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武俠小說。書中的主要人物和重大事件都是真有其人,實有其事的。清朝道光三年,中原大旱,又鬧蝗災(zāi),哀鴻遍野。河北、山東鬧起了八卦教農(nóng)民起義,但是不久便被清政府殘酷鎮(zhèn)壓。這一年,河北滄州城里發(fā)生了一個值得記敘的故事。這天下午,天氣悶熱,蟬鳴不絕。這時,從城西走來一位神色驚惶的青年,他膀大腰圓,雙目如電,身著褪色青衫,背著一個藍(lán)底碎白花的背囊…… 第一回 董義士滄州救恩師風(fēng)塵女酒樓飛梅針 清朝道光三年,中原大旱,又鬧蝗災(zāi),哀鴻遍野。河北、山東鬧起了八卦教農(nóng)民起義,但是不久便被清政府殘酷鎮(zhèn)壓。這一年,河北滄州城里發(fā)生了一個值得記敘的故事。 這天下午,天氣悶熱,蟬鳴不絕。這時,從城西走來一位神色驚惶的青年,他膀大腰圓,雙目如電,身著褪色青衫,背著一個藍(lán)底碎白花的背囊。他疾步走進(jìn)街心一個酒樓。 那酒樓古樸典雅,朱木青瓦,高挑著一面杏黃酒旗。門額上書著三個行書大字:香四季。青年剛走上樓梯口,店小二慌忙出來攔道:“今日街上有殺身事,酒家不接客,請客官下樓,失禮了!” 青年眼睛一瞥,只見樓上靠窗桌前,已有一位妙齡女子端坐在那里。那女子眉清目秀,眉宇間透出勃勃生氣。她身著明代女子裝束:上身穿一件藕荷色緊身衫,束一條杏黃絲絳,水綠褲上鑲著暗紅道,腳穿一雙黑絨雙梁云頭粉色薄靴,背插一柄鴛鴦寶劍。 青年眉頭皺了一皺:“哼,你為什么招待那位女客,難道這里是女子酒店?!” 女子聽了,哼了一聲,微微冷笑。青年一掌推開店小二,這青年氣力蠻大,店小二幾步退到女子桌前。 女子不慌不忙,用纖纖玉指一彈店小二的腰,店小二又反撲過來。 青年暗自稱奇,一閃身躲開店小二,疾步來到靠窗前揀了另一個座位坐下。 店小二心知這位青年也不好惹,急忙端來酒有放在青年面前,并趨身附耳說道:“客官不知,一會兒這樓下就要有人頭落地的事啊!囚犯是滄州城里鼎鼎有名的六合拳師李忠義,他加入了反朝廷的八卦教。不知是誰走漏了風(fēng)聲,鏢局帶了一百多人在李忠義的家里捕住了他。那李教頭也是位好漢,他們打不過他,最后還是鏢師把刀擱在李忠義母親的脖子上——李忠義是個孝子,這樣才被擒的。唉,可惜呀!可惜!” 青年聽了,眼圈一紅。 “殺叛匪嘍!”一陣鑼響,從街東來了一伙清兵,木囚車中綁著一位遍體鱗傷的中年漢子,那漢子虎頭劍眉,絡(luò)腮胡須。兩個劊子手袒露胸毛,肩扛明晃晃的砍頭刀,耀武揚威地在車前徐徐而行,兩旁站滿了滄州百姓。 那漢子在木囚車中昂首挺胸對圍觀的人喊著:“鄉(xiāng)親們,八卦教是殺不完的,清王朝賣國求榮,逼得民不聊生,他們就要完蛋了!” 這時,只見一個清兵走上前,用刀背猛磕漢子的后背,那漢子口吐鮮血,罵聲不絕。 清兵來到酒樓下,把那漢子從木囚車上拖下來,按跪于地。 