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凱特?格林納威大獎提名獎、英國文學聯合會童書獎以及美國月光童書獎等獲獎作品。 ★不動聲色的敘事語調,簡潔清晰的故事脈絡,明媚亮麗的色彩,是一本充滿童心、童趣的經典圖畫書。 ★文字與畫面形成一種鮮明的對比,展示了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引導讀者去發(fā)現生活中的精彩。生活處處有驚喜,讀了這本書,你就不會錯過生活里的精彩瞬間。 ★適合學齡前兒童閱讀,也適用于與多個孩子分享。幽默、好笑且迷人。 本書簡介: 《從來沒有》是廣西師大出版社魔法象圖畫書王國推出的作品之一。 “我從來沒有遇見過新奇的事。從來沒有,哼……一件新奇的事也沒有!”一位紅頭發(fā)女孩抱著可愛的玩具兔漫無目的地走著。經過茂密的森林時,一群小飛豬從她身邊經過,但她仍然若無其事地走著;經過一片草叢時,迎接她的是一只熱情的大猩猩,可這一切對她來說好像根本不存在。她繼續(xù)前行,不停地喃喃自語:“沒有,沒有,沒有……”這時,更多動物出現了,狂吼的獅子、海龜,他們努力想引起她的注意,獅子咆哮,可她還是不在意周圍發(fā)生的一切,繼續(xù)前行…… 《從來沒有》故事幽默、色彩明媚,展現故事貼近孩子的角度。讀了這本書,你就不會錯過生活里的精彩瞬間。 作者簡介: 著繪者: 喬·恩普森(JoEmpson) 英國圖畫書作家,劍橋藝術學院兒童圖畫書碩士,曾任平面設計師,擁有豐富的設計經驗。他鐘愛兒童繪本創(chuàng)作,善于從大自然中汲取創(chuàng)作靈感,其作品層次豐富,注重形態(tài)、色彩和設計理念的有機結合,擅長用視覺元素講故事,希望為兒童奉獻漂亮而且富有教育意義的作品。她創(chuàng)作的圖畫書多次獲獎:入圍2014年凱特?格林納威大獎提名獎、2014年美國合作兒童圖書中心選擇獎以及2013年美國月光童書獎等。 譯者: 著繪者: 喬·恩普森(JoEmpson) 英國圖畫書作家,劍橋藝術學院兒童圖畫書碩士,曾任平面設計師,擁有豐富的設計經驗。他鐘愛兒童繪本創(chuàng)作,善于從大自然中汲取創(chuàng)作靈感,其作品層次豐富,注重形態(tài)、色彩和設計理念的有機結合,擅長用視覺元素講故事,希望為兒童奉獻漂亮而且富有教育意義的作品。她創(chuàng)作的圖畫書多次獲獎:入圍2014年凱特?格林納威大獎提名獎、2014年美國合作兒童圖書中心選擇獎以及2013年美國月光童書獎等。 譯者: 余治瑩 著名兒童文學作家、繪本評論者及翻譯家、海峽兩岸兒童文學研究會第六屆理事長。 首都師范大學學前教育學院繪本閱讀中心顧問,學校、圖書館、故事媽媽團體、繪本館等閱讀策略培訓教師,編輯過上千種繪本及兒童文學作品,譯有七十余種繪本。目前在兩地三岸推廣親子共讀、圖畫書與少年小說閱讀策略。 她翻譯過六十余本圖畫書,如《鯨魚》《我爸爸》《大衛(wèi),不可以》《親愛的小魚》《跳舞》及《派弟是個大披薩》等。著有《愛說事的熊貓》《不一樣的畢業(yè)禮物》《恐龍媽媽的寶貝蛋》《烏龜家族爬呀爬》《面具村》等二十余本圖畫書。 故事中的動物總是從抽象而瞬息萬變的自然風光中出現,多層立體色階精美絕倫,色彩水潤般濺在紙面。動感的線條總能創(chuàng)造能量……但是女孩真的一無所知嗎?或許不是…… 精美的畫面,明媚的色彩以及眾多視覺元素,成就了《從來沒有》這本圖畫書。微妙的結尾,引得眾人哈哈大笑。 ——美國《科克斯評論》 故事里的小女孩堅信任何有趣的事情都不會在她生命中發(fā)生……而我們卻能發(fā)現她周圍豐富多彩的事物,故事最后她會不會發(fā)現她的生活可能是讓人激動不已的呢?! 故事中的動物總是從抽象而瞬息萬變的自然風光中出現,多層立體色階精美絕倫,色彩水潤般濺在紙面。動感的線條總能創(chuàng)造能量……但是女孩真的一無所知嗎?或許不是…… 精美的畫面,明媚的色彩以及眾多視覺元素,成就了《從來沒有》這本圖畫書。