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內(nèi)容簡介內(nèi)容分為陌上花開、校園風月、浮世云煙、書海夜航、他山之石五個部分,涵蓋了林少華先生的近百篇優(yōu)美散文,表達了作者對現(xiàn)實、文化、文學、生命的思考和感悟!白罾硐氲纳鐣菦]有高墻的社會,沒有高墻也無所謂破碎的雞蛋。整個社會好比一個巨大的孵化器,保障每只雞蛋都有新的生命破殼而出——孵化自由,孵化個性,孵化尊嚴,孵化和諧”。引用的村上春樹的一句話道出了這部作品《高墻與雞蛋》名字的由來,林少華先生通過散文這一手段來歌頌、捍衛(wèi)著自由、個性、尊嚴、和諧等。 作者簡介: 2. 作者簡介: 林少華著名文學翻譯家,學者。亦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曾任教于暨南大學、日本長崎縣立大學和在東京大學從事學術研究。現(xiàn)為中國海洋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兼任中國日本文學研究會副會長、青島市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等職。著有《村上春樹和他的作品》、《落花之美》、《鄉(xiāng)愁與良知》、《為了靈魂的自由》、《高墻與雞蛋》、《雨夜燈》。譯有《挪威的森林》、《海邊的卡夫卡》、《奇鳥行狀錄》等四十一部村上春樹作品系列以及《心》、《羅生門》、《金閣寺》、《伊豆舞女》、《雪國》、《在世界中心呼喚愛》等日本名家之作凡七十余部,廣為流布,影響深遠。 目錄: 4. 目錄: 原版序言/1修訂版序/5陌上花開杏花與鄉(xiāng)愁/2賣杏的幸福/6四合院里石榴紅/10清晨的蛙鳴/14寂寥之美/18小鎮(zhèn)“別墅”譯《雪國》/22假如院里有兩棵柿樹/26除草機和野菊花/30“伊甸園”的蘋果/34美景與美感/38混凝土不是土/42關東的雪/46邂逅凍梨/50三十五年的夢/54《挪威的森林》:獲獎在廣州/58翻譯的訣竅就是不翻譯/62魯迅文學獎翻譯獎空缺:誰該羞慚?/66何必拔自己的根/71書箱和牽牛花——我的精神家園/77父親的遺物/87電腦與人腦/91 校園風月致人大校長公開信/96大學:警惕“自我官場化”/100高考季節(jié)的大學問答/104錢學森為何而嘆/108“常凱申”:清華怎么了/112大學老師的修養(yǎng)/116誰是知識分子:韓寒,還是教授?/120那一刻讓我內(nèi)疚——獻給教師節(jié)/124假如有一間教授室/128南開情思/132軍校的男生/136假如我的研究生當保姆……/140“代溝”與畢業(yè)典禮致詞/144之于我的高中和高中校服/147村上母校:“教育嘛,就那么回事!”/151餐桌對面的易中天/154 浮世云煙村上春樹:為了破碎的雞蛋/160油菜花和商品樓/164消費與浪費之間/168院士:紙巾的1/2~1/4/171雞蛋、牛奶與道德感/175世博:看與不看之間/179足球與高俅/183NBA、GDP與農(nóng)民的知情權/1871.7個億:最貴的荷花/191乳汁與甘蔗汁/1953000萬新娘何處覓/199以瘦為美的憂慮/203為何就我們得不到諾貝爾獎/206自然:任其自然最好/210自駕車游:傻還是不傻/214東北人的熱情/218這就是河南人/222飛機上的細節(jié)/226“副省長誰知道!”