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中國紅旗渠


作者:鄭雄     整理日期:2015-05-08 20:11:03

紅旗渠是人類歷史上的“驚世之作”。20世紀60年代,一群食不果腹的北方漢子,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耗時十年,一錘一鏨地削平一千多個山頭,修成一千五百余公里的渠道,解決了幾十萬人的飲水和灌溉問題。本書作者多次采訪紅旗渠工程的策劃者、建設(shè)者、報道者,獲得了大量第一手資料!都o實文學(xué):中國紅旗渠》不僅忠實地還原了這一工程建設(shè)的前前后后,更認真地探究了紅旗渠精神如何誕生,修建紅旗渠的這些人,是什么樣的精神支撐了他們;這種精神,對他們,對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究竟有什么意義。
  光陰荏苒,紅旗渠精神產(chǎn)生了什么樣的流變?為什么任歲月流逝,它不僅沒有消逝,反而歷久彌新,甚至成為“新的精神傳統(tǒng)”,讓后來者仰望它,瞻仰它的同時能夠產(chǎn)生無窮盡的動力,從而想要追隨這種傳統(tǒng),投身新的行動?所以,《紀實文學(xué):中國紅旗渠》追憶紅旗渠,更是要追憶紅旗渠人;描述紅旗渠,更是在描述中國的一種精神。
  
  作者簡介:
  鄭雄,1972年生于河南鄧州,1998年畢業(yè)于鄭州大學(xué)中文系,獲文學(xué)碩士學(xué)位,F(xiàn)為河南文藝出版社副總編。近年來致力于思想隨筆與中國現(xiàn)當代人物傳記寫作。出版、發(fā)表作品百余萬字,曾策劃《誰救了草原英雄小姐妹》《孫中山的洋衛(wèi)士》《1942河南天災(zāi)背后》等電視節(jié)目。已出版專著:《他們影響中國》(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信仰訪談錄》(東方出版中心出版)。目錄:
  引言紅旗渠,一條精神的河流
  上篇一萬年的對話
  第一章傳說、苦難與夢想
  災(zāi)荒的國度
  故事與傳說
  大道在水
  第二章為什么是林縣
  美景與苦難
  缺水、惜水、盼水
  歷史的天空
  第三章“組織起來”
  人世轉(zhuǎn)換
  引漳入林:從歷史到現(xiàn)實
  重新安排林縣河山
  毛澤東主席給了“定心丸”引言紅旗渠,一條精神的河流
  上篇一萬年的對話
  第一章傳說、苦難與夢想
  災(zāi)荒的國度
  故事與傳說
  大道在水
  第二章為什么是林縣
  美景與苦難
  缺水、惜水、盼水
  歷史的天空
  第三章“組織起來”
  人世轉(zhuǎn)換
  引漳入林:從歷史到現(xiàn)實
  重新安排林縣河山
  毛澤東主席給了“定心丸”
  第四章一波三折
  問水
  借水
  寒夜的溫度
  不給子孫后代留麻煩
  中篇燃情歲月
  第五章紅旗渠工程之一瞥
  渠道“家族”
  施工為什么這樣難
  林縣有多困難
  好在山上石頭多
  第六章螞蟻啃骨頭
  人海戰(zhàn)術(shù)
  血肉之軀鋼鐵鑄
  第七章饑餓記憶
  工地總指揮的“三段論”
  省委書記的饑餓體驗
  第八章匱乏年代
  無米之炊
  人的潛力是無法估量的
  第九章千古艱難惟一死
  生死之間
  最危險的工地
  第十章洞中歲月
  風(fēng)云變幻
  明停暗修
  第十一章亂云飛渡
  驚險一幕
  一個人的命運
  “盯著你們的大有人在”
  不二選擇
  前言紅旗渠,一條精神的河流
  “人是要有點精神的。”
  這是毛澤東主席1956年11月在中共八屆二中全會上的講話。
  毛澤東當時是用這句話,贊揚革命戰(zhàn)爭年代,紅軍戰(zhàn)士在極端艱苦的行軍環(huán)境中,堅持艱苦奮斗,不侵害群眾一草一木的優(yōu)良作風(fēng);他也用這句話,提醒廣大黨員干部,和平時期,“精神”二字不能丟,要以精神的力量,來保持黨員干部的本色。
  認真思考,“精神”二字,不僅僅體現(xiàn)在工作作風(fēng)的方方面面,更體現(xiàn)在人的心靈、人格,體現(xiàn)在民族的歷史、命運,甚至體現(xiàn)在人類發(fā)展的全過程。
  人與人有什么本質(zhì)的區(qū)別?紅旗渠,一條精神的河流
  一
  “人是要有點精神的。”
  這是毛澤東主席1956年11月在中共八屆二中全會上的講話。
  毛澤東當時是用這句話,贊揚革命戰(zhàn)爭年代,紅軍戰(zhàn)士在極端艱苦的行軍環(huán)境中,堅持艱苦奮斗,不侵害群眾一草一木的優(yōu)良作風(fēng);他也用這句話,提醒廣大黨員干部,和平時期,“精神”二字不能丟,要以精神的力量,來保持黨員干部的本色。
  認真思考,“精神”二字,不僅僅體現(xiàn)在工作作風(fēng)的方方面面,更體現(xiàn)在人的心靈、人格,體現(xiàn)在民族的歷史、命運,甚至體現(xiàn)在人類發(fā)展的全過程。
  二
  人與人有什么本質(zhì)的區(qū)別?