微妙的結尾,引得眾人哈哈大笑。 ——美國《科克斯評論》 故事里的小女孩堅信任何有趣的事情都不會在她生命中發(fā)生……而我們卻能發(fā)現她周圍豐富多彩的事物,故事最后她會不會發(fā)現她的生活可能是讓人激動不已的呢?! 這是一本精美的圖畫書,適合學齡前兒童閱讀,也適用于與多個孩子分享。幽默、好笑且迷人。 ——英國小書包書評網 策劃者說 關于新奇的事情 柳漾/兒童文學工作者 2015年9月,《從來沒有》還沒正式出版。在武漢的一次講座上,談到圖畫書文圖共奏的幾種形式時,我分享了這個故事。講臺上,我只負責念文字。如果讀過這本書就能發(fā)現,這本書文字并不復雜,甚至略顯單調無趣,但是臺下的家長和老師看著畫面,會心大笑——顯然,他們讀到了這個故事的趣味,看到了文字和圖畫之間的反差。然后,紛紛表示對這部作品的大愛與期待。對策劃者來說,這樣的消息正中下懷。更值得高興的是,事實證明,優(yōu)秀作品本身的魅力就像一場音樂會,無論臺下坐著什么膚色的觀眾,他們都一樣會享受。 時間回到一年前。2014年10月,德國法蘭克福書展,為了找一部作品,我順藤摸瓜找到了出版方,并順利拿到了尋找很久的作品的簡體出版權。沒想到,在這家展位,我很快被一位新人吸引,正是創(chuàng)作《從來沒有》和《兔子喜歡做的事》的作者喬·恩普森。她的故事、她的創(chuàng)意、她的色彩……與我想象中孩子的宇宙如此之近。 至今,我仍然記得,那一天的好心情因此蕩漾開去。 現在,我靜靜期待,期待每位大小朋友閱讀《從來沒有》后,這樣的心情也在你們的世界里游弋。 我想,臺下的家長之所以聽到這個故事會很開心很快樂,是因為直觀而又切身體會到的閱讀的愉悅,是因為文與圖交錯敘述帶來的驚艷效果:小女孩篤定地認為她的生活里從來沒有任何新奇的事情發(fā)生,可是,從畫面看到她一路走來的情景,豈止是新奇,簡直是精彩無限、異想天開……沒錯,這就是孩童時期最為迷人的“異想天開”。 那天,在熱鬧的書展上遇見這本書后,我愛不釋手,和出版方當場談妥,整個過程十分順暢,至今頗為得意。有時候覺得,一部作品安靜地散落在書架上,等待發(fā)現,本身就是一件極為挑戰(zhàn)和有趣的事情。 出版這本圖畫書,除了想和大家分享作品本身帶給我們的歡樂外,也想討論關于新奇的事情。 新奇是什么呢?對大人來說,也許是一道人人都覺得不可思議的風景,比如蘋果樹上居然長出了橙子;也許是一件意料之外的事情,比如有一天家里的寵物狗突然說話了……也就是說,新奇對我們來說,復雜得很,幾乎鮮有可能被普普通通的人遇到——我們眼里的新奇,已經成了一種奢侈品。究其原因,是我們見過了太多太多的風景,想過了許許多多的可能,多到我們已經不會輕易動心,多到我們漸漸習慣了麻木,所以我們不會在意路過的風景和見過的人……可是,對孩子來說,新奇似乎簡單得多。大雁排著“八”字飛過天空,這是新奇;藍色的天空突然烏云密布電閃雷鳴下起了大雨,這是新奇;在花園一角看到毛毛蟲成為蝴蝶展翅飛走,這也是新奇……只要他們沒見過,再普通的事情都可能成為一種新奇,他們生活在一個純真美好的國度里。正是由于他們的純真,所以在豐子愷先生看來,世間事物的真相,只有他們才能最明確、 最完全地看到。很多時候,新奇的事物一直就在那里,只不過大人已習慣用眼睛去看,而孩子好像天生就知道用心來感受。 回歸到故事。我并不認為作者在抨擊小女孩沒有發(fā)現一路的新奇,因為她的生活里并不是“從來沒有”,而是“從來都有”。我更愿意借著這個故事,讓大家去注意身邊的細小事情,就像理想中的孩子 一樣敏感。也許,注視著小小的一顆草莓,就能看到整個宇宙;再平常的一粒沙子,也可能是一個別樣的世界。面對孩子,我更愿意家長和老師任由他們無憂無慮地去探索新奇、去發(fā)現新奇。給他們這樣的信任和空間,而且更重要的是,懂得保護他們對新奇孜孜不倦的追求。 此刻,夜早已深,窗外的世界一片靜謐,這又何嘗不是一種新奇呢? 《從來沒有》獻給那些熱愛生活的大小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