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系“故鄉(xiāng)在中國”叢書之一。全書是一本關于廬山的大歷史散文集,生動講述了廬山鮮為人知的往事,包括廬山牯嶺別墅開發(fā)創(chuàng)始人李德利的珍貴史料、中華護理學會與廬山的歷史淵源、廬山老別墅的研究、廬山植物園創(chuàng)建之初的歷史,以及眾多當代外國朋友與中國的情緣等等。 作者簡介: 慕德華,廬山文學藝術界聯(lián)合會副主席、廬山工商聯(lián)合會原會長、原廬山黨史辦主任。幕星,女,中國藝術研究院碩士。他們長期生活、工作在廬山,有志于中外文化交流,搜集、整理了大量西方人當年在廬山生活的珍貴資料和照片,與牯嶺美國學堂校友會保持長期聯(lián)系,多次應邀赴美或邀請美國“老鄉(xiāng)”回廬山尋根。 目錄: 序 李德立的足跡和廬山的第三次大發(fā)展/1 廬山——中華護理學會的誕生地/27 誕生在廬山的英國當代文學大家——默文·匹克/34 新西蘭的獼猴桃來自江西廬山/46 牯嶺芝罘學校的由來/49 紅色女間諜魯特·維爾納在廬山/58 廬山外國僑民在抗戰(zhàn)中的作為/69 魯茨主教、女兒弗朗西斯和《廬山組曲》/88 奧斯一家四代的廬山情/108 才女呂碧城與廬山/113 兩登廬山的英國作家希拉里·司柏林/121 充滿異域風情的廬山別墅/146 綠色寶石——廬山植物園/158序 李德立的足跡和廬山的第三次大發(fā)展/1 廬山——中華護理學會的誕生地/27 誕生在廬山的英國當代文學大家——默文·匹克/34 新西蘭的獼猴桃來自江西廬山/46 牯嶺芝罘學校的由來/49 紅色女間諜魯特·維爾納在廬山/58 廬山外國僑民在抗戰(zhàn)中的作為/69 魯茨主教、女兒弗朗西斯和《廬山組曲》/88 奧斯一家四代的廬山情/108 才女呂碧城與廬山/113 兩登廬山的英國作家希拉里·司柏林/121 充滿異域風情的廬山別墅/146 綠色寶石——廬山植物園/158 在廬山的日子/169 2015年美國BEA書展中國主賓國重點活動叢書李德立的足跡和廬山的第三次大發(fā)展 “一山飛峙大江邊”,這是毛主席七律《登廬山》中的第一句。這“一山”就是廬山,位于江西省東部;這“大江”就是長江,廬山位于長江的南岸,F(xiàn)在有了公路,沿登山公路,大約繞四百個彎道,便登上了這座蔥蘢的最高峰海拔為一千四百七十四米的廬山。這里的懸崖陡壁顯露出原始的自然美,其背后蘊藏著豐富的文化和厚重的歷史——這也正是廬山引人入勝的地方。傳說“驢山”被秦始皇抽了九十九鞭,留下九十九道山谷,最后被趕到九江才得以保全。于是就有了如今這座由九十九座獨具雄姿的峰嶺組成、赫然聳立于波浪洶涌的長江之濱的廬山,其占地面積大約三百零二平方公里。這里終年云霧繚繞,瀑布奔流不息。歷史上廬山曾一度被看作隱士隱居的最佳仙境,唐朝著名的大詩人李白(701—762)也曾隱居在這里。廬山的山嶺峰谷之間,散布著三百多座廟宇,分別屬于佛教、道教。但是廬山真正叫人感興趣的還是牯嶺這座山城——西方人曾在這里修建了六百余棟具有不同建筑風格的別墅和教堂,從哥特式角樓到日本式花園,風格、樣式別具一格,各領風騷。 廬山為什么會有這么多不同國家、不同風格的別墅?讓我們先把時間撥回到1983年。當時廬山有關部門領導陪同一位外國人在廬山參觀,這位外國人向陪同的領導提出了自己的一個想法或者要求:鑒于李德立先生1895年開始為開發(fā)、經(jīng)營、管理和發(fā)展廬山所做的貢獻,同時作為牯嶺的創(chuàng)始人,能否為他樹立一塊紀念碑或者建立一座亭子,以此紀念他為廬山牯嶺所做出的貢獻?這位女士就是李德立先生的外孫女。 不太熟悉廬山歷史的游客,甚至有些廬山當?shù)厝硕疾恢览畹铝⑹呛卧S人。他與廬山有什么關系?為什么他的外孫女兒會提出這樣的要求或想法?廬山上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的別墅建筑?它們都是誰修建的?誰住在里面? 一 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譯室編寫、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1年出版的《近代來華外國人名辭典》一書中,能查到這個外國人,但介紹他的內(nèi)容只有寥寥幾筆。下面就是記載在那里的全部有關李德立的內(nèi)容,謄抄如下: Little,EdwardSelby(1864—) 李德立利特爾,愛德華·塞爾比 英國人。1886年來華,在上海經(jīng)商,曾三次任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董事。他是上海卜內(nèi)門公司(Brunner,MondandCo.,Ld.)創(chuàng)辦人。1911年辛亥革命時,曾促成清政府與革命黨在上海和談。1921—1923年為澳大利亞駐華商務代表。 通過這幾句話可以看出,當年有關人員在編寫這一詞條時,搜集到的信息非常有限,有的信息甚至并不準確。至少我們能看出,這一詞條連李德立開發(fā)廬山牯嶺的信息都沒有提及,這不能不說是極大的遺憾。僅僅依靠這簡短的且不太準確的幾句話,人們無法全面地了解李德立。 