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與書相遇》是一本日記體書話集,內容包括了作者日常買書、出書、讀書、評書及相關生活記錄,也有作者親身經歷的天津和全國重要書事的記錄,如歷時數月的“天津市十大藏書家”評選活動等。此外,還有作者所關注的其他文化信息,包括文學創(chuàng)作、文藝評論、文物收藏與藝術品拍賣市場、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等。 作者簡介: 羅文華,1965 年生于天津, 1987 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中文系文學專業(yè),F(xiàn)為 《天津日報》 文藝副刊主編、高級編輯,南開大學、天津師范大學兼職教授,天津市社聯(lián)委員,天津市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2010年被評為“天津市十大藏書家”。出版文學創(chuàng)作、文藝評論、 文物收藏研究、天津歷史文化研究專著、譯著 20多種。曾獲中國報紙副刊作品金獎等重要獎項。著作被美國國會圖書館、耶魯大學圖書館、牛津大學圖書館、澳大利亞國家圖書館等收藏。 目錄: 自序/1 2010年1月/1 2010年2月/20 2010年3月/36 2010年4月/55 2010年5月/85 2010年6月/116 2010年7月/145 2010年8月/172 2010年9月/204 2010年10月/230 2010年11月/251 2010年12月/274 2011年1月(部分)/292 2011年2月(部分)/302自序/12010年1月/12010年2月/202010年3月/362010年4月/552010年5月/852010年6月/1162010年7月/1452010年8月/1722010年9月/2042010年10月/2302010年11月/2512010年12月/2742011年1月 (部分) /2922011年2月 (部分) /3022011年3月 (部分) /3092011年4月 (部分) /317后記/320孫衛(wèi)衛(wèi)、安武林兩位京城名作家一向看得起我,此次熱誠邀我加盟,書友們聯(lián)袂出一套書話叢書,我當然十分高興。打開電腦文檔,搜索了一下自己這些年寫的讀書文章,篇目總有幾百之數。其中我特別在意的,是這一叢日記體書話,即我在2010年寫的全年日記,以及我在2011年寫的部分日記。日記的內容以書為主。 已近知天命之年的我,由于疏懶,也由于忙碌,四十多年來沒有養(yǎng)成堅持寫日記的好習慣。目前手頭留存的,除了20世紀80年代我在北大上學時寫的兩本,主要就是2010年和2011年寫的這些日記了。2010年有幾天因為外出,日記還漏寫了,后來也沒有補上;2011年則只寫了前四個月的日記,每個月寫得也不全,F(xiàn)在出書就保留著這個狀態(tài),這是非常真實的狀態(tài)。借此機會,我也反省了一番:自己雖然是個普通人,但由于各種因緣際會,見到的名人、經過的大事畢竟不少,沒有通過日記及時載錄下來,多少有些惋惜。 我寫作書話和研究書話,已有二十余年!叭沼涹w書話”這個概念,似乎還是我最早提出的。1996年,我應著名文學評論家、《孫犁書話》一書的編者、《天津文學》副主編金梅先生之約,寫了一篇近萬字的論文《一種特殊的散文——論書話》,發(fā)表在當年《天津文學》第6期。這篇論文當即引起了姜德明先生等著名書話家的重視。很多年后,南京大學教授、中國閱讀學研究會會長徐雁先生仍評價這篇論文是“至今關于‘書話體’最全面的論述”。在這篇論文的基礎上,我又寫成一篇近十萬字的專論《探析書話》,后來收錄在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我的評論集《書里畫里》中。在《探析書話》中,我從文體角度,將書話分類為散文體、題跋體、書衣文錄體、書翰體和日錄體(日記體)。