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沒有絕對的真相,個體的認知能力是有限的,《漂木》以前所未有的勇氣,以敬重歷史、悲憫人生為主題,順著古錦河,帶你走進一段令人難忘的歷史。 經驗的投射性。故事的切入時代是七十年代末,那個時代,幾乎所有人的生活與漂木息息相關,*起碼的撈水柴,成為大多數人津津樂道的童年記憶,對源頭的伐木、趕漂也僅僅是道聽途說的一點印象,我將視角切入源頭,美麗、神秘的林區(qū)、高原。牛放先生說過,對高原文字,**首先是獵奇,然后思考,*后才是融入。作為在高原生活了50年的人。我本身就是歷史的參與和見證者。歷史和現(xiàn)實給我一個真實脈絡,并一直以人性、生態(tài)、環(huán)保的態(tài)度去處理各種林區(qū)的素材。人的命運在其中閃現(xiàn)出人性的光輝,從生命的本真意義中凝練出一種正能量的精神,一種不必避諱的家國情懷,一幕幕新奇而熟悉的故事細節(jié)場景,一種給人以啟迪和反思的感悟,這才是正道文學的真諦。 感情的多維度。情深不一定成就愛情,主人公米亮和林珍,歷經千辛萬苦,終于未能結合,并在林珍酒醉的時,米亮也是克制自己,而得到了超越愛情的親情,更重要的是心靈的自由。張宏青始亂終棄,導致林珍的悲劇般的感情生活,張宏青良心發(fā)現(xiàn),有意幫助林珍,但是林珍仍然拒絕成為他的情人。倒是人們意料不到的一個人物,林萱,林珍的親妹妹,一個重情重義卻屢屢被無情傷的女孩,為出人投地,不惜委身張宏青,終致東窗事發(fā)自殺的悲劇。感情的多維度,讓人有了多角度審視現(xiàn)實和人性的機會。男女關系有無數種可能,但絕不庸俗化。人們會感慨林區(qū)在濫砍亂伐中支離破碎,也會為古錦溝從林場變?yōu)槭澜缏劽娘L景名勝區(qū)而欣喜,更為主人公米亮三進冷水溝,從伐木到植樹再到投身于災后重建而擊節(jié)。人物的命運在歷史中跌宕起伏,卻不失積極向上、共克時艱的正能量精神動力。 人設的歷史感。林珍,一個千嬌百寵的女孩,突然間失去父愛和母愛,并經歷了張宏青的始亂終棄,在流產中失去生育能力,在殘酷的現(xiàn)實中,長姐為母,為弟妹們撐起一片天,刻苦自學,參加自考終獲大專文憑,并成為副局長。米亮隨母奔喪進山,聰明、調皮,中考失敗、入伍落選、上山伐木、開車拉木頭,與古錦寨羅娜成就一段奇緣,毅然上山植樹造林,多種經營,將一個廢棄的林場恢復了生機。在繼父章德方去世后,接手了宏森電力公司,發(fā)展壯大并上市,在地震和泥石流災難中,不顧企業(yè)損失嚴重,積極投身抗震救災和災后重建。在張宏青身上,人性的復雜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趨炎附勢卻又才華橫溢,迷失于貪欲、情欲之中,因事故成為癡呆,卻引發(fā)了系統(tǒng)窩案。初心的喪失和宗旨意識的淡薄,導致了一個高級干部的淪喪。孟軍,崇尚武力和義氣,為米亮出頭教訓張宏青而被勞教,因偶然機遇在都市立足,并在古錦溝景區(qū)大開發(fā)中受益。配角也精彩。林昆身上,展示了老一輩創(chuàng)業(yè)打天下的奉獻精神,濃厚的人情味、對使命的忠誠、強烈的榮譽感和自尊心。章德方,成份不好,遭受了無數折磨,從大學生到歪醫(yī)生再到宏森電站創(chuàng)始人,并將宏森公司發(fā)展壯大。更讓人感動的是人性的光輝,他作為繼父對米亮母子無私的愛躍然紙上。 元素的豐富性。這并不是我為了追求故事性而設計的人生命運,而是歷史造就的,真實的人生遠比故事精彩。所有與四川有關的大腕都可以在書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元素豐富,時代感很強。剿匪,三線建設,森工從鼎盛到衰落,5A景區(qū)的前世今生,大地震,泥石流,有人在看這部作品的時候,因此失聲痛哭。阿來在創(chuàng)作云中記說過,依止于大地,人無處可去!耙乐埂笔且环N精神的寄托,比如宗教等,現(xiàn)實歷史的悲劇感和存在感,人物命運讓人感嘆不已。 每個人都是漂木,都能在書中找到自己,我想讓這漂木漂得更遠,讓更多的人,特別是我們的下一代,認真看看我們的人生、歷史、榮譽和責任。 我們的未來,取決于人類今天對待大自然的態(tài)度。 我們都是漂木,承載著偉大的理想漂向遠方。 《漂木》為長篇小說。故事發(fā)生在高原林區(qū)古錦溝121林場,以三線建設、改革開放等歷史時期為背景,以米亮、林珍、張宏青、羅娜、孟軍等人成長及其情感糾葛為主線,通過描寫森工從鼎盛、衰落到改革轉型的過程,展現(xiàn)了古錦溝從亂砍濫伐到生態(tài)保護和發(fā)展,從藏在深閨無人識到名滿天下的旅游勝地,人與人從沖突到彼此磨合、交融和認同經歷中,促進了當地文化進步、生產和生活方式轉變。小說以敬重生命、悲憫人生為己任,以生態(tài)環(huán)保為主題,漂木印象無所不在,時代特征明顯,人物形象生動,性格鮮明,體現(xiàn)了攻堅克難的時代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