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小鮑莊


作者:王安憶     整理日期:2014-08-27 09:08:00

《小鮑莊》以多頭交叉的敘述視角,通過對淮北一個小村莊幾戶人家的命運和生存狀態(tài)的立體描繪,尤其是撈渣這一人物具有象征意義的死,剖析了傳統(tǒng)鄉(xiāng)村世代相傳的以“仁義”為核心的文化心理結(jié)構(gòu)。作品展現(xiàn)了儒家文化中的“仁義”精神中包含有善良、忠厚、團結(jié)、抗爭等美好素質(zhì),但也對其中諸如順天從命、愚昧迷信等文化劣根性進行了反思。
  《小鮑莊》被視為20世紀80年代“尋根文學”的代表作品,但比一般“尋根小說”有著更為廣闊的文化視野。
  作者簡介:
  王安憶,女,1954年出生于南京,翌年隨母遷移上海。1969年初中畢業(yè),1970年赴安徽五河縣頭鋪公社插隊落戶,1972年考入江蘇徐州地區(qū)文工團,任樂隊演奏員,1978年調(diào)入上海中國福利會《兒童時代》雜志社任編輯,1987年調(diào)上海作家協(xié)會任專業(yè)作家,2004年調(diào)復旦大學,任中文系教
  目錄:
  小鮑莊
  天仙配
  我是一個匠人
  我寫《小鮑莊》
  再談《小鮑莊》
  語言洪水中的壩與碑
  寫作歷程
  王安憶創(chuàng)作年表小鮑莊
  引子
  七天七夜的雨,天都下黑了。洪水從鮑山頂上轟轟然地直瀉下來,一時間,天地又白了。
  鮑山底的小鮑莊的人,眼見得山那邊,白茫茫地來了一排霧氣,拔腿便跑。七天的雨早把地下暄了,一腳下去,直陷到腿肚子,跑不贏了。那白茫茫排山倒海般地過來了,一堵墻似的,墻頭濺著水花。
  茅頂泥底的房子趴了,根深葉茂的大樹倒了,玩意兒似的。
  孩子不哭了,娘們不叫了,雞不飛,狗不跳,天不黑,地不白,全沒聲了。
  天沒了,地沒了。鴉雀無聲。
  不曉得過了多久,像是一眨眼那么短,又像是一世紀那么長,一根樹浮出來,劃開了天和地。樹橫漂在水面上,盤著一條長蟲。
  還是引子
  小鮑莊人的祖上是做官的,龍廷派他治水。用了九百九十九天時間,九千九百九十九個人工,筑起了一道鮑家壩,圍住九萬九千九百九十九畝好地,倒是安樂了一陣。不料,有一年,一連下了七七四十九天的雨,大水淹過壩頂,直瀉下來,澆了滿滿一洼水。那壩子修得太堅牢,水連個去處也沒有,成了個大湖。
  直過了三年,湖底才干。小鮑莊的這位先人被黜了官。念他往日的辛勤,龍廷開恩免了死罪。他自覺對不住百姓,痛悔不已,捫心自問又實在不知除了筑壩以外還有什么別的做法,一無奈何。他便帶了妻子兒女,到了鮑家壩下最洼的地點安家落戶,以此贖罪。從此便在這里繁衍開了,成了一個幾百口子的莊子。
  這里地洼,葦子倒長得旺。這兒一片,那兒一片,弄不好,就飛出蝗蟲,飛得天黑日暗。最懼怕的還是水,唯一可做的抵擋便是修壩。一鏟一鏟的泥壘上去,眼見那壩高而且穩(wěn)當,心理上也有依傍。天長日久,那壩寬大了許多,后人便叫做鮑山,而被鮑山環(huán)圍的那一大片地,人們則叫做湖。因此別處都說“下地做活”;此地卻說“下湖做活”。山不高,可是地洼,山把地圍得緊。那鮑山把山里邊和山外邊的地方隔遠了。
