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簡介: 本書是一本讓男人和女人學習如何相處之道的實用手冊。 為什么女人容易吃醋?女人情緒百變?yōu)槟陌?女人為何總是缺乏安全感?為什么女人總是表現(xiàn)得很懶惰?女人拜金的真正目的和動機是什么?為什么女人總是拒絕婚姻?曾經(jīng)的良家婦女為何最終紅杏出墻?婆媳關(guān)系難處的真正原因在什么地方?為什么女人千方百計追求獨立?應(yīng)該如何看待女人的不完美?如何看待女人的交際?為什么女人很喜歡嚼舌嘮叨?裝傻充弱又是為了什么?男士們該如何理解寬容體諒的含義?我們女人心目中所理解的“風度翩翩”到底是什么樣的?男士們該如何珍惜眼前之人? 以上十六個方面基本上涵蓋了男女相處之間最容易出現(xiàn)摩擦和矛盾的地方,也基本上解答了男人對于女人提出的一些疑問。 本書的作者是李蓉蓉。 目錄: 一、醋意大發(fā),我們在乎對方的流露 醋,只為喜歡的人而吃 吃醋,不代表不寬容 醋意究竟從何而來 我們有強烈的占有欲 我們的心思,不可亂忖度 不讓女人吃醋的寶典 二、情緒百變,畢竟男女有別 我們重感覺,男人重理性 發(fā)脾氣,說明我有情緒 你必須懂得我們的感性 男人也要善解人意 請照顧好女人的感覺 男人這樣才能陪好我們 三、尋求安全,我們一生的追求一、醋意大發(fā),我們在乎對方的流露 醋,只為喜歡的人而吃 吃醋,不代表不寬容 醋意究竟從何而來 我們有強烈的占有欲 我們的心思,不可亂忖度 不讓女人吃醋的寶典 二、情緒百變,畢竟男女有別 我們重感覺,男人重理性 發(fā)脾氣,說明我有情緒 你必須懂得我們的感性 男人也要善解人意 請照顧好女人的感覺 男人這樣才能陪好我們 三、尋求安全,我們一生的追求 我們天生缺乏安全感 因為害個白,所以防備 我們的拒絕有理由 再強的女人也要有所依 男人的關(guān)心很重要 用肩膀代替承諾 四、天性使然,家庭就是女人的事業(yè) 懶惰,只是外在的假象 家不是男人的“地獄” 我們永遠更關(guān)注家庭 我們的事業(yè)就是相夫教子 不要奢望我們成為女強人 我們更愿意站在背后欣賞男人的成功 五、看重金錢,有攀比也有現(xiàn)實 小女子拜金,天經(jīng)地義 我們都想要富足的生活 攀比,有嫉妒心理在作怪 我們其實也講究面子 攀比,有時是種虛榮 真正的貪,則是愚蠢; 六、恐婚而逃,實乃事出有因 恐婚是怕得不到幸福 多疑多慮要了婚姻的“命” 單身貴族往往都有自戀癖 男士求婚要多用點心 “哄”,是一種愛的養(yǎng)料 既然愛,就勇敢說出來 別讓愛情等得太久 七、墻內(nèi)墻外,女人的“性”福之事 女人,都有被“霸占”之心 不解風情之人,請走開 寂寞的紅杏才會出墻 把老婆當成情人來養(yǎng) 安全放松,才能“性”趣盎然 請不要讓我們勉強性愛 八、婆媳關(guān)系,一本難念的經(jīng) 婆媳之間天生就是對立的 婆婆和媽媽是有別的 婆媳不和,孩子教育是導(dǎo)火索 婆媳之間,男人是“絆腳石” 噦嗦抱怨是感到被冷落 我們常把老公當成“私有財產(chǎn)” 九、追求獨立,不想做凌霄花 獨立是女人的選擇 凌霄花其實并不好做 我們也想自己做得更好 精神獨立,走出男人世界 我們最想獨立在“錢”上 十、人無完人,彼此都要接受這一點 任何人都是不完美的 我們的思考總是不著邊際 請男士善待我們的孤獨 夸贊我們已付出的努力 批評責備,要適可而止 不要追求所謂的完美 十一、與人交友,我們懂得把握分寸 每個女人都有幾個閏密 理解女人友誼的“階段性” 溝通是我們的生存方式 別讓紅顏知己變成第三者 拒絕交友是因。