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民國大師美文錄


作者:《經(jīng)典讀庫》編委會     整理日期:2014-12-11 03:13:54

著名作家鄭振鐸曾對民國以來的作家做出過高度評價:“假如我們說,五四以來的中國文學(xué)有什么成就,無疑的,我們應(yīng)該說,他們是顛撲不破的巨石重陣。沒有了他們,新文學(xué)史上便要黯然失光!眹鴮W(xué)大師季羨林亦贊譽他們的作品道:“這種文字是可以代代相傳的。”
  本書精心挑選了近百篇民國大師們的美文,并按照作者的生年進行排序,目的在于讓讀者在閱讀時更為清晰地感受中國散文隨時代發(fā)展的變化特征。此外,為了方便閱讀,讓讀者清晰地感受作者的思想及其散文的精微妙處,我們還在每篇散文之后附有一段簡明的“賞析”文字,以闡述各篇散文的特點。
  目錄:
  魯迅
  藤野先生
  阿長與《山海經(jīng)》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周作人
  故鄉(xiāng)的野菜
  烏篷船
  夏丏尊
  白馬湖之冬
  李大釗
  五峰游記
  今
  劉半農(nóng)
  餓
  胡適魯迅
  藤野先生
  阿長與《山海經(jīng)》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周作人
  故鄉(xiāng)的野菜
  烏篷船
  夏丏尊
  白馬湖之冬
  李大釗
  五峰游記
  今
  劉半農(nóng)
  餓
  胡適
  我的母親
  追悼志摩
  郭沫若
  夢與現(xiàn)實
  杜鵑
  許地山
  落花生
  上景山
  春底林野
  葉圣陶
  沒有秋蟲的地方
  五月卅一日急雨中
  張恨水
  五月的北平
  鄒韜奮
  我的母親
  徐志摩
  翡冷翠山居閑話
  泰山日出
  我所知道的康橋
  郁達夫
  故都的秋
  釣臺的春晝
  一個人在途上
  茅盾
  雷雨前
  風景談
  王統(tǒng)照
  青紗帳
  羅黑芷
  鄉(xiāng)愁
  廬隱
  異國秋思
  我愿秋常駐人間
  謝六逸
  作了父親
  朱自清
  匆匆
  背影
  荷塘月色
  鄭振鐸
  海燕
  黃昏的觀前街
  蟬與紡織娘
  孫福熙
  紅海上的一幕
  豐子愷
  秋
  山中避雨
  瞿秋白
  一種云
  方志敏
  清貧
  聞一多
  五四斷想
  最后一次的講演——在云大至公堂李公樸夫人報告李先生死難經(jīng)過大會上的講演
  楊振聲
  書房的窗子
  老舍
  想北平
  濟南的冬天
  俞平伯
  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
  冰心
  寄小讀者(通訊十)
  往事(二)之三
  魯彥
  故鄉(xiāng)的楊梅
  父親的玳瑁
  廢名
  知堂先生
  石評梅
  一片紅葉
  墓畔哀歌
  沈從文
  桃源與沅州
  常德的船
  梁實秋
  雅舍
  談友誼
  鐘敬文
  西湖的雪景
  朱湘
  江行的晨暮
  林徽因
  紀念志摩去世四周年
  丁玲
  五月
  巴金
  鳥的天堂
  燈
  馮至
  塞納河畔的無名少女
  施蟄存
  馱馬
  臧克家
  野店
  梁遇春
  春雨
  李廣田
  桃園雜記
  吳伯簫
  山屋
  陸蠡
  囚綠記
  靳以
  散文三試
  蕭紅
  蹲在洋車上
  春意掛上了樹梢
  季羨林
  黃昏
  泰山日出
  振鐸來信要我在《小說月報》的“泰戈爾號”上說幾句話。我也曾答應(yīng)了,但這一時游濟南游泰山游孔陵,太樂了,一時竟拉不攏心思來做整篇的文字,一直挨到現(xiàn)在期限快到,只得勉強坐下來,把我想得到的話不整齊的寫出。