  從搖籃到墳?zāi),從青絲到白發(fā),從一文不名的窮漢到富甲一方的財主,從黃皮膚到黑皮膚到白皮膚,一個人,究竟怎么來證明,他是和別人不一樣的,他的存在,給世界增添了不一樣的色彩?
  是名車嗎?是豪宅嗎?是令人眩暈的裝扮嗎?是鮮花和掌聲嗎?
  不是。名車是標準化的,是從毫無個性的流水線上下來的。豪宅總有落滿蛛網(wǎng)的那一天。而鮮花易凋,掌聲易逝。它們,與無盡頭的人類社會和寬廣無垠的精神世界相比,總是顯得輕了些,浮了些。
  一個民族因為有什么樣的特質(zhì)而存在?
  是地理單元嗎?是因為懷抱這個民族的大江大河、崇山峻嶺的壯闊或險峻嗎?
  從亞洲到歐洲,從美洲到非洲,從熱帶到北極圈,一個民族的繁衍生息,僅僅因為他們經(jīng)歷的是和別的民族不一樣的春夏秋冬、寒來暑往嗎?
  不是的。江河無聲,歲月無情。它們,自然能夠給一個民族的繁衍生息打下深深的烙印,但它們和民族的個性不是一回事。
  讓我們沿著這個思路來探詢:人類為什么是人類?
  從鴻蒙未辟的遠古歲月到茹毛飲血的人類童年,從刀耕火種的石器時代到“鼠標一點,天下盡覽”的信息社會,從陸地到海洋,從高山到平原,從地球到太空,人類,究竟靠什么來定義自己,靠什么來證明它與其他生物種群的不同?
  是高樓嗎?是人類發(fā)明的火車嗎?是飛機嗎?是互聯(lián)網(wǎng)嗎?是令人震耳欲聾的爆炸嗎?
  不是。它們,終歸是人類創(chuàng)造的,是人類的汗水凝結(jié)成的碩果,是人類的智慧澆灌出的花朵。但它們不是人類本身。
  那么,我們憑什么可以區(qū)分人類與其他生物,憑什么可以區(qū)分人與人、群體與群體、民族與民族?
