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清官冊


作者:高陽     整理日期:2014-08-24 22:10:56

   《清官冊(珍藏版)》是臺灣已故作家高陽的作品。
     《清官冊(珍藏版)》講述“三藩之亂”已經四年了,局勢的演變,證明皇帝所作的“撤藩”的決定是睿智的。三藩悉索敝賦地征斂了百姓的脂膏,去填他們的貪壑,照這樣子歲糜巨餉,何時才能修水利、勸麻桑、興文教,與民休息,出現(xiàn)太平歲月?這一連串的疑問,從康熙皇帝十四歲親政時,就已困擾著他。
     于是他一方面用武力解決三藩之亂,一方面勤政志國,任用湯斌、陸隴其與張伯行等理學名臣,使得康熙一朝清官最多。
  作者簡介:
     高陽(1926~1992),著名作家,以歷史小說著稱,為當代作品發(fā)行量最大的作家之一,歷來有“有井水處有金庸,有村鎮(zhèn)處有高陽”的美譽。高陽的歷史小說,注重歷史的真實,又擅長講故事,讀起來輕松暢快,于生動詼諧之中,帶領讀者一窺歷史的本來面目。
  目錄:
  1天子右文2節(jié)母之子3科場大獄4仕優(yōu)而學5特達之知6輔導太子   1天子右文“三藩之亂”已經四年了,局勢的演變,證明皇帝所作的“撤藩”的決定是睿智的。
     最初是四藩——清朝開國以后的四個異姓王。定南王孔有德早死而無嗣,剩下三藩:在云南的平西王吳三桂,在廣東的平南王尚可喜,在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名為鎮(zhèn)守,實同割據(jù)。尤其是盤踞西南半壁的吳三桂,自從康熙元年以弓弦絞殺永歷帝由榔,斬絕明祀以后,逐漸跋扈,用人則吏部、兵部不得過問,用財則戶部不得稽遲,每年耗費軍餉二千余萬兩銀子,鄰近數(shù)省的收入不足以供應,還要取給于東南財賦之區(qū)!八墒裁矗筐B(yǎng)那么多兵!大亂之后,悉索敝賦地征斂了百姓的脂膏,去填他的貪壑,這是公平的嗎?照這樣子歲靡巨餉,何時才能修水利、勸麻桑、興文教,與民休息,出現(xiàn)太平歲月?”這一連串的疑問,從皇帝十四歲親政時,就已困擾著他。
     多少日子積下來的深思熟慮,終于在一次御前會議中表達了出來:撤藩。沒有人相信吳三桂和耿精忠能像宋朝那班開國的將領那樣接受勸告,奉還兵權于朝廷,以享厚祿為已足。此舉只能導致一個后果:激起叛亂。
     八旗的重臣都期期以為不可,而二十歲的皇帝斷然作了決定。“撤亦反,不撤亦反!”他說,“不如先發(fā)制人。再拖下去,吳三桂羽翼更盛,越發(fā)難制。
     ”擁護皇帝主張的,只有極少的幾個人:戶部尚書米思翰、兵部尚書明珠、刑部尚書莫洛。至于漢大臣,在這種論用兵的廷議中,是沒有發(fā)言的余地的。
     吳三桂、耿精忠、尚可喜的兒子尚之信,果然都反了。
     平亂的軍事起先很吃力,但皇帝深具信心,所以在親裁調兵籌餉的大政,以及不分晝夜批閱軍報、指授方略之余,依舊親近儒臣,不廢講學。這樣到了康熙十六年,也就是三藩之亂進入第五個年頭,戰(zhàn)勢已在控制之下,平定只是時日遲早而已。
     在用兵的四年之中,皇帝更了然于治亂之道;明朝的遺民志士還很多,然而吳三桂卻不能得到他們的助力,因為吳三桂不忠、不孝,復不義。一個皇朝的興廢,全系于人心的向背,而人心的向背先要看讀書人的態(tài)度,讀書人的態(tài)度又決定于這個皇朝的做法,講究仁義禮樂的孔孟之道,讀書人自然就會擁護。
     他深切了解人心望治,明朝的那班遺民志士,只是在感情上還倦倦于故主;而故主之祀已絕,就只有隱于巖壑,自了一生。然而作為天下之主,不容此輩高蹈,盛運宏開,要靠大家一起來努力;尤其是讀書人,應有先憂后樂的天下之志,責任更重。
     于是,他決定特開制科,名為“博學弘儒”。
     制科是皇帝下制敕,特別舉行的一種定期考試,以待非常之才,盛行于唐朝,名目甚多,有特重品行的“賢良方正”,識拔骨鯁之士的“直言極諫”,選取將才的“軍謀越眾”,而最通行的是訪求“博學”,或稱“博學宏詞”,或稱“博學通識”。自南宋以來,制科不常舉行,明朝有“舉薦”的制度,不行制科。因此,這是規(guī)復盛唐舊制,成為一代盛典。
