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中國當代民間詩歌地理


作者:張清華     整理日期:2015-04-26 21:02:57

全面詳實記錄和解讀中國當代詩歌生存狀態(tài),從地理視角對詩歌群體、詩歌流派進行剖析,為研究中國當代詩歌的發(fā)展和成就提供資料文獻支持,是研究當代詩歌不可或缺的書籍。書稿是對考察中國當代詩歌中的文化地理狀況的一個梳理。這種多元的狀況正在深刻地改變著中國當代詩歌的格局,使其文化與美學內(nèi)涵發(fā)生巨大的變異。詩歌的地域文化與美學特質(zhì)在中國有著久遠的傳統(tǒng),從《詩經(jīng)》的十五國風各具風格的差異,到《詩經(jīng)》與《楚辭》之間的大相徑庭,到東晉以后中國政治文化中心南遷造成的詩歌的日漸華美富麗,南朝與北朝民歌鮮明的不同。盛唐時期國土疆域的拓展所帶來的磅礴氣象……這些都是文化與地理條件在詩歌中打上的深刻烙印,F(xiàn)代以來也不例外,從不同的國家留學歸來的詩人,其實也給中國新詩帶來了完全不同的詩歌傳統(tǒng)與美學資源,英美的浪漫主義與法德的象征主義,還有來自日本和蘇俄的詩歌影響,共同推動了中國新詩的發(fā)育和成長。這些都應是我們觀察當代中國詩歌的文化地理與地域美學屬性的參照和依據(jù)。
  作者簡介:
  張清華1963年10月生,文學博士,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北師大當代文學創(chuàng)作與批評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主要從事當代文學研究與批評,在《中國社會科學》、《文藝研究》、《文學評論》等學術期刊發(fā)表理論與評論文章300余篇,出版《中國當代先鋒文學思潮論》、《境外談文——中國當代文學中的歷史敘事》、《天堂的哀歌》、《文學的減法》、《存在之鏡與智慧之燈》、《猜測上帝的詩學》等著作10部。另有散文隨筆集《海德堡筆記》、《隱秘的狂歡》等。曾獲省部級社會科學一等獎、南京大學優(yōu)秀博士論文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2010年度批評家獎等。曾先后應邀講學德國海德堡大學(2000—2001)、瑞士蘇黎世大學(2006)、新加坡新躍大學
 。2007)。
  目錄:
  上卷
  第一輯
  非非主義
  一、《非非》簡史周倫佑/003
  二、主要成員代表作/006
  周倫佑(二首)
  想象大鳥/006
  在刀鋒上完成的句法轉換/007
  陳小蘩(二首)
  擱置在語言中的一只藤椅/007
  追趕豹的速度/008
  雨田
  黑暗里奔跑著一輛破舊的卡車/009
  袁勇(二首)
  一只豹子闖進廣場/009上卷
  第一輯
  非非主義
  一、《非非》簡史周倫佑/003
  二、主要成員代表作/006
  周倫佑(二首)
  想象大鳥/006
  在刀鋒上完成的句法轉換/007
  陳小蘩(二首)
  擱置在語言中的一只藤椅/007
  追趕豹的速度/008
  雨田
  黑暗里奔跑著一輛破舊的卡車/009
  袁勇(二首)
  一只豹子闖進廣場/009
  蜂巢從灰色的樹枝上跌落/010
  陳亞平
  建筑上的鳥群/010
  三、主要成員新作/011
  童若雯(二首)
  拯救——重讀現(xiàn)代中國詩人選集致穆旦/011
  我們的鐵達尼號/012
  余剛(二首)
  瘋長的合歡樹/012
  解放鴨梨/013
  孟原(二首)
  向陽公社/014
  某頁紙內(nèi)部的國家/014
  蔣藍(二首)
  在推論中現(xiàn)身的老虎/015
  懸空的麥粒/015
  龔蓋雄(二首)
  黑鐵時代的哀歌/016
