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套裝收錄了知名作者紫微流年經(jīng)典代表作品《一枕山河》《薔薇之名》!兑徽砩胶印飞倌晟裆h利,眼眸清定,氣息凝靜如淵,褪色的劍穗在風(fēng)中搖晃。一輪明月皎皎,映得江天一色,毫無纖塵。這一夜僅有二人,少女卻覺得越加安心。月夜下的一切格外靜謐,讓她有了足夠的勇氣依近少年。他拼了命的保護(hù)她,卻不在意她是誰,也不在意是否被記憶。她低下頭,兩滴熱熱的淚墜下,與字一起劃在他的手心。謝謝你,我叫奴奴!端N薇之名》最壞的年代,最美的靈魂,最殘忍的命運游戲;個人與家族,自由與責(zé)任,理性與激情的迷惘交錯。愛是沉淪,是希望,是不死靈魂之光,點燃荊棘亂世,一次次生離死別,一番番擦身而過,他用十年時間,從軍隊的最底層爬到了帝國權(quán)利的最頂峰,可是,他不知道,在他一無所知的時候,那朵美麗的薔薇已悄然凋零...... 一枕山河 上卷 江南旱 隨著清亮的晨鐘,山門開了,云浮霧罩的天都峰逐漸熱鬧起來。 作為眾口相傳的靈山,天都峰由十余座群峰攢簇而成,巍峨雄峻,風(fēng)景奇絕。山頂?shù)恼枌m大殿內(nèi)供奉著道教至高的三清祖師,殿外的銅爐騰起蒼青的煙霧,宛如塵世紛繁的欲望,終年不熄。 本朝之初,武宗皇帝祟道,曾親至天都峰與正陽宮的真人坐論天下勢,賜賞大量銀錢器帛,正陽宮由此成為道門之宗,高官士族紛至沓來,文人名士無不以修道為風(fēng)雅。 一群群善男信女扶老攜幼,帶著盛滿香燭的提籃入觀朝拜,漫長的隊伍逶迤極遠(yuǎn),人群中偶有爭搡,很快又平息下來。 天都峰有一種無形的敬畏令人收斂,這敬畏不僅來自堂上供奉的神靈,還來自穿行在殿堂中的云冠廣袖的道人。正陽宮開宗以來就有修劍的傳統(tǒng),多年來英才輩出,每一位淡泊的修士都可能身懷絕技,哪怕最囂張的狂徒也不敢在此地放肆。山與劍的傳說紛紜,就如山道上的石階數(shù)之不盡,一磚一石、一草一木似乎都有了靈性。 一只棲在枝頭的黑鳥被樹下的人聲驚擾,不快的啼叫一聲,雙翼一剪破開晨霧,穿過高大的古槐,越過一重重深院,飛入了山頭一處偏遠(yuǎn)的靜地。 不同于大殿上的香火騰繞,這一地山氣靜澈,霧鎖蒼松,一泓碧翠的池水清如凍玉,水邊的小院空寂安寧,黑鳥放心的棲落,在池畔飲了幾口水,開始啄咬地上散墜的野果。 漸亮的朝陽為晨霧披上一層暖金,一個少年踏著霧氣而來,身形也染上了金色。 少年人眼眸清越,雙眉端揚(yáng)舒展,神氣明爽,有一種少見的從容自信,額上帶著晨練后的薄汗,向著黑鳥行過來。 山鳥膽大,并不避人,直至少年行近,它依然在原地偏頭打量。 少年停下來躬身一禮,“師祖晨安! 靜寂中忽然響起一聲蒼老的回語,“今天是什么日子?” 山鳥陡然嚇了一大跳,乍著翅驚飛而走。 原來池畔還有一名老者,他生得干瘦祥和,頂上隨意挽了個道髻,靜靜在樹下垂釣,猶如一塊爬滿青苔的蒼石,絲毫不顯存在。 少年清朗的對答,“回師祖,初六了! 山巔的古槐隨風(fēng)而動,老人持著長竿,語聲恬淡,“三月初六,宜破土、祭祀、祈福、出行。是個好日子,你收拾包袱下山去吧! 少年一怔,“師祖讓我今日下山?” 老人的眼眸明如秋光,“玄一無相的心法你已領(lǐng)會,天道九勢也已習(xí)得,何必還留在山上虛耗辰光,該入江湖歷練了! 少年訝了一瞬,恢復(fù)了自在,深施一禮道,“師祖有命,徒孫自當(dāng)謹(jǐn)遵! 老人靄然一哂,“多看看,少用劍,去吧! 少年離去了,老人仍在垂釣。 過了不久,山道上腳步匆匆,來了一個清癯的中年道人。只見他儀態(tài)肅偉,道衣精雅,如古畫上的飄飄仙長,身后還隨著一名二十余歲的青年,眉目軒昂,行止沉穩(wěn),似一棵青松。 中年道人對老者一施禮,急切的詢問,“師父,您讓蘇璇立即下山?” 老者如古樹般安定無波,“不錯。” 