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考述東亞樂器起源、沿革、樂律及名稱語源 可資研究東亞民族音樂、民俗、文化史、交流史 譯者涉獵音樂、戲劇、美術(shù)、醫(yī)學(xué),精通日、意、德、法文 作者就東亞各國——主要是中國,以及日本、印度、朝鮮、緬甸、柬埔寨諸國的古樂器,如銅鈸、金鋼鈴、梵鐘、方響、五弦琴、臥箜篌、三弦、琵琶、胡笳、篳篥、嗩吶等,按照樂器分類法的四大綱目(“體鳴樂器”、“皮樂器”、“弦樂器”、“氣樂器”),進(jìn)行了系統(tǒng)的紹介和考述,涉及各種樂器的起源、沿革、樂律以及樂器名稱的語源等諸多問題。 全書群征博引,內(nèi)容豐富,對實物的考查、研究和鑒別尤其著力。可供研究東方各民族音樂及東方文化史者作參考,于東西文化交流史、東亞民俗文化等方面亦可資取鑒。隨書配有近兩百幅珍貴圖片,包括不同時期的各種樂器,直觀地展現(xiàn)了東亞樂器的歷史形態(tài)和交流情況。書末還附有日本正倉院數(shù)種《獻(xiàn)物帳》中所列樂器條目等珍貴資料。 譯者錢稻孫學(xué)問淵博,精通日、意、德、法文,涉獵音樂、戲劇、美術(shù)、醫(yī)學(xué),使得此一學(xué)術(shù)譯著能夠兼美信達(dá)雅。
作者簡介: 作者 [日]林謙三(1899—1976)日本音樂理論家。在中國音樂研究方面建樹頗多,特別在古譜研究、古樂器研究和日本平安、奈良與我國唐宋音樂文化比較研究方面成就卓越。除《東亞樂器考》外,已被譯為中文的專著有《隋唐燕樂調(diào)研究》(郭沫若譯)、《敦煌琵琶譜的解讀研究》、《明樂八調(diào)研究》等。 譯者 錢稻孫(1887-1966),中國現(xiàn)代文學(xué)史上與周作人齊名的日本古典文學(xué)翻譯大家。涉獵音樂、戲劇、美術(shù)、醫(yī)學(xué),精通日、意、德、法文。譯有《萬葉集精選》、近松門左衛(wèi)門的凈瑠璃劇本、井原西鶴的小說等文學(xué)譯著,撰有多篇關(guān)于日本文學(xué)與文化的研究論文。對于日本學(xué)術(shù)研究成果的譯介也始終是其一生翻譯工作的重點。譯有羽田亨的《西域文明史概論》、原田淑人的《從考古學(xué)上觀察中日文化之關(guān)系》、林謙三的《東亞樂器考》等史學(xué)、考古學(xué)及音樂學(xué)譯著,在學(xué)術(shù)界極具開創(chuàng)意義,至今仍具有很高參考價值。
目錄: 東亞樂器考敘言歐陽予倩1 前言林謙三1 序說1 東亞樂器研究的開拓1 中國文獻(xiàn)對東亞樂器研究的重要性8 樂器成長的文化圈9 樂器分類的簡史12 樂器各部的名稱22 引用文獻(xiàn)的簡稱25 第一章體鳴樂器28 1. 銅鈸的語源28 2. 鳴子與護(hù)花鈴36 3. 塔廟用風(fēng)鐸的習(xí)俗之東傳41 4. 關(guān)于金剛鈴47 5. 梵鐘形態(tài)里的印度要素55 6. 方響的音律58 見于日本所傳的宋代方響的音律58 中國宋代和日本音律的關(guān)系64 結(jié)語66 7. 關(guān)于鉦鼓69 8. 銅鼓及其發(fā)生于唐代的一附會說72 關(guān)于銅鼓的札記72 “驃國進(jìn)樂有銅鼓”說之所由來77 9. 鼓珰之傳入日本85 第二章皮樂器90 1. 關(guān)于答臘鼓(揩鼓)90 2. 關(guān)于羯鼓96 3. 中國所知道的印度系銅鼓103 4. 各種細(xì)腰鼓111 細(xì)腰鼓的起源及其在中國的傳播111 傳入日本的細(xì)腰鼓及其后裔121 結(jié)語129 5. 振鼓與雞婁鼓130 第三章弦樂器137 1. 中國文獻(xiàn)所見的原始竹管形琴系的樂器137 2. 古琴瑣說142 琴制的發(fā)展142 琴的最古圖象147 唐代古琴的特征148 3. 