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著名學者、民國高官之后、蔣介石機要秘書之子唐翼明深情追述六十年家國人生的自敘傳之作,是《巨流河》之后又一部深度書寫歷史激流中個人命運的力作。 本書作者經歷極為豐富,命運極為坎坷。在時代大變遷之際,年僅六歲的作者卻因為種種被身為國民黨高官的父母留在了衡陽鄉(xiāng)下,不到十歲就帶著幼小的弟弟、妹妹獨立討生活,妹妹的死、伯父的不仁……給他的心靈留下了極大的震撼。他走出衡陽鄉(xiāng)下,獨自在初中度過了充滿人性陽光的幾年。此后孤身來到處于長江中流的武漢,命運的吊詭讓他在全省高考第二名的情況下落榜,此段生活既有歷史的動蕩、心靈的創(chuàng)傷,也不乏人生中的溫暖。歷史新時期的開始讓他成了武大中文系的研究生,而這個歷史解凍的年代也讓他有機會追隨著名學者夏志清在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系問學十年。父母在臺灣的身份讓他在拿到哥大博士之后成為第一位在臺灣講授當代中國大陸文學的學者。臺灣二十年,有與學界諸友好的親密交往,有與臺灣政要馬英九的近距離接觸,有對臺灣人情風俗的深入細致觀察。紐約十年、在臺侍親二十年,卻無法改變他在大陸的生命之根,年已六十的作者重回大江之濱,在江邊俯瞰大千人生、獨得人生之趣。 六十年家國情懷,十萬里三地人生。經此六十多年,作者與人生種種、時代種種,既飽含深情,充滿歷史反思意識,又胸懷坦蕩,坦然書寫個人命運和時代風潮。 作者簡介: 唐翼明 兩岸知名學者,作家,書法家。湖南衡陽人。 一九七八年十月考入武漢大學中文系魏晉南北朝隋唐文學專業(yè)碩士班,一九八一年三月提前畢業(yè),成為中國改革開放新時期第一個獲得碩士學位的人。隨即赴美留學,一九八二年九月進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東亞語言文化系,師從國際著名學者夏志清先生,先后獲得碩士學位(一九八五年)、博士學位(一九九一年)。 一九九〇年九月赴臺侍親,先后任教于中國文化大學、國立政治大學、東海大學、淡江大學,是赴臺灣開講大陸當代文學的第一人。二〇〇八年一月從臺灣政治大學退休,定居武漢。現(xiàn)任華中師范大學特聘教授、華中師范大學國學院院長、長江書法研究院院長、武漢大學國學院兼職教授、江漢大學人文學院講座教授、武漢市文史研究館館員。 著作有:TheVoicesofWei-JinScholars:AStudyofQingtan(英文)、《古典今論》、《魏晉清談》、《大陸新時期文學:理論與批評》、《大陸“新寫實小說”》、《魏晉文學與玄學》、《大陸當代小說散論》、《大陸現(xiàn)代小說小史》、《唐翼明解讀<顏氏家訓>》、回憶性散文集《寧作我》;書法作品《湖湘四典》(與沈鵬、李鐸、盧中南合作),《故宮百聯(lián)》(與盧中南、谷有荃、劉文華合作),《曾國藩嘉聯(lián)鈔》(與饒宗頤、周治華等合作)。 