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儒學嬗變與魏晉文風建構(gòu)


作者:孫寶     整理日期:2014-09-27 23:43:29

該書主要分析了魏晉時期儒學的發(fā)展狀況,以及它對文學創(chuàng)作和文學批評的影響。全書分上、中、下三編,上編闡述魏晉時期官方的儒學建設,中編分別以徐幹、王肅、何晏、薛綜等人為中心作精細的個案研究,論述儒學對具體作家的影響,下編則分析本時段批評理論受儒學影響的情形。
  作者簡介:
  孫寶,1980年生,山東淄博人。2008年博士畢業(yè)于浙江大學人文學院,2011年至2013年于山東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并按期出站。自2008年至今,在西華師范大學文學院從事中國古代文學教學與科研工作,現(xiàn)為該院副教授。已發(fā)表學術(shù)論文30余篇,整理點校古籍2部。
  目錄:
  序
  緒論
  第一節(jié)選題意義、研究思路與研究綜述
  第二節(jié)魏晉儒學對文學的影響及表現(xiàn)
  上編魏晉儒運興替與士風建構(gòu)
  第一章漢末儒風轉(zhuǎn)換與建安文壇
  第二章三國儒學建設及對文學發(fā)展的促動
  第一節(jié)曹魏儒學建設與皇室文學的儒學特質(zhì)
  第二節(jié)孫吳儒學建設與對文事活動的推動
  第三節(jié)蜀漢儒學建設及對文事活動的推動
  第三章西晉儒學建設與崇儒文風
  第一節(jié)魏、吳、蜀易代之際的儒風與文風
  第二節(jié)西晉的儒學發(fā)展與士人心態(tài)
  第四章東晉儒學混融與文風演進
  第一節(jié)東晉儒學文化型態(tài)與士風 序緒論第一節(jié)選題意義、研究思路與研究綜述第二節(jié)  魏晉儒學對文學的影響及表現(xiàn)上編    魏晉儒運興替與士風建構(gòu)第一章 漢末儒風轉(zhuǎn)換與建安文壇第二章三國儒學建設及對文學發(fā)展的促動第一節(jié)  曹魏儒學建設與皇室文學的儒學特質(zhì)第二節(jié)  孫吳儒學建設與對文事活動的推動第三節(jié)  蜀漢儒學建設及對文事活動的推動第三章 西晉儒學建設與崇儒文風第一節(jié) 魏、吳、蜀易代之際的儒風與文風第二節(jié) 西晉的儒學發(fā)展與士人心態(tài)第四章 東晉儒學混融與文風演進第一節(jié)  東晉儒學文化型態(tài)與士風第二節(jié) 儒學融通與東晉文運的演進中編  魏晉文士儒學思想特質(zhì)及其文格建構(gòu)第一章三國文士儒學文藝思想與創(chuàng)作第一節(jié)  《中論》與徐幹儒化文風第二節(jié)  王肅儒學文藝觀與曹魏文壇第三節(jié)  何晏儒學文藝思想與創(chuàng)作第四節(jié)  儒玄嬗進與阮籍賦風沉郁睿哲的內(nèi)蘊第五節(jié) 經(jīng)韻儒趣與嵇康“清峻”文風的形成第六節(jié)  薛綜儒學文藝思想與家族文學創(chuàng)作第七節(jié) 秦宓、卻正儒學文藝思想與創(chuàng)作第二章西晉文士儒學文藝思想與文學創(chuàng)作第一節(jié)   杜預的儒家文藝觀及其文學實踐與影響第二節(jié)陸機的儒風旨趣及其繁縟風格的形成第三節(jié)   傅玄儒學文藝觀的內(nèi)涵及其表現(xiàn)第四節(jié)   