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剪輯之道


作者:[加]邁克爾·翁達杰     整理日期:2017-02-20 19:37:55


  “自希區(qū)柯克與特呂弗以來,大師之間最為嚴肅、深入而又生動有趣的對話”
  邁克爾·翁達杰(布克獎得主、《英國病人》原著作者)
  ×
  沃爾特·默奇(好萊塢文藝復興式全才、《教父》剪輯師)
  榮獲美國剪輯師工會獎特別表彰
  日文版被評為《電影旬報》年度“十大電影圖書”
  【內(nèi)容簡介】
  一位是蜚聲文壇的作家、布克獎得主,一位是享譽好萊塢的剪輯師、三次斬獲奧斯卡,當翁達杰和默奇這兩位講故事的大師坐下來,就電影剪輯藝術進行跨度長達一年的交心之談,便有了這本“自希區(qū)柯克與特呂弗以來,大師之間最為嚴肅、深入而又生動有趣的對話”。
  全書以問答的形式展開,講述了默奇剪輯《教父》《對話》《現(xiàn)代啟示錄》《英國病人》等重量級影片的創(chuàng)作心得。在這些對話中,默奇的剪輯觀念、電影觀念乃至整體的藝術觀念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跟隨其創(chuàng)作軌跡,可以看到他以及同時代的科波拉、盧卡斯這群有才氣的胡子拉碴的年輕人,如何從獨立制作起步,成立反好萊塢的西洋鏡公司,再創(chuàng)作出《現(xiàn)代啟示錄》這樣的里程碑作品。
  書中還談到了文學、音樂乃至易經(jīng)、夢境等與創(chuàng)作息息相關的“題外話”。無論是電影制作者、影迷還是小說家等其他藝術工作者,或許都能從中舉一反三、融會貫通。
  【推薦語】
  沃爾特·默奇仿佛是置身于擁擠嘈雜的房間里的一個低調(diào)而沉穩(wěn)的存在,如靜水深流。他擁有敏銳的雙耳,可以在一個具有二十條音軌的場景里,從四面八方的槍炮聲、燃燒彈烈焰的嗶啵聲、狂吼亂叫的命令聲和直升機螺旋槳呼嘯的渦流聲中,捕捉到隱藏其間的某條音軌上哪怕一丁點若有若無的蜂鳴音。
  ——邁克爾·翁達杰
  沃爾特是個豐滿的人、是全方位的思想者,而他也有自己的堂吉訶德式的頑皮風格……我認為他是少數(shù)真正能在文學、哲學的廣闊語境下思考問題的電影藝術家,而不是僅僅盯著電影本身。
  ——弗朗西斯·科波拉
  沃爾特教會我懂得的一件事情是,電影中每個元素都必須有效地發(fā)揮作用,而且要相互協(xié)同配合……每一個鏡頭都影響著整部電影,每一個片段都是生命格式塔的一部分,而一場戲的內(nèi)在韻律必須跟整體的韻律密切相關。
  ——安東尼·明格拉 作者簡介
  著者
  邁克爾·翁達杰(Michael Ondaatje),加拿大著名詩人、作家,1943年生于斯里蘭卡,11歲隨母親來到英國,19歲移居加拿大,畢業(yè)于多倫多大學。他的作品兼具文學的語言美感和電影的視覺沖擊力,通過詩性直覺和敘事節(jié)奏的交揉變化,達到一種極具個人風格的境界。迄今為止,翁達杰共出版了6部長篇小說、10余部詩集和其他一些非虛構著作。其中,《英國病人》榮獲布克獎,由沃爾特 ·默奇擔任剪輯、安東尼 ·明格拉執(zhí)導的同名改編電影獲9項奧斯卡獎。
  譯者
  夏彤,北京大學及加拿大艾米利·卡爾藝術大學(Emily Carr University)畢業(yè),電影作品多次參加國際電影節(jié)并獲獎,現(xiàn)為中央美術學院電影系教師,工作涉及獨立電影和科幻研究多個領域,譯有《眨眼之間》(沃爾特·默奇著)、《紀錄我們自己》等。

目錄:
  致中國讀者
  引言
  對話|壹 舊金山
  對話|貳 洛杉磯
  對話|叁 紐約城
  對話|肆 舊金山
  對話|終結篇 多倫多
  沃爾特·默奇作品年表
  致謝
  出版后記





上一本:抵抗的群體 下一本:哈默手稿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剪輯之道的作者是[加]邁克爾·翁達杰,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