目錄: 上輯六歲出門去遠行 筍、竹、人 六歲出門去遠行 上學的路 伯父 妹妹的死 在老家的最后一個除夕 放牛娃的鐘 腿的故事 抓魚摸蝦的樂趣 鄉(xiāng)下孩子的點心 中元節(jié)談鬼 鞋子與潛意識 虱子上輯六歲出門去遠行 筍、竹、人 六歲出門去遠行 上學的路 伯父 妹妹的死 在老家的最后一個除夕 放牛娃的鐘 腿的故事 抓魚摸蝦的樂趣 鄉(xiāng)下孩子的點心 中元節(jié)談鬼 鞋子與潛意識 虱子 谷滿爹 初中歲月 高中記憶 諾貝爾夢 蝴蝶效應 何校長 第二次高考碰壁 收潑油的老婦人 蛔蟲 廁所、廁所 一夕成名 荒謬的剎那 當學生的腳踏在老師背上的時刻 一個耳光 黨司令 全力以赴過灘頭 走進武大 到美國去 走進哥大 紐約初夜 我在美國撿家具 哥大東亞圖書館 我在哥大辦書展 馮友蘭來哥大 周汝昌訪哥大紀實 懷耀老 十年生死兩茫茫——憶曾卓 唐德剛先生 維特克女士 我和猶太人 跳舞 游泳 東京街頭的小面攤 四方田犬彥 鯉魚的故事 江灘、草坪、日光浴 秋葉爛漫時 中輯到臺灣去看什么 廿四年前的臺灣印象、 到臺灣去教書 第一個在臺灣教大陸當代文學的人 到臺灣去看什么 請脫衣舞娘送老爸上路 檳榔西施 臺灣的端午節(jié) 錢穆與陳水扁 想起蔣經國 馬英九印象 觀鷹樓記 臺北山居花園瑣記 看牙記 臺北建國假日花市和玉市 詞趣 沒落貴族和暴發(fā)戶 水餃生涯 櫻花時節(jié) 下輯:人是一只蜘蛛 人生的馬車有兩根韁繩 人是一只蜘蛛 我的人生八字經 出名未必要趁早 體驗生命 那曇花一現(xiàn)的時刻 最高層次的責任感是對自己負責 關于愛的片想 人都是可被買的嗎? 什么錢才是你的 想想錢到底有多值錢 嚴君平的怪脾氣 糊口一生實可悲 二與八的智慧 最堪玩味是常談 逢廟必拜與“向佛行賄” 說儒二題 (一)仁——人和人平等 。ǘ┒Y——人和人有別 說誠信 慈與孝 兒孫自有兒孫福 說“師道尊嚴” 談談“家教” 說道德 性與道德 可憐天下“同妻”與“同夫” 說快樂和幸福 換個角度讀《水滸》 也談陳寅恪 讀書不肯為人忙 白話文運動的后遺癥 我與《論語》 年齡與生日 君子與小人 代跋:不拘一格寫散文 上輯六歲出門去遠行筍、竹、人 我的老家多山,山上多竹,清明時節(jié)去上墳,帶一把鋤頭,順便就可以挖一簍筍帶回來,一點都不費力。長出地面高過五寸的筍,通常是不要的,因為已經不夠嫩。但孩子們卻喜歡,可以拿來做玩具,用小刀小鋸在上面雕很多花樣。若要吃,就要選那些剛冒出地面不久的筍,當然最好是完全沒有冒出地面的筍。挖這樣的筍,要憑經驗。筍尖快要冒出地面的時候,地面會出現(xiàn)一些小小的裂縫,挖筍經驗豐富的人,憑這些裂縫就可以判斷下面有沒有筍,多大的筍,大概要挖多深才合適。這樣的筍鮮嫩無比,用水煮一煮,撒一點鹽,連油都不要放就香甜得很。 以上說的是春筍,但真正珍貴的是冬筍。冬筍則完全長在土里面,還沒有開始抽芽,所以不會把地面頂出裂縫來。因而要找到冬筍是一件極難的事,全憑老到的經驗,還加上幾分運氣,才有可能挖到。冬筍之鮮嫩,又過于春筍,是有資格被稱為山珍的。吃冬筍的時候,往往是先一層層剝掉筍殼,然后再從正中一刀切下去,把一個彎彎的筍子破成兩半,然后再切絲或切片,就看你的需要了。 