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中國文學講話


作者:臺灣十八院校百位教授     整理日期:2014-10-25 09:43:48

上世紀乃新舊文學之分水嶺,亦古典文學最易墜廢之時。此時,臺灣老派學人尚在,他們親手培養(yǎng)的一代學者已蔚然成林。有鑒于此,臺灣“文復會”決定靠他們對古典文學進行一次全面梳理與盛大回眸,擬將古典文學精神與現(xiàn)代文學相續(xù)接。上世紀七零年代初,臺灣“文復會”聯(lián)合“國家文藝基金會”出面發(fā)起,由學者魏子云主持,遴選古典文學各領(lǐng)域碩學之士,定時在臺灣各地做講座。黃永武、葉慶炳、黃錦鋐等臺灣一流學人,盡在其列。講座執(zhí)行10年,逾300場,講稿在八零年代初集結(jié)出版,書稿系由魏子云主編。“文復會”設(shè)有專人安排學者講座,魏子云親臨商榷,每場講座內(nèi)容,皆由此領(lǐng)域體認最深的人主講,如《詩經(jīng)》當中的《王風》、《齊風》與《魏風》即分由王熙元、葉慶炳等主講。全書結(jié)構(gòu)安排,第一冊系概說部分,由經(jīng)、史、子、集角度對古典文學作縱向的梳理。自第二冊起,將先秦、兩漢、魏晉直至清代文學,進行橫向展開。先秦因年數(shù)久遠,成就為諸代之冠,安排有第二、第三兩冊,其余各代皆安排一冊。每一冊當中,均將文學所處時代大勢和文學流派作一通盤開示,以明徹大時代背景,及文學流派的淵流與演易。之后,再對歷代大家、重要作品進行專項解讀。全書內(nèi)容皆出自講稿,故不作艱深的理論探求,而通俗平易,深入淺出。全書作者,皆親炙老派學人,文史并舉,其中多有如余培林、黃錦鋐這樣的史界大師,對歷代時勢,俱有深入理解,對古典文學既富于見識,亦極有興味,讀者可于字里行間親睹其出入文史之從容,縱橫議論之風范。
  作者簡介:
  ☆臺灣“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簡稱“文復會”。成立于1967年,蔣介石時見學術(shù)傳承難以為繼,亦出于統(tǒng)戰(zhàn)思考,決定成立“文復會”,由其親任會長,著意遴選臺灣文史界一流學人,整理國故,以待新人。其中“古籍今注今譯”和“中國文學講話”為其重點項目,意在使古典文學精神在白話文的時代當中傳遞不廢。因其機構(gòu)嚴整、經(jīng)費有強力保障,故在遴選學人和舉辦活動均有巨大優(yōu)勢,產(chǎn)生了不少富于影響的著作。
  ☆黃錦鋐,福建省莆田人,1922年生,臺灣師范大學國文系畢業(yè),時任師大國文系教授,兼國文所所長、國文系系主任。著有《莊子讀本》、《西漢之孔學》、《魏晉之莊學》、《日本之論語學》、《六十年來之莊子學》、《莊子之文學》、《老莊思想之比較》等。
  ☆葉慶炳(1927—1993)筆名青木,其齋號曰晚鳴軒,浙江省余姚縣人。自少孺慕傳統(tǒng)文化,并有志于教育,遂入江蘇學院就讀中國文學系,后轉(zhuǎn)學考入臺灣大學,師事臺靜農(nóng)、鄭騫諸先生。任教臺灣大學中文系凡四十年,1992年榮膺臺灣大學名譽教授。著有《諸宮調(diào)訂律》、《漢魏六朝小說選》、《唐詩散論》、《古典小說論評》等。
  ☆王熙元(1932—1996),湖南省湘鄉(xiāng)縣人,曾任《慧炬》總編輯、社長,臺灣師范大學國文系系主任、國文研究所所長、文學院院長,曾兼任中國文化學院、中央大學、淡☆臺灣“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簡稱“文復會”。成立于1967年,蔣介石時見學術(shù)傳承難以為繼,亦出于統(tǒng)戰(zhàn)思考,決定成立“文復會”,由其親任會長,著意遴選臺灣文史界一流學人,整理國故,以待新人。其中“古籍今注今譯”和“中國文學講話”為其重點項目,意在使古典文學精神在白話文的時代當中傳遞不廢。因其機構(gòu)嚴整、經(jīng)費有強力保障,故在遴選學人和舉辦活動均有巨大優(yōu)勢,產(chǎn)生了不少富于影響的著作!