/230人生意義于三姑/234曾經(jīng)的怕,永遠的愛/238 書海夜航之于我的書,之于書的命運/246諾貝爾文學獎和《山楂樹之戀》/253莫言獲諾獎:翻譯和翻譯以外/259《挪威的森林》“生日”紀事/269片山恭一:村上春樹沒意思/277村上春樹:虛無中的獨舞/281《品三國》是不是成果/286詩意與激情中盤升的靈魂/290風流何以絕代/294遠去的身影,民族的靈魂/298大師之大大在哪里/302“南京”:我們永遠的痛/307《孔子》:南子很有水平/310“新《三國》”:價值觀的錯位/314包扎傷口還是包扎刀子/318《性別戰(zhàn)爭》:動物們的“性生活”/323鮑魚和“鮑魚師傅”/327“炸香的太陽”/331文體中的黛玉/335綿軟中的尊嚴/338“哭著寫”的女囚故事/341麗江能否療傷/344寫得有趣的日本/348日本小學生:圓周率是3!/353 他山之石“日本美”:美在哪里/358夏目漱石和他的作品/373芥川龍之介和他的作品/379永井荷風:唯美觀照下的歐美風情/387小林多喜二:并未消失的“蟹工船”/392川端康成:“日本性”與“非日本性”之間/402三島由紀夫:生存之美與毀滅之美/415三島由紀夫為什么自殺/424竹久夢二:豐子愷的“老師”/429東山魁夷:一片冰心在玉壺/438片山恭一:愛,人的α和ω/443純愛的可能性/449愛情拒絕物化/456迷失的和不迷失的/462象的失蹤與海豚的失蹤/467市川拓司:撿拾細小的快樂/476河合隼雄:玩也是學習/483新渡戶稻造:什么是真正的修養(yǎng)/487 前言5.前言 您手上的這本小書,最初由紅旗出版社于二零一一年一月出版,收錄了不妨以散文或隨筆稱之的我的七十八篇小文章,時間跨度大約為二零零九年六月至二零一零年十一月。文章大部分在《時代周報》、《羊城晚報》、《今晚報》、《齊魯晚報》、《渤海早報》、《青島早報》以及《上海電視》等報刊專欄發(fā)表過,大體記錄了我那一年半時間的人生軌跡;蛘吣缯f表達了我在那一小段人生旅途中所見過的風景,所經(jīng)歷、所思考的人與事,亦即我眼中心中的這個世界的形態(tài);蚋袝r憂世,或抵掌而談,或麗日晴空半簾花影,或幽林冷月萬籟息聲。燈下展卷,重新校讀,一時悲喜交并,感愧莫名。 年與時馳,意與歲去,三載過后的今天是否還能寫出那樣的文字,老實說,我全然沒了自信。作文技巧也許稍有長進,但經(jīng)綸之心漸次斂息——人到了這把年紀,感受也罷情5.前言 冬天。青島。十二月了,卻沒有雪。作為節(jié)氣,“立冬”早已過去,“小雪”也過了,很快就是“大雪”,然而沒有下雪,連下的意思都全然沒有。路旁月季花依然開著,院子里的柳樹仍一身綠裝。這顯然不正常。月季花倒是紅色的,但紅得很勉強,很事務性,仿佛不得不紅,讓我不由得想起民政局窗口某個女辦事員的臉。柳葉固然是綠的,但綠得那么疲憊,那么百無聊賴,不知是樹拉扯著不讓葉落還是葉賴著不肯落。放眼望去,山川憔悴,四野蒙塵,大氣干燥,街巷揚灰。多么希望下一場雪!希望雪花親吻月季花瓣,送她回家好好歇息;希望雪花撫去柳葉的灰塵,陪她款款落回大地母親的懷抱;再給大地蓋上軟綿綿、厚墩墩、白瑩瑩的天鵝絨被,讓大地穩(wěn)穩(wěn)地入睡,讓蜜蜂美美地休眠,讓種子慢慢地養(yǎng)精蓄銳……不僅如此,雪還將帶來輕盈、安靜與莊嚴,帶來純潔、神秘與包容,帶來追憶、遐思與夢幻。然而沒有雪!較之鮮花之于春天,綠蔭之于夏季,果實之于秋日,雪之于冬天或許沒有那么必不可少,但終究是缺憾,總讓人覺得缺少了什么。為什么沒有雪?為什么該下雪的冬天不下雪?不知為什么,這讓我想起校園、大學校園,想起體制、學院體制。作為大學校園里隸屬于某個學院的教員,無論在哪種意義上我都是體制內(nèi)知識分子。不能說這個體制多么不好——好上天的體制哪里都不存在——講課有津貼,論文有獎勵,監(jiān)考有酬金。以研究課題或項目而言,有校級項目、廳局級項目、市級項目、省部級項目、國家級項目、國際合作項目等等。而且項目越來越多,相關司廳局幾乎每個處長手里都掌握著若干項目。只要你按其申請指南填好表格拿到項目,很快就有了獎金,有了職稱,有了獎項,有了頭銜以至種種榮譽稱號。也就是說,只要你在體制內(nèi)循其游戲規(guī)則乖乖跟著走跟著玩,基本可以保證衣食無憂甚或名利雙收加官晉爵。實際上我身邊也不乏其人。他們是校園的驕子,體制的寵兒,香車寶馬的持有者,十足的中產(chǎn)階級。