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誰看透了我們:東西作品集


作者:東西     整理日期:2014-08-27 08:57:38

每一個人都有極其隱秘的心理,它藏在心靈的最深處,我把它稱為“秘密地帶”,我們的邪念、我們的脆弱全部藏在“秘密地帶”里,一般不會被人察覺。但有人偏偏要挖開這個地方,讓我們面紅耳赤。
  作者簡介:
  東西,原名田代琳。主要作品有后悔錄》、《耳光響亮》、《沒有語言的生活》、《你不知道她有多美》、《救命》、《誰看透了我們》等。是中國新生代作家中的代表性作家,多部作品被改編為影視劇。
  目錄:
  第一章擾我思緒
  有一種生活被輕視了
  經(jīng)驗,在最深處
  真正的經(jīng)典都曾九死一生
  關于小說的幾種解釋
  創(chuàng)作三問
  要人物,親愛的
  川端康成之痛
  誰看透了我們
  我們內心的尷尬
  小說中的魔力
  敘述的走神——關于一部小說的產(chǎn)生
  短篇就是一口氣
  三年一覺后悔夢
  獲獎是一次心理治療第一章擾我思緒
  有一種生活被輕視了
  經(jīng)驗,在最深處
  真正的經(jīng)典都曾九死一生
  關于小說的幾種解釋
  創(chuàng)作三問
  要人物,親愛的
  川端康成之痛
  誰看透了我們
  我們內心的尷尬
  小說中的魔力
  敘述的走神——關于一部小說的產(chǎn)生
  短篇就是一口氣
  三年一覺后悔夢
  獲獎是一次心理治療
  小說中的愛情
  我的成名作
  啞巴說話
  簽約發(fā)言
  近處的身體遠處的心靈
  懷念兩株桂花樹
  挽留即將消失的感情
  尋找小說的興奮點
  第二章動我感情
  故鄉(xiāng),您終于代替了我的母親
  壯族,我的第一個異質文化
  記憶水
  我們村里的食物稅
  站在谷里想師專
  遠去的年
  回頭望望
  高高的山有我的情——電影《天上的戀人》誕生記
  審父
  把饑餓的記憶給我
  暮年之父
  狗窩
  桂西北山地
  云船
  辮子
  生日
  父母橋
  隱約之愛
  朝著谷里飛奔
  第三章觀我行蹤
  這個人呀……
  走出南方
  既然開車了,千萬別生氣
  我們被家具逐漸俘虜
  宿命
  一個“60年代”的24小時
  錦書誰寄
  生活的地方
  比想象多一點點
  慢慢地往上看
  湘西有個鳳凰縣
  布柳河,處女河
  人情才是故鄉(xiāng)
  從此地到彼地
  邊鎮(zhèn)
  兩岸人民
  與鋼鐵達成默契
  我們所有的激情
  紙上的河流
  第四章粉我?guī)熡?br/>  為野生詞語立傳
  她們的聲音久久地響起——讀哈金的《南京安魂曲》
  關于凡一平的流言飛語
  陽光男人
  一個畫家的路線圖——鄭軍里印象
  畫家謝麟的白與黑
  回到起點
  她像跟蹤殺人犯一樣跟蹤稿件
  他讓《山花》更爛漫——何銳先生印象
  默默者啟良
  他是一個可以利用的人
  詩歌的第九十九條命她們的聲音久久地響起——讀哈金的《南京安魂曲》                             
  多年前,作家哈金提出過“偉大的中國小說”的標準。我心懷好奇逐字閱讀,生怕因為漏掉某字而從此寫不出偉大的小說。那的確是一個迷人的標準,值得每位認真的作家重視。盡管哈金離開中國多年了,盡管他寫作時用的是“英格力士”,但他的寫作觀看上去卻一點也不遙遠,仿佛他就住在隔壁。寥寥數(shù)語中,有他對小說創(chuàng)作的深刻體驗。對于這樣一個作家的作品,我當然翹首以盼。碰巧,《南京安魂曲》的策劃和責編也是我系列作品的策劃和責編,他們等該書一出爐,就用特快包緊寄來,以確保它的新鮮口感。