傅咸家風與魏晉文風流變第五節(jié)   “左思風力”的儒學意蘊及其審美構(gòu)成第六節(jié)  潘尼、“三張”、摯虞的儒學思想意趣與創(chuàng)作第三章   東晉儒學文藝思想與文人創(chuàng)作第一節(jié)   葛洪儒學文藝思想與創(chuàng)作第二節(jié)   范寧及家族后進成員的儒學文藝思想與創(chuàng)作第三節(jié)   陶淵明的“六經(jīng)”觀及其文風建構(gòu)下編 儒家文藝批評思想在魏晉文壇的應用和發(fā)展第一章   儒家情性說對魏晉情、物交感論的影響第二章儒家詩教觀與魏晉詩風遞變第三章《周易》與魏晉詩風演進第四章  儒家自然觀與魏晉田園、山水詩第一節(jié) 魏晉田園意識與田園詩創(chuàng)作第二節(jié) 儒家山水自然觀與魏晉山水詩的演進第五章   魏晉賦頌創(chuàng)作及其儒學意蘊第一節(jié) 儒運遷轉(zhuǎn)與漢晉騷體賦體式演進第二節(jié) 魏晉頌的詩化與詩教順美意識的固化第三節(jié)  儒家政教文藝觀與魏晉賦格建構(gòu)第六章  魏晉應用文體創(chuàng)作與其儒學內(nèi)涵第一節(jié) 魏晉政治性應用文體的儒學意蘊第二節(jié) 魏晉軍事性應用文體的儒學意蘊第三節(jié) 魏晉學術(shù)性應用文體的儒學意蘊第四節(jié) 魏晉日常生活性應用文體的儒學意蘊結(jié) 語 第五節(jié) “左思風力”的儒學意蘊及其審美構(gòu)成“左思風力”是西晉文壇承繼建安風骨的典型代表,然而構(gòu)建兩者骨力的時代氛圍和精神內(nèi)核卻大不相同。兩者的差異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三點:首先,漢末亂世是造成建安文風沉郁悲涼、梗概多氣的直接動因,左思勁拔健挺的文氣卻導源于四海一統(tǒng)之后,九品官人法漸成為素族寒士入仕的瓶頸所帶來的痛苦;其次,漢末儒學價值體系崩頹,致使形名法術(shù)之學成為大量建安文士的精神依托,建安文壇激越進取的創(chuàng)作主題也多以縱橫、法、名諸家為根本的思想源泉,西晉中前期進行了聲勢頗大的儒學復建,加之左思出自儒學世家,這都成為其詩文迥出流輩、昂藏奮動風格形成的精神基礎(chǔ);最后,建安文壇對生命意識、人生價值及家國憂患的抒發(fā)多具有群體性、互動性的特點,“左思風力”卻幾乎是太康至元康文壇獨樹一幟的創(chuàng)作景觀。隨著八王之亂、永嘉之亂的相繼爆發(fā),類似漢末的歷史境況再度出現(xiàn),以曹攄、杜育、張翰、棗嵩、棗腆叔侄、閭丘沖、盧諶、劉琨、郭璞等為代表的西晉后期文壇,又呈現(xiàn)出悲慨蒼勁的審美特色,從而使得“左思風力”由異類變成主流?傊,“左思風力”的價值內(nèi)涵相比建安風骨有所不同,這也決定了兩者的審美風貌必然同中有異。以下即在西晉儒學復建的時代背景下,探討“左思風力”形成與遷轉(zhuǎn)的過程,以期對“左思風力”的審美構(gòu)成及在西晉文壇的地位進行新的審視。一、“左思風力”的儒學意蘊及其審美構(gòu)成“左思風力”盡管在左思《雜詩》、《詠史詩》等作品中表現(xiàn)的最為充分,但并不只限于他的詩歌作品,像其《白發(fā)賦》就具有鮮明的批判意識。因此,單純從詩歌語詞是否慷慨蒼勁的表象來考察“左思風力”,只能導致對“風力”從創(chuàng)作體裁到修辭風格理解的偏狹,并不能有效的洞見其思想意蘊與審美構(gòu)成。