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里斯·拉威爾是一位世界知名的作曲家。在小說《拉威爾》的開篇,他在美國完成了一趟巡回演出,全世界都在贊嘆他的天才。不過,他在作者讓·艾什諾茲的筆下只是一個平常人,總是衣裝革履,總是憂慮自己的形象。這本小說在把玩著人物的模糊性:他既得到了所有人的寵愛,卻又無盡的孤獨和不幸。他獨自生活在自己的房屋中,他無聊、失眠。在生命晚期,他漸漸失去了理智,他甚至記不得自己是其作品的作者。他忘記了朋友們的名字。他的朋友們決定讓他做開顱手術(shù)。失敗了;十天之后,他去世了。 小說獲得2006年瑪麗安娜獎,《讀書》雜志將其評為年度最佳圖書獎第四位。 拉威爾身高像一個騎師,因此很像福克納。他的體重是那么輕,在1914年,他渴望入伍時,試圖說服軍方領(lǐng)導,以他這樣的體重去當空軍是再理想不過了。入伍要求被拒絕了,此外還免除了他的所有義務(wù),但他一再堅持,于是并非開玩笑地,他被派去了駕駛重型卡車。就這樣,人們有一天得以看到一輛巨大的軍車開下香榭麗舍大道,車內(nèi)有一個穿著過于肥大的藍色軍大衣的小小人影,胡亂地趴在一個過于龐大的方向盤上。 …… 讓·艾什諾茲著的長篇小說《拉威爾》追溯了法國作曲家莫里斯·拉威爾(1875——1937)生命中的最后十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