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想象中的2010年,人口過剩和資源枯竭讓絕大多數(shù)國家的人民生活極度貧苦陰暗,典型的就是美國。與此相比,雅塔康宛若天堂。它擁有豐富的礦產(chǎn)資源,糧食和肉類自給自足,甚至開發(fā)出了改造人類基因的技術。還有貝尼尼亞,這個國家經(jīng)濟落后、人口過多,偏偏卻一片祥和,連吃不飽的窮人都感到幸福。 美國政府的間諜唐納德前往雅塔康,試圖弄清基因改造技術的真?zhèn);通技公司副董事長諾曼則前往貝尼尼亞,在人工智能撒縵以色的幫助下,利用當?shù)厝肆Y源和地理優(yōu)勢建造一座大型工廠。由此,一幅三個國家對比、穿插的畫卷徐徐展開。其中有陰謀,有欺詐,有冷血的刺殺,也有微弱的希望…… 本書為1969年第十七屆雨果獎獲獎作品。約翰·布魯納(John Brunner,1934-1995) 英國科幻作家,其創(chuàng)作深受科幻“新浪潮”運動的影響,同時有意識地借鑒主流文學,尤其是多斯·帕索斯的“群像小說”。1968年,布魯納完成了他的代表作《立于桑給巴爾》:多人物、多角度、兼顧宏觀與微觀,全景式地展示了一個陰郁的近未來世界——人 漲、資源枯竭、傳統(tǒng)家庭與社會關系分崩離析。 人文關懷之外,布魯納對科技發(fā)展的趨勢也有獨到見地。創(chuàng)作于1975年的《電波騎士》預見了電腦病毒的出現(xiàn),我們熟知的“蠕蟲病毒”一詞即出自此書。 1995年,約翰·布魯納參加了在格拉斯哥舉辦的世界科幻大會。與會期間,因心臟病發(fā)作去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