關(guān)于唐制的七弦準(zhǔn)150 唐以前的準(zhǔn)及其流亞150 正倉院的七弦準(zhǔn)及其復(fù)原154 4. 關(guān)于二十五弦(灑琴)159 5. 新羅琴(伽倻琴)的發(fā)展164 6. 由五弦箏到十三弦箏的過程171 初期的箏171 十二弦箏與十三弦箏 雜記176 結(jié)語178 7. 箏的定弦原則及其變遷179 定弦原則180 唐代的定弦(旋宮十二均)183 平安時代以至近世定弦的消長186 破格定弦的例子196 左手法197 閑搔與早搔200 結(jié)語201 8. 臥箜篌的前歷203 作為玄琴淵源的臥箜篌203 傳入日本的經(jīng)過213 結(jié)語216 9. 關(guān)于云和217 10. 繪畫中所見的鳳首箜篌的形象220 11. 豎箜篌傳入中國的時期227 12. 論三弦的起源236 13. 關(guān)于火不思(渾不似)245 14. 阮咸與五弦阮251 15. 唐代的胡琴名稱261 16. 琵琶的定弦原則及其變遷264 琵琶的定弦原則265 唐代定弦的發(fā)展270 平安時代到近代定弦的消長282 結(jié)語290 17. 五弦和琵琶的異同293 五弦的起源293 五弦即琵琶說的謬誤296 傳入日本的路線299 正倉院的五弦及其柱制300 結(jié)語303 18. 擦奏弦樂器的東漸304 弓擦弦樂器的起源諸說304 弓擦弦樂器在東亞的沿革311 近代及現(xiàn)代的展望320 結(jié)語329 19. 辨才天女與樂器330 第四章氣樂器336 1. 嘯(口哨)與指笛336 2. 順笛與鳥笛341 3. 晉荀勗十二笛的音律347 晉以前的笛347 荀勖十二笛351 對于十二笛的褒貶355 結(jié)語363 4. 在中國發(fā)展的非金屬角364 在中國的沿革364 在日本的沿革372 角的聲音374 5. 關(guān)于胡笳376 6. 篳篥的語源388 《說文》的屠觱和篳(觱)篥388 篳篥的原語395 結(jié)語410 7. 篳篥的種類和沿革411 8. 瑣雜考424 瑣的起源與傳播424 傳入日本429 茶留米羅名稱的起因431 迄于賣飴者手拿的茶留米羅434 附論438 1. 日本所知道的律用樂器438 2. 中唐時代驃國(緬甸)貢進(jìn)的樂器及其音律450 驃國及其音樂概要450 驃國的樂器454 綜合觀察474 3. 柬埔寨的古代樂器477 吳哥浮雕里所見的樂器479 綜合觀察487 4. 正倉院所存的樂器資料490 文書中所見的樂器492 古裂墨銘中所見的樂器499 畫圖中所見的樂器502 主要從遺品上看到的資料503 參考品528插圖目錄?〖〗?本目錄中括號內(nèi)所注明的是該樂器的出處: 收藏機(jī)構(gòu)、人名或書名。 1. 琴的各部名稱23 2. 箏的各部名稱23 3. 阮咸的各部名稱24 4. 軫三種24 5. 簧三種24 6. 銅鈸——希臘(金斯基),犍陀羅雕刻(布爾吉斯)29 7. 銅鈸——東大寺銅燈籠浮雕33 8. 鳴子37 9. 僧都(詩仙堂)38 10. 犍陀羅的小塔42 11. 古爪哇的風(fēng)鐸(黎曼士)42 12. 飾有風(fēng)鐸的塔(大倉集古館)44 13. 新羅雙塔——慶州塔谷佛巖浮雕(南山佛跡)44 14. 五鈷金剛鈴(東京國立博物館)49 15. 金剛鈴50 16. 周式鐘的兩種形式56 17. 陳太建鐘 18. 梵鐘(興福寺) 19. 方響鐵板(正倉院)58 20. 方響(《信西古樂圖》)58 21. 方啟(方響)(《體源抄》)62 22. 東大寺藏的鉦鼓(《集古十種》)69 23. 鉦(《皇朝禮器圖式》)69 24. 銅鼓(《集古十種》)73 25. 蘇門答臘古代浮雕上的銅鼓75 26. 鼓珰85 27. 歌麿畫中的鼓珰(《青樓年中行事》)88 28. 吸玉(《長崎聞見錄》)88 29. 揩鼓(《信西古樂圖》)91 30. 古印度的短框鼓(《邁綏》)91 31. 