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勞動號子就是音樂的起源 小學課本上有一幅俄羅斯油畫大師列賓的名作————《伏爾加河上的纖夫》,描繪的是大船歸航、纖夫拉纖的情景。淺灘水少,大船靠岸時就動不了了,這時需要纖夫團隊齊心合力把成噸重的大船拉上岸。自古以來,有大江大河的地區(qū)都有這種工作存在。隨著工業(yè)化、制造業(yè)的進步,人們建造起大碼頭來迎接靠岸船只,便不需要這種工作了,纖夫也就漸漸消失了。在中國也有油畫表現(xiàn)這樣的場景:纖夫們?yōu)榱她R心協(xié)力干活,就吆喝著一起使勁,一個人唱:“拉呀!”其他人齊聲和著:“嘿!呦!”一唱一和按照節(jié)奏一起用力,還按拉動船只的難易程度相應加快或減慢節(jié)奏。人們的這種呼喊漸漸演化成一種特有的音樂————勞動號子。其實,在其他勞動場景中常常也需要唱勞動號子:搗米、收割、建房……各地方言不同,勞動號子的音調差別很大,這樣的歌聲伴隨著人們的生活有幾千年了。, 我們的祖先最早唱的歌曲是什么樣子的呢?數(shù)千年前的聲音早已消失,只給我們留下幾行小字和無限的想象。傳說黃帝和炎帝是中華民族的祖先,我們都是炎黃子孫。資料記載中,最早的一首歌就是黃帝時代的《彈歌》,用八個字描寫了制作彈弓出門打獵的場景。相傳它也是一首勞動號子,演唱時也需要眾人唱和“嗯嗨呦”! 斷竹,續(xù)竹;嗯……嗨呦! 飛土,逐宍。嗯……嗨呦! 同學們做彈弓和打彈弓的時候,試著念念《彈歌》的歌詞,也可以找朋友一起幫腔合唱。說不定,隨著一刀一刀削竹子,或者一次一次綁皮筋的用力的過程,你就會把音樂旋律唱出來。這次可別忘記把譜子記錄下來,免得將來你的子孫后代只知道歌詞,不知道你唱的是什么曲調。 《伊耆氏蠟辭》是神農氏炎帝在十二月祭祀天地的時候演唱的歌,歌中感謝上蒼開恩,并祈求下一年風調雨順。祭祀時,巫師口中念念有詞,聲音大小我們不知道,但是萬物都能聽見其祈禱。 土反其宅!水歸其壑! 昆蟲毋作!草木歸其澤! 這種我們似懂非懂的短詩,是不是有點像電影或動畫_片里魔法師配置神奇藥水時嘴里“嗚哩哇啦”的那一堆詞一樣?“嗚哩哇啦,轟!”奇跡就會出現(xiàn)! 大家也許在想音樂從哪里起源,這是一個很難找到正確答案的問題。也許人類的起源就是音樂的起源。胸中有感情,平常的語言無法表達,就會化成寓意縹緲的歌曲,隨風聲傳達給對方。對方也許是神,也許是親戚朋友,也許是遙不可及的戀人。 大家都熟知大禹治水的傳說,他可不是待在同一個地方治水,而是用了很多年,從水的源頭到入海的盡頭五千多公里來回奔忙。而大禹的愛人涂山氏在家翹首期盼,日復一日也不見他歸來的蹤影,于是在山頭唱出“候人兮,猗————”她是拖長音調唱出來的吧?那個盼望的聲音一直在山谷里回響:“候人兮,猗————” 舜帝是用音樂教化國民的第一位帝王。他認為要教育年輕人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詩歌是最好的方法了。詩表達思想,歌能將詩的意境表達出來。只有年輕人懂得音律和諧,人和神才能相安,國家才能穩(wěn)定。 從西周王朝開始,帝王們除了自上而下用音樂教化臣子以外,還派專門的樂官自下而上采集民歌,以了解各地人們的想法和心愿。這種采集民歌的行為叫“采風”。為什么叫“風”?也許是大家都喜歡唱的民歌會像風吹蒲公英種子一樣,自由自在地迅速到處傳播吧!就像現(xiàn)在,一首好聽的歌通過電影、電視、網絡瞬間就傳遍世界各地。也有學者解釋說是因為古代“風”通“鳳”字,鳳是最會唱歌的神鳥,而“風”就代表藏在遠處的聲音。 從西周到春秋,樂官們經過近五百年的努力,整理出了最早的《詩三百》,分成《風》《大雅》《小雅》《頌》。這些歌曲被春秋時期的老師孔子用作禮樂的基本教材?鬃痈嬲]他的學生們“不學詩,無以言”。這些音樂里面只有《風》收納的是來自民間的音樂,其他的都是自古流傳下來的禮儀音樂,或者宮廷的專業(yè)樂師根據(jù)老的樂律方法為宮廷宴會、活動、祭祀寫作的音樂!对娙佟防锏脑姼柚v述了從民間到王室各種各樣的生活方式,在當時被認為是了一解古人文化規(guī)范的初級經典教科書,所以后來它被稱為《詩經》。古人們認為《詩經》可以配樂朗誦、唱,也可以編成舞蹈。很可惜,現(xiàn)在好像只有學生們會背誦《詩經》,今人早已失去了古人衍生出的各種樂趣。P34-37張敢,生于1969年6月,男,江蘇丹陽人。美術史論專家,現(xiàn)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出版的美術史專著有《繪畫的勝利?美國的勝利?》,譯著《向大師學繪畫--藝用解部》,編著《中國當代美術二十年啟示錄》。發(fā)表論文《威廉·莫里斯及其美學思想初探》。學歷簡歷:1991年于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系獲學士學位。1994年于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系獲碩士學位。1999年于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系獲博士學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