  我想,是精神。
  人類擁有精神。人類的精神世界,深邃,邈遠。精神世界的獨特、絢麗和豐富多彩,讓人類傲然于其他生物之上,創(chuàng)造了不朽的文明。
  人擁有精神。一個人、一個群體、一個民族,他們擁有的獨特精神,使他成為他,他們成為他們。他們組織起來,釋放出精神的能量,推動著民族乃至人類歷史的發(fā)展,讓一個群體、一個時代乃至整個人類社會、人類歷史充滿了無限的可能性。而所有有益于人類的物質(zhì)創(chuàng)造,所有看得見摸得著的偉大工程,都只是它孕育的寧馨兒。
  三
  本書所描述的紅旗渠,工程浩大,氣象壯觀,令人震撼。艱難歲月里,一群食不果腹的太行山人,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在沒有現(xiàn)代化的施工技術(shù),沒有現(xiàn)代化的施工工具,也沒有來自更大范圍、更高層面支援的情況下,花費了將近10年時間,硬是一錘一釬地削平了1250個山頭,修成了1500余公里的渠道,解決了幾十萬人吃飯、幾十萬畝土地的灌溉問題。它是北方群山上的藍色飄帶,更是人類歷史上的驚世杰作。
  著名攝影家魏德忠先生曾經(jīng)說過,紅旗渠是在一個不可能的時間、不可能的地方修建的不可思議的工程。
  我想,這是從物質(zhì)的層面來說的。在高不可攀的太行山脈面前,肉體的人,恰如螻蟻一樣渺小、不值一提,大山里任何一陣旋風(fēng),都可以把人卷走。
  但是,不可能成為可能。那群窮得只有手里的“寸鐵”的太行山人,完成了這項工程。
  它不是技術(shù)的勝利,不是工具的勝利。——雖然,“土法上馬”的紅旗渠,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明出了前所未有的工具,摸索出了燒石灰、水泥,配制炸藥的辦法,甚至,2013年9月,還摘取了“北京國際設(shè)計周經(jīng)典設(shè)計獎”。
  它是人的精神的勝利——
  極端艱苦的環(huán)境下,高揚革命理想主義旗幟,懷揣改變生存環(huán)境、改變命運的夢想,迎難而上的血性;
  萬眾一心,攜手并肩,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而奮勇進擊的豪邁;
  不懼危險,九死一生,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韌性。
  這種精神,不只在當代中國那個特殊的年代、在林縣這個小小的地理單元單獨存在。它存在于大江南北、長河上下,存在于中國人的精神血脈里,上承歷史,下接現(xiàn)實,成為中國精神、中華民族集體意識的一部分。
  第一章傳說、苦難與夢想
  災(zāi)荒的國度
  2012年,中國導(dǎo)演馮小剛用一部沉重的作品——《一九四二》展示了民國歷史上那場似乎早就被遺忘了的大饑荒。1942年,干旱、蝗災(zāi)和兵禍導(dǎo)致了一場幾乎遍及河南全境,還蔓延到省外的大饑荒。鏡頭下的1942年,沉重、壓抑,連空氣中似乎都飄浮著災(zāi)荒的信息。饑餓,像夢魘一樣籠罩在河南的大地上。這場饑荒最終吞噬了300萬人的生命,還有300萬人逃離家鄉(xiāng)。真可謂“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天災(zāi)人禍造成的慘狀,令人觸目驚心。
  但事實上,1942年的大饑荒,只是中國歷史上無數(shù)次災(zāi)荒中的一次。
  中國可謂世界上自然災(zāi)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由于幅員遼闊,中國幾乎涵蓋了全世界90%以上的地形地貌:高山、大河、沙漠、草地……它們當然給中國帶來了怡人的風(fēng)景,但也帶來了無數(shù)的災(zāi)害。1937年,鄧拓先生在他那部著名的《中國救荒史》里說:
  我國災(zāi)荒之多,世界罕有,就文獻可考的記載來看,從公元前十八世紀,直到公元二十世紀的今日,將近四千年間,幾乎無年無災(zāi),也幾乎無年不荒;西歐學(xué)者甚至稱我國為“饑荒的國度”(ThelandofFamine)。綜計歷代史籍中所有災(zāi)荒的記載,災(zāi)情的嚴重和次數(shù)的頻繁是非?审@的。
  中國的北方,自古以來人口密集,一有災(zāi)荒,影響到的人就很多,古書中所記載的災(zāi)荒,大部分發(fā)生在這里。