中年道人失足而嘆,他身為正陽宮掌教,號令觀中數(shù)千人,卻對自己的師父毫無辦法。“師父,他才十五,哪有將這么小的孩子趕下山的,還望三思!” 老人慢條斯理地回道,“北辰何必過憂,他學(xué)劍至今,已有自保之能! 北辰真人哪里放心得下,對著師父又不能相責(zé),唯有苦勸,“蘇璇天分雖高,對世事毫無經(jīng)驗,師父悉心教導(dǎo)多年,就不怕江湖險惡,他初出茅廬有個閃失?” 老人平靜的望著水面細(xì)小的浮沫,“一切均是造化,縱有意外,也是他命中當(dāng)有之劫! 北辰真人身后的青年上前一禮,恭敬道,“師祖胸藏丘壑,必有道理,不過可否容師弟暫緩幾日起行?” 北辰真人也道,“師父即使有心歷練他,不必急于一時,葉庭二十日后也要下山,正好帶他走一程,也能告誡一些江湖上的禁忌! 老人全然不為所動,“入世如入道,不遇艱險,何見本心?傳我令喻,兩年內(nèi)蘇璇不許回山,本門弟子也不可與他結(jié)伴而行! 越勸越是糟糕,葉庭唯有忍下了話語。 北辰真人一頓,還待再說,老人搖了搖頭,道,“你也看得出來,那孩子天分太高,心志又強(qiáng),將來未必是正陽宮所能庇蔭! 真人默然片刻,應(yīng)了一句是。 老人喃喃一嘆,長桿一抬,“天命所至,照拂亦是枉然,只盼他能闖出一番運數(shù)! 陽光下釣絲一閃,一條銀魚破水而出,漾開了波瀾。 蘇璇的世界很小,小到只有一座山,一個門派,一柄朝夕不離的劍。 一日之間又變得極大,大到他在山腳茫然不知所往。 十五歲的少年騎著一匹溫順的灰驢,包袱卷著幾件衣裳,長劍裹布懸在鞍側(cè),他撫著驢頸發(fā)了一會呆,隨便選了一條道路,踏入了茫茫塵世。 這一年實在不算好時候,風(fēng)不調(diào)雨不順,天災(zāi)不斷,禍患頻頻,落在后世書上僅是一句輕描淡寫的話語。 永和六年,江南旱,人相食。 旱情初起之時,誰也沒想到會綿延如此深遠(yuǎn)。去歲秋末,江南一地開始少雨,翻年后更為嚴(yán)重,接連數(shù)月粒雨不降,地面綻滿縱橫的裂紋,溝渠枯干,禾稼焦萎,更可怕的是大旱引發(fā)了蝗災(zāi),遮天蔽日的飛蝗壓頂而來,如云翳蔽空,白晝昏黑如夜。 人一日不食就要腹饑難當(dāng),然而如今赤地千里,糠谷無存,枯萎的殘稼被蝗蟲啃盡。饑餓開始吞食一切,人們挖掘草木、蕨根、剝下樹皮,翻找一切可食之物,死亡猶如瘟疫,漸漸蔓延開來。 大片鄉(xiāng)野滿目蕭條,雞犬絕聲,絕望的鄉(xiāng)民開始逃離。人們將簡陋的家當(dāng)堆上木車,帶著妻兒四散而走,不顧禁令向鄰近的城鎮(zhèn)而去。城中固然有存糧,也填不了無盡涌來的泱泱饑口,又恐懼流民帶來的動蕩,不得已選擇了閉城,將奄奄一息的流民拒之于外。 荊州城外,官道旁餓殍遍野,白骨漫道,已成人間地獄。 開闊的官道兩側(cè),樹皮都被剝光了,寡白的樹干襯著一片赤土,飛蝗不時騰起一陣黑霧,散開后現(xiàn)出灼亮的驕陽,路邊躺滿了衣衫襤褸的流民,面龐灰黃,瘦骨支離,猶如活著的骷髏。 每一天都有人死去,極度的饑餓之下,人們開始吃新鮮的尸體,老弱者不等斷氣已經(jīng)被分食,假如不是餓到脫力,人們甚至?xí)䴙閾寠Z尸塊而打起來。路邊的白骨越積越厚,一旦車輛行過,骨頭被輾得咯吱作響,聽得人毛發(fā)俱聳。 一陣煮肉的香氣飄散,明知是人肉,無數(shù)饑餓者依然露出了迷醉般垂涎之相。 蘇璇摸了摸生痛的胃,在浮塵中嘆了口氣,站遠(yuǎn)了些。下山一年有余,他已經(jīng)見過各種慘景,武藝多數(shù)時候并沒什么用,既免不了被愚被騙,也不能平地生糧,更無法讓自己不饑不渴。 烈日曬得少年額角滲汗,衣衫漬了塵灰,潦倒又落泊。他也在犯愁,下山所攜的錢早已耗光,驢也被一群饑民搶走分食,此刻恨不能遇上一群劫掠的盜匪,至少還能反搶點吃喝,可惜放眼望去全是半死不活的流民。 