我小時候,最喜歡看破成兩半的冬筍,那樣子很像廟里求神的竹卦,只是竹卦是老的,冬筍是嫩的罷了。令我最好奇的就是那些筍子里面,一層一層密密麻麻排著的筍節(jié),看起來有點像一把梳子。雪白細嫩的筍身,加上這一排一排疊著的、微微帶點波浪形的筍節(jié),不需要再加任何的雕琢,就是一件絕妙的藝術品。鄉(xiāng)下孩子沒有什么玩具,樹根瓦片就是他們的玩具。兒時的我,最喜歡的玩具,就是這樣切開的冬筍,或到春天用長出地面的筍子雕成的各種小器具。我常常會坐在桌邊,擺弄這些筍子,久久地觀察它們。讓我最愛不釋手的還是那如梳子一樣的冬筍。我覺得沒有一樣植物的根(也是芽)能夠長得如此之玲瓏剔透,細密生動。我常常用手扒開那些竹節(jié)一片一片地數(shù),看它到底有多少節(jié),發(fā)現(xiàn)每只筍的筍節(jié)都不一樣,十幾節(jié),二十幾節(jié),三十幾節(jié)都有。 上了中學以后,不知道從哪一本書上讀到(或者就是《植物學》吧,我讀初中時有這一門課),這冬筍的節(jié)數(shù)也就是它以后長成竹子的節(jié)數(shù),如果筍子是三十節(jié),長成竹子以后,就還是三十節(jié),不多也不少。所以由筍的節(jié)數(shù)就可以算出它長成竹子以后大概有多高。比方說三十節(jié)吧,成竹以后,每節(jié)一尺,這竹子就是三丈高。如果只有二十五節(jié),那么長大后它就只有兩丈五。所以竹子的高矮在它長成筍以后就已經大致確定。我說“大致”,因為這只是粗略的說法,實際情況卻沒有那么簡單。因為每一節(jié)能長多高,雖然有一個基本的范圍,卻不是十分精確的定數(shù)。如果營養(yǎng)、陽光、水分都很充足,那每一節(jié)就會長到它本應長到的高度。但如果營養(yǎng)、陽光、水分,有一樣不夠充分,每一節(jié)就長不到充分的高度。如果三者都不足,每一節(jié)的長度就會更短。所以這竹子的高度還要取決于它長在什么樣的地方,有什么樣的土壤,是肥是瘠,合不合適;長在什么樣的年份,是旱是澇,缺不缺水;長在什么樣的環(huán)境,根能不能充分地伸延,枝葉能不能充分地舒展,周圍有沒有其他的巨物遮蔽陽光。還有許多我們沒有細估的其他因素,例如蟲害、人害(砍伐、移栽)、山火、雷電……所以一個成竹的高度從筍子的節(jié)數(shù)可以大致判斷,卻不能精確算定。某些極端的情況甚至可以導致巨大的差別。例如我們家鄉(xiāng)常見的楠竹,如果長在一片肥沃的土壤中,生在一個風調雨順的年份,又得到充足的陽光照射,并且沒有意外的災傷,最高可以長到七、八丈。但如果你把這樣一棵竹苗移栽到一個瓦缽里,放在案頭上,就算你精心照顧,大約也只能長成高不滿三尺的小侏儒。 作為一個生命,竹子的最大愿望就是充分發(fā)揮它的生命潛能,把每一節(jié)都長到最粗最長最壯,每一片葉子都長到最圓滿最蒼翠。這樣的竹子就叫做完成了自我、實現(xiàn)了自我。至于一棵竹子究竟有沒有機會“完成自我”、“實現(xiàn)自我”,一部分取決于這顆竹子生命力是否強旺,一部分則取決于外在的因素,如我前面所提到的。