這時,從后面轎里走下滄州知府裕榮。 裕榮來到漢子面前,搖晃著腦袋,干咳幾聲,說道:“八卦教匪首李忠義,糾集教眾,圖謀不軌,妄圖推翻朝廷,朝廷有旨,將他就地正法!” 酒樓上的那位青年聽了,再也按捺不住,刷地從背囊里抽出一柄寶劍,一招“白鶴亮翅”,從樓上竄下,用劍在兩個舒暢子手頭上一磕,兩顆人頭應(yīng)聲落地。 清兵“呼啦啦”一下將他圍在核心。青年毫不畏懼,指東砍西,殺得清兵七零八落。 但聽一聲呼哨,滄州鏢局的十幾名保鏢趕來助戰(zhàn),其中有一位使月牙鏟的鏢師,武藝高強(qiáng),氣力甚大。青年奮勇拼搏,漸漸氣力不支,被逼到一家山貨店的屋檐下。那囚犯一見情勢危急,大叫:“海川,還不快跑!”說罷,退到一個清兵面前,磕刀而死。 青年一看,熱淚簌簌而落。大叫一聲:“師父!”險些昏厥過去。 那鏢師趁這個空隙,一招“平沙飛雁”,一鏟挫去了青年右臂上的青衫。 這時,只聽“嗖嗖”幾聲,從酒樓上飛下幾根梅花針,兩個清兵和一個保鏢慘叫一聲倒在地上。 “樓上有叛匪!”一伙清兵和保鏢蜂擁沖入酒樓。 那鏢師仍死死纏住青年,舞鏟如流星。青年大汗淋漓,舉劍招架。 這時,酒樓上那個倚窗女子玉腕一抖,撒出一把梅花針。只聽鏢師“唉喲”一聲,扔鏟便跑,手腕上淌下幾滴鮮血。青年趁勢殺開一條血路,朝滄州郊外樹林中跑去。 青年叫董海川,順天府文安縣朱家塢村人,生于清嘉慶年間。他幼嗜武藝性喜遨游,秉性剛直,少時因一案牽連藏匿叔叔家中。幾個月前,他的家鄉(xiāng)來了一位叫李忠義的賣藝人,是滄州的六合拳師。海川見他誠實藝高,便拜他為師,留宿叔叔董興家中。李中心義授藝嚴(yán)格,董海川學(xué)藝認(rèn)真,二人朝夕相處,情同手足。一個月前,李忠義老母病危,告辭海川回家探母。幾天前,海川聽人說,李忠義是八卦教義軍頭目,在滄州家中被清兵捕獲,就要問斬,于是火急火燎趕到滄州。海川來到滄州城里,正遇上清兵欲斬師父。 董海川來到滄州郊外樹林時,天色已晚,一輪彎月沿著林梢飄然升起,在薄云里盤桓,顯得凄清蒼涼。他想到師父慘死,自己與師父相處的情景,愈覺凄涼恍惚,朦朧中倚著一株古槐進(jìn)入夢鄉(xiāng)。 也不知過了幾個時辰,一股涼風(fēng)把他襲醒。他想到夢中與師父相見,擁抱言歡,跟著談武藝,甚是快活,可此時師父已成刀下之鬼,只剩自己孤身一人,于是放聲痛哭起來,決意以死殉師。他解下腰帶,拴于槐樹干上,又搬來一顆大石放在下面,把腰帶拴于脖頸之上,一咬牙,叫聲:“師父,我隨你去了!”一腳踢飛翔了大石,身子晃悠悠懸了起來。 正飄忽間,只覺眼前一顆飛石掠過,“撲通”一聲摔了下來。他甚覺納悶,四處尋看,見對面的一株古槐樹干上笑吟吟坐著一位少女,凄凄月下,更覺玲瓏可愛。那女子正是白日滄州城里酒樓上的那位小姐。 董海川問:“你是何人?怎么老跟著我?” 女子笑道:“呂家有悲哀,飛攀尼觀松。燕翩清宴殿,落劍竟無聲! 董海川道:“我不通文墨,你不要作詩跟我繞圈子,你為什么用飛蝗石救我?” 