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爾曼·黑塞(1877-1962),出生于德國南部的小鎮(zhèn)卡爾夫,曾就讀墨爾布隆神學校,因神經(jīng)衰弱而輟學。1899年,自費出版了第一部詩集《浪漫主義之歌》,未獲得公眾承認;1904年,以第一部長篇小說《彼得·卡門青特》轟動德國。后來,他辭去工作,專事寫作,先后完成《在輪下》(1906年)《蓋特露德》(1910年)《羅斯哈爾特》(1914年)等早期重要作品。 1912年,黑塞移居瑞士并在1923年加入瑞士國籍。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之后,黑塞的創(chuàng)作發(fā)生了明顯的變化,試圖從宗教、哲學和心理學方面探索人類精神解放的途徑。這時期的主要長篇小說有《德米安》(1919)、《悉達多》(1922)、《荒原狼》(1927)、《納爾齊斯與歌爾德蒙》(1930)和《玻璃球游戲》(1943)等。其中《荒原狼》轟動歐美,被托馬斯·曼譽為德國的《尤利西斯》。1946年,黑塞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童話和民間傳說往往相互印證,以其驚人的一致性向我們表明:文學是一種跨越疆界的東西,人類這個概念對它正合適。 ——赫爾曼·黑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