  這已是傳說了,后人當作古來聽,再當作古講與后后人,倒也一代傳一代地傳了下來,并且生出好些枝節(jié)。比如:這位祖先是大禹的后代,于是,一整個鮑家都成了大禹的后人又比如:這位祖先雖是大禹的后代,卻不得大禹之精神——娶妻三天便出門治水,后來三次經(jīng)過家門卻不進家。妻生子,禹在門外聽見兒子哭聲都不進門。而這位祖先則在筑壩的同時,生了三子一女。由于心不虔誠,過后便讓他見了顏色。自然,這就是野史了,不足為信,聽聽而已。
  一
  鮑彥山家里的,在床上哼唧,要生了。隊長家的大狗子跑到湖里把鮑彥山喊回來。鮑彥山兩只胳膊背在身后,夾了一桿鋤子,不慌不忙地朝家走。不礙事,這是第七胎了,好比老母雞下個蛋,不礙事,他心想。早生三個月便好了,這一季門糧全有了,他又想。不過這是做不得主的事,再說是差三個月,又不是三天,三個鐘點,沒處懊惱的。他想開了。
  他家門口已經(jīng)蹲了幾個老頭。還沒落地,哼得也不緊。他把鋤子往墻上一靠,也蹲下了。
  “小麥出得還好?”鮑二爺問。
  “就那樣!滨U彥山回答。
  屋里傳來呱呱的哭聲,他老三家里的推門出來,嚷了一聲:“是個小子!”
  “小子好。”鮑二爺說。
  “就那樣!滨U彥山回答。
  “你不進來瞅瞅?”他老三一家里的叫她大伯子。
  鮑彥山聳了聳肩上的襖,站起身進屋了。一會兒,又出來了。
  “咋樣?”鮑二爺問。
  “就那樣!滨U彥山回答。
  “起個啥名?”
  鮑彥山略微思索了一下:“大號叫個鮑仁平,小名就叫個撈渣!
  “撈渣?!”
  “撈渣。這是最末了的了,本來沒提防有他哩。”鮑彥山慚愧似的笑了一聲。
  “叫是叫得響,撈渣!”鮑二爺點頭道。
  他老三家里的又出來了,沖著鮑彥山說:“我大哥,你不能叫我大嫂吃芋干面坐月子。”說完不等回答,風風火火地走了,又風風火火地來了,手里端著一舀小麥面,進了屋。
  “家里沒小麥面了?”鮑二爺問。
  鮑彥山嘿嘿一笑:“沒事,這娘們吃草都能變媽媽。”此地,把奶叫作了媽媽。
  大狗子背了一箕草從東頭跑來:“社會子死了!”
  東頭一座小草屋里,傳出鮑五爺哼哼唧唧的哭聲,擠了一屋老娘們,吸吸溜溜地抹眼淚甩鼻子。
  “你這個老不死的,你咋老不死!你咋老活著,活個沒完,活個沒頭。你個老絕戶活著有個啥趣兒啊!”鮑五爺咒著自個兒。
  他唯一的孫子直挺挺地躺著,一張臉蠟黃。上年就得了干癆,一個勁兒地吐血,硬是把血嘔干死的。
  “早起喝了一碗稀飯,還叫我:‘爺爺,扶我起來坐坐!瘺]提防,就死了哩!”鮑五爺跺著腳。
  老娘們抽嗒著。
  隊長擠了進來,蹲在鮑五爺身邊開口了:
  “你老別忒難受了,你老成不了絕戶,這莊上,和社會子一輩的,‘仁’字輩的,都是你的孫子兒。”
  “就是。”
  “就是!”周圍的人無不點頭。
  “小鮑莊誰家鍋里有,就少不了你老碗里的!
  “我這不成吃百家飯的了嗎!”鮑五爺又傷心。
  “你老咋盡往低處想哇,敬重老人,這可不是天理常倫嘛!”
  鮑五爺?shù)目蘼暤土恕?br>  “現(xiàn)在是社會主義,新社會了。就算倒退一百年來說,咱莊上,你老見過哪個老的,沒人養(yǎng)餓死凍死的!”
  “就是!
  “就是啊!”
