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消逝的第一眼》為著名美籍華裔女作家宋曉亮的散文集,本書以作者在美國定居28年的親身經歷和所見所聞為背景,同時將視角切換和轉移到中國大陸故鄉(xiāng),通過飽蘸著生活源頭的語言以及生動鮮活的文字,讓讀者更清晰、更詳盡地對比中美風土人情,了解美國普通人的生活及內心世界。 本書用生動的語言,靈動的畫面,鮮活的人物,帶你進入故事現(xiàn)場,進入人物的內心體悟中美文化,并讓人豁然了悟:真情可以跨越國界,真情為世間最珍貴的東西 作者簡介: 作家小傳: 宋曉亮,祖籍山東,文登人。1986年秋天移民美國,先扎寨華盛頓,后定居印第安納州,F(xiàn)為《華盛頓新聞》副刊專欄作家。 優(yōu)點:不饞、不懶、易生存。 缺點:不識數(shù),常把幾億看作幾百,把幾百說成幾億;不會理財,從沒存過錢取過錢,沒刷過信用卡。 最長遠的計劃:吃完早點,得把晚飯給合計出來。 主要作品: 長篇小說《涌進新大陸》(山東友誼出版社); 長篇小說《切割痛苦》(華夏出版社); 長篇小說《夢想與噩夢的撕扯》(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散文集《心的驅動》(吉林出版集團有限公司);作家小傳: 宋曉亮,祖籍山東,文登人。1986年秋天移民美國,先扎寨華盛頓,后定居印第安納州,F(xiàn)為《華盛頓新聞》副刊專欄作家。 優(yōu)點:不饞、不懶、易生存。 缺點:不識數(shù),常把幾億看作幾百,把幾百說成幾億;不會理財,從沒存過錢取過錢,沒刷過信用卡。 最長遠的計劃:吃完早點,得把晚飯給合計出來。 主要作品: 長篇小說《涌進新大陸》(山東友誼出版社); 長篇小說《切割痛苦》(華夏出版社); 長篇小說《夢想與噩夢的撕扯》(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散文集《心的驅動》(吉林出版集團有限公司); 小說集《宋曉亮小說集——素描百態(tài)》(九州出版社); 散文集《永不消逝的第一眼》(中國紡織出版社); 中篇寫實小說《無言的吶喊》(臺灣地區(qū)《中央日報》副刊連載); 短篇小說《小老板娘兒》、《相逢正是尷尬時》入選《一代飛鴻——北美中國大陸新移民作家小說精選與點評》; 短篇小說《握住與甩開的“藝術”》入選《人、欲、望——北美華文作家小說精選》; 短篇小說《第四次嫁人》在2007年世界華文新移民愛情小說大賽中獲獎; 短篇小說《擺地攤的安老師》入選《美國華文作家作品百人集》; 散文《甩手大掌柜》入選《環(huán)肥燕瘦》——海外華文作家文叢; 論文《為了寫給媽媽看》入選《第十三屆世界華文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游記《頭回去云南》入選《為了華夏文化的尊嚴》; 此外,短篇小說、時評、影評、隨筆,散見美國華文報刊及《人民日報·海外版》。 目錄: ##第一章親情未移民 爺爺?shù)呢敻? 媽媽,如果您在白云間7 齊魯名廚,我媽就是12 父親的遺產15 這個世界,我來啦19 怕忘,卻真忘了23 就愛過大年26 正月十五躲花燈29 想起二姐就滾淚32 簡報我姐宋老三36 美村姑娘41 家有鐵桿“粉絲”46 思念,在清明間50##第一章親情未移民 爺爺?shù)呢敻? 