但問題是,這樣就算好的教授、尤其好的文科教授了嗎?就算“鐵肩擔道義”的知識分子了嗎?一言以蔽之,校園缺少了什么。缺少了什么呢?同在體制內(nèi),也有清醒者,如北大中文系陳平原教授。他曾這樣說道:“依我淺見,人世間一切場所,唯有大學最適合于做夢、寫詩、拒絕世俗以及容納異端。如果連大學校園里都‘一切正常’,沒有特立獨行與異想天開,絕非人類的福音!辈唬牢覝\見,平原君說得不完全對。夢也還是做的,詩也還是寫的。只是此夢非彼夢此詩非彼詩罷了。蓋因夢也好詩也好,恐怕都和“特立獨行與異想天開”無緣甚或相反。噢,我明白了,校園同樣缺雪,冬天的校園里沒有雪。沒有雪,校園就少了詩意,少了夢幻,少了純潔與莊嚴!也許因為我是雪國出身雪鄉(xiāng)長大,心里格外盼雪。“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盼雪既久,隨想生焉,故有“鏡中文膽”。然缺雪之處,豈獨校園!故有“夢回桑梓”,故有“夜雨書燈”,故有“浮世彼岸”,故有“高墻與雞蛋”——鋪排固有附庸風雅之嫌,而盼雪之情,憂患之慮,求善之心,卻是發(fā)自肺腑,不敢矯飾。遂應出版社之約,姑且篩選一番,結(jié)集刊行,以此求教于各位方家,求教于讀者諸君。與此同時,或可聊以告慰曾經(jīng)養(yǎng)育我的遙遠的貧窮的雪鄉(xiāng),告慰長眠于雪鄉(xiāng)的父母。我知道,那里雪越下越緊。林少華二○一○年十二月一日于窺海齋時青島海天之間雪云忽聚 您手上的這本小書,最初由紅旗出版社于二零一一年一月出版,收錄了不妨以散文或隨筆稱之的我的七十八篇小文章,時間跨度大約為二零零九年六月至二零一零年十一月。文章大部分在《時代周報》、《羊城晚報》、《今晚報》、《齊魯晚報》、《渤海早報》、《青島早報》以及《上海電視》等報刊專欄發(fā)表過,大體記錄了我那一年半時間的人生軌跡;蛘吣缯f表達了我在那一小段人生旅途中所見過的風景,所經(jīng)歷、所思考的人與事,亦即我眼中心中的這個世界的形態(tài);蚋袝r憂世,或抵掌而談,或麗日晴空半簾花影,或幽林冷月萬籟息聲。燈下展卷,重新校讀,一時悲喜交并,感愧莫名。年與時馳,意與歲去,三載過后的今天是否還能寫出那樣的文字,老實說,我全然沒了自信。作文技巧也許稍有長進,但經(jīng)綸之心漸次斂息——人到了這把年紀,感受也罷情懷也罷思想也罷,必定一年一個樣,三年三個樣。正所謂此一時彼一時也。因而敝帚自珍的心情也就分外強烈。唯其如此,當青島出版社楊成舜君慨然提議另出一個版本的時候,我頓時喜形于色,欣然允之。不過,就這樣原封不動再度付梓,總覺得有些愧對出版社,亦有負讀者。所以增加了二十二篇,恰得一百之數(shù)。以字數(shù)計,應在六萬言上下。同時趁機對篇名、板塊及其名稱加以調(diào)整。原來四個板塊變?yōu)槲鍌,新增“他山之石”,追加內(nèi)容,大半集合于此。這也與我的身份有關。我到底是教外語搞翻譯的,有義務也有責任將自己摸得的“他山之石”展示出來。其中較為得意的是《“日本美”:美在哪里》。自二零零零年起筆,十多年來不斷“添枝加葉”,由四而六,由六而八——最后搗鼓成八個“日本美”,或“日本美”的八點表現(xiàn),分兩期刊發(fā)于《中國教育報》。后來轉(zhuǎn)發(fā)于《海大日本學研究》創(chuàng)刊號時,有幸為海外知名華人學者、香港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鄭海麟教授偶然讀得,多蒙謬獎之余,誠意邀我做客他的故鄉(xiāng)廣東梅州,齊聚嘉應大學登臺講學,成就一段小小的文史交流佳話。常言以文會友,是之謂乎?《高墻與雞蛋》——我想我有必要解釋一下這個書名。書名夠“酷”的吧?說實話,也是因為我這人本來不“酷”,想不出這么“酷”的書名。我想的書名是“求道與追夢”。原版責任編輯直言不諱,說那太夫子氣太學究氣了,過時了,不“酷”。