  鮑五爺抑住啼哭:“我是說,我的命咋這么狠,老娘們、兒子、孫子,全叫我攆走了……”
  “你老別這么說,生死不由人!标犻L規(guī)勸道。鮑五爺這才漸漸地緩和了下來。
  二
  鮑山那邊,有個小馮莊。莊上有個大閨女,叫小慧子。一九六○年,跟著她大往北邊要飯,一去去了二三年;貋頃r,她大沒了,卻多了個二歲的小小子,說是路邊上拾來的。她就叫他拾來,他就叫她大姑。于是,漸漸的,一莊子人都改口叫大姑了。大姑一輩子沒嫁人,守著拾來過。大姑疼拾來,疼親兒似的。拾來吃稠的,大姑喝稀的;拾來穿新的,大姑穿補的。只見大姑對拾來翻過一次臉,倒也不是為什么大事。拾來不知從哪翻出個貨郎鼓,坐在門口搖著耍,大姑劈手奪過去,給了他一耳巴子。多少好東西叫拾來糟蹋了,大姑也不心疼,也不知這貨郎鼓是金打的,還是銀打的。倒是有些蹊蹺。還有一樁蹊蹺事。有一天,幾個媳婦姊妹坐在一堆曬太陽納鞋底,拾來走過來,一頭鉆進大姑懷里,伸手就掀她的褂子前襟。大姑臉變了,推開拾來,站起身拾了板凳就朝家走,留下拾來呆站著。媳婦們逗拾來:
  “想吃媽媽?找你娘去,這是你姑啊!”
  拾來扁扁嘴,要哭又沒哭。
  漸漸的,莊上傳出一個怪話,說的什么怪話,從不叫大姑聽見,倒是常常有人去問拾來:
  “拾來,你大姑那貨郎鼓找來讓我耍?晒?”
  “拾來,你大姑的媽媽你吃過嗎?”
  “拾來,你大姑……”
  拾來雖小,卻曉得問的不是好話,倒不回去向大姑學嘴,只是一味地沉默。問的人便越發(fā)覺著蹊蹺,越發(fā)地要問。
  拾來陰沉沉地看著他,然后一聲不作地走了。于是,人們更加覺著這一大一小共同保守著一個什么秘密。而拾來則變得孤寂起來,盡力躲著人,和一切人疏遠著,只與他大姑接近。
  就這樣,大姑帶著拾來過。到如今,大姑老了,沒人上門提親了;拾來大了,長得又高又大,堂堂一條漢子,干活拿九分五的工了。住的還是大姑她大蓋的那間小屋,快趴到地底下去了,拾來要彎下腰才能進門。屋里黑洞洞的,一眼兩塊磚大的窗,冬天塞團草,夏天把草投了。灶底下是張案板,案板邊上是一張床,床板上一領(lǐng)涼席,涼席上一個枕頭一條被。拾來大了,一頭睡不下了,大姑縫了個布口袋,塞進麥穰,又做了個枕頭。一人一頭睡。大姑抱著拾來的腳丫子睡,拾來的腳丫子一直伸到大姑暖暖的懷里,心里才覺著踏實,不一會兒就睡過去了。
  初春的夜里,拾來覺著有點燥熱,忽然睡不著了。一雙腳擱在大姑的懷里,暖暖的,軟軟的。他輕輕地動了一下腳趾頭,腳趾頭觸到了一個更加柔軟的地方,他頭皮麻了一下,不敢再動了。他聽見了自己的心跳。風吹進窗洞,窗洞里的草“嗞啦啦”輕響了一下。他試探著又動了一下腳,想離那柔軟遠一些,不料他的腳在那柔軟暖和中陷得更深了。拾來這才發(fā)現(xiàn),他的腳是在一個溫暖的峽谷里。這雙腳已經(jīng)在這峽谷里沉睡了十五年了。他感覺到那峽谷最底層,最深處,有一顆心在跳動。風吹進窗洞,輕輕地響了一聲。
  第二天早起,拾來眼皮子耷拉著喝稀飯,不吭一聲。大姑問他:
  “怎么啦?哪兒不好過?”
  他不說話。
  ……





上一本:神探狄小杰 下一本:劉水作品精選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小鮑莊的作者是王安憶,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