一棵竹子,憑著它的生命本能,努力向上成長,它大概不會想到,它對森林有什么貢獻;但是顯然地,一棵實現(xiàn)了自我的竹子,對于森林的貢獻無疑比一棵沒有充分實現(xiàn)自我、甚至半路夭折、或者長成侏儒的竹子要大。這是不用懷疑的。 人也就是棵竹子。 六歲出門遠行 火車停在一個小站上,你媽媽下去買零食,你趴在車窗邊看許多農婦提著籃子在叫賣。突然鐵軌咔嚓一響,火車竟然動了,不是往前是往后,你立刻意識到媽媽還在底下,還沒上車,你禁不住又是哭又是叫:媽媽!媽媽!媽媽聽到你的喊叫,立刻轉過頭來,但還沒來得及上車,車就開了,媽媽在底下跟著車跑,叫著你的名字。但是車越開越快,你望著媽媽越變越小的身影,不禁嚎啕大哭起來,你覺得你要失去你的媽媽了。 上面這一幕發(fā)生在1948年的暑假,你那時才六歲。在以后幾十年漫長的歲月里,這一幕會常常出現(xiàn)在你白天的回憶和遐想中,或化了妝變了情節(jié)在你黑夜的睡夢里演出,然后在眼淚和叫喊中你驚覺過來,回到更為殘酷的現(xiàn)實:你媽媽遠在天涯,你真的失去她了。 那一次你其實并沒有失去母親,你從窗外探出頭,拼命地哭喊著,看著追著火車跑的你母親的身影越變越小,你由哭喊變成恐懼,由恐懼變成絕望。但沒想到過了一陣,火車的速度卻放慢了,越來越慢,終至于停了下來,而跑得滿頭是汗的母親卻慢慢變大,越來越大,最后竟到了你的窗口,抱著你的頭說:“明明,不要怕!這是火車換軌道!比缓缶蛷能囬T里上到火車,又坐到你的身邊,你停了哭喊,收了眼淚,慶幸并沒有失去母親。從此,你母親再不敢在停站的時候下去買東西,直到火車一路開到武漢。 你和母親那一次是從衡陽出發(fā),要到南京去看你的父親的,所以到了武漢以后,你們又改乘輪船沿長江而下。船走了多久你不知道,你只記得在船上生了病,睡過很多覺,沿路經過什么地方你自然一點印象也沒有。但有一個地方例外,就是九江。船到九江的時候,又發(fā)生了一樁事情,讓你記住了九江這個名字,永遠也忘不掉。 你記得那一天,你正發(fā)著燒,在船艙里睡覺,朦朦朧朧地覺得船艙里的旅客來來往往,吵吵鬧鬧,有點跟平時不同,你沒有管它,朦朦朧朧又睡過去了。后來你終于醒了,睜開眼睛,突然發(fā)現(xiàn)媽媽不在身邊,你于是大喊,可是沒有回答,連媽媽的影子都看不到。周圍全是陌生的人,媽媽到哪里去了呢?媽媽會回來的,有了上次的經驗,你這次沒有像上次那么害怕?墒巧洗沃挥袔追昼姡@次卻等了半個小時,還不見媽媽回來,你由焦躁變成深深的恐懼:這一次你真會失去媽媽了嗎? 一歲的你和你的母親,1943年左右攝于湖南。 還好,媽媽終于又回來了。看到你一臉著急的樣子,媽媽連連后悔:“唉,唉,我不該下去的,我以為你睡著了不會一下醒來,大家都說九江的瓷器好,我也去買了一點,唉,媽媽再不下去了! 這以后留在你腦子里的印象,就只是鬧哄哄的船艙,船艙外有黃黃的波浪,下午有太陽照進來,一直照到床鋪,熱得叫人受不了。頭痛、發(fā)燒,昏昏沉沉。媽媽陪著你,一直到南京。 這次究竟在南京住了多久,你已經記不清了,但是有幾個鏡頭一直銘刻在你的記憶里,時不時冒出來閃一下光。 