自我封閉 我們也有“人際”思維 十二、嚼舌嘮叨,女人有理由 沒有無緣無故的嚼舌 請多肯定我們,不吝贊賞之詞 讓我們主宰自己的命運 我們喜歡用嘴來思考 夸大其詞只是為了強化感覺 懂得傾聽我們女人的心 十三、裝傻充弱,只為彰顯男人 我們,根本就不笨 只想找個肩膀依靠 溫柔,柔弱的別名 服軟是愛的表現(xiàn) 我們知道賭氣的后果 十四、寬容體諒,牽手徐徐行 誰都需要別人的寬容體諒 要獲得,就要懂得付出 寬容,讓男人更有君子風范 相互寬容體諒,才是正道 胡鬧任性,想要溫存軟語而已 十五、風度翩翩,我們眼中的男人魅力 風度,就是男子漢氣概 女人的情竇為“思想”而開 被“困”住的男人最可憐 小浪漫,給我們一份驚喜 幽默,讓男人魅力無窮 看懂我們身體說“愛” 十六、曾經(jīng)滄海,不如憐取眼前人 你的情史,我們不想知道 聽不得老公贊美別的女人 我們需要男人的寵 我們,總是想改變男人 請珍惜守候在旁的女人 用心來感受彼此的愛等到他們準備好出去吃晚餐時,張莉感到自己的心“‘怦怦”地跳,淚水也涌了出來。 “我檢查的結(jié)果,他連問都沒問,他甚至忘了我看病的事情了吧?”她如此想。 又等了一會兒,她希望丈夫在點餐之前想起來,可是沒有。,他什么都沒有說。 張莉再也不忍住了,一沒有任何胃口吃飯,直接回家了。而丈夫卻認為她無緣無故生了悶氣,只是覺得有點不可理喻。 張莉向他們共同的朋友朱莎莎抱怨,哭訴自己的情況,她說:“他一點都不在乎我出了什么事,他要是愛我,就該記得我看病的事情,也該問問檢查結(jié)果的。當時他卻頭也不抬,眼睛就沒從電視屏幕上挪開。難道我還不如一個無趣的電視節(jié)目嗎?難道我就不值得他關(guān)注嗎?” 等到丈夫從朱莎莎那了解到張莉的想法之后,他立即告訴她,之所以在吃飯之前沒問她結(jié)果,也沒看她,只是因為擔心檢查結(jié)果不好,不知道該怎么面對她,害怕問了結(jié)果,影響她吃飯的心情。他那會兒心里一直想的是結(jié)果不好,如何讓她高興一點,所以當時就想帶她出去吃晚餐,欣賞欣賞夜景。面對丈夫表明的歉意,張莉又和丈夫和好如初了。關(guān)于彌勒佛最有名的一個對聯(lián)就是:“笑口常開,笑天下可笑之人;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倍说氖澜,難免有摩擦,如果能以彌勒佛的心態(tài),以其大肚能容,站在我們的角度上去思考,也許舅人輕易間就理解我們了。 吃醋,不是女人不寬容,只是希冀男人不要一而再、再而三地犯同樣的錯誤。“光陰如斯,不舍晝夜!比松绱硕虝阂贿有那么多美好的事情。沒去做,如果時間都浪費在兩人的誤會當中,男人可知此恨綿綿無絕期?彼此用一種寬容的眼光去看待對方,綠水青山、藍天白云豈不是又再現(xiàn)于二人世界? 唯物主義觀點認為,萬事萬物都有其產(chǎn)生、發(fā)展的過程,女人的醋意亦如此。女人不是生來就吃醋的,誰見過不曾戀愛過的女子動輒吃醋生氣的呢?緣起緣滅,心動情動,才有了清官都難以辨清的家務(wù)事。 問天下女人醋意從何處來?為的是多情卻被無情惱。