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侗寨里的少年


作者:伍思宇     整理日期:2021-12-16 20:07:59


  有魔力的侗族大歌
  還小的時候,耶噦耶。
  坐獨凳咯,耶噦耶。
  不小心摔倒在地上。耶噦耶……
  陳曦的歌聲很嘹亮,從歌聲中就能聽出這個少年勇敢不害羞的性格。
  歌聲很整齊,侗族人仿佛生來就會唱歌一般,幾個大人站在中間,唱得認真專注,七八歲大的孩子們也毫不示弱,稚嫩的童聲清脆,一點兒也沒落下節(jié)拍。
  唱大歌用的是侗語。侗族人有自己的語言,分南、北部兩種方言。但是卻沒有自己的文字,現(xiàn)在侗族書寫一般使用漢字。
  陳曦之所以能猜到今天會在鼓樓召集族人唱侗族大歌,是因為大歌的演唱場合是比較講究的,除平時訓練外,大歌只有在重大節(jié)日或接待遠方尊貴的客人時才能在鼓樓里演唱,所以侗族大歌又被稱為“鼓樓大歌”。
  陳曦唱得洪亮而又認真,站在他身后唱歌的母親也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侗族人是天生的歌者,大家都唱得很認真,比陳曦還小的孩子也已經(jīng)會唱這首歌了。侗族孩子很小時便進入歌班學習,幾乎每個侗寨都有歌班,歌班的組建也有講究,一般遵循同族、同性、同輩的原則,由寨子里經(jīng)驗豐富的歌師在農(nóng)閑時間專門教授,直到孩子們能獨立參加鼓樓的對歌為止。
  陳曦記得很小的時候外婆和媽媽教他唱大歌的場景,就像如今教妹妹那樣,一遍又一遍,柔軟的歌聲銘刻在了記憶里,文化就這樣流傳下來了。
  叔叔的鼓在正中央,大家就圍繞著鼓站成一個半月形,侗族人唱歌是不用伴奏的。陳曦挨著鼓,媽媽站在他的后面,——只手搭上他的肩膀,同樣唱得很認真。陳曦常常會來鼓樓和大家一起訓練唱大歌,他喜歡這樣沒有任何伴奏但卻整齊優(yōu)美的歌聲。
  侗族有句民諺這樣說:侗族有三大寶,鼓樓、大歌、風雨橋。其中的大歌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民間音樂,只能用耳朵和心靈去捕捉與欣賞。
  在陳曦心中,侗族大歌是有魔力的,侗族大歌在侗語中俗稱“嘎老”,“嘎”就是歌,“老”有宏大和古老之意。侗族大歌需要三個人以上才能演唱,它的獨特之處在于多聲部、無指揮、無伴奏,樂聲能夠模擬烏叫蟲鳴、高山流水等大自然之音,聽眾仿佛來到大自然中。
  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就已經(jīng)有了侗族大歌,至今已經(jīng)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
  侗族大歌是一種“眾低獨高”的音樂,為了突出高音部的旋律,在低音部的基礎(chǔ)上運用向上的支聲方法進行變唱,一個人的變唱較為自由,旋律清晰。
  由于領(lǐng)唱者擔負著演唱主要旋律的任務,因此高音聲部領(lǐng)唱的歌手只能由歌師或被公認為有較好歌喉、素養(yǎng)和應變能力的老歌手來擔任。
  明明只是一首歌,明明連指揮和伴奏都沒有,可是卻能從歌聲中聽出花開的聲音,鳥鳴的聲音,流水潺潺、萬物復蘇的聲音。
  陳曦每每聽到大歌,都像初次聽到一樣驚嘆,媽媽笑著告訴他,正因為侗族大歌這樣神奇又富有魅力,才能在沒有文字記載的情況下一代代流傳下來,它還是世界級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呢!
  侗家人把歌當作精神食糧,用歌來陶冶心靈和情操。侗族人民視歌為寶,認為歌就是知識,就是文化,誰掌握的歌多,誰就是有知識的人。侗家人常說,飯養(yǎng)身,歌養(yǎng)心,唱歌和吃飯一樣重要。
  陳曦很贊同這句話,回去的路上他站在高處,能看見遠方巍峨的山,云霧繚繞,看起來像仙境一樣美妙。他還能聽到經(jīng)久不歇的侗族大歌在悠悠地唱著,也像云霧一樣包圍繚繞著侗寨,輕靈又莊重。
