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放電的魚————電鰩 電鰩,別名電鲼,是電鰩科、單鰭電鰩科和無鰭電鰩科魚類的統(tǒng)稱,以能發(fā)電傷人而聞名。電鰩種類繁多,分布于熱帶、溫帶水域,棲于淺水中,活動緩慢,底棲,以魚類及無脊椎動物為食。 電鰩體長2米左右,體重約20千克。它們身體柔軟,皮膚光滑,頭與胸鰭形成圓形或近于圓形的體盤;眼小而凸出;前鼻瓣寬大,伸達下唇;齒細小而多;噴水孔邊緣隆起;5個狹小的鰓孔直行排列;腹鰭外角不凸出,后緣平直;背部赤褐色,具少數(shù)不規(guī)則暗斑;尾具側(cè)褶。 活的“發(fā)電機” 電鰩頭胸部的腹面兩側(cè)各有一個腎臟形蜂窩狀的發(fā)電器,由變態(tài)的肌肉組織構(gòu)成,位于體盤內(nèi),排列成六角柱體,叫電板柱。電板之間充滿膠質(zhì)狀的物質(zhì),可以起到絕緣作用。 每個電板的表面都分布有神經(jīng)末梢,一面為負電極,另一面為正電極。電流的方向是從正極流到負極,也就是從電鰩的背面流到腹面。在神經(jīng)脈沖的作用下,這兩個放電器就能把神經(jīng)能變成電能,放出電來,用于防御和捕獲獵物。大型電鰩發(fā)出的電流足以擊倒成人。 江河中的“魔王” 電鰩生活于南美和中美等地的河流中,常常一動不動地躺在水底,不時也浮出水面呼吸。 電鰩通過“電感”來感受周圍環(huán)境的變化,一旦發(fā)現(xiàn)獵物,就會放電將其擊斃或擊昏,然后飽餐一頓。由于電鰩有這么一手捕殺獵物的絕技,因此被人稱為江河中的“魔王”。 風濕病患者的福音 在古希臘和古羅馬時代,醫(yī)生們常常把病人放到電鰩身上,或者讓病人觸碰正在放電的電鰩,利用電鰩放電來治療風濕癥和癲狂癥等疾病。 直到今天,在法國和意大利沿海,還能看到一些患有風濕病的老年人在退潮后的海灘上尋找電鰩,為自己尋找免費治病的“大夫”。 海中狼————鯊魚 傳說在很久以前,鯊魚只是一種很小的魚。有一天,上帝忽然意識到了魚兒們一直以來所做的貢獻,為了給它們一個獎賞,上帝決定賜所有的魚一個鰾?上У氖穷B皮的小鯊魚當時并不在場,以致錯過了上帝的賞賜。從此,大大小小的魚類總是欺負它,還說連上帝都不喜歡它。憤怒的小鯊魚發(fā)誓一定要成為強者,于是總是不停地在水中刻苦鍛煉,練習游泳和攻擊搏斗。功夫不負有心人,終于有一天鯊魚成了海洋中最兇猛的魚類之一,令許多魚類聞風喪膽,甚至成為它的腹中餐。 鯊魚,古代叫作鮫、鮫鯊、沙魚,是海洋中的龐然大物,素有“海中狼”之稱。世界上約有380種鯊魚,其中有30種會主動攻擊人,有7種可能會致人受傷,還有27種因為體形和習性的關(guān)系,具有危險性。 鯊魚的鼻孔位于頭部腹面口的前方,有的具有口鼻溝,連接在鼻口隅之間,嗅囊的褶皺增加了與外界環(huán)境的接觸面積。它們屬于軟骨魚類,體內(nèi)沒有魚鰾,調(diào)節(jié)沉浮主要靠巨大的肝臟。鯊魚體形大小不一,身長小至18厘米,大至18米。它們大多以受傷的海洋哺乳類、魚類和腐肉為生,也會吃船上拋下的垃圾和其他廢棄物。 極為敏感的嗅覺 鯊魚對氣味特別敏感,尤其對血腥味,受傷的魚類不規(guī)則地游弋所發(fā)出的低頻率振動或者少量出血,都可以把它從遠處招來。鯊魚的嗅覺甚至能超過狗的嗅覺,它們可以嗅出水中l(wèi)ppm(百萬分之一)濃度的血肉腥味來。 此外,鯊魚還具有第六感————感電力,鯊魚能憑借著這種能力察覺物體四周數(shù)尺的微弱電場。它們還可借助機械性的感受作用,能夠感覺到200米外的魚類或其他動物所造成的震動。 一生更換無數(shù)牙齒 據(jù)統(tǒng)計,一條鯊魚在10年時間里競要換掉2萬余顆牙齒。鯊魚有5~6排牙齒,除最外排的牙齒能起到真正的保護作用外,其余幾排都是“仰臥”著以備用。一旦最外排的牙齒發(fā)生脫落,里面一排的牙齒就會馬上向前面挪動,用來補足取代脫落牙齒的空缺位置。 同時,鯊魚在生長過程中較大的牙齒還要不斷取代小牙齒。鯊魚之所以如此更換牙齒,既與它們殘暴兇猛、廝殺成性的天性有關(guān),又與它們的牙齒形狀不同有關(guān),因為鯊魚的咬食力可以說是所有海洋動物中最大的。 一般不主動攻擊人 人們通常認為鯊魚愛攻擊人類,但其實鯊魚非常膽小,它們之所以會攻擊人類,是因為人們闖進了它們的地盤,它們?yōu)榱吮Pl(wèi)自己的領(lǐng)域安全才會發(fā)動攻擊。 據(jù)調(diào)查,在鯊魚造成的事故中,有90%以上屬于誤傷。鯊魚并不是那種不斷地尋找人類作為攻擊目標的邪惡生物,它們與其他所有動物一樣,也是依靠本能行事的。 P16-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