  小康社會的花朵/016
  董輯(二首)
  懷念一夫一妻的日子/017
  沒有唐詩和燈的夜晚/017
  邱正倫(三首)
  諾日朗的后半夜——看幾位先鋒詩人的合影照片/018
  不要驚醒馬和馬的族類/018
  黎明的血/019
  黃懿(二首)
  巨獸/019
  圈套/020
  蔣曉韻(二首)
  鴿之變/020
  狗尾草奇遇記/021
  四、非非主義理論/022
  變構:當代藝術啟示錄周倫佑/022
  紅色寫作——1992藝術憲章或非閑適詩歌原則周倫佑/034
  高揚非非主義精神,繼續(xù)非非
  ——接受《亞太時報》文化專欄主持人肖蕓女士采訪時的談話(節(jié)選)周倫佑/051
  五、評論/060
  在“文本”與“人本”之間——關于《非非》的一個簡單輪廓張清華/060
  他們
  一、《他們》簡史小海/062
  二、主要成員代表作/066
  韓東(五首)
  有關大雁塔/066
  你見過大海/066
  火車/067
  我們的朋友/067
  甲乙/067
  于堅(三首)
  尚義街六號/068
  天空/070
  我知道一種愛情……/070
  三、主要成員新作/070
  韓東(三首)
  世事會變/070
  一種平靜/070
  日子/071
  小海(三首)
  收音機和公園/071
  貪杯者/071
  站臺/071
  敘靈(二首)
  悲傷/072
  基督/072
  李紅旗
  解釋/072
  朱慶和
  春光/072
  金海曙
  一個下午的8首照片配詩/072
  四、詩歌觀念/074
  論民間(節(jié)選)于堅/074
  給韓東的問題安琪/077
  關于“詩到語言為止”韓東/081
  五、評論/083
  必然的終點和或然的起點——關于《他們》的過時言談張清華/083
  北回歸線
  一、《北回歸線》簡介劉翔/085
  二、主要成員代表作/091
  梁曉明(二首)
  真理/091
  允許/092
  南野(二首)
  記憶與忘卻/092
  所需要的詞語/093
  劉翔(三首)
  某些大海早已經(jīng)干涸/093
  紅狐貍/093
  在愛的旅程線上/094
  阿九(二首)
  琴語/094
  故鄉(xiāng)/094
  晏榕(二首)
  小插曲——給Y.N./095
  失樂園/095
  三、主要成員新作/096
  梁曉明(三首)
  歌唱/096
  撒旦說:他娘的/096
  快要下雪了/097
  南野(四首)
  在這個時代/098
  我們所乘坐的/098
  也許,我能夠/098
  在房間墻上/098
  阿九(三首)
  在月球過夜/099
  眼睛/099
  穿越/100
  晏榕(四首)
  奇異的事物/100
  十二月二十九日/100
  遺棄的瞬間/100
  病中/101
  四、詩論/101
  值得思慮的(片段)南野/101
  南方的精致——關于《北回歸線》的三言兩語張清華/102
  葵
  一、《葵》:生長回顧徐江/105
  二、主要成員代表作/107
  伊沙(二首)
  有一年我在楊家村夜市的烤肉攤上
  看見一個閑人在批評教育他的女人/107
  情人節(jié)的貓/107
  徐江(二首)
  雜事詩聊到盧梭/108
  雜事詩阿迅一族/108
  宋曉賢(二首)
  一生/108
  1958年/109
  侯馬(二首)
  吸血迷情/109
  沉默/110
  蕭沉(二首)
  幸福像花兒一樣/110
  魯迅之死/110
  三、主要成員新作/111
  李偉(二首)
  開往天堂的客車/111
  借火/112
  君兒(二首)
  扔/112
  隨風招展/112
  東岳(二首)
  犀牛的猶豫/112
  我身體內(nèi)生起一股莫名之勁/113
  朱劍(二首)
