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攝影、圖像已深入我們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它們又如何影響了我們的觀看乃至生活,這本書從攝影與戰(zhàn)爭、歷史、思想、傳播、道德、政治等方面的關系切入分析,深入淺出地揭示了攝影之于人類的巨大功用。用該書序言作者、攝影評論家顧錚的話說:“孫慨此書從組織得較為周 密的各個特定議題出發(fā),將人類的攝影實踐看成、知識化成、理論化成一個與現(xiàn)代社會、現(xiàn)代生活和現(xiàn)代知性水乳交融的無從分離的觀看手段與媒介,以多面的、幾近全方位的論述,深入刻畫并最終托出一個周延八方、飽滿圓潤的攝影來。這個攝影,突破了對于攝影的諸多理解上的限制(其實有些限制是我們故意為之)。他所展示出來的這個攝影,既是文化的,也是社會的、政治的,當然也一定是藝術的。從根本上說,這個攝影,是人文的,而他的討論,則是一個圍繞人文如何攝影化,以及攝影如何人文化的相互關系的討論。”值得一提的是,作者還從大歷史的角度分析了攝影的史前簡史,闡釋了攝影術何以誕生于19世紀的法國等偶然中的必然問題。 作者簡介 孫慨,原名孫忠民,1968 年10 月生于江蘇金壇。2005 年開始從事攝影評論及攝影理論、攝影史研究工作,先后發(fā)表論文及評論類文章50 余萬字。著有《唯有思想》、《中華圖像文化史·攝影卷》(即將出版);作品收入《中國攝影年鑒》、《中國攝影大系·理論卷》;論 文《論矛盾的轉嫁》入選2004 年中國哲學大會; 2009 年榮獲第八屆中國攝影金像獎·理論評論獎;2011 年論文《辛亥革命時期攝影的媒介價值》榮獲中國文聯(lián)文藝評論獎一等獎。曾任第25 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評委,現(xiàn)為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攝影史研究委員會委員、南京大學中華圖像文化研究所研究員。
目錄:
目錄 序言 攝影175 年記(代自序) 視覺真實的關系確立 智性的培養(yǎng) 美和藝術的教養(yǎng) 理性的建立 1. 從說服到征服——攝影與戰(zhàn)爭 1839 年之前的戰(zhàn)爭視覺 戰(zhàn)爭中的攝影 照片,抑或武器? 說服,或者征服 2. 近親沖突——攝影與歷史 攝影視角中的歷史 歷史眼光中的攝影 沖突與融合 3. 編解符碼——攝影與思想 個體記憶與公共經驗 隱性與顯性 藝術哲理 理念的貫通 4. 雙向的凝視——攝影與展覽 群體的觀看與凝視 觀念的傳播 學術的視覺化 5. 真實的迷霧——攝影與傳播 傳播即真實? 媒介與藝術 忠實與完美 真實與真實性 6. 虛設的悖論——攝影與道德 道德教化 趨善之功與激惡之罪 對被攝者的尊重 攝影道德觀 倫理邊界 7. 公眾立場——攝影與政治 民間特質 政治意志 公眾立場 8. 攝影之殤——攝影在當代 技術之變 新攝影 影像社會 消亡的攝影 9. 云開霧散時——攝影術與發(fā)明者 尼埃普斯 達蓋爾和阿拉貢 那些接力者 層累遞進 外一章 并非偶然的誕生——攝影史前簡史 開 篇 視覺經驗的層累 自然起源說 科學發(fā)現(xiàn)與技術進步 中國人的探索 思想的催生與社會期待 為什么在19 世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