二 要了解李德立,先要從廬山歷史上曾經(jīng)歷的三次大發(fā)展說起。 首先根據(jù)傳說,周代有匡氏兄弟七人上山修道,結廬為舍,故稱匡山、匡廬。又傳說在周武王時,有一位方輔先生同老子李耳一道,騎著白色毛驢,入山煉丹,兩人也都得道成仙,山上只留下一座空廬,于是人們把這座“人去廬存”的山稱為廬山。不管哪種說法,都歸結為他們在此筑廬而居,休閑尋道,最后得道成仙離去,留下空廬。由于廬山遠離鬧市,這里山清水秀,風光優(yōu)美,一時間文人墨客、名人志士紛至沓來。廬山逐漸得到眾多文學家、藝術家的青睞,并成為隱居之士、高僧名道的依托,以及政客、名流的活動舞臺。這時廬山成為隱逸之山,實現(xiàn)了第一次大的發(fā)展。 第二次大的發(fā)展得益于東晉時代創(chuàng)立東林寺的主持慧遠大師,他算是一位推進廬山歷史發(fā)展進程的關鍵人物;圻h大師,雁門樓煩(約在今山西寧武附近)人,初學儒家、老莊之學,后因聽講《放光般若經(jīng)》,豁然開朗,頓悟后出家。他入廬山先住西林寺,后創(chuàng)建東林寺。他是道安大師的上座弟子,道安大師也依托慧遠將佛教流播南方;圻h曾與劉遺民等人,在阿彌陀像前立誓。這是中國佛教史上最早的結社,目的就是專修“凈土”之法,以期死后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于是后世將慧遠創(chuàng)立的“凈土”尊為初祖。當時的名士謝靈運,欽服慧遠,替他在東林寺中開東、西兩池,種植白蓮,慧遠所創(chuàng)之社遂稱“白蓮社”。故此,后來凈土宗又稱“蓮宗”。由于慧遠大師的不斷努力和廣泛傳播,西方凈土的信仰漸成體系,并為東晉當時有學問的僧侶及朝中士大夫等上層人士信奉并修煉?梢哉f是慧遠大師將中國儒學融入西方的佛學,掀起了“修學彌陀凈土法門,求生極樂世界”的風潮,為凈土宗的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且直接深深地影響了后世無數(shù)的學佛者,最終使廬山成為當時南方的佛教文化中心。朝拜者絡繹不絕,香火空前旺盛,這是廬山的第二次大發(fā)展的盛況,也是廬山成為宗教文化之山的內(nèi)涵所在。 匡氏兄弟在山上筑廬隱居,慧遠大師在山腳下創(chuàng)立凈土宗,這兩次大的發(fā)展將廬山變成隱逸和宗教文化之山。這兩種發(fā)展相輔相成,相互依存,相互促進。作為隱逸與宗教之山,這種特色在廬山一直延續(xù)到三千余年以后的清朝。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其網(wǎng)站上用下面的文字描繪作為世界遺產(chǎn)的廬山:“江西廬山是中華精神文明的中心之一,最負盛名的大師在那里的寺廟和道觀里講佛授道。他們將具有深遠影響的儒教與佛學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道引人注目的美麗景觀,激發(fā)了無數(shù)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靈感,并將其發(fā)展成融合在中國文化里貼近自然的審美觀!庇纱丝梢姡(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官員對宗教之于廬山的影響、作用和地位,給予了積極評價和肯定。 就這樣廬山一直被隱逸和宗教文化的云彩圍繞著,歷經(jīng)三千多年,沒有什么大的改變。第二次大的發(fā)展轉(zhuǎn)變,時間跨度比較長,在傳承隱逸與宗教特色的基礎上,此后廬山又增添了教育特色。 唐代李渤,在九江當刺史時修筑了甘棠湖堤,施惠政于民而深受百姓愛戴。他年輕時曾在廬山白鹿洞和棲賢寺隱居讀書,在此期間,他馴養(yǎng)白鹿并帶之走訪游玩,時人稱為白鹿先生,其住所稱為白鹿洞。這兩地成為歷代盛名遠播的重要勝跡。 北宋理學家周敦頤解除印綬后,隨即在廬山北蓮花峰下建“濂溪書堂”,隱居講學,并在這里寫出了文辭簡短、意味深長的名篇《愛蓮說》。稍晚的大哲學家、教育家朱熹在白鹿洞書院聚集門徒,傳播理學,使白鹿洞成為當時全國四大書院之首,名揚四海。其教規(guī)遠播至中國周邊國家以及亞洲其他諸國,使廬山的教育文化達到了頂峰。這次歷史轉(zhuǎn)變,嚴格說,算不上一次真正意義上的轉(zhuǎn)軌轉(zhuǎn)變,只能說是在隱逸和宗教文化的基礎上增添了教育的元素。就這樣,廬山又靜靜地度過了七百余年。讓我們馳騁自己的想象力,回到宋朝,那時多少學子在這里——廬山腳下,為獲取功名專心伴著云霧松濤苦苦讀書。我們仿佛能看見,這些學子,搖晃著腦袋跟著節(jié)奏,誦讀《詩經(jīng)》與《論語》,背誦朱子的《論語注釋》。理學在朱子的手下發(fā)揚光大,傳播得更遠,影響得更深,其教規(guī)更是讓周邊國家紛紛效仿。 然而廬山的前兩次發(fā)展,就其發(fā)展規(guī)模來說,非常有限。我們今天在山間,還能發(fā)現(xiàn)數(shù)以百計的房屋廢墟,它們可能是廟宇,可能是隱居之所,可能是當年在這里燒炭的工人留下的,也有可能是山上山下來此砍柴的農(nóng)民留下的,但可以看出,總量不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