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分“卷上吟詠:三十二個音節(jié)”及“卷下鏡銓:三十二個幻象”!熬砩稀庇伞疤圃姀浫銮薄案杏觥り愖影骸薄邦薄霸铝龄z”四部分共三十二首詩歌組成,“卷下”是為三十二首詩歌配置的一〇九條注文,由詩歌而引發(fā)出的這些知識性的注文,包羅廣泛,再現(xiàn)了唐代的民族史、風(fēng)情史、語言史和文化史。作者試圖打通古典和現(xiàn)代之間的隔閡,以詩歌和注疏的形式引領(lǐng)讀者在欣賞現(xiàn)代詩的同時感受大唐的美,完成對詩意的銓衡闡揚和觀照。本書語言優(yōu)美,形式新穎,可供具中等文化程度以上的讀者閱讀。 作者簡介: 向以鮮:1963年生于四川萬源,詩人、劇作家、學(xué)者。著譯有《超越江湖的詩人》、《詩:三人行》、《中國歷代職官辭典》、《中國文化探秘》及長篇歷史劇《花木蘭傳奇》等。詩作曾獲《飛天青年詩報》1985年優(yōu)秀作品獎、1988年《詩歌報》首屆中國探索詩大賽特等獎,作品被收入海內(nèi)外多種詩歌選集。上世紀(jì)八十年代末與同仁先后創(chuàng)立《王朝》、《紅旗》、《象罔》等民間詩刊。曾主持鹿野苑石刻藝術(shù)博物館。 目錄: 序胡亮 卷上吟詠:三十二個音節(jié) 唐詩彌撒曲 一、那時月 二、銅太陽 三、云書 四、望長安 五、胡姬俠客或詩人 六、劍舞 七、將軍歸來 八、陽關(guān)三疊 九、迦陵頻伽 十、豹隠 十一、詩僧序 胡亮卷上 吟詠:三十二個音節(jié) 唐詩彌撒曲一、那時月二、銅太陽三、云書四、望長安五、胡姬俠客或詩人六、劍舞七、將軍歸來八、陽關(guān)三疊九、迦陵頻伽十、豹隠十一、詩僧十二、孤舟十三、鑿像十四、鐘聲十五、空山 感遇·陳子昂 十六、毀琴十七、女王十八、修竹十九、鳳凰二十、懷念二十一、塞外二十二、囚禁二十三、夜色瞽二十四、奪目二十五、心鼓二十六、盲窗二十七、晚霞月亮鋤二十八、無色之馬二十九、尾生三十、 月亮鋤三十一、蘇小小三十二、水果 卷下 鏡銓:三十二個幻象一、那時月[彌撒曲][那時的月][搗練][哥舒翰][突厥刀][西洲][輞川修篁月如弓][長嘯]二、銅太陽 [銅][唐銅][銅聲][朝貢][忍冬紋][羲和]、三、云書 [突厥][桐葉][雁足][伊闕][敦煌][珠胎夜雨]四、望長安 [蔥嶺][絲綢樹][粟特人][龜茲樂工][高車、天竺、樓蘭]五、胡姬俠客或詩人 [胡姬][俠客][影戀] 六、劍舞 [劍器][狂草]七、將軍歸來 [邊塞詩][鶼鰈][無定河]八、陽關(guān)三疊 [陽關(guān)曲][摘柳][大漠孤煙]九、迦陵頻伽 [妙音][螭吻]十、豹隠 [楚辭深谷][南山豹][豹紋][豹房]、十一、詩僧 [寒山拾得][推敲][曲徑禪房]十二、孤舟 [孤懸][舟橫][鱖魚]十三、鑿像 [石頭與人][石刻信仰][即石鑿像][犍陀羅][鹿野苑]十四、鐘聲[形而上的鐘][云外鐘聲][楓葉漁火]十五、空山[空翠][空山萬象][蟬與鳥][蟻與梨]十六、:毀琴[感遇][千緡之琴]十七、女王 [武則天][奉先寺][上陽宮][青柯孤鱗]十八、修竹 [東方虬][竹]十九、鳳凰[蒼梧][交頸刷尾] 二十、懷念 [黃金臺][登幽州臺歌]二十一、塞外[居延海][大散關(guān)][漁陽][征旆]二十二、囚禁 [獄中][書床]二十三、夜色[詩人之死][風(fēng)泉月露]二十四、奪目[唱和][楚辭與唐詩][瞽][雙瞳]二十五、心鼓 [鼉][蚩尤]二十六、盲窗[占夢][太陽夢][石鼓]二十七、晚霞[離朱與象罔][無明][懷沙]二十八、無色之馬[白駒][風(fēng)幡][莊子與唐詩][逝者]二十九、尾生 [抱柱信][頭發(fā)]三十、月亮鋤[南山][月亮或鋤頭][陶淵明與唐詩]三十一、蘇小小[小小考][小小緣][夢中]三十二、水果[少年游][周邦彥與唐詩]卷上 吟詠:三十二個音節(jié) 《唐詩彌撒曲》 一、那時月 那時月可不是這樣子它只須從黛云的邊緣從深鎖的重樓 縱情的花園露出一段殘輝 就足以刺瞎世間的滿月那時月喜歡在搗練的子夜出現(xiàn)素縞在空明中飛舞與砧聲和渴望交織那時月也有倉促的時候照了長城外哥舒翰的彎刀又照耀西洲的畫舫詩人杯中始終少一個影子還有一位住在輞川的居士以幽篁撥響長嘯 此時月不是月而是長夜的一張弓箭弓已拉滿弦弦斷萬壑風(fēng) 卷下 鏡銓:三十二個幻象一、那時月 [彌撒曲] 正如我在開篇所寫的那樣:我們的靈魂無處安放,就讓它安放于唐詩吧。