同時,盡管“左思風力”在西晉中前期文壇獨步一時,與之有著共同思想懷抱和勁拔文風的文人作品也并非沒有,他們?yōu)槲鲿x后期文壇由柔靡精工轉(zhuǎn)向曠放粗豪,都具有潛在的引導作用。所以,弄清楚“左思風力”的思想意蘊及其審美構(gòu)成,對認識西晉文壇文人人格及文風流轉(zhuǎn)都有重要價值。以下試分四方面來分析:首先,對經(jīng)今文學政治觀獨立不渝的堅守,促生“左思風力”闊大雄健的風貌!稌x書》本傳稱左思將儒學研習與“陰陽之術(shù)”結(jié)合,實屬兩漢經(jīng)今文學的一貫的做法,其《齊都賦》流露出“勝火之木,沖水之草”的五行相克思想,《魏都賦》流露出“乾坤交泰而絪缊,嘉祥徽顯而豫作。是以兆朕振古,萌柢疇昔。藏氣讖緯,閟象竹帛”的讖緯意識,也就不難理解了。他在《三都賦》中鼓吹魏都在政治、文化乃至軍事上的強大聲威,并宣揚仁德之政,甚至臨了還毫不客氣的說:“成都迄已傾覆,建鄴則亦顛沛。……覽麥秀與黍離,可作謠于吳會!边@既表現(xiàn)了兼昧攻弱與懷遠撫近政策的雙重性,又是他秉承公羊?qū)W派大一統(tǒng)意識的體現(xiàn)。公羊?qū)W創(chuàng)自齊人公羊高,注重闡發(fā)《春秋》大義,其主旨為尊王攘夷、大一統(tǒng)、尊君抑臣、知權(quán)通變等。盡管鍾繇稱“《左氏》為太官,而謂《公羊》為賣餅家”,《隋書經(jīng)籍志》稱兩晉時期,“《公羊》、《榖梁》,但試讀文,而不能通其義”,公羊?qū)W對三國以降的文學滲透還是不容忽視的。如徐幹就帶有齊地公羊?qū)W的印記,劉楨也多有兼治經(jīng)今古文的傾向,左思出自齊地,公羊?qū)W又是齊地舊學的典范,自然多受影響。左思《詠史詩》其一“長嘯激清風,志若無東吳。鉛刀貴一割,夢想騁良圖。左眄澄江湘,右盻定羌胡”等句,都是秉承公羊?qū)W尊王一統(tǒng)、渴望建功立業(yè)的體現(xiàn)。這種儒學價值訴求體現(xiàn)在創(chuàng)作中,就形成了左思“辭藻壯麗”的風格。當然,由于經(jīng)今文學在魏晉時期大為衰落,象左思有這樣思想抱負的文士寥寥可數(shù),這也從側(cè)面說明了他在西晉中前期文壇風格獨出的原因。其次,對“詩可以怨”詩學思想的抱持,孕育“左思風力”犀利辛辣的特色。曹魏應璩《百一詩》曾說:“百郡立中正,九州置郡士。州閭與郡縣,希疏如馬齒。生不相識面,何緣別義理!本褪菍牌饭偃朔ū锥说呐。李善注引李充《翰林論》說:“應休璉五言詩百數(shù)十篇,以風規(guī)治道,蓋有詩人之旨焉!笨梢,應璩是對詩教諷喻手法的傳承。盡管九品官人法在選官任才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但其有漸為閥閱世家壟斷的趨勢,某種程度上也成為阻抑寒士入仕的桎梏。為此,晉初國子祭酒劉毅就認為九品中正制有“八損”、“三難”應當廢除,他尖銳的指出:“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榮辱在手!瓚{權(quán)附黨,毀平從親。隨世興衰,不顧才實,衰則削下,興則扶上,一人之身,旬日異狀;蛞载涃T自通,或以計協(xié)登進,附托者必達,守道者困悴!且陨掀窡o寒門,下品無勢族!弊笏肌对伿吩姟菲涠笆离熊b高位,英俊沈下僚”、其四“寂寂楊子宅,門無卿相輿”、其七“英雄有迍邅,由來自古昔”、其八“落落窮巷士,抱影守空廬。出門無通路,枳棘塞中途。計策棄不收,塊若枯池魚。外望無寸祿,內(nèi)顧無斗儲”等,均是寒士不遇的鮮明寫照。