第一個鏡頭是你父親胸前抱著一堆燒餅從樓梯上爬上來。那燒餅很好看,金黃金黃的,上面綴滿芝麻,有圓形的,還有橢圓形的,圓形的燒餅是甜的,橢圓形的燒餅是咸的。全都好吃得不得了,又香又脆。 第二個鏡頭是一輛漂亮的小汽車,來接你和媽媽到曹伯伯家里做客。車子開得很快,你上車的時候衣扣沒有扣好,你就在車上扣,車子停下來了,說是到了曹伯伯家,可你的衣扣還沒有扣完。這個細節(jié)現(xiàn)在想起來,你覺得未免有些夸張,但多少年來它一直是你真實的記憶。尤其當你在鄉(xiāng)下放牛的時候,常常躺在草地上甜蜜地溫習這一刻,什么時候能夠再坐上這樣的車子呢?你記得你媽媽告訴你這車子是曹伯伯的,你就問,為什么爸爸沒有呢?你媽媽說,你爸爸剛來沒有錢,以后有錢就可以買了。你又問你媽媽:什么時候爸爸才會有錢呢?“等你爸爸做了銀行行長的時候就有錢了,”你媽媽笑著說。 第三個鏡頭是你跟一群跟你年紀差不多的小孩蹲在地上用碎磚塊在石板地上比賽畫馬頭。那磚塊是土紅色的,跟你們住的房子墻壁的磚頭是一種顏色,你依稀記得,你們住的地方有一棟一棟的磚房,每棟一樣高,大概三四層,排得很整齊,一幢挨一幢,成為一大片,樓房的中間有些空地,栽了一些花呀草的。 第四個鏡頭是去中山陵。國父的靈柩放在一個漏斗形的大洞的底部,漏斗的上邊有一圈鐵欄桿,人們都趴著欄桿往下瞧,你則把腦袋從兩個欄桿中間伸過去。你那個時候還不知道國父是什么人,只聽你媽媽說他叫孫中山,很偉大。想來那時候應該是九月或者十月了,因為你很清楚地記得,離開中山陵前,媽媽帶你去摘了好些片紅葉。晚上你就寫了兩封信,一封給小舅媽,一封給表姐,每個信封里裝了兩片紅葉。 什么時候離開了南京回到了衡陽,應該是先坐船后坐車吧,有沒有再經過九江和武漢,這些你一點印象都沒有了。幾個月后,你就真的失去了你的母親,連同你的父親:他們一起去了臺灣,把你和弟弟妹妹留在了湖南鄉(xiāng)下的伯父那里。 這一別就是三十多年,三十多年里,你記憶的屏幕上無數(shù)次地出現(xiàn)上面的鏡頭:隆隆后退的火車,追著火車的媽媽越來越小的身影;濁浪翻滾的長江,鬧哄哄的船艙里你叫喊著媽媽;父親胸前抱著一堆燒餅,笨拙地沿著樓梯爬上來;坐車去曹伯伯家,衣扣還沒扣好就到了;蹲在地上跟一群小朋友畫馬頭,在中山陵摘紅葉,…… 1986年冬天,你從美國到了臺灣,你見到了曹伯伯,他叫曹圣芬,當時是臺灣中央通訊社的董事長,1948年的時候,他跟你父親一起做蔣先生的秘書。你也見到了小舅媽,她是臺灣國大代表,你寄紅葉給她的時候,她還不過二十多歲,而你的小舅已經在抗日戰(zhàn)爭中為國捐軀了。你媽媽告訴你,你們當時在南京住的地方叫做板橋新村,那里住的幾乎全是政府官員的家屬,曹伯伯的家其實離你們不遠,開車也就幾分鐘的路程。這一切向你證實,幾十年來留在你的記憶里或者出現(xiàn)在你魂夢中的那些鏡頭的確實有其事,并不是幻象。 你突然明白了:那六歲時的出門遠行,尤其是那小站上你眼睜睜地看著母親跑著追趕火車,越變越小終致消失,后來又越變越大終致回到你身邊的那一幕,竟是你整個生命的一場序曲,一個預告,是仁慈的上帝為幼小的你編寫的一個命運密碼。
|