  然而,這本書不是剛出爐的面包,而是極苦的咖啡。小說以中國婦女安玲的視角來講述,她是金陵女子學院臨時負責人明妮?魏特林的助手。1937年12月,日軍攻破南京城墻之后,美國人明妮在金陵女子學院里收容了數(shù)以萬計的中國婦女和兒童,她用一個基督徒的慈悲心腸來保護那些雙腿發(fā)抖的人,甚至連自己御寒的被窩都奉獻出來。但是,在戰(zhàn)爭的極端環(huán)境里,日軍比野獸還兇狠,他們不講任何法則,釋放出所有的邪惡,就連進入中立區(qū)的婦女和兒童也不放過。在極惡面前,上帝把拯救的任務交給了以明妮為首的信徒們。當12個女孩被日軍當作妓女強行抓走之后,明妮發(fā)出這樣的質問:“主啊,你什么時候才會傾聽我的禱告?你什么時候才會顯示你的憤怒?”主沒有顯示憤怒,他在考驗明妮的耐心。當其中6個女孩重新回到學校的時候,明妮相信這個奇跡一定是她昨晚熱切禱告的結果。她和安玲都相信“上帝的精神是體現(xiàn)在人類中間的”。
  小說的重點不在正面描寫明妮跟日軍的沖突,顯然,哈金也不想用這個沖突來制造一根曲線,以吸引讀者。他呈現(xiàn)給讀者的是兩條線索:一條是日軍的極惡,一條是明妮的極善。這兩條線不時觸碰,然后又迅速分開。雖然兩條線分多聚少,但是善與惡的較量卻一刻也沒有消停。這是兩股原來各自存在的力量,明妮的善早就扎根在她的身體里了,有沒有戰(zhàn)爭善都在那里呆著。日軍的惡,原本也呆在他們的身體里,即使沒有戰(zhàn)爭,也會在某個極端的時刻爆發(fā)。這是人性的兩面,它們并不因為戰(zhàn)爭而形成,只不過在戰(zhàn)爭面前暴露得更充分罷了。因為善與惡始終在本書中較勁,這兩條線哪怕不交織,它們也會形成對立。我相信這是哈金故意為之,不渲染沖突卻處處都有沖突。
  在閱讀本書過程中,我曾不停地問,是什么力量讓明妮如此善良?是女人的本性或是一時迸發(fā)的同情心?我認為不完全是。多少富有同情心的母親,多少原本善良的人,在槍彈和刺刀面前早就放棄了善良,轉而以求生存。但是明妮沒有,她能堅持善良那是因為她的信仰!因為她相信上帝就在身邊,所以她才敢于以弱對強,無所畏懼,即使玉蘭被日軍送到了北方731部隊做實驗,她也還天真地認為能救她。但是,哈金是節(jié)制的,他沒有把明妮寫成神,雖然有人叫明妮"活菩薩"。其實,明妮一直都在懺悔,她責怪自己沒有保住那些被搶走的女孩,責怪自己沒有看管好被日軍逼瘋了的玉蘭,責怪自己跟丹尼森夫人斗氣……她自我完善的企圖,使這個人物一直處于生長狀態(tài)。
  在寫明妮的同時,哈金也交待了敘述者安玲的故事。戰(zhàn)爭爆發(fā)前,安玲的兒子到日本留學,娶了日本太太盈子。戰(zhàn)爭爆發(fā)后,安玲的兒子應征入伍,隨日軍進入中國。這種復雜的關系,使安玲魂不守舍。后來,她的兒子被中國人當漢奸殺了,安玲連哭泣都得先拉上窗簾。戰(zhàn)爭結束后,安玲作為證人到達日本,面對自己的兒媳婦和孫子卻不敢相認。安玲的女婿是國民黨軍隊的情報員,后來去了臺灣。他斷定短時間內回不了大陸,于是寫信叫安玲的女兒改嫁,自己在臺灣重組了家庭。安玲的丈夫因為過去跟美國教授們的關系,不被信任……這是戰(zhàn)爭給一個中國家庭帶來的悲劇,就憑以上人物關系,放在任何一個作家手里,都足足可以寫出厚厚的一本。但是哈金卻一筆帶過,在洋洋灑灑的二十萬字里,他只給了安玲這個家庭大約兩千個字,還散落于不同的段落。他這么寫,就是要讓安玲永遠保持敘述者的角色,而不讓她跳出來成為主角。在千千萬萬受難者面前,安玲是低調的。她和明妮一樣,也是信徒,所以她要忍受這個痛。為了不給明妮多添哪怕一點點的苦,安玲欲言又止,最小限度地說出了自己的悲傷。難怪被日軍糟蹋過的美燕會認為上帝對人類的苦難壓根兒沒放在心上,在她看來,基督教就是要削弱人們的抗爭意識。美燕的觀點就像是為安玲特制的外套,穿在她身上再合適不過了。
  在那個時代,中國人沒有留下證據(jù)的習慣。哈金寫道:“誰也沒想到會有一天在法庭上面對這些罪犯。”反而是外國人搜集了不少日軍的暴行記錄,成為審判戰(zhàn)犯的有力證據(jù)!赌暇┌不昵肥枪馂槟暇S陷留下的一份心靈證據(jù),雖然是虛構,卻為讀者展示了極善與極惡,并帶領我們進入戰(zhàn)爭的現(xiàn)場,重新思考人類的信仰。
  “一旦聽她們講過,她們的聲音就會久久地在你的耳邊響起……”,這是哈金對苦難的描寫,卻也可以用來形容本書。
  





上一本:好故事 下一本:水里的圣經(jīng)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誰看透了我們:東西作品集的作者是東西,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