中國歷代傳統(tǒng)文化尤其是程朱理學之后,那條條框框的三綱五常要求的是“夫為妻綱”,要求的是女子從一而終,男人則無此限制。 中國文學史上的怪人——北大教授辜鴻銘曾經(jīng)以茶壺和茶杯這樣打趣女人:人家家里只有一個茶壺配上幾個茶杯,哪有見過一個茶杯配幾個茶壺的道理?即便辜鴻銘留過洋,一邊公然反對女人與多個男子交往的同時,一邊卻公開主張一個男人可以同時擁有幾個女人。而20世紀20年代風華絕代的陸小曼和徐志摩結(jié)婚后,她對徐志摩說的是:“志摩!你不能拿辜先生茶壺的譬喻來做借口,你要知道你不是我的茶壺,乃是我的牙刷,茶壺是可以公用的,牙刷是不可以公用的! 這個小故事說明作為男人的辜鴻銘和作為女人的陸小曼,在對待男人是否可以同時占有幾個女人這一點上,持的是完全不同的觀點。男人的潛意識里,總是想讓自己變成茶壺,茶壺不僅希望自己有既漂亮又聰明的茶杯,而且還希望茶杯不止一只。張藝謀的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的地主老爺用點哪房的燈籠來決定今晚到哪個妻子房中留宿,F(xiàn)代社會,一夫多妻制已被取消,但影片中地主老爺卻成了不少現(xiàn)代眾男人艷羨的對象。所謂無風不起浪,現(xiàn)在有不少男人確實有婚外戀或者說婚外情,還有更多的男人思量之后持觀望態(tài)度。無論有無婚外戀還是僅僅只是臆想,內(nèi)心的種種想法有時不自覺地通過某些行為舉止流露出來,這必然引發(fā)女人的醋意。因為男人在要求女人對自己忠貞的同時,女人也會要求男人對自己一心一意,而不是心猿意馬。在我們女人看來,男人對其他女人的多情,那就是對自己的無情。自己對男人的依戀多情,更添了一份心酸、一份醋意。古人云:多情女子負心漢。歷史上此類事情并不少見。以漢代為例,卓文君一曲《白頭吟》曾引得多少女人淚水漣漣,說到底女人多為自憐自嘆。想那卓文君也是傾城傾國貌,司馬相如當初也是以震驚四座的一曲《鳳求凰》才引得卓文君“夜奔相如,與其私奔”。只是等到司馬相如有了大好前途,也便開始動了納妾之心思,只不過因為卓文君的“知君有兩意,故來想決絕”的言辭作罷,才最終圓滿了二人白頭偕老的佳話。正因為歷史上此類事情的存在,讓我們對男人某些貌似曖昧的舉止容易萌發(fā)醋意。 其次,盡管西方史上曾有人提出男女曾是同體的觀點(柏拉圖說:人是被上帝拋棄到世間_的棄兒,由一化作二,才分為男人和女人),但遇到自己另外一半之后完全適應(yīng)彼此之前,總免不了有一個磨合的過程。男人和女人相互之問,尤其是有時男人做得不到位,更容易加劇摩擦,造成惡性循環(huán),從而讓女人生出一些男人不關(guān)心自己諸如此類的想法。一旦讓女人有此根深蒂固的念頭,那醋意大戰(zhàn)一觸即發(fā),遇到導(dǎo)火索,就“引爆”。所以,男人應(yīng)該時不時地與女人進行溝通,避免不必要的誤會,也就避免了醋意大戰(zhàn)的爆發(fā)。一定程度上,醋與愛并行,因為愛才有了抹不開的醋意。 當男人要求我們忠貞的時候,我們也會希望男人對自己忠心不二。一方面男人妄圖越軌,一方面又想要求我們不吃醋,這和要求“馬兒跑得快又要馬兒不吃草”是相通的,這豈不是為難了我們?或者也因此,“路邊的野花你不要采”這句歌詞才得以流傳大江南北。P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