于是大筆一揮,酷酷地改成“高墻與雞蛋”。這回“酷”倒是“酷”了,可我擔心和村上春樹在耶路撒冷那次講演題目扯在一起,有“傍大款”之嫌,一時猶豫不決。后來細想之下,覺得那一來僅僅是一次十幾分鐘公開演講的題目,二來“高墻與雞蛋”是我翻譯的,若按原文直譯,應是“墻與蛋”(“OfwallsandEggs”/壁と卵),所以嚴格說來并非“盜版”。更主要的,是因為“高墻與雞蛋”同“求道與追夢”,說法固然不同,但在地表下是相通的——我也想在“高墻與雞蛋”之間站在作為弱勢者的“雞蛋”一邊,維護個體靈魂的尊嚴。而這未嘗不是之于我的“道”、我的“夢”。但另一方面,坦率地說,夫子氣也罷學究氣也罷,我終究對自己原來擬用的書名有些割舍不下。因此,很想趁修訂版付梓之機用回“求道與追夢”,卻又擔心讀者誤為全新作品而買后驚呼上當,故決定沿用原名——就讓我繼續(xù)裝模作樣地“酷”下去好了。自不待言,將稿紙上涂抹的東西以書的形式送到讀者手中,即使當今也還是要經(jīng)過許多繁瑣的勞作。在這點上,我由衷感謝紅旗出版社原版責編陳桔女士,感謝為新版面世不辭辛勞的青島出版社楊成舜編審。同時感謝承蒙賜閱的讀者諸君——期待又一次以文會友的美妙與快慰。林少華二○一四年元月有一種東西,無論我們置身何處,無論我們懷有怎樣的信仰和世界觀,都會從深處從遠處一點點溫暖我們的心,那就是鄉(xiāng)愁,nostalgia。而所有的鄉(xiāng)愁,都可歸結(jié)為四個字:杏花春雨。春雨很小,很細,如煙,如絲,溫馨,迷蒙,若有若無,正是鄉(xiāng)愁的物化。杏花,無疑代表故鄉(xiāng)的村落和老屋;蛑^“沾衣欲濕杏花雨,拂面不寒楊柳風”,或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或謂“杏樹壇邊漁父,桃花源里人家”……故園之思,游子之情,羈旅之苦,于此盡矣。萬井笙歌,一樽風月,不足以化解;千里莼羹,西風鱸膾,莫能比之也。多少年沒看見杏花了呢?十八年客居嶺南,嶺南沒有杏花;數(shù)載游學東瀛,東瀛只有櫻花。終于看見了杏花。幾天前一位同事邀我去郊外踏青,一開始我拒絕了,剛從外地回來,累;而當對方說那里有杏花的時候,我滿口答應下來。那個地方叫少山村。沒等進村就看見杏花了。始而一兩株、三四株立在路旁野地里,落下車窗看去,果然是杏花。在欲雨未雨陰沉沉的天空和欲青未青亂蓬蓬的荒草地的襯托下,微微泛紅的白色杏花讓我眼前陡然一亮,頓生驚喜之情。杏花漸漸增多。很快,兩山之間開闊的谷地忽一下子鋪滿了杏花。車在杏花間穿行,如一個不懂風情的莽漢愣生生闖入一群婆娑起舞的白紗少女之中,但覺綴滿杏花的樹枝仿佛輕舒漫卷的衣袖拂過臉頰,一股久違的杏花特有的清香撲鼻而來。一行人趕緊下車步行。村外茫;ê#逯幸黄恿。家家皆有杏樹,戶戶紅杏出墻——“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詩在這里不是詩,不是隱喻,不是調(diào)侃,而是實景、實況。這是真正的杏花村。人在杏花下穿梭,狗在杏花下歇息,雞在杏花下覓食。喏,那條大黃狗偎著杏樹根閉目合眼,那只大公雞和好幾只老母雞在橫逸斜出的杏樹枝下或左顧右盼或低頭啄地,多幸福的狗多幸福的雞!沒準雞蛋都一股杏花味兒。拐過“書院舊址”,走過“處女池”,沿一條小路朝后山爬去。兩側(cè)山坡陡峭,前方石峰如削,簇擁著山腳一方花塢。這里安安靜靜,幾無人影。我得以獨自在杏樹間盡情徜徉,仔細打量一片片、一樹樹、一枝枝、一朵朵杏花。間或有櫻桃花。同是五枚花瓣,櫻桃花開得重重疊疊,密密麻麻,一副難解難分的樣子。而杏花疏朗得多,個體絕不淹沒在整體之中。無論開多少朵都一朵是一朵,一朵朵歷歷在目,矜持、自我,而又和諧、端莊,如黛藍色的天幕上均勻分布的銀星?崴泼坊,但畢竟不像梅花那樣孤芳自賞;近似櫻花,卻有別于櫻花的扎堆起哄和華而不實。櫻花全是“謊花”,開完什么也剩不下。