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語文學領域,20世紀的俄羅斯貢獻了三位學術大師——維諾格拉多夫、雅可布森和巴赫金。本書以維諾格拉多夫的作者形象理論、雅可布森的語言學詩學理論和巴赫金的言語體裁理論為研究對象,試圖透過俄國學者的修辭理論,找到對我們有益的啟發(fā)和觸動。上篇“作者形象的修辭角度研究”探討的是主體與客體、內(nèi)容與形式、文外作者與文內(nèi)作者、修辭與意蘊等文學修辭學問題,并著重闡釋了審美主體在作品中所具有的統(tǒng)攝全局的核心作用。中篇“語言學詩學理論研究”則選擇由詩學切入,圍繞“詩章結(jié)構(gòu)”這一中心概念展開論述,指出雅可布森的語言學詩學觀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析詩的綜合模式,而如何借鑒這一模式,則是我們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下篇“言語體裁理論研究”從言語交際、表述與體裁的相互關系中揭示了這一理論的深刻內(nèi)涵,對比分析了它與功能修辭學的學理異同,進而闡述了巴赫金對于俄語修辭學內(nèi)部學科之間的融會貫通所做的重要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