  陳曦回去的時候,村寨又是熱熱鬧鬧的。叔叔們要去稻田里忙活了,嬸嬸在小溪邊刷洗竹簍,兩三只水鴨悠閑地在溪水里梳理茸毛,另一個嬸嬸站在溪水中,正潑水趕著家養(yǎng)的群鴨。
  侗寨的山多水也多,人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山水養(yǎng)育了一代一代的侗家人。陳曦自然也很喜歡爬山玩水,他常常和小伙伴們在水里嬉戲打鬧,大人們在屋檐下乘涼話家常,一切都很靜謐美好。
  有時候陳曦覺得,侗族人的歌聲比表情更能表達自己的情感。比如奶奶給妹妹唱歌,就像是在告訴小妹妹她的寵愛,而現(xiàn)在田里忙活的叔叔,小溪邊洗衣的嬸嬸,也會愉快地唱起歌,好像在說,只要有勤勞的雙手,侗族人就沒有什么做不到。
  媽媽說大歌唱的就是侗族人的田園生活,對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男耕女織的生活不是處處融合在了歌聲中嗎?
  墻邊的母雞伸長脖子招呼著后面毛茸茸的黑色小雞,示意它們跟緊自己,它也要回家了。天色已經(jīng)很晚了,傍晚的岑旁村也格外美麗,黃昏的天空還掛著橘色的太陽,但一朵朵的白云并沒有散去,層層疊疊鋪開,下一刻又隨風轉(zhuǎn)移,遠處樹影婆娑,勾勒出一片墨色。這個時候仰頭看鼓樓,有一種神秘的色彩。
  鼓樓不會說話,但是它會用一種無聲的語言來講述那些安寧的、生動的、美好的一切。那就是彩色的畫————那些美輪美奐的圖案。
  鼓樓的瓦檐上彩繪或雕刻著山水、花卉、龍鳳、飛鳥和古裝人物,云騰霧繞,五彩繽紛。每一層的圖案都很精致,有吊腳樓、鼓樓、蘆笙,還有松鼠、魚、蝦、雞等好多的小動物。這些色彩明麗的小動物安靜地臥在鼓樓上,陪著它一起經(jīng)歷風風雨雨。
  陳曦以前問過奶奶:“為什么要把小動物畫在上面?”
  奶奶摸摸他的頭,眼角細微的皺紋經(jīng)過歲月的洗禮,有種慈祥的韻味,她告訴陳曦:“這是因為我們的祖先希望這些小動物們健康地長大,這樣我們族人家家戶戶都能有個好收成。”
  族人們把美好的祝愿畫在鼓樓上,也把平靜而和諧的日常生活畫在鼓樓上。陳曦看著吊腳樓和鼓樓長大,也會逗松鼠玩耍,當然還有他最喜歡的,那就是去溪里抓魚蝦。這些生活細節(jié)被栩栩如生地畫在鼓樓上,繪織成了一個無聲的故事。這個故事里有他的童年,也有他的未來,侗族人的一生,似乎都由鼓樓上的畫溫柔地講述了出來。
  P11-18
  著眼兒童,關(guān)注民族,行程數(shù)千里,筆下幾萬言。
  ————著名作家 阿來
  人類社會文化多樣性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現(xiàn)實,文化多樣性和自然環(huán)境的多樣性一樣重要!段沂侵袊⒆印讽椖,讓孩子在非常小的時候了解我們?nèi)祟愇幕亩鄻有,我們國家的民族文化的多樣性,我覺得把它推到什么樣的高度,都不為過。
  ————中央民族大學教授、教育人類學專家 滕星
  中國的五十六個民族是祖國大花園里的五十六朵鮮花。《我是中國的孩子》系列圖書精選五十六朵“花蕾”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講述民族文化多樣性的中國故事。
  ————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巫達
  我是中國的孩子,這個“中國”是可以觸摸和感知的,這個具體的“中國”會生長在小讀者的心靈深處。
  ————清華附小CBD校區(qū)校長 李懷源





上一本:天堂鶴影 下一本:西游大圣戰(zhàn)金蟬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侗寨里的少年的作者是伍思宇,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