而這里的杏花開完不出數(shù)月,就是滿枝滿樹的“少山紅杏”,一張張關公般的紅臉膛掩映在茂密的綠葉之中,成就另一番動人景象。我是在有杏花的小山村長大的。小山村很窮,用韓國已逝前總統(tǒng)盧武鉉的話說,“連烏鴉都會因找不到食物哭著飛走”。小山村又不窮,因了房前屋后的杏花。杏樹是爺爺栽的。前院一棵歪著脖子,幾乎把杏花從窗戶伸進屋里。后院四五棵踞坡高過房脊,七八月間,熟透的黃杏從房脊噼里啪啦滾到屋檐下。杏固然好吃,可我還是更喜歡杏花。五月開花時節(jié),放學離家很遠就能瞧見草房脊探出的杏花,粉粉的,白白的,嫩嫩的,那么顯眼,那么溫暖,如亮麗的晚霞。近了,但見一只喜鵲在歪脖子杏樹枝“喳”一聲啼叫,或兩只春燕箭一般掠過杏花飛進堂屋。及至春雨瀟瀟,杏花隨之幻化為一窗朦朧的倩影……這就是記憶中的故鄉(xiāng),故鄉(xiāng)的老屋,老屋的杏花。幾十年來,我總想在春雨時節(jié)回去看看杏花,但我回去的時候不是寒假就是暑假,杏花當然等不到我,一如我等不到杏花。杏花終究成了一縷綿綿的鄉(xiāng)愁。如今,山村已經(jīng)荒廢,老屋已經(jīng)易手,杏花還在開嗎?還在等我嗎?(2010.4.18)說出來你怕也難以置信,在青島這座所謂副省級旅游城市,出租車跑50元錢就能跑到從樹上摘杏吃的地方。拐過一座始建于魏晉時期的古老寺院,車沿一條不寬的路往山里一座名叫少山村的村莊開去。少山村四月中旬來過一次,那次是為了看杏花。我是山民出身,深知杏花的厚道——開花必然結(jié)果。于是看花以來的兩個月時間里,我天天計算杏熟的日子,反復在腦袋里播放一片花海變成滿目果林的喜人場景。由想象少女顧盼生輝的亮麗眸子,轉(zhuǎn)而想象村姑那忽然羞紅了的臉蛋?吹匠抢锕麛傂佣溉辉龆啵覕喽〞r候到了,鉆進路邊一輛出租車,帶著一種莫可言喻的期待感穿出市區(qū)。果然,花變成了果,眸子變成了臉蛋;蛘吣缯f一群白紗少女倏然中止了輕歌曼舞,而換上一身身綠裙托出無數(shù)果盤。說來也真是神奇,無非兩個月六十天,杏花居然發(fā)生如此根本性以至顛覆性的變化。而我怎么看也什么變化也沒有,既未長高半厘米,又沒多生出一只眼睛,怎么回事呢?看來,我——我們?nèi)祟悺是謙卑一點兒好,別太張狂。不服氣?不服氣你給我開朵花結(jié)個杏試試!人家就是厲害嘛,喏,瞧那杏結(jié)的:紅撲撲、肥嫩嫩、圓滾滾、水靈靈,有的都快探進車窗來了,幾乎擦臉而過。還有的因為路基變高而就在腳下,讓人不由得踮起腳,生怕踩著這些可愛的寶寶們!下車進村,杏就更多了。家家香氣撲鼻,戶戶紅杏出墻!耙恢t杏出墻來”,較之杏花,在這里我以為指杏果更合適——這里的杏就叫少山紅杏,上了國家名特產(chǎn) 目錄: ,俗稱“關臉紅”。不用說,關臉指關公關云長。也罷,我說的村姑臉蛋難免叫人憐香惜玉,不忍下手。關臉也好村姑也好,反正都強調(diào)紅,紅杏!但見紅杏在村道旁一攤攤排開,我們一家人早已等不及了,趕緊買下一堆“關臉紅”,拎到杏樹下,圍著石桌一口口咬將下去,任憑金黃金黃的果汁從頭到腳“嘩”一下子涌滿每一個細胞。比什么美國提子富士蘋果泰國山竹以及蘇東坡贊不絕口的嶺南荔枝甚至孫猴子豬悟能他們偷吃的人參果好吃多了——百分之百是天下第一水果,這點我敢和任何人打賭。吃罷抹一把嘴巴,像豬悟能那樣摸著圓滾滾的肚皮沿小道爬山。山谷紅杏笑靨迎人,山腰合歡花開似錦,山頂云霧半鎖輕籠。時而伸手摘杏把玩,時而抬頭忘情山水,所謂人間仙境,諒也不過如此了。游玩半日,提杏下山。仲夏時節(jié),艷陽高照,走罷一程,腦門冒出汗來。忽見村口路旁有一位老婆婆賣杏;h笆院,杏樹蔭,老嫗,竹籃,杏——久違的故鄉(xiāng)場景!我們沒等老婆婆準許,就像自家人一樣坐在她眼前光滑的石頭上歇息。杏樹把陽光屏蔽得嚴嚴實實,加之一陣山風颯然吹來,要多舒坦有多舒坦。老婆婆到底慈祥,笑瞇瞇叫我們吃杏:“什么錢不錢的,吃杏吃杏,嘗嘗也好!”我說剛才飽飽吃過,又買了滿滿兩袋,吃不動也拎不動了。老婆婆非叫我們吃不可。