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綠里奇跡


作者:[美]斯蒂芬?金     整理日期:2016-12-21 22:36:38

《綠里奇跡》分為六部,原作為連載小說每月推出一部,于是成就了一個出版業(yè)中的奇跡:所有的六部同時全部榮登《紐約時報》暢銷榜單,十本書的位置竟被占去了六本。合為一卷的完整版則毫無懸念地沖頂榜首。

州立冷山監(jiān)獄死囚牢房的走廊上鋪了綠色的油氈,因此這條在其他監(jiān)獄稱為“最后一英里”的不歸路,在冷山就被叫成“綠里”。那是1932年的事,當時死囚在走過“綠里”之后要上的是電椅。斯蒂芬?金似乎一直對監(jiān)獄不能釋懷,這一部,自然還是短篇小說《肖申克的救贖》,正是監(jiān)獄小說中的杰作。這也難怪,正是在這最接近地獄的“綠里”上,人性的善、惡才彰顯得格外清楚,其間的角斗、對人性的拷問才格外驚心動魄!翱植佬≌f之王”掘發(fā)“人類靈魂深處種種美麗的和悲劇的道德真相”的一出大悲劇,在死囚身上展現人性的光彩,在地獄之中夢想著天堂;感天動地,震撼人心。

第一部 兩個死去的女孩

第二部 綠里上的老鼠

第三部 柯菲的雙手

第四部 德拉克羅瓦慘死

第五部 夜之旅

第六部 柯菲上綠里


作者簡介:

美國恐怖小說作家中有斯蒂芬·金,就像中國武俠小說作家中有金庸一樣,兩者都是峰巔人物,其地位是不可替代的。斯蒂芬·金是當今世界上讀者最多、聲譽最高、名氣 最大的美國小說家,在美國及歐洲,他的名字幾乎是婦孺皆知。金的每部小說發(fā)行量都在 100萬冊以上,在80年代美國最暢銷的25本書中,他一人便獨占7本。自80年 代以來,歷年的美國暢銷書排行榜小說類上斯蒂芬·金的小說總是名列榜首,久居不下 。因此,他被青年一代奉為“恐怖小說之王”。在1996年的9、10月份美國暢銷書排行榜上 ,金的恐怖小說《綠里奇跡》又居第一。?

要了解一個作家的作品,應該了解他的生活經歷和背景。因為作家的寫作常常融入自己的生活經歷和獨特的感受。?

1999年,斯蒂芬·金已創(chuàng)作暢銷圖書30多部。當年的6月,他不幸遭遇車禍。不久身體康復后,他將自己在心中醞釀已久的非小說類作品——《撫摸恐怖——我的創(chuàng)作生涯》一稿續(xù)寫完成 并出版。?①該書第一次全面講述了作家的童年、青年、大學和愛情生活以及 神秘的創(chuàng)作經歷。這對世界上無數的恐怖小說迷們認識斯蒂芬·金是有所幫助的。?

斯蒂芬·金于1947年出生于美國緬因州。他兩歲時父親有一天“出去買煙”,從此 一去不返,后來聽說是到剛果當了雇傭軍。總之他母親成了寡婦,為了養(yǎng)家吃盡了苦頭。金 從小肥胖異常,姿勢可笑,童年時沒有留下什么美好的回憶,惟一印象深刻的事情,是他5 歲時在鐵道邊玩耍,眼見一個小伙伴被火車頭碾成了肉醬。14歲那年,他在家中閣樓上 發(fā)現了一個小箱子,里面是他父親收藏的一些恐怖小說和科幻作品,金在閱讀之余便也舞文 弄墨起來,在緬因州大學學習英國文學時還在?习l(fā)表了幾篇習作。畢業(yè)后他白天在汽車 修理站工作,晚上寫一些神鬼古怪的恐怖小說。他工資菲薄卻嗜酒如命,寫出來的東西又沒 有人要,全家生活拮據,捉襟見肘。為此他通宵難眠,心中的怒火只有在撲向打字機寫恐怖 故事時才得以宣泄。可是他買不起稿紙,只能把字打在牛奶發(fā)票的背面。?

1973年他時來運轉,受到了出版商的垂青。他的長篇小說《凱莉》的精裝本發(fā)行了13000 冊,后來又改編成電影。他的名字上了《紐約時報》,被譽為“現代恐怖大師”。他預支了2500元的稿費,從此閉門寫作。在以后的日月里,金平均每兩年出版一兩部小說,作品的發(fā)行 量驚人,只有《圣經》可與之相比。到1979年他32歲時,已經成了全世界作家中首屈一指的 富翁。他不喜歡聽家鄉(xiāng)電臺的迪斯科樂曲,便干脆把電臺買了下來,隨心所欲地播放他愛聽 的搖擺舞曲。?

金的作品數量之多、想像力之豐富,對讀者來說始終是一個謎。其實他從不冥思苦想,而是靠日常生活中的瑣事來觸發(fā)靈感?吹嚼训呐f冰箱里有只死鳥,他會想像人們發(fā)現冰箱里凍死一個孩子時的驚人效果;看到超級市場里一位顧客舔自己的手指,他便設想一個人若 是切割自己的肢體可以忍耐到什么程度,從而寫出一個現代魯濱遜在荒島上靠吃自己的肢體 充饑的恐怖故事……他小說的魅力不在于描寫恐怖,而是用懸念和暗示來激發(fā)讀者的想像力,以至于他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最佳的效果是讀者在閱讀他的小說時因心臟病發(fā)作而死去 。?