铧S錦鋐,福建省莆田人,1922年生,臺灣師范大學國文系畢業(yè),時任師大國文系教授,兼國文所所長、國文系系主任。著有《莊子讀本》、《西漢之孔學》、《魏晉之莊學》、《日本之論語學》、《六十年來之莊子學》、《莊子之文學》、《老莊思想之比較》等!钊~慶炳(1927—1993)筆名青木,其齋號曰晚鳴軒,浙江省余姚縣人。自少孺慕傳統(tǒng)文化,并有志于教育,遂入江蘇學院就讀中國文學系,后轉(zhuǎn)學考入臺灣大學,師事臺靜農(nóng)、鄭騫諸先生。任教臺灣大學中文系凡四十年,1992年榮膺臺灣大學名譽教授。著有《諸宮調(diào)訂律》、《漢魏六朝小說選》、《唐詩散論》、《古典小說論評》等!钔跷踉1932—1996),湖南省湘鄉(xiāng)縣人,曾任《慧炬》總編輯、社長,臺灣師范大學國文系系主任、國文研究所所長、文學院院長,曾兼任中國文化學院、中央大學、淡江大學等院校中文系教授。著有《穀梁著述考征》、《王守仁》、《論語通釋》、《古典文學散論》、《詩詞評析與教學》、《優(yōu)游詞曲天地》等!罡靛a壬,1938年生,浙江東陽人。臺灣淡江文理學院中文系畢業(yè)后,考入臺灣大學中文研究所師從臺靜農(nóng)先生習《楚辭》,獲文學碩士,復考入臺灣師范大學國文研究所,獲文學博士學位。曾任臺灣淡江大學中文系教授、文學院院長、教務(wù)長等職。著有《楚辭語法研究》、《楚辭古韻考釋》、《新譯楚辭讀本》、《山川寂寞衣冠淚——屈原的悲歌世界》等!铨忶i程,字云起,江西吉安人,1956年生于臺北。臺灣師范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畢業(yè),歷任淡江大學文學院院長,臺灣南華大學、佛光大學創(chuàng)校校長,美國歐亞大學校長等職,曾獲臺灣“中山文藝獎”、“中興文藝獎”、“杰出研究”等獎,現(xiàn)為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他精通武術(shù)、書法,學養(yǎng)深厚,涉獵文學、史學、哲學、宗教,著作等身。著有《江西詩社宗派研究》、《中國小說史叢論》、《文史通義導讀》等。☆簡宗梧,臺灣省南投縣人,1940年生,著名學者、辭賦專家、國學大師,臺灣師范大學教授,王夢鷗先生(對小說、詞賦等文體研究頗有建樹)弟子。著有《漢賦源流與價值之商榷》、《漢賦史論》、《賦與駢文》等!钪鞒志幱喺呶鹤釉平淌。其少入私塾,熟讀經(jīng)典,兼習桐城義理,國學基礎(chǔ)深厚。以《金瓶梅》研究享譽學界,在學術(shù)、戲曲、寫作領(lǐng)域俱有嘉名。
  目錄:
  第1冊概說之部第2冊周代文學·詩賦部分第3冊周代文學·諸子部分第4冊兩漢文學第5冊魏晉南北朝文學第6冊隋唐文學第7冊兩宋文學第8冊遼金元文學第9冊明代文學第10冊清代文學《中國文學講話》叢書之作者群,均系大家或名家,且各自講述自己最拿手的部分,可以為讀者提供關(guān)于中國古代文學之準確的知識系統(tǒng),可以有效地拓展、增進讀者對于中國古代文學之文學史知識和作品鑒賞水準。
  該叢書出入于經(jīng)史子集之間,充分注意到了中國傳統(tǒng)文學與經(jīng)、史同生共長之特點,格局大,框架合理,而這一點,正是大陸多年來的中國古代文學史教學和研究中所匱乏的。
  該叢書以朝代為經(jīng),以作家和作品為緯,經(jīng)緯交織,層次分明,結(jié)構(gòu)有序,詳略得體,簡明大氣,可以照顧到不同層面之讀者所需,是為難能而可貴矣。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黨圣元教授
  《中國文學講話》系臺灣“文化復興運動總會”長期舉辦中國文學講座之實錄。主持講座者,主要為魏子云教授,對于人選之安排,講題之設(shè)定,極費斟酌。授課者囊括中國臺灣文學界一流人才,故講錄結(jié)集意義不凡。此書共計十冊,在臺面世已久,如今能引進內(nèi)地,實為盛事,在兩岸文化交流史上具有重大意義,自不待言。其縱述中國文學史事,又對各文類、文人、文學作品均有細微之分析,講述深入淺出,乃同類著作中罕見者,特點鮮明,不煩比較。