詩歌和音樂是最接近神與靈魂的奇妙語言,而彌撒曲(Mass),則是直接唱給神傾聽的,在莊嚴(yán)靜穆的管風(fēng)琴聲中,漂泊的靈魂得以暫時安止。2013年的歲末,整個中國被鉛灰色的霧霾所籠罩。有一天,我感覺自己被唐詩的光芒所照耀,整個身心寂靜而又寥廓,并且一片明亮。顯然,在彼時,唐詩成了我的精神故鄉(xiāng)。德國十八世紀(jì)后期的天才詩人諾瓦利斯(Novalis)認為:哲學(xué)就是一種鄉(xiāng)愁,是一種在任何地方都要想回家的沖動。按照匈牙利學(xué)者盧卡奇(CeorgLukacs)的說法,這個故鄉(xiāng)的核心是古希臘史詩時代。那時的生活與本質(zhì)是同一的,人們更加真實地為實體所充盈,人們與原型家園有著更貼近的關(guān)聯(lián),內(nèi)心流淌著抒情的河流,沒有斷崖,也沒有深淵。人與物,人與天地自然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盧卡奇詩意地描述道:星光與火焰雖然彼此不同,但不會永遠形同路人。因為:火焰是所有星光的心靈,而所有的火焰都披上星光的霓裳。后來,這樣的物我同一的境界被割斷,甚至被對立和仇恨起來。因此,哲學(xué)家們的鄉(xiāng)愁,就越來越濃重和悲傷。要怎樣才能回去呢?另外一位差不多與諾瓦利斯同時的荷爾德林(Hlderlin)認為:要回到故鄉(xiāng),重新實現(xiàn)原初的統(tǒng)一性,并不能指望哲學(xué),而應(yīng)該依靠美學(xué)、藝術(shù)和詩歌。這個故鄉(xiāng),可能很多時候與地理無關(guān),或者再進一步說,凡能讓我們的靈魂安靜下來、駐足下來的地方——比如偉大的唐詩,就已經(jīng)接近了故鄉(xiāng)的境界。彌撒行為來源于《圣經(jīng)》(新約):耶穌在舉行最后的晚餐,將圣餅分發(fā)給他的十二個門徒時說: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而犧牲的。接著又把葡萄酒倒給門徒,并說:這是我的血,要為你們和眾人而傾流。顯然,耶穌在做告別。后來,基督教徒均須在教堂中舉行以領(lǐng)圣餐為核心儀式的獻祭行為,彌撒曲應(yīng)運而生。彌撒曲即教士們在舉行彌撒祭祀活動時,所演唱的一種程序化的復(fù)調(diào)風(fēng)格聲樂套曲。其曲調(diào)最初并無伴奏(直到六世紀(jì)前后,教堂才被允許使用風(fēng)琴),由單聲部素歌構(gòu)成,稱為格里高利圣詠(GregorianChant),以拉丁文演唱取自《圣經(jīng)》的歌詞。十四世后半葉,開始出現(xiàn)兩個或三個甚至四個聲部構(gòu)成的合唱形式,保持著崇高且客觀的風(fēng)格。彌撒曲分普通彌撒和特別彌撒兩大類,用于各種典禮之中。許多音樂大師,如貝多芬(Beethoven)、海頓(Haydn)、莫扎特(Mozart)、巴赫(Bach)等都創(chuàng)作過彌撒曲。西方古典音樂中還有很多由彌撒曲變化而來的作品,最著名的當(dāng)數(shù)安魂曲,又名追思彌撒。十九世紀(jì)的勃拉姆斯(Brahms),曾寫下《德意志安魂曲》,后來的柏遼茲(Berlioz)、德沃夏克(Dvoák)也寫過安魂曲。英國的戴留斯(Delius)所創(chuàng)作的安魂曲,其歌詞來源于聲稱上帝已死的尼采語錄,可謂獨樹一幟,已完全擺脫了宗教的束縛。 [那時的月] 在沒有人類的時代,它就早已高掛清空!对娊(jīng)》中的月亮已美得心痛:“月出皎兮,佼人僚兮!庇鴿h學(xué)家克蘭默-賓(L.Cranmer-Byng)在其名著《燈宴》序言中指出:月亮懸掛在中國舊詩壇的上空。