值得一提的是,左思關(guān)于賢愚倒置、瓦釜雷鳴現(xiàn)象的批判,實源自于《詩經(jīng)鄭風山有扶蘇》。鄭玄箋注“山有扶蘇,隰有荷華”句說:“扶胥之木生于山,喻忽置不正之人于上位也。荷華生于隰,喻忽置有美德者于下位。此言其用臣顛倒,失其所也!弊ⅰ吧接袉趟,隰有游龍”句說:“喬松在山上,喻忽無恩澤于大臣也。紅草放縱枝葉于隰中,喻忽聽恣小臣。此又言養(yǎng)臣,顛倒失其所也!睍x人孫毓注解《小雅四月》“匪鶉匪鳶,翰飛戾天。匪鳣匪鮪,潛逃于淵”句說:“貪殘之人,而居高位,不可得而治;賢人大德,而處潛遁,不可得而用,上下皆失其所,是以大亂而不振!憋@然左思《詠史詩》中“郁郁澗底松,離離山上苗。以彼徑寸莖,蔭此百尺條”的意象安排與《詩經(jīng)》對賢愚易位的批判,有著神似之處。應該說,“詩可以怨”的詩學原則促使左思嚴厲抨擊九品官人法,也促使其犀利辛辣風格的形成。再次,溫柔敦厚與“情動于中而發(fā)于言”的詩教觀,促生“左思風力”典雅重情的特質(zhì)。衛(wèi)權(quán)《三都賦略解》說:“余觀《三都》之賦,言不茍華,必經(jīng)典要,品物殊類,稟之圖籍!庇纱丝梢姟度假x》的典雅博古的特點。這一特點離不開左思濃厚的儒學家風與自身深湛的儒學涵養(yǎng)。左思在《悼離贈妹詩》說:“何以為贈,勉以列圖。何以為誡,申以《詩》、《書》!弊蠓摇陡须x詩》也說:“何時當奉面,娛目于《書》、《詩》!庇纱丝梢姡置弥g以《書》、《詩》自娛、自戒的雅趣。左思對左棻的離贈詩,充滿了真摯的親情。左思說:“《燕燕》之詩,佇立以泣。送爾涉途,涕泗交集!逼浣琛对娊(jīng)邶風燕燕》表達對出閣的左芬的不舍之意,詩中“佇立以泣”、“涕泗交集”、“瞻望弗及”等句都明顯從《燕燕》一詩中化出。清王士禎《分甘余話》說:“《燕燕》之詩,許彥周以為可泣鬼神。合本事觀之,家國興亡之感,傷逝懷舊之情,盡在阿堵中。《黍離》、《麥秀》,未足喻其悲也,宜為萬古送別詩之祖。”左思對《燕燕》的送別特質(zhì)顯然是了然于胸的。另外,以筆墨抒情還是左氏離別詩的特點,如左思說“何以抒懷,告情翰墨”、“詠爾文辭,玩爾手筆。執(zhí)書當面,聊以永日”,左芬亦說“何以訴辛苦,告情于文辭”,可知在情感表達方面他們已更自覺的倚重文辭手段,盡管左思依托《燕燕》抒情,還帶有漢人借助儒家經(jīng)典的誦讀、摹寫尋求理性解脫的意味,但更多的已傾向于感性的內(nèi)在的情感釋放,使詩歌較大的擺脫以文證經(jīng)式的詩教觀,而凸現(xiàn)其抒情性特征。這一特點在左思《嬌女詩》中也有體現(xiàn),如寫二女“脂膩漫白袖,煙薰染阿錫。衣被皆重池,難與沈水碧。任其孺子意,羞受長者責。瞥聞當與杖,掩淚俱向壁”,一個“瞥”字就將其受責罰之際的可愛情態(tài)表現(xiàn)出來,在生活化的清淺白描中蘊涵了深深的慈愛之意,與上述借助《詩經(jīng)》抒懷已更趨圓熟生動。除了日常親情的流露外,“左思風力”表現(xiàn)最突出的莫過于對沉抑下僚的憤慨。他采取三種方式排遣內(nèi)心憤懣:其一,以上古隱逸賢士自比,通過他們提升人格境界,擺脫世俗煩擾,追求出世的釋然:“俯仰生榮華,咄嗟復凋枯。飲河期滿腹,貴足不原余。巢林棲一枝,可為達士模!迸c這種歸隱心態(tài)相應的還有其《招隱詩》,其中“爵服無常玩,好惡有屈伸。結(jié)綬生纏牽,彈冠去埃塵”,集中表達了他不慕夷齊而自求閑適的意愿。其二,以前代先蹇頓后騰達的名臣自期,持以席珍待聘的心態(tài):“主父宦不達,骨肉還相薄。買臣困采樵,伉儷不安宅。