通知用戶 83 9.3 何時不要通知用戶 86 9.4 避免使用彈出框 86 9.5 從狀態(tài)欄通知中獲得更多信息 87 9.6 總結(jié) 91 第10章 物理按鍵、輸入法和傳感器的設計 92 10.1 觸摸屏的設計 92 10.2 手機物理按鍵的設計 93 10.3 軟鍵盤的設計 94 10.4 物理鍵盤設計 99 10.5 方向鍵和軌跡球設計 99 10.6 觸控筆設計 100 10.7 聲控設計 101 10.8 外接鍵盤、鼠標和觸摸板的設計 101 10.9 智能附件的設計 102 10.10 傳感器的設計 102 10.11 第二塊屏幕的設計 102 10.12 總結(jié) 103 第11章 平臺用戶界面組件的設計 104 11.1 使用用戶界面小部件 104 11.2 自定義用戶界面小部件 111 11.3 調(diào)整排版 113 11.4 使用圖標 117 11.5 使用動畫和過渡效果 121 11.6 總結(jié) 127 第三部分 可擴展的Android設計 第12章 管理Android資源 130 12.1 使用Android資源 130 12.2 屏幕密度設計 132 12.3 屏幕大小和形狀的設計 135 12.4 語言和地區(qū)設置 137 12.5 設備控件的設計 137 12.6 平臺版本的設計 138 12.7 設備模式的設計 138 12.8 總結(jié) 138 第13章 Android應用布局 139 13.1 Android布局策略 139 13.2 用XML文件和代碼布局 140 13.3 布局的管理 141 13.4 定義布局的尺寸 149 13.5 滾動條 149 13.6 z軸的布局順序 150 13.7 內(nèi)邊距和外邊距 150 13.8 導入與合并布局文件 150 13.9 自定義布局 151 13.10 Android開發(fā)工具和用戶界面生成器 151 13.11 調(diào)試布局 152 13.12 總結(jié) 153 第14章 可縮放的圖形 154 14.1 九宮格圖片 154 14.2 繪圖XML 158 14.3 用代碼繪制 163 14.4 總結(jié) 166 第15章 超越可縮放——響應式設計 167 15.1 Android設備不僅僅只是手機 167 15.2 了解響應式設計 169 15.3 制作響應式用戶界面的常見方法 176 15.4 總結(jié) 178 第16章 實現(xiàn)響應式用戶界面 179 16.1 片段簡介 179 16.2 片段和活動結(jié)構 181 16.3 移植現(xiàn)存的應用 182 16.4 示例程序 183 16.5 總結(jié) 193 第四部分 Android UI設計模式 第17章 用戶界面設計模式簡介 196 17.1 用戶界面設計模式 196 17.2 使用UI設計模式的好處 197 17.3 Android設計指南中的設計模式 198 17.4 本書介紹的用戶界面設計模式 198 17.5 總結(jié) 199 第18章 用戶操作設計模式 200 18.1 使用操作欄模式 200 18.2 使用快捷操作設計模式 206 18.3 使用操作抽屜設計模式 210 18.4 使用下拉刷新設計模式 212 18.5 使用滑動忽略的手勢 215 18.6 總結(jié) 217 第19章 導航和布局設計模式 218 19.1 使用層疊圖庫 218 19.2 使用儀表盤 220 19.3 使用工作空間 223 19.4 使用分拆視圖 226 19.5 根據(jù)上下文擴展的設計模式 228 19.6 使用側(cè)邊導航 230 19.7 總結(jié) 232 第20章 數(shù)據(jù)設計模式 233 20.1 使用動態(tài)列表 233 20.2 使用圖片占位符設計模式 234 20.3 非強制登錄模式 236 20.4 使用拖動重排手柄模式 238 20.5 總結(jié) 239 第21章 用戶界面設計反模式 240 21.1 避免使用啟動界面 240 21.2 避免使用引導界面 241 21.3 避免使用確認窗口 242 21.4 避免在界面上使用Back按鈕 243 21.5 避免使用菜單按鈕 244 21.6 避免隱藏狀態(tài)欄 244 21.7 避免為快捷操作使用滑動覆蓋層 245 21.8 避免使用非Android的設計 246 21.9 總結(jié) 2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