     康熙十七年己未,正月二十三日,頒下上諭:自古一代之興,必有博學弘儒,振起文運,闡發(fā)經史,潤色詞章,以備顧問著作之選。朕萬幾時暇,游心文翰,思得博洽之士,用授典學。我朝定鼎以來,尊儒重道,培養(yǎng)人才,四海之廣,實無奇才碩彥,學問淵通,文藻瑰麗,可以追蹤前哲者?凡有學行兼優(yōu)、文詞卓絕之人,不論已未出仕,著在京三品以上及科道官員,在外督、撫、布、按,各舉所知,朕將親試錄用。其余內外各官,果有真知灼見,在內開送吏部,在外開報于該督撫,代為題薦。務令虛公延訪,期得真才,以副朕求賢右文之意。
     上諭是發(fā)給吏部的,吏部再錄諭分行京內外大小衙門。照上諭上說,凡是官員,都可薦舉賢才;但話雖如此,訪求遺賢的主要責任,還是落在各省的總督、巡撫、布政使、按察使身上。其中有些人,是非要征請到京不可的。
     這幾個人是有名的遺老,第一個是顧炎武,這年已經六十六歲,卜居陜西華陰,早年有志恢復明室,而且守著他的絕食而死的亡母之誡:“弗事二姓!睘楹未鼓河挚鲜Ч(jié)?因此縣官到門,堅臥不起;如果強迫他上路,那也很簡單,一把并州利剪,或者一包毒藥,就可了結。以后靠他的外甥徐乾學、徐元文的斡旋,總算免了這場麻煩。
     第二個是黃宗羲,他是明朝東林巨頭,與楊漣、左光斗同時被害的黃尊素的長子,亦是反清有名的,此時已經六十九歲,歸隱浙東,致力于著述及講學,為一代儒家,當然亦不肯受征召,以老病的理由,推辭掉了。
     再有一個是李颙,為關中理學大儒,學者稱為“二曲先生”?h官到門征請,李二曲叫家人回報,說病重不能動身。那縣官當差巴結,一定要把他弄到京城,于是連床抬了上路,李二曲水漿不入口,預備絕食自盡,只好放他回去,一回整厔,鎖入窯洞,除了顧炎武以外,什么客都不見。
     還有一個是山西人傅山,字青主,這年已經七十四歲,辭謝不赴,縣官也是派人抬了床上路,到了京城崇文門外二十里之處,無論如何不肯再往前走,否則就自殺。于是找了個野廟把他安置下來。在野大老,自有人尊敬,大學士馮溥素有愛才之名,首先去探望,接著公卿畢集,而傅青主睡在板床上,來既不迎,去亦不送,只說病重不能應試。他的同鄉(xiāng)、左都御史魏象樞代為陳奏,奉旨免試。這原是很好的事,不想另生枝節(jié)。
     受官照例要謝恩,傅青主不受亦不謝,而馮溥非強迫他這么做不可。于是依然連床抬著到宮門,傅青主一望見由“大明門”所改的“大清門”的門額,頓時淚流滿面,從床上滾了下來,仆倒在地。
     這一下搞得非常沒趣,而有人還要簸弄著讓他望宮門磕頭,魏象樞見機,趕緊伸手阻攔,“好了,好了!”他說,“這就是謝過恩了!彼渍Z道得好:“有人辭官歸故里,有人漏夜趕科場!庇蓄櫻孜、黃宗羲、李颙、傅青主等人寧死不受征召;亦有人以為這是登龍捷徑,千方百計謀求薦舉。因此盛傳薦舉有價,公價是二十四兩銀子。有人作了這樣兩首詩:博學弘儒本是名,寄聲詞客莫營營。比周休得尤臺省,門第還須怨父兄。
     補牘何因也動心?紛紛求薦竟如林!縱然博得虛名色,袖里應持廿四金。
     這是指在京的人而言,由各省舉薦的,大多高才博學,四海知名,而且頗多寒士!伴L安居,大不易”,皇帝知道了征士的苦楚,特地囑咐大學士索額圖和明珠,交由戶部酌量給予衣食。因此從康熙十七年十一月起,待詔的征士,每人每月給米三斗、銀三兩。于是“文酒之會”便多了,征士把杯吟聯(lián)之地,常在虎坊橋西炭廠的眾春園。于是又有人作詩譏嘲:薦雄征牘掛衡門,欽召金牌插短轅。京兆酒錢分賜后,大家攜醵眾春園。
     有一天雅集,正當興高采烈之際,有人托跑堂的送了一首詩到席間,結句是:“從此長安傳盛事,杯盤狼藉醉巢由!背哺浮⒃S由是上古高士。許由居潁川之濱,帝堯欲召之為九州長,許由聽得這話,認為他的耳朵都已受污,因而以潁川之水洗耳。當時巢父正在牧牛,怕許由洗耳的水污了?冢氐貭颗5缴嫌稳ワ嬎。舉此典故,譏諷得非?潭荆蝗欢@無非是不與其選的人,有意輕薄而已。
     P1-5





上一本:青春何處安放 下一本:詭案一科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清官冊的作者是高陽,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