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法國著名人文主義作家蒙田的作品精選,其中包含了作者對日常生活、傳統(tǒng)習俗、人生哲理等多方面的描寫和論述,如名篇《論悲傷》《論閑逸》《論恐懼》《論書籍》《論信仰自由》等。全書旁征博引,涉筆成趣,是蒙田作品的經(jīng)典結集,極具收藏價值和可讀性。 作者簡介: 蒙田(1533-1592),文藝復興時期法國著名人文主義思想家、作家,他是啟蒙運動以前法國的一位知識權威和批評家,是一位人類感情的冷峻的觀察家,亦是對各民族文化,特別是西方文化進行冷靜研究的學者。主要作品有《蒙田隨筆全集》。 目錄: 人類的品格 論良心?3 論后悔?9 論浮夸?27 論痛苦?31 論殘忍?41 論節(jié)制?61人類的品格 論良心?3 論后悔?9 論浮夸?27 論痛苦?31 論殘忍?41 論節(jié)制?61 論恐懼?66 論堅毅?69 論功利與誠實?72 怯懦是暴虐的根由?93 情感驅(qū)使我們追逐未來?106 當心靈缺乏真實的目標時如何轉移激情?108 觀念的風景 論書籍?113 關于退隱?132 論睡眠?136 論他人之死?139 論蓋世英雄?149 論三烈女?158 殊途同歸?168 智慧之論 論三種交往?175 論人類行為的變化無常?192 論交談的藝術?201 對好壞的評價主要取決于我們的主觀看法?232 君王的功過應留待后人定論?239 論良心 變幻莫測、紛紜復雜是戰(zhàn)時局勢的常態(tài),僅從外在的表象,比如口音和穿著,我們根本無法分清敵友。再加上如果對方與我們一樣恪守同樣法律,遵守同一種習俗,呼吸同樣的空氣,我們就難免會混淆對方的立場。于是我非常擔心自己會在一個陌生地方與敵方的軍隊遭遇,然后不得不被迫向他們交代自己的底細,就此落入生死未卜的境地。因為我曾親身經(jīng)歷過這樣的事:在那次不幸的遭遇中,我不但人馬俱損,而且敵方的人還殘忍地殺害了我精心培育過的一個年輕人——一名意大利宮廷侍從貴族,他那似錦的前程也隨著他的生命一起消散了。在內(nèi)戰(zhàn)時期的一次旅途中,我與我的兄弟勃魯斯領主遇見一位風度卓然的貴族,由于他非常善于掩飾自己的身份,所以我們在很長時間都不知道他是屬于我們敵方陣營的人。 不過這位貴族在日常的生活中卻顯得不夠鎮(zhèn)定從容,他每次遇見人騎馬從他的身邊經(jīng)過,或者穿越于國王統(tǒng)御的城市,他都會戰(zhàn)戰(zhàn)兢兢、驚慌失措。后來我終于了解了他的恐懼是出自于他內(nèi)心的不安寧。因為這位年輕人認為,人們通過他的外貌特征以及他大氅上的十字架有可能識別出他內(nèi)心的隱秘意圖。良心竟有如此強大而奇妙的力量!使我們改變初衷、莫衷一是的可能是良心,使我們堅定不移、始終如一的也可能是良心。良心可以使我們忘卻恩怨情仇,也可以使我們浴血奮戰(zhàn);當我們違背人類真善美的終極目標時,即使沒有外在律法的審判,我們的良知也會鞭笞我們、追逐我們、對我們的罪惡進行懲罰: 它用一根無形的鞭子抽打我們,充當我們的法官。原文為拉丁文。 ——尤維納利斯 這是一則家喻戶曉的故事:一位叫做貝蘇斯的帕奧尼人曾經(jīng)犯了弒父罪,不過這樁罪行設計得滴水不漏,實施得也干凈利落,因此很長時間內(nèi)沒有人知曉個中的細節(jié)。事隔多年后的某一天,當有人指責貝蘇斯說他故意用竹竿把一窩小鳥從樹上的鳥窩里戳下來統(tǒng)統(tǒng)弄死了,他在為自己反常行為進行辯護時卻露了馬腳。他申辯說自己做得很在理,因為這些小鳥成日嘰嘰喳喳,不停地指責他害死了自己的父親。不為人知的罪惡雖已成為過去,但良心在不停地審判著他,使這個背上沉重贖罪包袱的人不由自主地泄露了深藏在自己內(nèi)心深處的秘密。好在最終的懲罰會令他如釋重負。 柏拉圖認為,懲罰會緊緊追隨在罪惡的后面;希西厄德對柏拉圖的說法作了一個糾正:他說懲罰與罪惡是相伴而生的——懲罰與罪惡始終如影隨形。誰在逃避懲罰,誰就正在受懲罰;誰犯了罪,懲罰也絕不會對他網(wǎng)開一面。給心懷惡意的人帶來痛苦的正是他自己的惡意! 就猶如胡蜂一樣,雖然它們刺傷了人,但是自己受害更深,因為它們從此失去了自己的刺和生命的力量。受罪惡傷害最多的人不是受害者,而是犯罪的人!原文為拉丁文。 它們在傷人的同時削弱了自己的生命力量。原文為拉丁文。 ——維吉爾 斑蝥身上會分泌一種解毒素來中和自身的毒液,這是順乎于自然界相克相生的規(guī)律的。所以,即使人們在作惡時會產(chǎn)生一種快感,但是在良心上也會適得其反,引起許多思緒和悔意,從而產(chǎn)生出一種對自己的憎惡感,而這種憎惡感不論在睡夢中還是在清醒時都會折磨著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