斯蒂芬·金對愛倫·坡等恐怖小說的先驅佩服得五體投地,同時也受到現代恐怖電影及電視的啟迪。但他的作品之所以受到歡迎,最主要的是他善于把離奇古怪的恐怖故事和城市小鎮(zhèn)的日常生活結合起來,給都市的平庸生活帶來刺激,從而與人們世紀末的焦慮形成心靈上的共鳴。生活中誰沒有恐懼 感?誰不怕死神光臨?有的心理學家認為,越是讀斯蒂芬·金的小說,越是在精神上經歷恐 怖的幻覺或場面,便越能激發(fā)出與生俱來的恐懼感。這種理論是否正確姑且不論,但是金的 小說的確反映了人們被恐懼和死亡所纏繞的焦慮心理,而且更把市井平民寫成與恐怖的惡魔 搏斗的英雄,使平庸之輩在心理上獲得一種虛幻的滿足,因此尤其受到追求刺激和幻想的年 輕人的青睞。加上80年代后科幻小說盛極而衰,金的恐怖小說生逢其時,輕而易舉地獲得 了大量的讀者。此外他的每部小說都是好萊塢拍電影的搶手貨,也成為馳名世界 的捷徑。盡管對斯蒂芬·金作品的價值向來存有一些非議,甚至有作家對其不屑一顧,但廣大讀者對他作品的追捧和厚愛則是不可改變的事實。2003年,斯蒂芬·金獲“美國國家圖書獎——終身成就獎”。?

斯蒂芬·金的寫作技巧與獨特的風格是驚人的。這里可以舉一個例子:在讀他的《黑暗的另一半》時,就像你躺在一張吊床上,吊床兩頭被不斷拉伸,直到吊床的繩子突然斷 了,吊床落地,小說的故事也到此結束。金的恐怖故事種類很多,有鬼怪的、分尸的、復 仇的等等,從有形到無形的,其創(chuàng)作無所不包。讀他的小說時,你會感到恐怖從字里行間滲出來 , 你抬起頭,它會從窗外望進來;你閉上眼,會突然感到下面的椅子在晃動,好像要散架,會 不會有什么鋒利的刃在地板下等著你?金有一點和一般暢銷小說作家不同,就是他很少和自 己的讀者接觸,他曾心情復雜地承認:“我不知道喜歡看我小說的都是些什么人!?

斯蒂芬·金主要是創(chuàng)作長篇小說,有10多部已改編為電影。而他創(chuàng)作的近50多篇中、短篇小說同樣不俗。短篇小說集《世事無!肥撬谌径唐≌f集面世9年后的精品結集,想像力的豐富和恐怖氛圍的營造同樣折磨讀者脆弱的心靈。斯蒂芬·金又一次向世人展 現了他駕馭短篇的創(chuàng)作才華。?

斯蒂芬·金現象隨其小說的暢銷而興起,甚至已經“由虛構變成了現實”。波士頓的一個女孩子,模 仿《凱莉》中的情節(jié),在廚房里用刀叉殺死了她的母親;在巴爾的摩,一位婦女邊等車邊讀 金的小說,忽被一流氓調戲,她立即按小說里的描寫如法炮制,從兜里掏出水果刀向他猛撲 過去,使他一命嗚呼;在佛羅里達州,一個有同性戀癖好的醫(yī)生死在家中,血肉模糊,墻上 用血寫成了“謀殺”二字。金得知后大為光火,認為對兇手應該審判兩次:一次判他謀殺罪 ,一次判他剽竊罪,因為兇手殺人留字的方式是從金的小說《閃靈》里學來的。

斯蒂芬·金寫了這么多恐怖小說,照理說應該是個膽大包天的硬漢了,其實恰恰相反。他膽小如鼠,并且害怕黑暗,晚上不亮燈就睡不著,“總是害怕自己驚醒過來,感到有一只潮乎乎的手抓住我的腳脖子”。他也很迷信,怕街角的黑貓,怕13這個不祥的數字,如果打字打到第13頁,他一定要拚命打下去直打到頁碼數字吉利為止。不過與鮮血和挖出的內臟相比,他最怕的還是不能寫作。他寫作不是為了錢,而是為了發(fā)泄從童年時代起蘊藏在心中的仇恨和憤怒,所以他身不由己,欲罷不能。一旦停止寫作,他就會失去理智,“我害怕自己變成瘋子”。?

他的寫字臺上放著一個讀者寄給他的禮物:一個大玻璃圓球罩著一個張著血盆大嘴的響尾蛇頭,每天上午他面對這件禮物寫作1500字。他還沒有發(fā)瘋,至少現在還沒有。 他是否心理變態(tài)或精神失常,心理學家日后自有分曉。不過在我 們看來,在科學技術充分發(fā)達的今天,文壇上竟會出現這種近于瘋狂的 斯蒂芬·金現象,的確值得深思的。?

目前,斯蒂芬·金及全家住在緬因州的一棟古老的房子里,鐵門深鎖,神秘、陰森、殺氣、鬼怪而嚇人。也許恐怖作家的生活,本身就帶有恐怖之感吧!







上一本:駝背小人 下一本: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綠里奇跡的作者是[美]斯蒂芬?金,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