她是人間戲劇美麗而蒼白的觀眾,而她所知道的一切隱秘、激情和歡樂,迅速的崩潰或是慢慢地腐爛,她把遠隔千山的情侶思念聯(lián)結(jié)起來。中國詩人對月亮的眷愛,到了唐代達到巔峰。在唐人眼中,月亮就是世界的本相,正如《五燈會元》中所載的那首唐代法眼禪師的名偈所言:見山不是山,見水何曾別?山河與大地,都是一輪月。唐詩中的月色太燦爛了,隨手一掬,都是盈盈的光芒。埲籼摰拇航ㄔ虏徽f了,與李白對影的月亮,不說了,杜甫懷念舍弟的故鄉(xiāng)明月,也不說了。唐人為什么如此好月?還是寒山說得好: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潔。無物堪比倫,教我如何說?或者,我們從海德格爾(Heidegger)致里爾克(Rilde)的書信中,也能得到啟示:就像月亮一樣,生命也一定具有不斷從我們轉(zhuǎn)身而去的一面,但這一面并不是生命的對立面,而是它向光滿的完成,向豐盈的完成,向真實、全部、完整的存在之領(lǐng)域的完成(《海德格爾詩學(xué)文集》)。 “詩人杯中始終少一個影子”,這個詩人當(dāng)然是說的李白或李白們。李白《月下獨酌》: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永結(jié)無情游,相期邈云漢。李白對于月亮的偏愛,已達到不可思議的程度:他曾在詩中,三百多次寫到月亮!甚至,這個出生于中亞碎葉城(Suyab,吉爾吉斯坦北部托克馬克)的天才詩人,在他的家人身上,也刻映出月亮的痕跡:李白育有兩子一女,長子伯禽,長女平陽,次子頗離。其長子伯禽乳名明月奴(郭沫若則認為是李白女兒的漢語名字,維語名字叫哈依奴兒,即“明月光”或“小明月”之意)。實際上,其次子頗離(玻璃)也是月亮的另一種影像。李白還有一個妹妹,名叫“月圓”,現(xiàn)在在四川江油,還有一座稱為月圓墳的遺址。唐代詩人鄭谷在《讀李白集》時寫道“高吟大醉三千首,留著人間伴月明!笨磥,鄭谷也被李白的明月照得睜不開眼睛了。唉,月亮啊,李白也有灰心的時候:相思如明月,可望不可攀。 [搗練] 搗練是古代的一種日常勞作,主要由女性來實施,F(xiàn)藏于美國波士頓博物館的唐人張萱作品工筆重彩《搗練圖》,則再現(xiàn)的是唐代貴族婦女搗練及縫制的場面。但真實的搗練工作并不輕松,杜甫在《搗衣》詩中寫道:“亦知戍不返,秋至拭清砧。已近苦寒月,況經(jīng)長別心。寧辭搗熨倦,一寄塞垣深。用盡閨中力,君聽空外音!边@樣的力氣活,基本上還是由下層婦女來完成的。搗練有時又稱搗衣,由于以生蠶絲織成練帛,其質(zhì)地較堅硬,不宜于剪裁,必須用草木灰漿等天然堿料煮漂浸泡之后,再以木杵反復(fù)捶搗,這樣生練即可脫去蠶絲的中的膠質(zhì),成為熟練。熟練還須經(jīng)過漂洗清潔的工序,即詩詞中常說的“浣紗”,方使練帛中殘存的灰漿得到完全的清除。這時的練,潔白而柔軟,其形色讓人想起瀑布,劉禹錫在《飛練瀑》中就說:“晶晶擲巖端,潔光如可把。瓊枝曲不折,云片晴猶下。石堅激清響,葉動承余灑。前時明月中,見是銀河瀉!蔽疫發(fā)現(xiàn),在唐詩中,搗練(搗衣)的工作經(jīng)常是在月夜進行的,因為很多搗練詩,都照耀著月亮的影子:張若虛《春江花月夜》:“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可憐樓上月徘徊,應(yīng)照離人妝鏡臺。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李白《子夜吳歌·秋歌》:“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fēng)吹不盡,總是玉關(guān)情。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崩铎稀稉v練子令》:“深院靜,小庭空,斷續(xù)寒砧斷續(xù)風(fēng)。無奈夜長人不寐,數(shù)聲和月到簾櫳。” [哥舒翰] 在唐代,一個住于西部邊陲的人(西鄙人)寫下《哥舒歌》:“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帶刀。