女子鳳眼圓睜,眉毛一挑,冷笑道:“一個堂堂男子,年紀(jì)輕輕就如此輕生,太沒出息,死了還不如一堆糞土!”說罷,從樹上飄然跳下,遁進(jìn)密林。 董海川轉(zhuǎn)念一想:這女子說得有理,我這樣無聲無息地死去,怎么對得起父母和師父,可是如今怎么辦呢? 他踉踉蹌蹌朝前走著,走了約摸三里,出了密林,來到一片亂墳崗子,忽聽前面有隱隱哭音。 他順著哭音尋去,只見在一個土丘后面,有一位白發(fā)蒼蒼的老婦人正趴在一個新墳上痛哭。墳頭上插著一塊木牌,上寫“滄州李忠義之墓”。 董海川大吃一驚,忙問:“老人家,您是李教頭的什么人?” 那老婦人正哭得傷心,看見一個陌生人,有些驚慌,但見董海川眉慈目善,不像歹人。于是顫巍巍手指墳頭說:“這是我兒之墓”。 董海川一聽,“撲通”一聲跪倒在老婦人面前?薜溃骸皫熌棠蹋沂嵌4ò!” 老婦人一聽“董海川”三個字,踉蹌著爬起來,仔細(xì)把他端詳一陣兒,猛地把他摟到懷里,淚如雨下。 老婦人把李忠義受難緣由對董海川一五一十地述了一遍。原來李忠義的祖先是李自成起義軍的軍官,清兵入關(guān)后,李忠義的祖先便隱姓埋名在滄州隱居。李忠義長大后志在滅清扶漢,參加了反清秘密組織天龍八卦教,他們平時以賣藝為名,發(fā)展教徒,預(yù)備起事。一年前,有人密告李忠義圖謀反清,李忠義托鄰居照料八旬老母,獨身浪跡鄉(xiāng)野,賣藝為生,聯(lián)絡(luò)教眾。他從文安縣返回滄州不幾天就清兵逮去了。 老婦人說到這里,喟然長嘆道:“自從清兵入關(guān)后,漢人受盡屈辱,民心思反。忠義順科民意,立志反清,不愧是李家的忠義之人,今番壯烈而死,雖死猶榮。” 老婦人眼望朗月,撫摸著董海川的頭說:“那日夜里,清兵突然包圍了我家,忠義從睡夢中驚醒,”推醒我說:娘啊,忠義沒有什么可牽掛的,只是委屈了海川這徒兒,海川勇力過人,頭腦聰慧,若遇高師,很有前途,日后定能在武林嶄露頭角。你若遇見海川,讓他去山東泰山玉泉廟找一位叫郭濟(jì)元的武術(shù)大師,江湖人稱‘鐵拐道人’。老婦人說到這里,拉著董海川來到李忠義墓后的一塊大石頭前。 老婦人運一口氣,伸動雙臂,把這塊石頭輕輕搬到一邊。董海川暗暗稱奇,心想:這老婦人原來也有功夫,年逾古稀,竟然有這等氣力。 老婦人道:“你挖地五尺,便有一柄寶刀,喚做‘秋風(fēng)落葉草’,削鐵如泥,是我家祖?zhèn)鲗毜。祖先就用這柄寶刀隨李自成將軍南征北戰(zhàn),如今這柄刀傳給你,望你能扶貧除惡。鐵拐道人見到這寶刀就會收你為徒的! 董海川點點頭。老婦人端坐地上,正色道:“授刀!” 董海川便俯身用手挖土,挖了五尺來深,果然有一個布包。他拿起布包,打開一看,果然有一柄寶刀,錚光瓦亮,寒氣逼人。刀柄上方清楚地刻著一行小字:秋風(fēng)落葉草。 董海川用手撫摸寶刀,頓覺涼氣襲手,直透脊骨。這時,只聽“啊”的一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