媽媽,如果您在白云間7 齊魯名廚,我媽就是12 父親的遺產15 這個世界,我來啦19 怕忘,卻真忘了23 就愛過大年26 正月十五躲花燈29 想起二姐就滾淚32 簡報我姐宋老三36 美村姑娘41 家有鐵桿“粉絲”46 思念,在清明間50 ##第二章友情已跨國 大姐大——趙遐秋54 一針一線都是情58 急難之中見真情61 想念我的老街坊66 簡述林楠70 新浪淘出老鄰居74 文心結冰花78 荒田不荒81 熟人和朋友85 豐碑樹在郵票上89 ##第三章揭發(fā)自己 我當老板了94 永不消逝的第一眼98 腳上無鞋窮半截102 續(xù)述中文老師不好當105 鏟雪也有樂兒110 我唬老美113 一抔家鄉(xiāng)土115 餓她42小時118 田園牧歌種菜樂122 主婦不能白當124 母語,句句重千斤127 要考美國公民嗎130 重返故鄉(xiāng)時134 夕陽的魅力137 《素描百態(tài)》秉筆初衷140 落后,不貧窮144 又逢月兒圓147 ##第四章美國有多美 老中喜熱,老美貪涼150 好心常留人間153 老美的活法155 花園“走紅”引賊來158 貴賤蒲公英162 不必看臉色164 兩張白臉兩重天166 差異,抬眼可見169 鯉魚的地位172 少見莫多怪175 情暖雪國179 ##第五章面容鮮活 午夜幽魂184 名字與臉面187 清廉,要從娃娃抓起190 不是酒的錯193 棄嬰的命運196 明月當頭照199 在異鄉(xiāng)自縊203 該給后人留什么205 ##第六章情路彎曲嗎 女人的翅膀210 資深美女215 智慧的女人217 相敬如賓啥結果220 鵲橋相會時224 綠卡好騙嗎227 誰愛誰230 情人節(jié)后話男人232 莫言和“大衣哥”236 握住老婆的手239 大齡男女的婚事242 第二春246 ##第七章惹人關注的那些事 何為隱私250 領導來了怎么辦252 長夜常夢255 故土辦奧運258 漢字可架橋261 香港回歸時265 ##第八章動物情更深 孤雁失群飛何方270 狗狗渴望被尊重273 鳥兒的外在表現(xiàn)275 小龍蝦和老烏龜278 鳥兒的情愛281宋曉亮的散文、隨筆寫得相當獨特,不乏歷史感之余,更能在直面生活與個人際遇的元素中閃現(xiàn)思辯的光彩。鄉(xiāng)情、親情、友情與移民圈內的不同情緒、感受,都會在她的這類寫作中捕捉到。 ——美國《僑報》 宋曉亮的作品有較為厚重的歷史感,還表現(xiàn)在她的新移民小說中。她 寫新移民,在展現(xiàn)新移民涌進美國新大陸的眾生相中,特別傳揚了炎黃 子孫的那種奮斗精神。 ——中國人民大學中文系教授趙遐秋宋曉亮的散文、隨筆寫得相當獨特,不乏歷史感之余,更能在直面生活與個人際遇的元素中閃現(xiàn)思辯的光彩。鄉(xiāng)情、親情、友情與移民圈內的不同情緒、感受,都會在她的這類寫作中捕捉到。 ——美國《僑報》 宋曉亮的作品有較為厚重的歷史感,還表現(xiàn)在她的新移民小說中。她 寫新移民,在展現(xiàn)新移民涌進美國新大陸的眾生相中,特別傳揚了炎黃 子孫的那種奮斗精神。 ——中國人民大學中文系教授趙遐秋 宋曉亮曾是非常不幸的人。不能不說,她是在歧視下頑強地生存,在無言后發(fā)出了內心的吶喊,她用笑臉迎接厄運、用自信應對不平,她刻苦、堅韌地把血和淚化成白紙上的黑字,這才從人生的谷底,贏得了今天的一切。 ——東華大學教授?周增楠 曉亮讓人感動的,除了她傾力而為的小說,還有她泉水般奔流不息的散文,或洞察世事,針砭時弊,或書寫人間深情,溫暖人心。無論寫人、寫景,其中的赤子心腸都讓人讀來心顫,凝聚著“她”愛憎分明的濃郁風格。 ——北美著名文學評論家?陳瑞琳 宋曉亮以至情書寫,所以血肉豐滿,“真意”淋漓。國人要了解有人情味的美國,活生生的美國,要讀的正是這樣的好書。 ——北美著名散文家?劉荒田 宋曉亮的文章,字里行間都閃爍著人性和人品的光輝。讀宋曉亮的文字總是讓我有這樣的感嘆:她的文字是醒著的,是鮮活的,是水靈靈的跳動的生命。文章里的用詞簡練流暢,且字字珠聯(lián),句句如浪花翻滾,活力之水飛揚四濺。我想這是來自她的天分,一般人是學不來的。當然,這也來自她對生命的熱愛和對造 物主的感恩。 ——北美著名詩人冰花【齊魯名廚,我媽就是】 魯菜,位居中國四大名菜之首。媽媽所烹飪的魯菜,在我的回味中,得說全球第一啦!高調贊美自己的老娘,我臉不紅,心不慌,還敢白紙黑字地寫出一大張。媽媽的拿手好菜并不是極具膠東特色的蔥燒海參、油爆海螺、清蒸加吉魚、扒原殼鮑魚、糟溜魚片、浮油雞片、汆雙脆、烤大蝦、炸蠣黃。而是紅燒鲙魚、油煎銀魚餅、芝麻拌海蟄、韭菜炒青蝦、大蔥炒蛤蜊、肉片燜蒜薹、鮮炸黃花魚、茼蒿芋頭湯、蝦米白菜粥、魚肉汆丸子、豆腐燉鮱子。 山東半島,三面環(huán)海。在老家時,足蹬南山坡,放眼望去,“海到無邊天作岸”的壯美景觀迫人豪情頓生。就因生在海邊,靠海吃海,沒商量!如此這般,我家的一日三餐無海味的時候,幾乎沒有。尤其是產自膠東灣的各種蛤蜊,一直都在不失時機地為湯啊、鹵啊增鮮添香。借地緣優(yōu)勢,媽媽便做得一手鮮美可口的海味菜。三姐說,媽做的紅燒鲙魚可用古今中外誰堪比來形容。的確,鄰里間,誰家娶媳婦,嫁女兒,都會特地聘請我媽去掌勺。她老人家的那道紅燒鲙魚一上桌,交口稱贊是要挑彎了大拇哥的。我的最愛:媽用小銀魚、雞蛋、少許白面、少許鹽跟蔥花攪在一起,煎出的銀魚餅兒。圓圓的,像核桃酥那么大,一煎幾大盤,聞著噴香,吃著透鮮。常常,一頓飯下來,我什么都不碰,專門大快朵頤 那看著金黃、嚼著倍兒香的銀魚餅兒。走出老家后,在北京,在美國,媽媽的“名菜”,我復制甚難,其主要原因:谷物不新,魚蝦不鮮。就拿芝麻拌海蟄來說,不提其他,僅一新鮮海蟄,絕對是踏遍鐵鞋無覓處。在老家,一根扁擔,兩個筐,腰里別上幾毛錢,一路歡快至海邊,兩筐海蟄購得后,顫顫悠悠挑回家,碗盞刀剁齊上陣,可口美食引人饞。每每,媽將那略帶海水顏色,略帶海水味道的海蟄端到案板上,片成片,切成條,放在涼水里浸泡三四十分鐘,用漏勺撈到瓷盆里,然后再撒上炒香的芝麻鹽兒、倒上醬油、拌上蒜末兒和香菜末兒,人手一碗,吃后若不齒頰留香,其味覺器官愣是不答應。還有蛤蜊打鹵面,離開膠東那片海,甭想再嘗那個鮮。告別家鄉(xiāng)那方田,甭想再品那種面——媽的手搟面。媽媽在搟面時從來不用醭面,要的是把切好的面條往開水里一放,當即會自行散開,這個技術在和面上。常言道:堿是骨頭,鹽是筋,和面時若配好鹽堿的比例,那面條吃到嘴里,是又滑又爽又筋道。如此面條,再澆上我媽的鹵:先用蔥姜熗鍋兒,再煸炒肉絲和西葫蘆絲,加進蛤蜊肉,倒上焯蛤蜊的鮮湯湯,開鍋后,撒把韭菜末兒,把人好吃得,何止回味三日不衰! 在我眼里,媽媽不僅是紅案名廚,白案手藝也相當?shù)氐。強烈感受,媽無論做什么均受愛的驅使,那份潛存在心底間的愛,對世人,對孩子無不全心釋放。她不怕麻煩,不嫌累,只要我們吃樂了,吃美了,她老人家的“中國夢”就算實現(xiàn)了。人說,嬌大的,慣小的。我恰是那個被慣大的老丫頭。孩提時,媽媽給我包的大餃子,全捏成胖麥穗兒,甭說吃,一看就咕咚咕咚咽唾沫;包那小餃子比乒乓球還要小一圈,為的是一口一個,吃著痛 快。蒸起饅頭來,有時會做幾只大燕背小燕;有時會做幾只小白兔;有時會做幾只小狗狗;有時會做個大刺猬。動物的形狀做好后,媽媽就先用剪子剪出燕子的翅膀,用手捏出脖頸、嘴和尾巴。再讓燕媽媽用翅膀當手,上翹后彎,勾住自己的孩子,為的是小寶貝不被摔下來。小兔、小狗主要是捏好耳朵與小胖臉兒及四條腿。大刺猬耗時最多,那一身的刺全靠剪刀來一排一排地退著剪,剪一下往上挑一下,以防蒸好后,刺刺會粘在后背上。都做好了,再把那尖尖的小嘴給剪開了,里面還要夾上一條泡過、剪好的紅棗呢。一來,我捧著晾涼的小動物,說什么都舍不得下口咬。看著它們那栩栩如生的小樣樣,好想寵物般地將其養(yǎng)起來。尤為難忘,每年陰歷的七月初七,媽烙的巧馃更是酥脆,香甜, 咬一口,慢慢嚼,細細品,咽下舍不得。想起了蘇東坡的詩句:“纖手搓來玉色勻,碧油煎出嫩黃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