見我們吃了,笑得更慈祥了。她頭發(fā)幾乎全白了,穿一件針織半袖衫,慈眉善目,仿佛每一條皺紋都會笑!翱捎衅呤俊薄鞍耸。”八十六!“家里幾口人?”“我一個,一個人生活!”嘖嘖,八十六,一個人生活!我不由得向院里望去,三間老瓦房,木窗欞,窗臺趴一只花貓,窗前三五朵月季開得正紅。院里五六棵高大的杏樹。樹間七八株南瓜秧,幾壟茄子、西紅柿、青蔥,數(shù)架豆角,整潔、利落、質(zhì)樸;剡^頭時,老人已在半袖衫外面像模像樣地加了一件短褂——到底是從注重男女有別那個年代過來的人。驀地,我覺得賣杏的老婆婆其實很幸福。至少,她不用介意別人說自己翻譯的日本村上如何如何,不用擔心論文能否在核心刊物如期刊出,不用掛念申報的科研項目能否通過,不用……心動不如行動。我開始替老婆婆賣杏:“甜杏甜杏,5塊兩斤!甜得要死,甜得要命,不甜不要錢,甜也不多要。甜杏甜杏……”正是下山時間,男男女女成伙走過,可惜都只是報以善意的微笑,壓根兒沒有買的意思。一位男士還對旁邊的女伴笑道:“一看就知他不是賣杏的。”可我還是想賣杏。如果我八十六歲的時候能夠坐在這杏樹蔭下賣杏,那該多么幸福啊。2010.6.30)喜歡旅游?傆X得旅游途中有什么等我,等我與之相遇,而且僅等我一人,仿佛曾有一個私密的前生之約。對方有時候是古玩鋪角落里一個灰頭土腦的青花罐,有時候是書畫店里一幅不起眼的手繪農(nóng)民畫,有時候是郊外夕陽下半截殘缺的舊磚墻……最近則是一株石榴樹,四合院里開紅花的石榴樹。山東,淄博,周村區(qū),周村。遠在江南的周莊早就知道了,因了電影《搖啊搖,搖到外婆橋》,因了陳逸飛《故鄉(xiāng)的回憶》,因了余秋雨的《文化苦旅》。而近在身邊的周村則剛剛知道。相鄰大學一個文學青年家在周村,送了我一大盒“周村燒餅”——不是武大郎在鄆城叫賣的那種厚墩墩暄騰騰的,而是薄薄脆脆的——我說好吃,他當即向我鋪排周村除了好吃的各種好來:古色古香的清一色明清古建筑,光緒三十年開埠的“天下之貨聚焉”的商業(yè)重鎮(zhèn),“濟南、濰縣日進斗金,不如周村一個時辰”的清代華爾街,據(jù)傳乾隆帝御賜“天下第一村”的美譽,以及電視劇《大染坊》、《旱碼頭》的主題和舞臺……于是,初夏一個風和日麗的周末,動車組用恰好一百分鐘把我忽一下子送到淄博,出租車又忽一下子運抵周村古商城“大街”。街并不大,兩側(cè)古屋儼然,青磚灰瓦,錯落有致,飛檐斗栱,各呈風姿。大清國郵局、錢莊票號、茶莊酒樓、書局文具,以及醬菜、煙草、絲綢、雜貨等各種店鋪。門前或商幡招展,或匾額高掛,或?qū)m燈迎風,或石獅對臥。古樸、渾厚、素雅、滄桑。在一家名叫異芝堂的藥房前,我對著門聯(lián)凝視良久:“但愿世間人無病,何愁架上藥生塵”——古人就是有文化、有品位、有道德感,比學校后門那家藥店好多了。那家藥店沒等你進門就有八個美女一齊伸長脖子問“買什么買什么買什么”,不知是何居心。記不得是在大染坊還是在楊家大院抑或狀元府了,只記得大院里的一座小四合院,院正中有一株石榴樹,石榴花開了大半。石榴花的紅是真正的紅,如翠綠的枝葉間一枚枚亮麗的火炭。房是平房,青磚墻,青磚有的已經(jīng)風化。上下對開的細格木窗,窗欞油漆斑駁,大部分露出開裂的木紋。小院只我自己,除了樹梢偶爾一聲鳥鳴,什么聲音也沒有。太陽已經(jīng)偏西,石榴樹把長長的影子打印下來,印在青苔隱約半磚半土的濕潤地面。倏然,我產(chǎn)生一種錯覺,覺得這座四合院、這株石榴樹正在等我,似乎我們之間在遙遠的往昔悄聲許下一個的承諾,承諾今生今世今日今時在此相會;秀遍g,房門吱呀一聲開了,慈祥的外婆仍穿著那身青布長衫,顫顫巍巍從屋里走出,招呼我,讓我趕快進屋……我的眼角有些濕潤,就那樣在院里石榴樹下站了很久很久。黃昏時分,我走出古商業(yè)街的古老街門,沿昔日的護城河往北走去。護城河已經(jīng)不成其為河了,只河床中間歪歪扭扭流淌著巴掌寬的水,黑黑的稠稠的,流得很慢很慢。不過河邊垂柳還生機蓬勃,朝河床和路旁垂下無數(shù)柔軟的枝條。