  ——北京大學中文系龔鵬程教授《中國文學講話》叢書之作者群,均系大家或名家,且各自講述自己最拿手的部分,可以為讀者提供關(guān)于中國古代文學之準確的知識系統(tǒng),可以有效地拓展、增進讀者對于中國古代文學之文學史知識和作品鑒賞水準。該叢書出入于經(jīng)史子集之間,充分注意到了中國傳統(tǒng)文學與經(jīng)、史同生共長之特點,格局大,框架合理,而這一點,正是大陸多年來的中國古代文學史教學和研究中所匱乏的。該叢書以朝代為經(jīng),以作家和作品為緯,經(jīng)緯交織,層次分明,結(jié)構(gòu)有序,詳略得體,簡明大氣,可以照顧到不同層面之讀者所需,是為難能而可貴矣!                              袊鐣茖W院文學研究所黨圣元教授《中國文學講話》系臺灣“文化復興運動總會”長期舉辦中國文學講座之實錄。主持講座者,主要為魏子云教授,對于人選之安排,講題之設(shè)定,極費斟酌。授課者囊括中國臺灣文學界一流人才,故講錄結(jié)集意義不凡。此書共計十冊,在臺面世已久,如今能引進內(nèi)地,實為盛事,在兩岸文化交流史上具有重大意義,自不待言。其縱述中國文學史事,又對各文類、文人、文學作品均有細微之分析,講述深入淺出,乃同類著作中罕見者,特點鮮明,不煩比較!           ——北京大學中文系龔鵬程教授齊風和魏風臺灣大學中文系主任葉慶炳主講一、讀詩須知古人有句話說:“詩無達詁!薄对娊(jīng)》各篇的詮釋眾說紛紜,無論是主旨、字義、標點、斷句等都可能有不同的說法。諸位手頭的朱子《詩集傳》只是較通行的注解,并非唯一的說法。所以讀《詩經(jīng)》,除參考朱子之說外,亦應博覽各家說法,以探求詩義。二、內(nèi)容探究齊國是姜太公之后,在今山東半島,是富庶的大國,有漁鹽之利。因生活環(huán)境優(yōu)裕,人民富足,故心胸開闊,生活愉快,表現(xiàn)于詩歌之中,和魏國不同。魏國是小國,極為窮厄,夾處于齊、晉兩大國之間,屢遭欺凌,其詩多表露人民之抱怨,不滿現(xiàn)狀?梢娫姼鑳(nèi)容的呈現(xiàn)是與生活環(huán)境息息相關(guān)的。(一)齊風兩首雞既鳴矣,朝既盈矣。匪雞則鳴,蒼蠅之聲。東方明矣,朝既昌矣。匪東方則明,月出之光。蟲飛薨薨,甘與子同夢。會且歸矣,無庶予子憎!峨u鳴》三章照朱子說法,第一章是“古之賢妃,御于君所,至于將旦之時,必告君曰:雞既鳴矣,會朝之臣既已盈矣。欲令君早起而視朝也。然其實非雞之鳴也,乃蒼蠅之聲也。蓋賢妃當夙興之時,心常恐晚,故聞其似者而以為真,非其心存警畏,而不留于逸欲,何以能此。故詩人敘其事而美之也”。據(jù)此,前二句為賢妃之語,告訴君王“雞既鳴矣,朝既盈矣”;后二句“匪雞則鳴,蒼蠅之聲”是詩人的話,詩人自己說:“實在不是雞鳴,而是蒼蠅的聲音。”目的在贊美妃子的賢惠,深恐君王睡遲了,因此將蒼蠅聲誤為雞啼,要叫醒君王。第二章是賢妃“再告也”。第三章是“三告也。言當此時我豈不樂與子同寢而夢哉。然群臣之會于朝者,俟君不出,將散而歸矣,無乃以我之故而并以子為憎乎”但是姚際恒的說法就有不同。姚氏說:“謂賢妃作亦可,即謂賢大夫之妻作,亦何不可?總之,警其夫欲令早起,故終夜關(guān)心,乍寐乍覺,誤以為蠅聲為雞聲,以月光為東方明,真情實境,寫來活現(xiàn)。”方玉潤也認為是士大夫之家賢婦警其夫早朝之詩。我們從這三章詩中,實在看不出是詠君王和妃子之事,所以姚、方二氏的說法,似較朱子說合理。近人陸侃如則認為此詩是男女幽會之詩。每章前二句是女子的話,后二句是男子的話。女的再三催男的走,因為天已亮;男的則多方推托,說時候還早。這也是一種說法。無論采用哪一種說法,都可以看出齊人的生活過得不錯。