  北方最嚴重的災(zāi)荒往往跟黃河有關(guān)。黃河,始終像一把鋒利的刀子懸掛在人們的頭頂。雨季來臨,當上游的來水超出了河床的承載能力,它便開始瘋狂地泛濫。史料記載,從公元前602年的周定王五年,到1938年國民黨扒開花園口,2540余年間,黃河一共發(fā)生潰決1590次,大改道26次,平均3年就有兩次決口,100年就有一次大改道。每一次的決堤和改道,都是“江河橫溢,人或為魚鱉”,往往要幾年、幾十年才能平復(fù)。
  與大水相對應(yīng)的是干旱。在中國,跟洪水發(fā)生的頻率相比,旱災(zāi)實在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美國學(xué)者戴蒙德在他的《崩潰——社會如何選擇成敗興亡》一書里這樣描述中國缺水的狀況:
  以世界標準來看,中國淡水資源不足,人均擁有量僅為世界人均擁有量的四分之一。更為嚴重的是,各地水資源分布不均,北方居民人均擁有量僅為南方的五分之一。水資源不足再加上浪費,使得中國100多個城市遭受嚴重的缺水危機,有時還影響到工業(yè)生產(chǎn)……中國是世界上河流斷流問題最嚴重的國家,至今河水仍在被不停地抽取,因此斷流問題進一步惡化。例如從1972年到1997年這25年內(nèi),有20年的時間黃河下游出現(xiàn)斷流,而斷流天數(shù)也從1988年的10天增加到1997年的230天。
  戴蒙德說的是現(xiàn)代中國,但它也是長期以來中國水資源的基本狀況。中國的北方,缺水的情況更為嚴重。北方雨季短,降雨量少,一旦旱魔降臨,就是河流干涸,赤地千里,收成無望,人們吃樹皮、啃草根,甚至易子而食。
  今天的我們,讀歷史的時候,時不時地會生發(fā)出許多感慨。北中國人是幸運的,他們很早就擁有了燦爛的文明;北中國人也是多難的,創(chuàng)造文明的過程中,付出的代價實在太大了。大自然把一片廣闊的土地賜予他們,同時也把苦難賜給了他們。而認識自然,改造自然,也始終是幾千年來他們生活中不變的主題。
  故事與傳說
  紅旗渠工程所在的林縣,處于中國的北方。
  北方是中華文化的發(fā)祥地,是中國歷史開始的地方。信史和半信史時代,中國人的活動范圍,基本上都分布在這里。這里產(chǎn)生了中國最早的城市,誕生了中國的第一個王朝。這里流傳的故事與傳說,包含著解釋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最核心的密碼。
  盤古開天地是中國人有關(guān)創(chuàng)世的最著名的傳說。它說的是太古時期,沒有什么天和地,混沌中只有一個巨大的球體懸浮著。黑暗持續(xù)了一萬八千年,大自然也無聲無息了一萬八千年。無邊無際的黑暗里,誕生了一個力大無窮的神,名字叫盤古。他手持一把利斧,怒吼著劈向四周。他劈開了天和地。他站在天地中間,支撐著天地。天越來越高,地越來越厚,盤古的身體也一天天增高。就這樣又過了一萬八千年,天變得極高,地變得極厚,可是盤古卻再也沒能站起來。他死了。他的頭化作高山,四肢成了擎天之柱,眼睛變成太陽和月亮,血液變成了江河,毛發(fā)肌膚都變成了花草,呼吸變成了風(fēng),喊聲變成了雷,淚水變成了雨水滋潤萬物。
  遠古時代,鴻蒙初辟,天地混沌,剛剛可以稱為“人類”的“人們”,沒有房子棲身,沒有衣服遮體,吃了上頓沒下頓,更有一群群野獸躲在附近的叢林里虎視眈眈,每一個白天都充滿危險,每一個夜晚都充滿恐懼……如果沒有英雄挺身而出,他們怎能抵抗無邊的艱辛和苦難。
  他們想象的盤古氏是個勇武而悲壯的英雄。他怒吼著,用盡全身的力量,揮舞著手中的利斧左沖右突。白晝?nèi)绾谝拱闫岷,疾風(fēng)勁吹,電閃雷鳴,大雨傾盆……天地之間的縫隙越來越大。盤古豎起身子,大山般挺立在大地上。當天空終于成為天空,大地終于成為大地,潔白的云朵散發(fā)出圣潔的光輝的時候,“時間開始了”。
  每個人都有一顆英雄之心。完全可以想象到,低矮的草屋里,陰暗的山洞中,剛剛從蒙昧中走出來的人們多么渴望能夠擁有盤古的勇力。成為英雄,像英雄一樣挺身而出,創(chuàng)造出英雄的故事和傳奇,這是一件多么光榮的事情。
  與盤古開天地的故事相比,精衛(wèi)填海的傳說,更能夠體現(xiàn)出人類悲壯的行動力。這個故事最早出現(xiàn)在《山海經(jīng)》里:
  
  





上一本:雷平陽散文選集 下一本:漢詩·小雪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中國紅旗渠的作者是鄭雄,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