  我們在泰山頂上看出太陽。在航過海的人,看太陽從地平線下爬上來,本不是奇事;而且我個人是曾飽飫過紅海與印度洋無比的日彩的。但在高山頂上看日出,尤其在泰山頂上,我們無饜的好奇心,當然盼望一種特異的境界,與平原或海上不同的。果然,我們初起時,天還暗沉沉的,西方是一片的鐵青,東方些微有些白意,宇宙只是——如用舊詞形容——一體莽莽蒼蒼的。但這是我一面感覺勁烈的曉寒,一面睡眼不曾十分醒豁時約略的印象。等到留心回覽時,我不由得大聲的狂叫——因為眼前只是一個見所未見的境界。原來昨夜整夜暴風的工程,卻砌成一座普遍的云海。除了日觀峰與我們所在的玉皇頂以外,東西南北只是平鋪著彌漫的云氣。在朝旭未露前,宛似無量數(shù)厚毳長絨的綿羊,交頸接背的眠著,卷耳與彎角都依稀辨認得出。那時候在這茫茫的云海中,我獨自站在霧靄溟濛的小島上,發(fā)生了奇異的幻想——
  我軀體無限的長大,腳下的山巒比例我的身量,只是一塊拳石;這巨人披著散發(fā),長發(fā)在風里像一面黑色的大旗,颯颯的在飄蕩。這巨人豎立在大地的頂尖上,仰面向著東方,平拓著一雙長臂,在盼望,在迎接,在催促,在默默的叫喚;在崇拜,在祈禱,在流淚——在流久慕未見而將見悲喜交互的熱淚……
  這淚不是空流的,這默禱不是不生顯應(yīng)的。
  巨人的手,指向著東方——
  東方有的,在展露的,是什么?
  東方有的是瑰麗榮華的色彩,東方有的是偉大普照的光明——出現(xiàn)了,到了,在這里了……
  玫瑰汁,葡萄漿,紫荊液,瑪瑙精,霜楓葉——大量的染工,在層累的云底工作,無數(shù)蜿蜒的魚龍,爬進了蒼白色的云堆。
  一方的異彩,揭去了滿天的睡意,喚醒了四隅的明霞——光明的神駒,在熱奮地馳騁……
  云海也活了;眠熟了獸形的濤瀾,又回復(fù)了偉大的呼嘯,昂頭搖尾的向著我們朝露染青饅形的小島沖洗,激起了四岸的水沫浪花,震蕩著這生命的浮礁,似在報告光明與歡欣之臨在……
  再看東方——海句力士已經(jīng)掃蕩了他的阻礙,雀屏似的金霞,從無垠的肩上產(chǎn)生,展開在大地的邊沿。起……起……用力,用力。純焰的圓顱,一探再探的躍出了地平,翻登了云背,臨照在天空……
  歌唱呀,贊美呀,這是東方之復(fù)活,這是光明的勝利……
  散發(fā)禱祝的巨人,他的身彩橫亙在無邊的云海上,已經(jīng)漸漸的消翳在普遍的歡欣里;現(xiàn)在他雄渾的頌美的歌聲,也已在霞彩變幻中,普徹了四方八隅……
  聽呀,這普徹的歡聲;看呀,這普照的光明!
  這是我此時回憶泰山日出時的幻想,亦是我想望泰戈爾來華的頌詞。
  一九二四年
  【賞析】
  在1924年泰戈爾訪華前夕,徐志摩應(yīng)命作下了此篇《泰山日出》。它實為歡迎泰戈爾訪華的頌詞。
  在本文中,作者的構(gòu)思和想象都是不同凡響的,他以“泰山日出”來隱喻泰戈爾的文學(xué)創(chuàng)作和訪華之行,這是一個卓越不凡的比喻,不僅體現(xiàn)出了作者天才般的才思,也表現(xiàn)出了中國詩人對泰戈爾的崇敬之情。而本文通篇都在描繪作者于泰山觀賞日出時的景象和幻想,只在結(jié)尾處提及對泰戈爾訪華的歡迎。這看似是一種“不敬”的行徑,但卻恰恰表現(xiàn)出了作者不羈灑脫的才情。因為作者在描述泰山日出過程中的各種景象時,已通過一種隱含的方式表達了對泰戈爾的贊美。
  文中,作者還將觀景的體驗與瑰麗壯觀的景觀結(jié)合在一起,使作品更具藝術(shù)化的張力。比如:他在描繪“散發(fā)禱祝的巨人”時,便能讓人產(chǎn)生許多豐富的聯(lián)想。這都體現(xiàn)出了作者獨特的才思和過人的創(chuàng)造力。
  





上一本:老梁批水滸:梁山上的男人們 下一本:老梁批三國:縱橫捭闔逐中原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民國大師美文錄的作者是《經(jīng)典讀庫》編委會,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