若說成君王,則齊國有一個賢惠的王妃要君王勿貪睡;若說成大夫,大夫有賢惠的妻子,這位妻子對其操守及政事都很重視;若說成男女戀愛之詩,女子唯恐天晚而頻頻催促,男子卻不忍分離,則可見齊國的生活環(huán)境,至少是衣食無愁,在其他衣食匱乏的國家就不易產(chǎn)生愛情詩了。齊國的詩充分表現(xiàn)安定的社會、優(yōu)裕的生活環(huán)境、人民豐衣足食的景象。但有幾首詩例外,如《齊風》最后幾首《南山》、《敝笱》、《載驅(qū)》,乃諷刺齊國諸侯齊襄公與其妹亂倫的事件,這是特殊的例子。東方之日兮,彼姝者子,在我室兮。在我室兮,履我即兮。東方之月兮,彼姝者子,在我闥兮。在我闥兮,履我發(fā)兮!稏|方之日》二章這首詩很明顯的是一位男子在想念一位女子。不必去推測這位男子是誰,女子是誰,那是徒勞無功的事。若改為白話文,即是:太陽從東方升起。那個我朝思暮想的美貌女子,就在我房子里邊。就在我房子里邊,就是她踩著我的腳步來找我,我走到哪兒,她就追隨到哪兒。月亮在東方的天空。那個我朝思暮想的美貌女子,在我的房間里面。在我的房間里面,我走一步,她就跟一步,亦步亦趨,跟到我房子里邊。你是不是覺得這首詩很美?這份情也很美?這首詩非常簡短,句末加一“兮”字,有《楚辭》的味道,其實詩句末尾加一“兮”字是由《詩經(jīng)》開始的。此詩內(nèi)容完全是男子想象所愛戀的女子而自我陶醉。古代的民謠就是如此簡單,唱起來卻饒有韻味,齊國之詩,透露的是安定的社會、富裕的生活,無抱怨之語,因其為富強的國家。(二)魏風三首糾糾葛屨,可以履霜。摻摻女手,可以縫裳。要之襋之,好人服之。好人提提,宛然左辟。佩其象揥。維是褊心,是以為刺。——《葛屨》二章朱子說:“魏地狹隘,其俗儉嗇而褊急,故以葛屨履霜起興,而刺其使女縫裳,又使治其要襋,而遂服之也。此詩疑即縫裳之女所作!边@說法是可接受的。糾糾有兩種解釋:一為繞戾寒涼之意,一作“編結(jié)”解,當動詞。葛屨之葛是草名,可編草鞋。屨即草鞋。摻摻,猶“纖纖”也,細長之意。要之襋之,要同腰。襋,衣領(lǐng)。好人,即大人、主人。前一章如寫成白話,即:在冬天里編結(jié)草鞋,編好了穿上鞋可在霜雪上行走。(在冰冷的冬天,穿上葛屨在雪地上行走,感到非常的寒涼。)女子纖細的玉手,本應善加保護,如今卻要用來為主人縫制衣裳?p好衣服的腰部,又縫好了衣領(lǐng),拿給主人穿。提提,安舒之意。宛然是讓之貌。辟同避,退避。佩其象揥:佩,戴;揥所以摘發(fā),用象為之,貴者之飾。后一章如果改寫成白話,就是:主人穿上我裁好的新衣,顯得非常舒適,遇人就謙虛有禮地退讓一旁,頭上戴著名貴的象牙發(fā)簪。由于主人內(nèi)在心地的褊狹,對待下人刻薄,所以寫成此詩借以諷刺。此詩的主題,表現(xiàn)貧富不均,民生疾苦。這類主題的詩,后之唐詩、宋詩中頗為多見。有一首唐詩:“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备F人辛苦工作的成果卻由富人來享用,也是表露貧富不均的情狀。宋代張俞的詩也呈現(xiàn)此一主題:昨日到城郭,歸來淚滿巾。遍身羅綺者,非是養(yǎng)蠶人。意思說:昨天我進城去了,回來時傷心悲泣,眼淚灑滿手巾。因為我覺得不公平,滿身穿綾羅綢緞的人,都不是養(yǎng)蠶的人,養(yǎng)蠶的人穿的是粗布衣,沒有錢穿綾羅綢緞。此詩和唐詩“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以及《詩經(jīng)·魏風·葛屨》皆為同一主題,但這首宋詩稍嫌造作渲染,過分夸大自己的同情心,不似《詩經(jīng)·葛屨》是極其頹喪而含蓄,所以《詩經(jīng)》是文學中的上品。彼汾沮洳,言采其莫。彼其之子,美無度。美無度,殊異乎公路。
  
  





上一本:中國新詩審美范式的歷史轉(zhuǎn)型 下一本:劉墉:現(xiàn)代癥候群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中國文學講話的作者是臺灣十八院校百位教授,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