  夜過小柴旦/113
  力量/113
  任知(二首)
  通向臨蒗之路/114
  “水貓”/114
  四、詩論/115
  詩歌“斷”論(選)徐江/115
  《葵》:穿越無意識世界張清華/118
  詩參考
  一、《詩參考》簡史/120
  我與《詩參考》中島/120
  《詩參考》的參考侯馬/122
  二、主要詩人代表作/126
  伊沙(三首)
  餓死詩人/126
  農(nóng)民的長壽原理/126
  一年記住一張臉/127
  侯馬(五首)
  那只公雞/127
  溫暖的感覺/128
  同仁堂/128
  《他手記》第一輯節(jié)選/129
  《他手記》第二輯節(jié)選/129
  嚴力(二首)
  表達/130
  以人類的名義生存/130
  徐江(三首)
  豬淚/131
  約翰丹佛/131
  冬雨/132
  于堅
  怒江/132
  唐欣(二首)
  歷程/133
  旅行/133
  孟浪(三首)
  這一陣烏鴉刮過來/動議編纂《中國當代民間詩歌地理》一書,始自2005年年初。原因一方面是覺得自從新世紀以來,詩歌中的民間性與文化地理因素在快速增長,各地的詩歌群落以地域、代際、觀念和風格等為標志大量發(fā)育,并日益影響著詩歌界整體的氛圍與格局;另一方面則是一個直接原因,自2004年7月始,筆者應《上海文學》邀請開辟了一個名為“當代詩歌的民間版圖”的專欄,自2004年第7期,到2006年6月止,共計兩年的時間,該專欄每期以一個詩歌民刊為對象,介紹一個有影響的詩歌群落。筆者當時即產(chǎn)生了一個朦朧的想法,在專欄結束后將其匯集成書。不過,基于當時的條件和經(jīng)驗,筆者當時還未有成熟的規(guī)劃,且因為限于篇幅,無法充分顯示各家的觀念與文本全貌,覺得資料性尤顯不夠,體現(xiàn)“文化地理”的理念也不充分。加之,兩年中只介紹了20余家民刊,之于整個民間詩歌群落的狀況而言,還僅僅是一個開始。本來,這個計劃或者還可延續(xù)一段時間,但因為2006年夏季筆者有一個出國工作的任務而不得不中斷了。之后在匯集成書的過程中,就愈覺有進一步充實的必要,一方面是增加一些未來得及介紹的民刊群落,另一方面是在每個群落中增加必要的資料內(nèi)容,增加每位主要成員的代表作,對于群落成長的歷史也予以更具體的介紹,特別是要突出每個群落的代表性的觀念論述。但這個構想因為收集材料所需要的大量時間與精力,便一直擱置了數(shù)年。本來早在2006年年初,春風文藝出版社即同意接受出版該書,只是因為筆者的拖延才遲至今日。這里要特別申明的是,張德明兄在最后成書的階段起到了至為關鍵的作用,幫助收集了大量資料和圖片,做了大量的聯(lián)系工作。楊斌華兄則作為《上海文學》的副主編,在與筆者協(xié)作開設“當代詩歌的民間版圖”欄目時做了大量工作,某種程度上是斌華和我共同萌發(fā)了編輯這一本書的想法,沒有他當初的鼎力支持,就沒有這本書的動議和完成。另外,在此刻我們還要特別感謝2004年到2006年期間任《上海文學》主編的著名學者陳思和先生,他不但是當代文學中“民間理論”的提出者和最有建樹的研究者,在任期間也對“當代詩歌的民間版圖”欄目給予了熱誠支持和關注。最后就是要再一次對提供資料的朋友們,對于在本書中收錄了作品與言論的各位作者,致以最誠摯的謝意。因為時間關系和聯(lián)系的不便,編者在收錄部分作者的作品和照片時無法告知,在此懇請諒解。對于書中可能的疏漏和錯訛,我們也誠懇地承擔責任,并請詩界方家給予指教,不吝匡正。





上一本:筆尖下的倫敦 下一本:先鋒詩:語言是一種開始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中國當代民間詩歌地理的作者是張清華,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