至今窺牧馬,不敢過臨洮!边@兒的哥舒,說的就是哥舒翰。哥舒翰雖是唐代名將,但今天的人知道他的大名,與這首匿名小詩密不可分。哥舒為突厥部落名,同時亦以之為姓氏。作為西突厥別部突騎施首領(lǐng)的哥舒翰,本是另一唐代大將王忠嗣部下,天寶六年(747年),王忠嗣被陷害,哥舒翰受命,成為以防御吐蕃為主責(zé)的隴右節(jié)度使,其治所在都州(青海樂都縣)!秳蛑袊贰罚ㄋ逄剖罚┱f:哥舒翰擁有龐大的軍隊,總數(shù)達14.3萬人,他們久經(jīng)沙場,在戰(zhàn)斗中得到鍛煉,在吐蕃邊境的十多年中常常取勝。哥舒翰指揮的名役有石堡城之戰(zhàn)等。李白在《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詩中贊美哥舒翰:“人生飄忽百年內(nèi),且須暢達萬古情。君不能貍膏金距學(xué)斗雞,坐令鼻息吹虹霓。君不能學(xué)哥舒橫行青海夜帶刀,西屠石堡取紫袍。吟詩作賦北窗里,萬言不值一杯杯水。世人聞此皆掉頭,有如東風(fēng)射馬耳。魚目亦笑我,謂與明月同!鼻迦藚擎(zhèn)也有詩吟誦哥舒翰:“李唐重防秋,哥舒節(jié)隴右。浩氣扶西傾,英名壯北斗。帶刀夜夜行,牧馬潛遁走。至今西陲人,歌詠遍童叟。漁陽烽火來,關(guān)門竟不守。惜哉百戰(zhàn)雄,奸相坐掣肘。平生視祿山,下值一雞狗。伏地呼圣人,茲顏一何厚。毋乃賊妄傳,借以威其丑。不然效李陵,屈身為圖后。英雄值老悖,天道遘陽九。終焉死偃師,曾作司空否?轟轟大道碑,湛湛邊城酒。長劍倚崆峒,永與乾坤久! [突厥刀] 哥舒翰是突厥人,他那把在夜色中讓吐蕃感到害怕的刀,正是突厥族所制造。我們知道,這種來源西亞或中亞地區(qū)的阿拉伯彎刀,以優(yōu)美的曲線、強勁的韌性和所向披靡的鋒利聞名于世。在古代的大馬士革和托萊多,那兒的工匠們善制此刀。其制造秘密在于使用了一種稱為大馬士革鋼的特殊材料,后來又稱為烏茲鋼(wootzsteel)。哥舒翰所帶的刀,是否就是這樣的一把刀?從他的顯赫身份來看,完全有此可能。這種純貴血統(tǒng)的突厥刀,對于唐刀的發(fā)展,亦曾產(chǎn)生重要影響,我們在唐刀的鋒芒中,時時能窺見突厥刀的身影。突厥軍隊所使用的兵器,根據(jù)唐代令狐德棻主編《周書》(突厥傳)記載:其兵器有弓矢、鳴鏑、甲鞘、刀劍。在阿爾泰突厥墓葬品、蒙古及南西伯利亞突厥石像身上的的佩飾中,可以看到,突厥刀除彎刀之外,還有馬刀和匕首。 突厥刀的歷史十分久遠!兑葜軙份d,周武王擊殺商紂工時,曾使用了一種名叫“輕呂”的刀劍。經(jīng)過德裔漢學(xué)家夏德(F.Hirth)的考證,認為“輕呂”一詞即后來匈奴之“徑路刀”,也就是現(xiàn)代土耳其語的kingrak,這可能代表著可考的“最古老突厥詞匯”。有史家甚至據(jù)此和其它證據(jù)提出:滅商而代之、并且因之開創(chuàng)了兩千多年中國封建文化的周族,其實含有“原始突厥”成分。 [西洲] 西洲為江南之地,以《西洲曲》而知名。此曲為南朝樂府民歌,最早見載于《玉臺新詠》。清人沈德潛在《古詩源》中,稱此其曲“續(xù)續(xù)相生,連跗接萼,搖曳無窮,情味愈出”。陳祚明在《采菽堂古詩選》中,更是稱之為“言情之絕唱”:“憶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單衫杏子紅,雙鬢鴉雛色。西洲在何處?兩槳橋頭渡。日暮伯勞飛,風(fēng)吹烏臼樹。樹下即門前,門中露翠鈿。開門郎不至,出門采紅蓮。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置蓮懷袖中,蓮心徹底紅。憶郎郎不至,仰首望飛鴻。鴻飛滿西洲,望郎上青樓。樓高望不見,盡日欄桿頭。欄桿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簾天自高,海水搖空綠。海水夢悠悠,君愁我亦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