著名書話家沈文沖先生說,羅文華提出的“日記體書話”,“我覺得是頗有創(chuàng)新的說法”。 所謂“日記體書話”,即用日記形式寫的書話,多為作者買書情況或讀書感想的記錄,且廣泛涉及與書相關的人、事、物。因它是對作者自己每天生活和思想的記錄,所以比其他文體更為真實和坦率。古人的日記體書話,可舉明代李日華《味水軒日記》中一例:“十一日,林海壇來,因與小坐。林前為婺源丞,以好古嗜奇,官不振,家亦日落,薄游江湖。云其弟為句容丞,亦不振,今寓白下。曾拓石翻《淳化閣帖》,精甚。初拓就,以示王敬美先生。先生以為古本,百金購之,后乃知其近拓也。今本尚在白下,林君許余致一本!苯说娜沼涹w書話,可舉鄭振鐸《歐行日記》中一例:“(1927年)7月20日,雨絲風片,沿途送了我到(法國)國立圖書館。借出《吳江雪》、《醒風流》、《情夢柝》、《歸蓮夢》、《宛如約》五書。這幾部小說都還好,尤以《歸蓮夢》為情境別辟之作……《宛如約》敘女子趙白,改男裝出外覓婿,這樣描寫的女子的故事,中國小說似絕少。小說中提起女子講到覓婿,便要說她十分的羞澀,不要說自己出去尋覓一個好的伴侶了。因看書很起勁,又忘記了吃午餐,等到記起來時,已過了午餐時候了,只好不吃。四時,又徒步而歸。天色已好。然地上還濕……”這些典型的日記體書話,將文人書事與日常生活結合起來寫,有學有識,有情有趣,亦十分符合唐弢先生在《〈晦庵書話〉序》中首倡的書話散文四要素,即“一點事實,一點掌故,一點觀點,一點抒情的氣息;它給人以知識,也給人以藝術的享受”。 近些年,以日記文體寫自己淘書、讀書、藏書生活的著作,頗為讀書界看好,成為獨樹一幟的書話形式。我熟識的書友、文友,業(yè)已出版日記體書話集的,就有南京徐雁(秋禾)兄的《雁齋書事錄》、子聰(董寧文)兄的《開卷閑話》諸編,上海韋泱(王偉強)兄的《跟韋泱淘書去——淘書日記精選》,長沙彭國梁兄的《書蟲日記》諸編,北京孫衛(wèi)衛(wèi)兄的《喜歡書》、謝其章兄的《搜書記》諸編,嘉興范笑我兄的《笑我販書》諸編,濟南自牧(鄧基平)兄的《人生品錄——百味齋日記》,以及新泰阿瀅(郭偉)兄的《秋緣齋書事》諸編等。這里說的“諸編”,就是一而再、再而三地連續(xù)出版,因為讀者愛看。日記體書話作者陣容強大,日記體書話集也成為出版界的朝陽選題之一。我曾經評價上面提到的這些日記體書話集:內容雖有限制,要以書為主,但因了依托日記體形式最大程度的無限制性的特征,它們的風格自然呈現(xiàn)出隨性、蕭散、灑脫和靈動。其優(yōu)秀者,還往往在看似信手拈來的散碎素材中,透出盎然的機趣,閃現(xiàn)睿智的哲思。一書在手,隨便翻到哪天都能入讀,且因日記的篇幅不長,不須勞心傷神,既可作茶余飯后的閑逸消遣,亦可用來了解書情,補充學識,增強修養(yǎng),夯實生路。正由于此,這些書話書對當代知識分子具有十足的誘惑力。 在我的這本日記體書話集中,有自己日常買書、出書、讀書、評書及相關生活的記錄。僅2010年這一年,我就購買圖書千余冊,受贈圖書數百冊。書中也有我親身經歷的天津和全國重要書事的完整記錄,如我參與的歷時數月的“天津市十大藏書家”評選活動,以及由我領銜主編的《天津現(xiàn)當代詩選》歷時數月的編選工作等。此外,本書中還有我所關注的其他文化信息,包括文學創(chuàng)作、文藝評論、文物收藏與藝術品拍賣市場、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新聞傳播業(yè)發(fā)展走向、中醫(yī)藥與養(yǎng)生保健、珍稀動物養(yǎng)護等。 著名書話研究專家、《書話史隨札》一書作者王成玉先生認為:“‘日記體書話’的最大價值就在于它存真、存史,是原汁原味的心靈記錄;不作秀、不矯情、不掩飾,在某種意義上,它比回憶錄更真實、更具文學史料價值!蔽曳浅Y澩挠^點,并且自認為我的這本日記體書話集也是符合他提出的標準的。 每天都與書相遇。多少年來,我的生活大致就是如此。喜愛這本小書的朋友,我想您的生活一定也是如此。 羅文華甲午年上元夜寫于天津鎮(zhèn)東晴旭看七十二沽往來帆影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