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是盧卡斯·貝爾福斯的小說處女作,它以一個親歷者的口吻,描述了瑞士援非人員戴維在盧旺達首都基加利的所見所聞,他與當?shù)匾桓吖俚呐畠喊⒓堰那閻垡约八?994年盧旺達胡圖與圖西種族大屠殺中的經(jīng)歷。在那難忘的100天里,他親眼目睹了美變成惡,善行造成了獸行,女人成了瘋狂的屠夫。 小說在80萬生靈涂炭的血河中反思,拷問、批評了西方徹底失敗了的援非政策,對西方價值觀在不同的文化語境下的權(quán)力話語機制,對因此而歪曲了的人類道德理性提出了質(zhì)疑。 本小說先后獲得安娜·西格斯文學獎、席勒文學獎、雷馬克和平獎等六項重要大獎。 作者簡介: 盧卡斯·貝爾福斯(LukasBarfuss),1971年出生于瑞士伯爾尼州的圖恩市;完成學業(yè)后做過煙農(nóng)、鋼筋捆扎工、花匠,后又當過書店店員,其間完成書商職業(yè)培訓;1997年后以自由作家身份開始工作生活,現(xiàn)居瑞士蘇黎世。 貝爾福斯人生經(jīng)歷豐富,對社會具有敏銳洞察和批判力,其戲劇和小說往往對人性、社會、責任、良知進行深刻剖析,引起讀者的廣泛共鳴與反思。 貝爾福斯是近年來瑞士文壇最成功的戲劇家之一,是400asa劇團的創(chuàng)立者。其作品屢獲文學大獎,并在世界各地公演。代表作有荒誕劇《邁恩伯格之死》(2000)、散文《死去的男人們》(2002)、戲劇《石油》(2009)、小說《百日》(2008)等。譯者簡介: 陳壯鷹,上海外國語大學德語系教授、博士生導師,F(xiàn)任上外德語系副主任,上外德語海外考試培訓中心主任,中國德語文學研究會理事。瑞士、德國留學進修多年,獲瑞士伯爾尼大學德語文學博士學位,多次作為高級訪問學者赴德國、瑞士從事科研和學術(shù)交流。先后在國內(nèi)外發(fā)表專著、論文、譯作、教材四十多篇、部。曾獲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基金、上海市高校優(yōu)秀青年教師科研基金、教育部精品教材獎。一部極其精彩的小說!在德語小說中罕有出其右者。一部高度政治性的小說,卻不落俗套,能帶給讀者極大的享受。 ——《世界報》2008年3月8日貝爾福斯的目光射人黑暗的心臟。他看見的真相令人難以接受,然而這卻讓《百日》成為一部偉大而激動人心的小說。 ——《每日新聞報》2008年3月12日盧卡斯?貝爾福斯通過小說將赤裸裸的真相擺在讀者面前,他用生動的語言再現(xiàn)了一段可怕的歷史,卻不帶絲毫矯揉造作和炫耀。 ——《時代周刊》2008年3月13日 小說《百日》是一部高度凝練的精彩之作,帶著優(yōu)雅和政治激情。 ——《國家信使報》2008年2月28日 不該是這個男人,不該是戴維?霍爾——我的小學同學。像童年時一樣,他的下嘴唇微略耷拉著,仿佛吃驚時一口唾沫會從那地方漏下來。當然,這種情況從沒發(fā)生過。他的嘴唇稍微有點潮,清晰地向人展示自己的構(gòu)造——向外翻卷的口腔內(nèi)壁。 戴維小時候十分文靜,從沒惹過什么大麻煩,對大部分孩子熱衷的冒險和大膽行為不屑一顧。一個非常謹慎的小家伙,唯有三四次沒控制住自己。不過這不值一提,因為這種失控現(xiàn)象很少出現(xiàn)。記得戴維最后一次出格是在一場討論中,他面色蒼白,說著說著突然停頓下來,緊接著漲紅臉從嘴里進出一串咒罵,開始侃侃談?wù)撨@個喪失公平的世界多么卑鄙無恥。他的話簡直令人難以置信是從一個十一二歲孩子嘴里說出來的。他具有非常強烈的正義感。謹慎地說,他的正義感與理智無關(guān),不是深思熟慮后的世界觀產(chǎn)物,而是一種純粹的情感,一種沖動。 我記得有一回他被幾個高年級學生狠狠揍了一頓,僅僅是因為他無意間聽到他們輕蔑地談?wù)撃硞同學,而他覺得他們不該這么做。課間休息結(jié)束后,他坐回課桌旁,鼻子淌著血。老師讓他去洗手間清理一下,他拒絕起身,并表示為自己的負傷而感到自豪。 大家不清楚他這么做的動機,不過猜他這番為正義而戰(zhàn)的壯舉是為了撈取印象分,尤其在女孩子們那里。令人不安的是,這家伙竟然成功了。所以大伙兒認定他雖然是個瘋子,但還沒完全神志不清;蛟S這一古怪的性格令他陷入后來的困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