路的另一側(cè)是民居,火紅的月季間或從院內(nèi)探出墻來,也有時一叢叢粉色白色的薔薇在墻外蒸蒸騰騰,攀援而上,和天邊迤邐的晚霞相映生輝。我想,既有護城河,那么就該有城墻,至少斷墻殘垣總該有的。正好前面大柳樹下坐著一位滿頭銀發(fā)的老婆婆,遂問哪里有城墻。老婆婆看樣子是退休多年的小學語文老師,健談。她告訴我:“哪里還有城墻呀,解放前扒一段,‘大躍進’扒一段,‘文革’又扒一段,扒來扒去,把個四四方方的古城墻和四座城門扒個精光!護城河倒是沒扒,剩下來了,可是你看,這哪里還是河喲!五十年代我上小學的時候,水清得能數(shù)里面的小魚小蝦,渴了就從河里直接舀水喝!下雨水滿滿的,都能劃船!可現(xiàn)在呢,你看你看!這還不算,你沒聞到嗎?還一股臭味……”老婆婆用手捂了捂鼻子。果然,一陣風從河床卷起一股臭味。作為游客,誰能想象這就是幾十年前能喝、能劃船的護城河呢?所幸,剛才的四合院和石榴樹還在,石榴花還紅,還在那里等我——人生途中總有什么等我、等待我們;蛟S,唯其如此,我們才不時置身于旅游途中。(2010.6.18)不知是因為上了年紀還是心理有了變異,近年來總是有感于寂寥之美。例如,較之旭日東升霞光萬道,我更樂意在半截古舊的青磚墻下尋找昨晚遺落的夕暉;較之百花齊放姹紫嫣紅,我的目光寧愿在落有一只白粉蝶的狗尾草上流連;較之千帆競發(fā)百舸爭流,我更傾向于打量岸邊荒灘棄置的一條小船;較之萬馬奔騰龍吟虎嘯,我更留意野外那只低頭吃草的羔羊……是的,對于我,較之輝煌、壯觀、美輪美奐,還是寂寥、索漠乃至荒涼的景物更能契合心間彌散的人生況味。最近一次深切而具體的寂寥體驗,發(fā)生在暑期回鄉(xiāng)期間,發(fā)生在故鄉(xiāng)那座小鎮(zhèn)。老屋不在小鎮(zhèn),回鄉(xiāng)寄居的大弟新屋也不在小鎮(zhèn),小鎮(zhèn)在八華里以外。去小鎮(zhèn)的路正在重修,坑坑洼洼,中巴顛簸得厲害,但還是沒用十分鐘就開到了。小鎮(zhèn)四面環(huán)山,確實小。僅兩條路。一條直的,從鎮(zhèn)中間穿過;一條彎的,往坡上稍微繞了一下,在東頭和直路碰頭。沿兩條路兜了一圈后,我發(fā)覺有什么觸動了自己。為了確認那個什么是什么,我又兜了一圈,兜得比剛才還慢。寂寥!是這里的寂寥觸動了自己。往遠里說,“文革”時焚燒古書舊書和打籃球的小廣場,如今只有一只蘆花雞和兩只雜毛鴨低著頭緩緩踱步,仿佛一起思索“我是誰”的哲學命題;下鄉(xiāng)時我作為民兵連長參加三級干部大會時進入的“俱樂部”,雖然建筑物還在,但門上的鐵鎖早已銹成鐵疙瘩了,鑰匙想必永遠忘在了脫離桌子的抽屜里。往近里說,幾年前還不少人出出進進的火車站檢票口的木門此刻已經(jīng)釘死了。原來擺滿花花綠綠的糖果和布料的供銷社,現(xiàn)在外墻上寫著租售聯(lián)系電話,字顯然寫好久了,缺胳膊少腿,活像日文字母。更讓我詫異的是,前年回來時還在路邊抽煙打撲克或無事閑逛的年輕人此時全然沒了蹤影。休說年輕人,即使不年輕的人也沒有幾個——街上幾乎無人。無人,人住的房子就格外突出。大部分房子門窗緊閉,開著的也只開小半扇,但應該有人住或有人照料。因為門前打掃得很干凈,有的種一排花,有的栽一垅蔥或幾株西紅柿什么的;ㄩ_著,蔥綠著,西紅柿則剛開始泛紅。我在上坡一段彎路那里停住腳步。路兩側(cè)的房子都有小院子和菜園。小院一地細沙,菜園滿園瓜豆;h笆上零星開著牽;。路旁長著鳳仙花、百合花,花開得不多,但很潔凈,一塵不染。雞冠花正悄然聚斂成形。還有一排高高低低的蜀葵,葉片像小向日葵似的,花也沒開幾朵,仿佛綠色湖面上的幾葉小舟。比花更少的是人。人都哪里去了呢?沒有人,也就沒了聲息,沒了喧嘩,沒了熱鬧。只聽得兩只鳥在老榆樹上“啾啾”叫了兩聲,隨即飛過房脊,朝山外飛去,儼然村上春樹筆下的“世界盡頭”?晌掖蛐难劾锵矚g上了“世界盡頭”,喜歡上了“世界盡頭”的寂寥。并且,寂廖也似乎喜歡上了我。