陳平無產(chǎn)業(yè),歸來翳負郭。長卿還成都,壁立何寥廓!逼淙匀迨恐鰹槿松鷼w趣,追求文山事業(yè)的不朽聲名:“寂寂楊子宅,門無卿相輿。寥寥空宇中,所講在玄虛。言論準宣尼,辭賦擬相如。悠悠百世后,英名擅八區(qū)!边@三種混雜心態(tài)本身就表明,左思具有積極入仕的意愿而迫于現(xiàn)實不得不進行相應的調(diào)整,從《晉書》本傳稱其為避八王之亂“退居宜春里,專意典籍”來看,他最終還是選擇了第三種方式,這又可算西晉由治入亂的政治背景下士人由兼綜儒、道、縱橫、兵家到歸一于儒的代表了。換言之,“左思風力”盡管重情感抒發(fā),卻始終沒有超出儒學詩教觀的范疇。因此,其作品就呈現(xiàn)出慷慨而不狂狷,沉郁又不失典重的風貌。復次,“君子于其言,無所茍”的創(chuàng)作觀與裴秀制圖六法,對“左思風力”中無征不信的特點具有深刻影響!度假x》承繼兩漢京都大賦的傳統(tǒng)而來,同時也將京都大賦推向了崇尚典實精工而不求敏思逞才的高峰,這也與當下的經(jīng)學風氣息息相通。西晉裴秀以《尚書禹貢》為基礎(chǔ)的制圖學研究取得重大進展,他提出制圖六法:“一曰分率,所以辨廣輪之度也。二曰準望,所以正彼此之體也。三曰道里,所以定所由之數(shù)也。四曰高下,五曰方邪,六曰迂直,此三者各因地而制宜,所以校夷險之異也!边@在中國制圖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并對崇實文風多有影響。裴秀在《禹貢地域圖序》中說:“文皇帝乃命有司,撰訪吳蜀地圖。蜀土既定,六軍所經(jīng),地域遠近,山川險易,征路迂直,校驗圖記,罔或有差!庇纱丝梢,制定吳蜀地圖從司馬師平定西蜀之際就已經(jīng)開始,其中蘊涵的戰(zhàn)略目的無疑是首要的,其次才是學術(shù)性質(zhì)的研尋。裴秀死于泰始七年(271),故這種征實之風向左思《三都賦》中滲透完全可能。左思《三都賦序》說:“余既思摹《二京》而賦《三都》,其山川城邑則稽之地圖,其鳥獸草木則驗之方志。風謠歌舞,各附其俗;魁梧長者,莫非其舊。……美物者貴依其本,贊事者宜本其實!被矢χk《三都賦序》說:“作者又因客主之辭,正之以魏都,折之以王道,其物土所出,可得披圖而校。體國經(jīng)制,可得案記而驗。”從左思《三都賦》本身來看,他認為司馬相如、揚雄甚至班固、張衡等人的游獵賦及京都賦均“于辭則易為藻飾,于義則虛而無徵。且夫玉卮無當,雖寶非用;侈言無驗,雖麗非經(jīng)”,從而表達了重義輕辭、崇實輕麗的創(chuàng)作原則。如《魏都賦》有對許昌官署的描寫,劉逵注解說:“當司馬門南出,道西最北東向相國府,第二南行御史大夫府,第三少府卿寺。道東最北奉常寺,次南大農(nóng)寺。出東掖門正東,道南西頭太仆卿寺,次中尉寺。出東掖門,宮東北行北城下,東入大理寺。宮內(nèi)大社西郎中令府。城南有五營!弊笏嫉臄⑹龌九c劉逵的注一致,就如同將一幅比例放大的政區(qū)規(guī)劃圖擺在讀者面前。總之,《三都賦》本身體現(xiàn)了提倡一統(tǒng)、采詩觀風的經(jīng)學意識與征實文風的有機融合,顯然就是裴秀制圖意識的文學化翻版。





上一本:秋籟居閑話 下一本:給窗口加塊玻璃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儒學嬗變與魏晉文風建構(gòu)的作者是孫寶,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