答臘鼓(《樂書》)93 32. 天滿的賣飴者(《繪本御伽品鏡》) 33. 古印度的兩杖鼓(《邁綏》)96 34. 羯鼓(《信西古樂圖》)96 35. 羯鼓(《集古十種》)99 36. 銅鼓——中銅鼓,小銅鼓(《樂書》)106 37. 古印度的細(xì)腰鼓(肯寧漢)111 38. 高句麗的腰鼓(輯安第17號古墳壁畫)114 39. 都曇鼓,毛員鼓(《樂書》)114 40. 第一鼓,第二鼓,第三鼓(《樂書》)117 41. 杖鼓(《李王家樂器》)118 42. 腰鼓框(正倉院)122 43. 腰鼓(《信西古樂圖》)123 44. 二鼓框(《法隆寺大鏡》)124 45. 三鼓框(《法隆寺大鏡》)124 46. 繪卷物里所見小鼓(《歌舞音樂略史》)126 47. 女盲(《七十一番職人歌合》)127 48. 代神樂,獅子舞(《人倫訓(xùn)蒙圖匯》)127 49. 鼗和雞婁鼓(嚴(yán)島神社)130 50. 鼗和雞婁鼓(《西域考古圖譜》)132 51. 信貴山所藏鼗鼓(《集古十種》)133 52. 龍?zhí)锩魃袼仉u婁鼓(《集古十種》)133 53. 舞樂一曲(《舞樂圖》)135 54. 西里伯的竹管形琴(高岱恩)138 55. 天寶樂(《樂書》)竹銅鼓(《三才圖會》)139 56. Sassandou(高岱恩)140 57. 刺客聶政擊韓王圖(沙畹)147 58. 開元琴(《法隆寺大鏡》)148 59. 七弦準(zhǔn)殘缺品(正倉院)155 60. 二十五弦(灑琴)(《琴學(xué)獨稽古》)160 61. 二十五弦的頭部和機(jī)160 62. 巴老《中國旅行記》里所見的箏161 63. 船形箏(諾林)162 64. 伽倻琴(《樂學(xué)軌范》)164 65. 金泥繪新羅琴(正倉院)165 66. 筑(《樂書》)168 67. 箏——圣眾來迎圖(國華)179 68. 玄琴(厄卡脫)204 69. 高句麗的臥箜篌——輯安舞踴塚壁畫(通溝)205 70. 高句麗的臥箜篌——輯安第17號古墳壁畫205 71. 臥箜篌——金銅幡透雕(東京國立博物館)207 72. 臥箜篌(《體源抄》)209 73. 古印度的鳳首箜篌(肯寧漢)222 74. 龜茲的鳳首箜篌——赫色勒壁畫(格林威德)222 75. 鳳首箜篌(《樂書》)222 76. 金剛界四印會的箜篌(大村)223 77. 金剛歌菩薩(《子島曼荼羅》)224 78. 山海慧菩薩——圣眾來迎圖(國華)224 79. 阿摩觀音225 80. 亞述的豎箜篌(金斯基)228 81. 中央亞細(xì)亞的豎箜篌(斯坦因、勒郭克)231 82. 豎箜篌(《樂書》)232 83. 螺鈿槽箜篌殘品(正倉院)234 84. tanbour bouzourk, tanbour chargy(費洛多恩琪兒)238 85. 塞他爾(《大清會典圖》)239 86. 三弦(清樂用)(《大清樂譜》)240 87. 三味線(《舞曲扇林》)242 88. 火不思(番部合奏樂用)(《大清會典圖》)246 89. 高昌畫中的火不思(勒郭克)247 90. 火不思(渾不似)(《三弦考》、《中國音樂史參考圖片》)248 91. 螺鈿紫檀阮咸(正倉院)252 92. 白玉婦女象——彈阮咸(大村)254 93. 阮咸——洛陽出土螺鈿鏡(《文物參考資料》)254 94. 阿斯坦那出土畫(斯坦因)254 95. 琵琶——薩珊尼朝的銀皿263 96. 五弦與橫笛——阿摩羅縛底浮雕(福開森)294 97. 螺鈿紫檀五弦琵琶(正倉院)301 98. 阿旃陀第16洞壁畫(格利菲次)307 99. 波斯古畫里的胡琴(馬爾丁、法烏兒、馬爾多)308 100. 波斯古陶器上的列巴勃(卜伯阿克曼)309 101. 軋箏(《樂書》)312 102. 奚琴(《樂書》)312 103. 奚琴(《樂學(xué)軌范》)314 104. 不等邊四角槽的兩胡琴: 列巴勃(盧安內(nèi))馬頭琴(瀧遼一)317 105. 