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輯《讀庫》一共包含了八篇文章!哆t子建和她的冰雪北國》、《雅漂》、《貧困生(續(xù))》、《職業(yè)的選擇》、《美得像幅畫》、《“黃河”的傳播》、《賽博朋克浪潮》和《竇嬰田蚡之死》。 2017年1月15日-22日,紀錄片《文學的故鄉(xiāng)》攝制組跟隨作家遲子建回到黑龍江漠河北極村,導(dǎo)演張有同道與作家在哈爾濱和北極村進行了三場訪談!哆t子建和她的冰雪北國》是這次訪談的整理稿,也是這個系列的第三篇(畢飛宇和賈平凹的訪談參見《讀庫1803》和《讀庫1806》)。 遲子建覺得,一個作家要有自己的根,要有寬廣的視野和寬闊的胸懷,要有這種真正的人文精神,不居高臨下,發(fā)現(xiàn)生活和藝術(shù)的樸素的美!拔姨貏e喜歡有根……我生命和文學的根就是冰雪根芽……不管潮流怎樣涌現(xiàn),我就是鐘情我那片土地,我熟悉的生活,還有那些我筆下的親愛的人,就是除了我的親人之外——我故鄉(xiāng)的人! 2018年是中國雅魯藏布江科學考察漂流隊漂流勝利二十周年,肖斌走訪雅漂隊隊員,試圖還原當年9月到12月驚心動魄的漂流過程。十八條漢子面對的不僅僅是一條江,還有尊嚴、性命、孤獨,以及缺錢帶來的裝備問題甚至饑餓。有評論說,這次漂流活動的完成標志著中國漂流探險活動已走向成熟和理性,相對于從前的“一寸不落”“全程漂流”,“珍惜生命”“講究科學”的理念已成為貫穿整個漂流探險活動的準則。 《貧困生(續(xù))》依然是綏化學院教師艾苓的“學生”系列文章(《貧困生》參見《讀庫1806》),她從2017年開始,先后采訪了百余位綏化學院的貧困生。本文收錄的十余位主人公,年齡大的已畢業(yè)十年,小的即將畢業(yè),有的留在當?shù),有的到大城市打拼,各有各的故事。他們談自己、家人、同事,也談工作和生活、過去和未來。 社會告訴我們很多東西,包括我們在職業(yè)中應(yīng)該追求什么,以及職業(yè)的各種可能性,但“社會”對“我”想要應(yīng)該什么知之甚少,而“我”肯定比“社會”更有資格來決定什么很適合自己。蒂姆?厄班(Tim Urban)的這篇《職業(yè)的選擇》,旨在提供一個幫你做出職業(yè)選擇的思考框架,讓你重新思考“自己是誰”、“想要什么”,為你描摹現(xiàn)代社會快速變化中的職業(yè)場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