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早晨 九月七日 醒來時,景致是最美麗的。日出時我們正駛入波羅波湖。河身開展得很寬,沒有一線波紋,甚至沒有一絲皺襞,來擾動平靜的水面;純凈的天空映在水內發(fā)出微笑。在東方幾片長云給太陽照成深紅色。向西方,天與湖一樣呈珍珠色,一種柔和而愉快的灰色,一種可愛的貝母色,一切混和的顏色還在潛隱著,但已經(jīng)現(xiàn)出了光輝燦爛之前兆。遠處,若干低低的小沙洲,好像在一種流體之上浮沉著……這種神秘的景致,只出現(xiàn)短短的時候;不久輪廓就清楚了,線條也確定了,我們又回到塵世上來了。 風往往吹得很輕,很溫柔而愉陜,人家好像在呼吸著快樂。 整天,我們都是在沙洲中間穿來穿去;有些洲上樹木很多,有些則生些紙草和蘆葦。枝葉底奇異交錯,濃密地插入黑色的水中。有時遇到鄉(xiāng)村,那些草屋幾乎看不清楚,但棕櫚樹和香蕉樹告訴你此處有人家居住。交替著的單調風景,仍是很能感人的,我?guī)缀醪辉鸽x開它去睡午覺。 美麗的落日,平滑的水面照出兩重的曰景。濃厚的云已經(jīng)使天際成晦暗了;但天上一角開朗出來,難以形容地,叫人看見一顆不知名的星。 九月八日 這是很有趣味的,想起了這位哀辭家所以能留存于后人記憶中之故,正因為他的最塵俗的特性,即他認為最虛幻的特性。 我期望能遇到更稠密的樹林。樹多的,不錯,但不很高,不能完全遮掩水和天。今天早上,那些沙洲,在岡果河一平如鏡的廣闊水面上如此和諧地布置著,人家好像在一個水上公園中駛船一般。 有時一株奇樹高聳在河岸稠密的矮樹之上,在植物的合唱之中獨奏著。沒有一朵花;除了綠,沒有其他的顏色,一一律是深暗的綠色,使這景致顯出莊嚴的靜穆,好像在沙漠中單色的綠洲,一種高貴氣象,沒有沾染著我們北方風景那種繁多的彩色。① 昨天晚上?吭谶砝ミ_,靠法屬河岸。奇異的和美麗的鄉(xiāng)村,想像力使它更美麗些;因為夜是最黑暗的。我們摸索著走的沙路微微映著光。房屋相互間隔離頗遠;然而這里是一種街道或者是一種長形的廣場;稍遠一些,地面低陷下去,是泥沼或是小溪,幾株不知名的大樹,蔭蔽在那上面;忽然,離這蔭蔽的水濱不遠,有個小園地,可以看出其中插著三個木制十字架。我們擦了一根火柴,看看上面寫的文字。這是三個法國軍官底墳墓。園地旁邊,一株大戟樹,樣子好像扁柏。 一個名叫“列翁拿”的殖民者之可怕的咒罵。一個矮胖子,一頭黑發(fā)梳成巴爾札克式,一綹一綹地垂在他的平坦的臉上。他酒醉得很,到布拉班號甲板上來,起初大鬧大吵,關于某乘客剛才雇的那個仆歐,他要討回去的。大家替這仆歐當心,倘若落在他的手里。然后他和那我不知道的什么葡萄牙人尋仇,破口大罵。我們黑夜中跟著他,在岸上走,直至一只小船對面;倘若我們沒有聽錯的話,這小船就是那個葡萄牙人剛從他手里買去的,但還未付他錢。 “他欠我八萬六千佛郎,這狗屎,這豬糞,這葡萄牙人。他還不是真葡萄牙人哩。真葡萄牙人,他們住在老家里。有三種葡萄牙人:真葡萄牙人,然后大糞一樣的葡萄牙人,然后葡萄牙人病的大糞。他,那是葡萄牙人病的大糞。狗屎! 豬糞! 你欠我八萬六干佛郎……”他又開始,重復著,大聲喊著這幾句話,恰恰是這幾句話,一樣的順序,毫不疲倦地。一個黑女人挽著他的臂;這是他的“管家婆”,無疑。他兇暴地推開了她,大家以為要打她的。大家覺得他力大如牛。 一點鐘之后,他又到布拉班號甲板上來了。他要同船長碰杯;但船長很堅決的,拒絕給他香檳酒,藉口一條章程,即是說九點鐘以后不許喝酒。這醉鬼生氣了,破口大罵船長。他終于下船去了,但還在岸上罵著;那個可憐的船長則退到甲板另一頭黑暗中去,我去陪伴他,他全身戰(zhàn)抖;噙著眼淚,忍受恥辱,一聲也不響。這是一個俄羅斯人,曾當皇帝侍從,革命法庭判他死刑,他逃到比利時服務,丟下一妻二女在列寧格勒。 P23-25 1925年的這次剛果旅行,被紀德看作是“老年時實現(xiàn)的一種青年時的計劃”,甚至被看成畢生中命運的一部分,恰如他在旅行之初所寫的那樣:“一種不可抗拒的命運迫得我非做這旅行不可!睌[在讀者面前的這本《岡果旅行》,構成了中國翻譯史上一個不可多得的文本。 一一北京大學教授吳曉東 本書根據(jù)1940年5月上海長風書店出版的鄭超麟譯紀德《岡果旅行》?毙抻喍伞V凶g本完成于七十多年前,兼有當時的語言特點和譯者本身的翻譯風格,既可作為紀德思想文學的經(jīng)典來欣賞,又具一定的中國現(xiàn)代翻譯史價值。編輯加工時,充分尊重原版,基本保持原貌,僅對少量明顯的訛誤進行了修訂。對于反映了現(xiàn)代漢語及其譯介外來文化時所呈現(xiàn)的可能性與時代性,如“濃蜜”、“原故”、“智識”等表達,則予以保留。同時,對部分人名、地名作了簡要的注釋。全書腳注中除原有紀德自注外,其余則標明鄭超麟所加“譯者注”和本次修訂時編輯所加“編者注”,以示區(qū)別。 本書的出版得到了鄭超麟后人鄭小芳女士的大力支持與幫助;又承北京大學吳曉東教授惠賜長篇導讀,闡述紀德“岡果旅行”的思想意義、文學價值以及鄭譯本的特色,謹此一并致謝。 脈望 2015年3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