蘇璇做不到吃人肉,又不想成為餓殍,就必須想法子進(jìn)入眼前的荊州城,否則正陽宮的弟子學(xué)劍十余載,卻餓死于官道之側(cè),先代師祖都會氣得從棺材里爬出來。 然而平日入城輕巧,此時近于無望。 荊州富足,且是百戰(zhàn)之城,城墻比別處更為高大堅牢。近期為防流民沖城,荊州六門緊閉,等閑絕不開啟。正陽宮的輕功再是神妙,也難縱上八九丈高的城墻。蘇璇看了兩日,著實有點發(fā)愁,直到偶一回頭,頓時精神一振。 官道遠(yuǎn)方揚(yáng)起漫漫黃塵,一長列車隊正向荊州城而來。 眼下流民遍地,能通行的車隊極少,蘇璇凝目打量,見這批車駕駿馬高大,裝飾精良,更有一批訓(xùn)練有素的侍兵環(huán)繞護(hù)衛(wèi),顯然是出自權(quán)貴府第。 道邊的流民被車隊的來勢驚動,為了乞得食物,成群結(jié)隊的匯在車后。 侍兵們毫不動容,大概一路行來早已見慣,流民稍近就揚(yáng)聲厲斥,雪亮的槍尖威迫的揮動。 人們不敢太近,也不舍得放棄,車后的人流越拉越長。 一個饑餓的婦人被轍印絆倒,摔掉了懷中的嬰孩,小嬰兒張口啼哭,聲音弱如一只將斷氣的小貓。周圍的流民沒有一個浪費力氣去扶,一徑麻木的跟著車隊,猶如一群失魂的木偶。 車隊正中的一輛馬車華貴典雅,內(nèi)里似有人低低說了幾句,馬車旁的侍兵長一聲號令,車隊驀然停了下來。 兩名侍兵從后方的輜重車輛上取出幾袋米面,餓極的人們剎那紅了眼,爭相簇擠沖前。場面眼看要亂,侍兵長一聲厲喝,整隊侍兵刀槍出鞘,殺氣騰騰,人群瞬時怵恐起來。 食物固然使人瘋狂,利刃卻讓人清醒,膽怯下來的流民依著侍兵的命令排成長隊,依次領(lǐng)了一碗米糧,一些力弱的人唯恐被搶奪,連烹煮都不顧,直接滿口生嚼。 一個青壯流民領(lǐng)完米,在人群外望著輜重車,不甘心的啐了一口沫,“帶這么多狗才,也不知是哪家大戶。” 正好旁邊一個年長的流民抱著糧碗走過,聞聲嘲笑,“夯貨,車旗都不認(rèn)識,這可是阮家的車隊,你連瑯琊王都敢搶?轉(zhuǎn)頭就給人砍成十幾段,正好煮來吃。” 青壯的流民聽得面色大變,貪念為之一熄。 瑯琊王封于沂州,阮氏一族聲望極著,自晉代以來就是當(dāng)?shù)刈畲蟮氖兰遥鲞^多位名人雅士,地位之尊貴,連路人村夫也知。 青壯流民雖有懼意,嘴上不服,“騙鬼吧,誰說就是瑯琊王,遍地鬧荒,他不在王府待著,往荊州跑什么。” 年長的流民滿頭黃汗,拭了一把道,“瑯琊王的長女許給柯太傅的公子,遠(yuǎn)嫁荊州,足足擺了一個月的流水席,我當(dāng)年進(jìn)城賣米,雖沒能擠上桌,也親眼瞧過,哪像你這沒見識的蠢貨! 青壯流民見他講得唾沫飛揚(yáng),私下已信了八分。 年長的流民難得有機(jī)會賣弄,得意道,“荊州一地最顯赫的就是柯氏,柯老爺在皇帝面前都能說上話,不然瑯琊王豈會將女兒嫁過來。不過聽說她肚皮不爭氣,嫁過來幾年,不久前才得子,這隊必是來探親,要是能跟進(jìn)城里,哪還愁餓死! 青壯的流民在一旁譏道,“不如你撲上去苦求,說不準(zhǔn)王爺看你可憐,大發(fā)慈悲帶你進(jìn)城了! 年長的流民嘬了下牙花,嗤笑一聲,“你當(dāng)車?yán)锞褪乾樼鹜?貴人都不能擅離封地,肯停下來放糧,只怕是女眷,瑯琊王妃死得早,車?yán)飸?yīng)該是阮家老太婆,就算她慈悲,侍兵可不手軟,沒等挨近就是七八個窟窿,倒給閻王收了。” 不等車隊發(fā)完糧米,厚重的荊州城門開了,流民瞬間炸了鍋,轟嚷著奔過去,希冀?jīng)_入城內(nèi)。 兩百名城卒兇神惡煞的排開人潮,用刀箭驅(qū)出一條通道,將阮家的車列迎入城中,再度閉上城門,將無數(shù)饑餓的眼睛隔斷在外。 誰也不曾留意,在流民的嘈亂與車列卷起的黃塵中,一個少年的影子悄然一掠,鉆入了馬車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