走進一家小店買冰棍時,我隨口說了一句“這附近可有賣房子的?”一位老者當即要我跟他去看房子:三間磚瓦房,獨門獨院。房間大塊地磚,寬敞明亮。房前半畝菜園,綠油油長著茄子、辣椒、玉米和豆角。西側(cè)一株海棠三棵李子樹,果可以吃了。再往西不到一百米是一條緩緩流淌的小河,河水很淺很清。過了河是望不到盡頭的幽深的松樹林,靜得幾乎可以聽見針葉飄落的聲音。一條羊腸小路朝山那邊蜿蜒而去,路上一個人也沒有,什么也沒有?戳T環(huán)境,看回房子。多少錢?“5萬!5萬?不是10.5萬或15萬?“5萬!”5萬在城里能買到房子的什么呢?半個衛(wèi)生間?一個北陽臺?而在這里卻能買一座房子,能買一片寂寥!我開始想象告老還鄉(xiāng)后住進來的自己——或堂上高臥或樹下乘涼,或林間漫步或河畔徜徉。白天青山滿目,傍晚蛙鳴滿耳,入夜繁星滿天。興之所至,臨窗涂鴉,或譯或?qū),或比或興,優(yōu)哉游哉,不知老之已至。寂寥——不知是否可以說,寂寥接近與世無爭的沖淡與釋然。那當然是一種美。(2009.9.4)教授有別墅如今并非多么難以置信的事,但我的“別墅”絕對難以置信。價錢最低:5萬!不是5萬英鎊5萬美元,而是5萬人民幣。不僅價格低,環(huán)境也好,三間磚瓦房,半畝果菜園,所在小鎮(zhèn)森林覆蓋率85%,天然生態(tài)氧吧。相比之下,城里動輒三五百萬冠以洋名的別墅不過是小孩過家家的玩意兒罷了!笆闭,“野”、“土”之謂也。無野無土,墅自何來?說句粗話,純屬扯淡!皠e墅”是去年暑期買的。一年來給我庸常的生活帶來了興奮和期待,也帶來了淺薄和猖狂:東京巴黎算什么,華盛頓夏威夷又怎樣?哼!暑假終于到了。下午四點青島起飛,一個半小時抵長春,再一個小時到“別墅”。正是夕陽落山時分,金色的夕暉把小院鍍上了夢幻般的光彩。鳳仙花如一個個玲瓏剔透的小精靈,鮮活生動,多彩多姿。番薯花如小向日葵揚起一張張嬌嫩的臉龐,紅色、粉色、黃色,雍容華貴,相映生輝。大波斯菊娉娉婷婷,儀態(tài)萬方,毅然挑起世界上所有的彩蝶。最顯眼的到底是一排萬年紅,紅得透明,紅得鮮亮,紅得輕盈而倔強——便是這些美麗的花將我從大門口夾道送往房門口,于是我神氣得如走向領獎臺的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或前去頒獎的瑞典國王;◤降囊粋(cè)是蔬菜:西紅柿脹鼓鼓的,有的脹裂了,裂出月牙形的嘴,如動漫笑臉;一架架四季豆則如一堆堆綠色的火焰,上面綴滿了驚嘆號。此外還有茄子、大蔥、辣椒、香菜、芹菜、韭菜……菜是大弟幫我種的。沒施化肥,沒噴農(nóng)藥,用他的說法,“百分之百純綠色”。是啊,綠色!綠色是所有彩色的根據(jù),是所有美的前提。這樣的美當然不在城里而在鄉(xiāng)間,在鄉(xiāng)間的大自然。無須說,自然美是最完全最合理最自足的美。我在美的擁抱中開始重譯川端康成的《雪國》。眾所周知,《雪國》是使得川端走上并非虛擬的諾貝爾文學獎領獎臺的名作,尤以表現(xiàn)“日本美”為人稱道。譯的當中我明白了,在川端那對以凝視空虛或虛空而廣為人知的眼睛看來,美的前提是潔凈,美的極致是悲哀,美的表現(xiàn)是徒勞!皾崈簟保ㄇ鍧崳⒈Вū筏ぃ┖屯絼冢ㄍ絼海┦恰堆﹪返狞c睛之語。容我就此借題發(fā)揮!皾崈簟。別墅所在小鎮(zhèn)無疑是美的。家家瓜果滿園,戶戶花草擁徑。四面環(huán)山,無山不綠,八方來風,無風不清。一條小河從小鎮(zhèn)中間淙淙流過,河水一清見底,時見小魚游蹤。可是十分可惜,不少居民把垃圾倒在河邊,極不雅觀,更不潔凈。于是我對鄰居抱怨,旁邊就是鎮(zhèn)政府,鎮(zhèn)里不能出面建幾個垃圾點嗎?年老的鄰居說:“他們能干這個?天底下會有這樣的事?一百來號人,天知道在那樓里干什么?”雖然同川端所謂美麗的極致是悲哀毫不相干,但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