牙箏(《李王家樂器》)321 106. 清代的胡琴類(甲)(《大清會典圖》、《皇朝禮器圖式》(帕拉斯)323 107. 清代的胡琴類(乙)(《大清會典圖》、《皇朝禮器圖式》)324 108. 清樂用胡琴(《清風(fēng)雅唱》)325 109. 拉琴326 110. 須利古度復(fù)原圖327 111. 彈琵琶的辨才天(《別尊雜記》)331 112. 古爪哇小銅象(君士德)332 113. 辨才天(巴達(dá)沙利)332 114. 犍陀羅雕刻女神(孚歇爾)332 115. 彈豎箜篌的辨才天(《別尊雜記》)333 116. 古圖象里的指笛(肯寧漢,孚歇爾,格林威德)339 117. 臺灣原住民的笛341 118. 按摩笛(江戶時代)343 119. 鶉笛(《琴島集》)343 120. 江戶二色所見的笛344 121. 玩具笛種種344 122. 種種玩具笛——構(gòu)造圖345 123. 荀勖十二笛圖(《聲律通考》)359 124. 阿斯坦那出土畫中的樂舞(斯坦因)360 125. 警角、青角(《樂書》)366 126. 雙角(《樂書》)367 127. 高句麗的角——輯安第17號古墳壁畫368 128. 簸邏回(《樂書》)370 129. 敦煌壁畫的鼓角隊(伯希和)370 130. 大胡笳,小胡笳(《樂書》)379 131. 大小箛?———武氏祠石室第九石(沙畹)382 132. 日本的篳篥388 133. 廓爾喀部的觱篥(《皇朝禮器圖式》)395 134. 篳篥——木頭溝發(fā)現(xiàn)的壁畫(《西域考古圖譜》)411 135. 篳篥種種(《樂書》)413 136. 瑣425 137. 瑣(《三才圖會》),太平簫(《樂學(xué)軌范》)425 138. zamr(許洛色)425 139. 意大利古畫里的Bomhart(金斯基)432 140. 江戶時代賣飴行商(《四時交加》)435 141. 賣飴行商的茶留米羅436 142. 平調(diào)板(《東寺名寶集》)441 143. 一竹圖(《魚山蠆芥集》)442 144. 二竹圖(《音律口傳》)443 145. 一竹十二調(diào)子圖(《音律口傳》)443 146. 四穴444 147. 黑田家藏調(diào)子竹圖(《集古十種》)444 148. 嚴(yán)島神社藏調(diào)子板(《集古十種》)445 149. 古爪哇的三面鼓(黎曼士)455 150. 維那(《咒庫》)456 151. 古印度的匏琴(《印度藝術(shù)綜覽》格利菲次)456 152. 鱷琴(薩克斯,黑澤)459 153. 密穹總(《大清會典圖》)461 154. 緬甸的鳳首箜篌tsuan·(薩克斯)462 155. 古爪哇的詩琴(君士德)462 156. 兩頭笛律圖466 157. 高句麗的笛——輯安第17號古墳壁畫467 158. 老撾的笙(黑澤)468 159. 吳哥浮雕里的體鳴樂器(《瓦》、《舞殿》)480 160. 吳哥浮雕里的皮樂器(《瓦》、《舞殿》)481 161. 泰國的匏琴(黑澤)483 162. 一弦匏琴(《瓦》)483 163. 鳳首箜篌,雙匏琴(《舞殿》)484 164. 吳哥浮雕里的氣樂器(《瓦》、《舞殿》)485 165. 白銅錫杖頭部(正倉院)504 166. 各種鈴(正倉院)506 167. 鐸二種(正倉院)507 168. 鐵磬(正倉院)508 169. 金鼓架(興福寺)509 170. 蘇芳地金銀繪箱上的奏樂童子(正倉院)510 171. 三彩細(xì)腰鼓框(正倉院)513 172. 箏槽內(nèi)的龍骨板與箏柱(正倉院)516 173. 鳴鏑(正倉院)521 174. 刻雕尺八(正倉院)523 175. 甘竹簫殘品(正倉院)524 176. 白牙橫笛(正倉院)524 177. 吳竹笙,吳竹竽(正倉院)5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